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积水槽和进水孔,使得在急流槽本体内部的水流可通过进水孔进入积水槽的内部,当水流具有一定高度的时候,通过升降杆在水流的内部,可实现升降杆通过在水中的浮力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和盖板在急流槽本体的内部向上移动,达到了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解决了因急流槽内部空间不可调控而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急流槽设计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急流槽的使用十分广泛,急流槽是在地面形成排水渠的形式,用于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段上,目前的急流槽主要采用混凝土浇筑,或者砌块的方式实现,一般的急流槽内部空间固定,在遇见水流中有较大的杂质时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设计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方案设计的水利工程急流槽,具备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解决了因急流槽内部空间不可调控而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的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急流槽,包括急流槽本体,所述急流槽本体内壁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底部开设有积水槽,所述急流槽本体内壁两侧的底部均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急流槽本体的内部通过进水孔与积水槽相连通,所述急流槽本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活动连接在升降槽的内部,所述固定杆远离盖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在活动孔的内部,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升降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活动连接在积水槽的内部,所述积水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插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与套筒内壁的底部分别与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与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细化设计为:
1、盖板的上表面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十二个,且每六个通孔为一组,每组通孔均以盖板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2、急流槽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连接通槽,所述连接通槽的底部开设有分流槽。 3、连接通槽的数量为二十四个,且二十四个连接通槽等距离分布在急流槽本体内壁的底部。
4、升降槽的高度与积水槽的高度相等,且升降杆、连接杆和固定杆均为塑料杆。
5、积水槽内壁底部的水平高度低于急流槽本体内壁底部的水平高度。 有益效果
1、该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设置积水槽和进水孔,使得在急流槽本体内部的水流可通过进水孔进入积水槽的内部,当水流具有一定高度的时候,通过升降杆在水流的内部,可实现升降杆通过在水中的浮力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和盖板在急流槽本体的内部向上移动,达到了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解决了因急流槽内部空间不可调控而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2、该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设置套筒、弹簧和活动杆,通过弹簧在自然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使得升降杆在水中更容易浮起,从而带动盖板向上移动,使得该急流槽的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2急流槽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急流槽本体、2升降槽、3活动孔、4积水槽、5进水孔、6过滤网、7盖板、8固定杆、9连接杆、10升降杆、11固定槽、12套筒、13活动杆、14弹簧、15通孔、16连接通槽、17分流槽。 功能概要
该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设置套筒12、弹簧14和活动杆13,通过弹簧14在自然压缩时的反作用力,使得升降杆10在水中更容易浮起,从而带动盖板7向上移动,使得该急流槽的实用性较高,通过设置积水槽4和进水孔5,使得在急流槽本体1内部的水流可通过进水孔5进入积水槽4的内部,当水流具有一定高度的时候,通过升降杆10在水流的内部,可实现升降杆10通过在水中的浮力带动连接杆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8和盖板7在急流槽本体1的内部向上移动,达到了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解决了因急流槽内部空间不可调控而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达到了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解决了因急流槽内部空间不可调控而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
在使用时,该水利工程用急流槽,通过设置积水槽4和进水孔5,使得在急流槽本体1内部的水流可通过进水孔5进入积水槽4的内部,当水流具有一定高度的时候,通过升降杆10在水流的内部,可实现升降杆10通过在水中的浮力带动连接杆9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固定杆8和盖板7在急流槽本体1的内部向上移动,达到了可调控急流槽内部空间大小等优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