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安全建议书借鉴

2022-08-14 来源:钮旅网

  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

  最近,数起未成年人走丢、失联、遇害等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真实版《亲爱的》在生活中上演,带来切肤之痛。

  把孩子平安地送入多彩世界,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却又往往不清楚怎样的安全教育才是妥当的、有效的、适合自己孩子的,这是很多家长面临的困惑。

  在接受《解放周末》专访时,教育学者、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用自己的专业思维和经验提醒家长们,别让教育走在伤害的后面。

  安全教育的第一对象应该是成年人

  解放周末:近日发生的7岁女童与家人失联后遇害、12岁男孩放学途中被砍杀等悲剧,令人扼腕。您对此类事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尹建莉:说实在的,我一看到这类新闻标题,经常都没有勇气往下看,从情绪上说,我会像所有人一样,对施暴者充满痛恨。同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用专业思维去探究,这些犯罪分子究竟是如何形成这样残暴而卑劣的人格的,尤其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因为我相信,没有一种罪恶是天生的,几乎所有的罪恶都是不良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小环境造成的。这并不是说哪个家长会故意教唆自己的孩子做坏人,而是不良的家庭关系或家教方式损害了孩子的道德和心理。

  解放周末:这些事件,是否也为当下的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

  尹建莉:我觉得现在有种思维定势,一出什么事,就觉得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如何。但这种思维是粗糙的,也是缺乏责任心的。

  事实上,安全教育的第一对象是成年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主动了解如何保护孩子的常识,多留意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否则,纵使我们教给孩子全部的防性侵知识,当孩子独自面对一个色狼时,也是势单力薄的;纵使孩子把防踩踏条例背得滚瓜烂熟,在蜂拥倒下的人群中,也很难不受到伤害。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假期里,学校里进行了装修,开学后有台电锯不知何故一直放在教学楼外一处偏僻的草地上。本来,孩子们很少去那里,但看到有个新奇玩意儿,就都跑过去玩。老师发现后,警告说不许去那里玩,但越是不让玩,孩子们越是好奇,这是儿童的天性。很多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偷偷跑去玩,然后被老师罚站。我朋友也是因为孩子被罚站后,才知道学校里还有这么一个安全隐患。朋友赶快去找校长反映问题,校长说一定会解决,却迟迟不见行动。于是,朋友和其他家长天天给校长打电话,就担心出事,可校长总说她已通知装修公司的人来搬了。直到一个多星期后,电锯才被搬走,所幸,什么事也没发生。

  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这种不经意和疏忽,常常会成为儿童受到伤害的源头。就拿近来发生在校园里的踩踏事件来说,安全事故的背后,总有成年人责任心的淡泊。成年人不肯多想一步,孩子就多一分危险。

  预防针打得多了,孩子自然会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解放周末: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家长还可以做些什么?

  尹建莉:确实,老师的教学工作很繁忙,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家长可能会想得更周到、更细致。家长在教学上帮不了太多忙,在安全问题上则完全可以起很大作用,减少因管理疏忽造成的事故。

  只有成人的安全意识和管理工作到位了,才能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解放周末:对于家长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您有何建议?

  尹建莉:我认为家长要做两件事:一是用好安全教育的现成材料。现在针对孩子安全教育的手册、绘本并不少,但有些是泛泛而谈,家长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入适合自己孩子的内容,比如,山区的孩子走山路时应该注意什么,靠近湖海的孩子又应该注意些什么,等等。

  二是要经常根据各种伤害性案例,给孩子讲授安全常识、培养安全意识。空洞地讲应该怎样怎样,孩子们不容易理解,但如果给他(她)讲一个具体的案例,孩子就会有深刻的印象。我女儿小时候,我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说教”的机会,比如,哪个孩子被拐卖了,哪个小朋友摔伤了,谁受人欺负了,都会拿出来跟女儿讨论,预防针打得多了,孩子自然会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现在传媒这么发达,家长想收集这方面的案例,应该不难。

  不要让安全教育破坏孩子对世界的信任

  解放周末:不当的安全教育,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什么隐患?

  尹建莉: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出事,就阻止孩子的正常活动,或用夸张的后果来吓唬孩子,企图用这种方式让孩子远离危险,对此我并不赞成。比如,小孩子很想玩剪刀,家长却不允许孩子碰,总是藏起来,吓孩子说玩那个警察就要来抓你。这样既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无法教会孩子安全地使用剪刀,还扰乱了孩子对人和事物的正常认知,会造成孩子无法界定自己的行为分寸,恰恰可能反而将孩子置于不安全的境地。

  当孩子出现危险举动时,有些家长习惯用暴力去惩罚。每每看到有父母对孩子进行暴力惩罚,我都有深深的担忧,觉得这是在把孩子往心理扭曲的路上推。一个心理被扭曲的孩子,本身就是被伤害的对象;对于别人来说,又有可能是个定时炸弹。就像我前面说的,多数成年人的堕落,根子都在童年。当然不是说童年遭遇暴力的人长大都会去残害别人,但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残忍地对待他人的人,其家庭成长环境一定有不健康的地方,所以他们长大后,既让自己不安全,也让别人不安全。

  另外,我想说的就是,不要让安全教育破坏儿童对世界的信任,成人在尽到保护责任的同时,更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让他们能无忧无虑地信任别人、信任生活、信任世界的气氛。如果一个人总是感觉活在危机四伏中,他的身体可能是安全的,但他的心也许会有很重的不安全感。那么,这又是另一种损失。

  解放周末:还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而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则会适得其反。

  尹建莉:是的。而且要有耐心,安全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情,只要日常坚持教育,肯定是有效的,孩子会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并且,只要平时不把孩子管得太死,遇到紧急情况时,孩子自己是有一定应变能力的。

  我最近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上幼儿园的男孩和他妈妈走丢了,被一个陌生人拉上一辆电动车。一开始孩子没喊叫,可能是以为妈妈不在这里,喊也无望。走了没多远,可能是孩子意识到危险了,当他在路边看到一位行走的老者时,突然急中生智大声喊:“爷爷,我在这里,我等你好长时间你也不来接我!”那位老者先是一愣,然后立即就意识到了什么,马上沉下脸问骑车人:“你怎么带着他?”骑车人慌了,赶快把孩子放下来,调头就跑了。

  这件事的结果当然令人庆幸,孩子安全回来了。孩子的机智,一定和他平时接受的良好教育分不开;素不相识的老者的反应,甚至让我有想流泪的感动。我想,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有保护儿童的意识,时刻把这根弦绷紧了,孩子的生存环境就能更加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