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姬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第23期
【摘要】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兴趣。所谓兴趣,就是指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儿童就是在这种心理倾向的驱使下,从小时候的玩积木、玩手绢,到年龄大一点儿时的踢球、骑马打仗,他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所表现出专注的神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都是兴趣在发挥着作用。 【关键词】舞蹈 ; 创编 ; 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42-02 一、选材的趣味性
不管是一场生动的少儿舞蹈晚会,还是一本精编的少儿舞蹈荟萃,我们不难看出,编导老师们把一个个生动的儿童世界搬到了舞台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创作的素材,怎样才能使这些生活图景变成具有浓厚儿童趣味的舞蹈形式呢?这就要求编导老师们站在儿童的角度,发掘童心,诱发童趣,带着儿童眼光去观看,去分析,加工提炼,使之艺术化。
儿童舞蹈《雨中花》中,一个小姑娘不经意发现雨靴在地面下踩踏的声音很好听,于是抛开伞被风刮坏了的苦恼,兴奋地在雨中踏起动听的节奏,后又调皮地脱下雨靴,拿在手里,尽兴地挥舞着;我创作的舞蹈《小海娃》中,渔家娃娃们三个一群儿、两个一伙儿地在海滩上盖起了房子,这边的一个娃娃看到那边的房子垒得歪歪的,不由告诉同伴,一起大笑起来,那儿的娃娃可生气了,一起把大笑着的娃娃们赶到水里,打起了水仗……以上两个舞蹈都选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抓住了儿童喜玩、喜乐、喜热闹的年龄特征,加上许多孩子本来就有亲自体验,很容易地唤起了儿童的情绪共鸣和观赏兴趣。 二、舞蹈语汇的趣味性
从广义上来说:舞蹈艺术中各个因素无不具有语言的功能。动作语言、旋律语言、服饰、道具语言,少儿舞蹈这一语言功能就是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突出一个趣字,以满足儿童求新、好奇的心。
少儿舞蹈《雨中花》中有大量的抖肩的动作,它直接来自儿童在雨中常作的抖雨的动作,还有抹汗、踏雨、甩雨等等都是编导老师把所观察到的儿童日常有意识或无意识所做的动作,
加以艺术化处理,提炼成舞蹈动作,再通过小演员的二度模仿、表演,使之成为趣味盎然的舞蹈形态了。
舞蹈源于生活,孩子们是儿童舞蹈动作的最初创造者,重要的要我们老师要常观察,多积累,善于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发现美。把儿童生活中那种天真、活泼、稚拙、顽皮的动作,加以凝炼、升华,使舞蹈语汇充满童趣。
孩子们是爱美的,爱穿漂亮的衣服,爱新奇有味的玩具,爱装潢精美的图书……而美的音乐、美的舞蹈更能吸引他们。因为他们的听觉最灵敏,天性又最好动。在听听唱唱、跳跳玩玩中,他们感到生活的欢乐和愉悦。同时跳舞还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提高身体柔韧性。因而,在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中,音乐舞蹈的教学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孩子们喜欢跳舞,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有在舞蹈中争取好的表现来获得老师、同伴和亲人们赞扬的愿望。未受训练的孩子常表现出是手舞足蹈的、没有规则的蹦跳。由于幼儿节奏感不强控制能力差,动作无法到位,不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根本就无法表现舞蹈的情感。要使幼儿的舞蹈潜力得以较好地发挥,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时喉咙喊哑,多次重复练习,还常常是事倍功半。
三、舞蹈编排的趣味性
舞蹈特别是其表现力,与幼儿的天赋、父母亲的诱导及周围的环境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舞蹈的编排有关。纺排幼儿舞蹈一定要符合幼儿的自身特点和他们的天性,符合他们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审美观的基本要求。选择好舞蹈音乐后,教师应根据音乐的特点选择几个与音乐相和谐的、能较好地表现舞蹈作品的较典型的舞蹈动作。有的教师在编排舞蹈时以为动作编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动作太多,显得整个舞蹈不能前后呼应,缺乏基本的舞蹈语汇,也不便于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动作。我在编排幼儿舞蹈时,根据音乐只编几个动作,然后根据音乐的节奏再变化动作,同一个舞蹈动作只要变化一下动作的方向、动作的幅度、动作的频率、动作的速度、动作的路线就能在原有的动作基础上增添新意,并能变化出许多新动作来,小朋友也能较快的、较好的掌握动作。同时,小孩的动作编排也应讲究动作之间的对比,包括动作的松紧、起伏、开合、强弱、快慢的对比。 四、舞蹈服饰道具的趣味性
一個成功的舞蹈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的有机组合,服装道具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在创编舞蹈《朵朵金葵迎回归》时,我设计了环状花瓣头饰,手臂上带黄色花环,身穿高领无袖太阳裙。还别出心裁地将道具葵花中心部分绘成了由弯眉毛、圆眼睛、尖鼻子、翘嘴巴所组成的一张娃娃笑脸,这一设计把演员美化成了花朵,道具奠定了欢愉、喜悦的感情基调,加上整套服饰都是采用了儿童喜欢的亮丽的黄色,构成了极富儿童趣味的直观表象,满足了儿童求异、好奇的心理特征。
在少儿舞蹈中,我们常常看到与上述类似的服饰道具:扇子展开是花瓣,合拢是花蕊;一根棍子放在胯下便成了威风凛凛的战马;连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西瓜也被绣到了衣服上,衣襟撩起是红红的瓜瓤,放下就圆滚滚、绿油油的大西瓜。这正是编导老师们根据儿童心理特征专门设计的,通过艺术手段,把儿童的奇思妙想变成具有生动的舞蹈形象,展现到他们面前。 兴趣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动机,只有对自己周围的事物产生的兴趣,才会有学习和研究他的动力,希望每一位从事少儿舞蹈的老师,怀着一颗童心,努力创造,使孩子们的舞台更加绚丽生辉,童趣盎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