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幸福感的培养
作者:路丽丽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年第12期
【摘 要】家园同步、正确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可以提供给个体物质、信息和精神上的帮助,增加其归属感、幸福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幸福感;策略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WHO的健康概念可以看出,通过营建幼儿阶段的良好心理健”康来提高个体毕生的健康水平,进而帮助其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拥有幸福感已成为幼儿园大力推进和落实《纲要》指导思想的必然途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从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面对这种高速变革,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不被繁重的学业和工作压力击倒。 从人的发展本身来看,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在历年中学生中,莘莘学子在各方面的压力面前,由于具备了不同的心理素质,以至于产生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成绩优异进入大学继续深造,有的人意志消沉、名落孙山,甚至走上了毁灭家庭和自己的道路。目前这种现象已逐渐向低龄化蔓延。
从当前3~6岁儿童现状来看,由于他们处在心理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大,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低,极易受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父母过分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关怀和呵护,很少细心关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健康心理。他们在同伴中不和群,做事不自信,缺乏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整体发展。
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来看,主要是以“德、智、体、美”为内容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也基本停留于传授某些知识及养成某种行为习惯的教育层面,实际上幼儿园的德、智、体、美等教育中都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只是没有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心育”多被纳入“德育”的范畴,《体育》、《健康》也只重视幼儿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身体素质的培养,很少从身心健康方面去研究。就当今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的发展、当代人的发展而言,心理教育应该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从小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及未来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试图通过对3—6岁幼儿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障碍及各个因素间影响的调查和分析,寻找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从而提出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教育方法,为幼儿心理素质的启蒙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改革幼儿园管理模式
(1)优化幼儿园物质环境。优美的幼儿园环境虽然是物质的,但对幼儿的心理形成与发展起着暗示熏陶的作用,不但影响着幼儿个性倾向性心理,而且影响着幼儿心理社会性的发展。我园在环境创设上以符合幼儿园小朋友年龄特点和贴近小朋友发展为宗旨,既注重环境的美化、装饰功能,也注重挖掘各种环境中的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区角,让孩子参与其中,做到环境布置的开放性、可变性、互动性,还把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结合起来。例如布置“心情墙”、“悄悄话角”。我园的环境成为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种途径,一块天地。在这种氛围中生活,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就是幼儿园的主人,心里有了安全感、愉悦感,从而产生幸福感,有利于身心的和谐发展。
(2)健全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为此,我园采取了三项措施:①建立民主团结的园风,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②园领导关心帮助教师,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及时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③利用谈话等活动普及讨论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教师学会自我疏导。在这些措施的影响之下,我园教师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心胸开阔,对生活工作的态度积极向上,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她们还积极参与科研,主动地学习教育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在一日活动中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了解他们的心声,以宽厚平和的心态关注幼儿的心理成长,努力做一个充满人性光辉的教师。
2.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以往幼儿园主要是以“德、智、体、美”为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没有系统与独立的心理教育,它多被纳入“德育”的范畴。实际上幼儿园的德、智、体、美等教育中都包含着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为了在幼儿园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正在探索即相对独立又与其他内容相融的一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模式,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1)预防性心理健康活动。有一种误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帮助那些有心理偏差的幼儿恢复正常。但是,“亡羊补牢”式的教育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它应该重在预防。我园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在教师里布置“心情墙”等区角,让幼儿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倾诉自己的烦恼。中(1)班的萱萱小朋友两天都在心情墙上挂了愤怒的“小脸”,老师及时发现并了解了原因,原来是这几天爸爸都在外工作没有回家看她。老师一方面与萱萱谈心,让他理解爸爸在外工作不容易,另一方面与家长取得了联系,为家长“支招”:怎样与孩子愉快沟通,释放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念之情。第二天,“笑脸”回到了萱萱的名字下。这些做法在实践中还有很多,它们避免了许多“亡羊”的可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2)矫正性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测量和教师的观察,我们也发现了有行为偏差问题的幼儿,如:吮吸手指成癖,强迫行为,多动症。有的情绪不稳定,焦虑多疑或郁闷。对这些幼儿的认定我们非常谨慎,决不给幼儿乱扣“帽子”。在与他们的家长交流意见争取配合时也谨慎措辞,避免引起家长的盲目恐慌或不满。为了保证矫正活动的实效性,我们把每班的特殊幼儿立案跟踪观察记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对他的行为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制定矫正目标和具体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环境,并详实地记录孩子发展的过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案例交流。这种案例跟踪矫正法由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1)班的恒恒小朋友在园越来越有安全感,中(1)班的罗千玉基本克服了攻击他人的行为……然而,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矫正性心理健康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不可能短时间内完全奏效,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3)发展性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最佳”二字指明了心理健康活动的高层目标。因此,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消灭心理问题,而应追求幼儿身体、认知、心理最和谐的发展,最优化的组合。把心理健康活动融入园本课程中就是一种较好的做法。 3.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良的家庭教育会使幼儿产生各种心理偏差。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几种不良倾向:如重言教,轻身教;重物质投资,轻精神投资等。针对该种现状,我园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对于那些有行为问题幼儿的家长,教师更是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他们共同分析问题原因,研究对策。
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全方位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幼儿幸福感,为其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幸福教师”自主建构与发展策略的实践研究(实验方案)[J].镇江市实验小学.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英]霍姆斯.教师的幸福感[M].闫慧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6.
注:此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2015年规划课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幸福感的培养》(课题批准号:BY[2015]G001)研究成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