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对昆曲的了解和感触

2024-02-05 来源:钮旅网


我对昆曲的了解和感触

昆曲是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之一。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我对昆曲比较了解的要说到王实甫的《西厢记》了,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就学习过《长亭送别》那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是老师带领我们段落赏析的重点。从这一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莺莺的不舍,这种心理的描摹方式更贴近我们的日常使用,更显通俗易懂。

除了唱词的不同以外,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

但是与其他戏曲相似,昆曲也面临曲高和寡的艰难处境。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当代青年人应当行动起来,主动发现这些文化精华中的美,让它们传承下来。

04008501

张天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