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降息的原因与影响

2021-12-10 来源:钮旅网


下调存贷基准利率分析

基准利率概念:

基准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与此同时,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准利率的依据只能是货币政策目标。当政策目标重点发生变化时,利率作为政策工具也应随之变化。不同的利率水平体现不同的政策要求,当政策重点放在稳定货币时,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就应该适时调高,以抑制过热的需求;相反,则应该适时调低。

下调存贷基准利率的原因:

1. 宏观经济超预期减速:影响我国货币政策调整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今年4月份前,尽管GDP增长在逐季回落,但基本上在各方预期之内,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但自4月份之后,宏观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期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不论是需求端(如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还是供给端(如工业生产),或是货币信贷数据各项经济指标均远逊于各方预期。经济下行的压力急剧增大,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同步放缓,需求下降,导致企业销售不畅,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价格下跌,企业库存连创历史新高,工业企业生产增速由3月的11.9%骤降到4月的9.3%,单月降幅达到2.6个百分点,实为历史罕见。同时,PMI指数等先行指标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国务院强调将“稳增长”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为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信心。

2. 较高融资成本: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但下行压力较大,企业经营比较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非常突出,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羁绊。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国家采取了直接的降息方法,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降息也将使远期利率降低,有助于增强企业投资意愿,扩大投资。这两方面都有助于增大企业贷款需求。

3. 全球降息浪潮的外部环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贸易增长接近停滞,市场信心依然不足,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法国、希腊大选后左翼政党上台,新政府反对现有紧缩财政计划,这必将给债务危机的救助带来新的变数,拖累欧元区经济出现轻度衰退。 “风雨飘摇”中的全球经济确实又到了各经济体“携手共度”的关口。近期巴西、澳大利亚相继降息。 4月19日,巴西将基准利率从9.75%下调至9%,接近历史低点,这是巴西央行连续第六次做出降息决定。 6月5日,澳大利亚央行在利率决策会议上,将官方隔夜拆借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0%,一举回到2009年年末水平。印度、韩国降息预期迅速升温,尽管近日欧洲央行刚刚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却表示“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增加”,“随时准备采取行动”。这是我国央行此次降息的外部环境。

降息对不同市场的影响:

1. 证券市场

降息周期开启降低券商提升杠杆的成本。券商目前是仅有的还处于加杠杆进程中的行业,目前行业不含客户保证金存款的杠杆率2.7倍左右,离目前6倍的监管上限还有巨大空间,资本中介业务的大幅增长、创新业务的接连推出,使得券商对资本的渴求不断上升,而瓶颈在

于负债渠道不足,目前大部分公司短融、公司债都已经用完额度,最近推出的短期公司债工具开始被使用,降息周期的开启有利于对于目前热衷于债务融资的券商来说长期利好。

具体从业务层面看,降息将从降低融资成本、业务创新、开拓客户这三方面对券商产生影响。

首先是与利率密切相关的业务,如两融、股票质押融资等“类贷款”业务。这类创新业务的定价主要受利率影响,降息有利于刺激需求增长。其次,对冲套利等双边的创新业务,有限的价差难以覆盖此前的高利率成本,降息趋势之下有利于套利等双边业务的发展。此外,券商还可以在低利率的环境下,进一步拓展FICC(固收、外汇、大宗商品),作为未来创新业务的重要突破方向。

券商盈利模式逐渐由‘轻’转‘重’,同时监管部门鼓励券商不断提升财务杠杆,降息将直接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融资成本,减少利息支出负担。

第三,在降息趋势之下,将有更多居民资产从储蓄中流出,券商将获得更好的开拓证券客户的市场环境。

短期来看,降息释放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市场成交的活跃度、推动股债市场进一步上升,利好证券行业经纪、自营、融资融券等业务。

央行降低贷款利率显示监管层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决心。长期来看,发展以证券公司融资通道为中心的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比重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发展的大趋势

同时,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改为备案制和负面清单管理,在进入降息周期的情况下,以盘活存量资产为核心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将迎来大发展,证券行业大投行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2. 房地产市场

近几个月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拯救房地产市场的强刺激政策,尽管10月份少数城市的住房销售量有所增加,但是国内整个房地产市场价格及销售下行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其原因在于央行房贷新政并没有让按揭贷款利率全面下降。这次央行降息使得按揭贷款利率降低,或将鼓励更多的住房投资者进入市场。,

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多数人认为,央行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刚性住房需求”购买者进入市场。因为,利率下调可降低住房购买者的成本。还有,贷款利率下调也有利于缓解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困境,低息环境也有利于其他的融资本成本降低。这些对房地产开发商都是有利的。

3. 债券市场

降息将带动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债券价格与其到期收益率呈反比,从而债券价格上行。

降息会导致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改善,短端国债收益率下降的幅度会大于长期收益率;未来将有更多降息出现,至2015年二季度,都是较佳的降息窗口,这一预期在中期内对债市构成利好。

4. 银行业

降息短期内将导致银行业息差收入下降,明年净利润将受明显冲击。不过,降息对实体经济利好,未来将进一步促使银行差异化经营,中长期来看,银行业料因此获益。存款利率方面,不少城商行、股份行已直接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保持降息前后存款利率的大致不变。这样一来,对于揽存压力相对较大的中小银行而言,在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中短期内息差进一步收窄已成必然。

5. 保险行业

降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分为三大类。

首先,利率下降直接增加存量债券资产的账面价值。由于非对称降息,存款等新增资产的收益率下降程度小于存量资产增值,对投资总体偏正面。而且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的弹性更多来自股市和非标资产,降息带来的股市上升提升保险股的投资收益率,带来补涨的机会。

其次承保成本有下降空间,保费增长的动力或有所加强。降息周期下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有下行的压力,对保费增长形成一定支撑。

最后,沪港通已经开通,A股保险股如平安和国寿等本身较H股已经具有折价的吸引力,降息将提升投资者对内地市场股市上涨的预期,会增加香港投资者对内地保险股的配臵需求。

6. 企业融资

这一轮的政策调控,管理层主要以“定向”方式宽松。一方面,直接将资金输入结构

调整的重点领域,解决重点领域的“融资难”;另一方面,主动调整正回购利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期望通过降低货币市场利率的方式缓解企业的“融资贵”。中国将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企业融资成本将得到实质性回落,居民消费、企业自主投资增速下滑态势将得以扭转,明年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未来预期:

1. 降准是趋势性的,近期不降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降

虽然当前市场流动性不是很紧,大大降低了央行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第一,随着利率的降低,热钱倾向于外流,这将使流动性减少一块;第二,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减弱、FDI以及外贸顺差的减少,外汇占款很可能继续减少,这也会减少一块流动性;第三,随着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特别是放松,宏观经济很可能企稳回升,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断增大。在需求稳定甚至有所增大的情况下,供给的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市场流动性状况发生逆转,即由流动性相对“宽松”转为“偏紧”,从而增大了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此,我们说在未来一段时期降准是趋势性的,近期不降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不降。

2. 本次降息是本轮降息周期的开始

未来一段时间是否再次降息亦取决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状况。从未来发展看,再次降息的可能还是很大:一是经济增长低水平需要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信心;二是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也需要降息;三是从历史角度看,当前我国利率水平依然处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四是物价低水平运行。前两者决定了再次降息的必要性,后两者决定了再次降息的空间和可行性。

3. 扩大投资依然是“稳增长”的重要筹码

由于出口在短期内难有较大起色,消费又比较稳定,今年“稳增长”的主要任务还在于投资,在结构调整中寻找新的投资热点,通过投资反过来促进结构优化升级。短期来看,国家将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重点支持农田水利、保障房、民生工程以及节能减排等领域。

历史存贷款利率数据:

历史存款利率

151050活期(%)整存整取3个月(%)整存整取6个月(%)整存整取一年(%)1990/4/151992/4/151994/4/151996/4/151998/4/152000/4/152002/4/152004/4/152006/4/152008/4/152010/4/152012/4/152014/4/15整存整取二年(%)整存整取三年(%)整存整取五年(%) 历史贷款利率

2520151050短期6个月内(%)短期6个月至1年(%)中长期一年至三年(%)中长期三年至五年(%)1989/2/11991/2/11993/2/11995/2/11997/2/11999/2/12001/2/12003/2/12005/2/12007/2/12009/2/12011/2/12013/2/1

历史降息分析:

1990年到1991年中国第一次降息周期,1996年到2004年中国第二次降息周期,2008年中国第三次降息周期,2012年中国第四次降息周期,2014年中国又一次降息开始,这也可能意味着中国第五次降息周期的开始。

但国家调息都是有迹可循的。1993年-1995年经济过热,股市、楼市泡沫破灭,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很多,国有企业、商业银行纷纷陷入困难的境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也受到波及,出口下降,对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形成打击。1998-1999年,消费、投资不足,经济陷入通货紧缩之中,物价下跌、实际利率上升。我们看到,1998年前10个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1997年同期平均降低了2.5%。2000年之后,随着美国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国际经济放缓,中国的内需亦不振。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欧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需求急剧萎缩。中国外向型经济受到冲击,沿海许多工厂关闭,大量农民工返乡。

通过之前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调息的确可以产生一定效果。降息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稳定经济增长,继续刺激楼市继续回暖,带动股市牛市来袭,刺激居民消费,促进国债销售,为国企改革铺路等积极带动作用。所以这轮调控结果有待持续观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