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中的小人物
作者:陈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06期
项羽为何不渡乌江、自刎而亡?这是千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也是我们在《项羽之死》一文的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的一个问题。
对此,有人认为形势变化使项羽绝望,有人认为项羽不能承败、羞愧使然,亦有人认为项羽想用个人牺牲来平息天下纷争、百姓苦难,甚至有人认为项羽怀疑乌江亭长有诈。观点纷争,至今尚无定议。虽然争论是见仁见智,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将焦点放在主角——项羽身上,基本忽略了一些小人物在“项羽之死”中的影响。
笔者认为,恰恰就是这些小人物一步步将项羽推向了死亡,而且直接决定了其死亡的方式。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垓下被围,项羽兵少食尽,夜听四面楚歌而生败意,遂弃八万大军,率八百骑突围,逃往东南,一路拼杀,奔至乌江边,“乃欲东渡乌江”。可见,他早有退往江东之意。换言之,项羽并无必死之心。
但项羽此时的心理无疑是异常复杂和敏感的:心爱虞姬自刎于前,痛!一生所向披靡而垓下遭此惨败,羞!抛弃大军而独自突围,愧!这样的心理状态,加上项羽极爱面子、自以为是、自负自大、个人英雄主义浓烈的性格特点,决定了项羽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突围行动的缺乏组织,突围途中为随从证明“非战之罪”的逞英雄之举,都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点。
恰恰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项羽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遇见了三个小人物: 一、田夫
项羽逃至阴陵,尚有百余骑从,且皆是精英,而且已经把追击的汉兵远远地抛到了身后。就因为问路而遭田夫欺骗,才陷于大泽之中,被汉军追及。这使得一路疲累的项羽等人不得不直面数千追兵,豪气四溢的项羽也“自度不得脱”。我们不明白田夫的动机,但田夫是朴素的农人,与项羽无冤无仇,却有欺骗之举,这对项羽无疑是一记重击!它使得一向自傲自负以为天下舍我其谁、此时却失败逃亡的项羽不得不开始思考天下民心,更会使得他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以失败者和罪人的身份回到江东后,百姓还会不会支持自己。因此,这番遭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带给了项羽浓重的悲观情绪,给他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可以说,在“迷道”的关口,在一边通向“大泽”、一边通向继续奔逃之路的岔口处,田夫把项羽往死亡之路上推了过去。 二、亭长
奋力拼杀到得乌江边上,项羽已经只剩下二十多骑,此时仍然可以渡江,而且乌江亭长也正“舣船待”。机会当前,项羽在听完亭长的话后,却拒绝了。为什么?我们不妨站在项羽的角度、以项羽的心理细细品味一下乌江亭长的那番话:“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番话如若是在败后的刘邦听来,自然是格外体贴、提神,因为他本就是一个擅长“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人。然而,在本就自傲自负、败后更加敏感,而且对江东民心已生狐疑的项羽听来,恐怕就有以下意味了:江东与以前的“王九郡,都彭城”相比是小了很多,但好歹还是可以称王的。你项羽现在是失败之身,就委屈一下吧!请想想,这样的话对项羽而言意味着什么?不亚于揭伤疤、可怜、同情!
而按照项羽的性格特点,与其接受江东父老的同情、怜悯,委屈地在江东做个小王,还不如痛痛快快战死疆场,如此也对得起被自己抛弃的八万子弟兵。所以,项羽此时才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一“怜”一“愧”,道出了乌江亭长这番话在项羽心中激起的真实感受。此时的项羽死意已决,这“笑”便是从容迎接死神的英雄豪气!
关键时刻,好人亭长没有把话说好,从而直接激发了霸王内心豪迈的绝望,可惜!可叹! 笔者曾经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并大胆以乌江亭长的身份设计了另一番话:“江东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皆翘首以待大王。愿大王急渡,率吾等重整旗鼓,击灭刘邦小儿,展霸王雄风,立不朽功业!”我们都以为,若项羽听闻此言,当不会走向绝路,相反倒很可能重振雄风。
总之,此时,对项羽而言,死已不是一个问题,剩下的就是以何种方式死了。 这时,另一个小人物出现了。
三、吕马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项羽下马,把最后一股英雄豪气尽情泼洒向了汉兵,一番痛快的厮杀后,已是满身创伤,一转头看见了昔日的部下吕马童。“马童面之”,倒是很不好意思,不敢正视,但正是这种“羞涩”勾起了项羽的百感交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此时项羽肯定由吕马童的背叛,联想到了昔日兄弟刘邦的背叛,联想到了上天的不公,联想到了昔日的威风与此时的落败。失望、心酸、悲叹齐涌心头!此时的项羽已经没有了斗志,杀念已灭,于是心一横:既然你们都那么想我死,就不如成全了你们吧!生命的最后一刻,英雄的豪气又涌上心头,宝剑一横,悲壮而亡!
试想,如果吕马童非昔日部下,或吕马童丝毫没有面对昔日主帅的羞愧,而是如无耻小人般大喊“抓住项羽重重有赏”,恐怕项羽就是死战至最后一刻了。因为那样的话,充溢霸王心中的就是仇恨和厮杀的痛快了!
所以说,吕马童把项羽往绝路上推了最后一把,而且直接决定了项羽那悲壮的一刎! 综上所述,项羽最终走上绝路的主要原因是他自尊、自傲、敏感的个性,但是几个小人物的影响不可忽视。他们既在现实中把项羽一步步推向绝路,更在心理上一步步刺激着项羽内心的自尊自傲,使其走向极致。这种极致在与现实的无情、背叛强烈撞击后,便激发出万念俱灰的绝望,便决定了那悲壮而豪迈的一刎!
其实,在历史的重要时刻,小人物常常起到出人意料却非常关键的作用。文学作品中的小人物,往往也对情节的转折、伏笔的设置、主题的凸显、主要人物性格的展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的教学常常容易忽略的。其实,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小人物,既能使教学和思考独辟蹊径,又能使学生获得全新的历史、人生感受,利莫大焉。 (作者单位:江门市培英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