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课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教学课之一,它不像是课本上的内容,有本可寻,有参可鉴,它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是无底的。老师在教授作文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要根据班级同学写作的特点,因材施教,将重难点各个击破。本文立足小学高段,对作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并给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不仅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能考察学生的联想、想象、审美、思考等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需要最多的是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因为一个人水平的高低必须通过写作表现出来,所以写作能力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时下小学作文教学仍呈现一片混乱的状态,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从教三十余年,我没听过几节像样的作文指导课,而平时的作文课,教师们也是得过且过,缺乏像样的指导。
一、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现状 1.无话可写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怕习作的学生都说“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习作该写些什么,或者是说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写起,怎么写也都是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是凑字数,凑够了习作要求的字数就行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就很散乱,存在结构不完整、偏题、无衔接等很多问题。更有甚者,字数凑不足,那就去抄袭,抄作文选上的、抄同学的,东拼西凑,结果更坏。
2..学生阅读量少
阅读量少会导致写出的作文语言干枯、叙述无力。然而当下学生的阅读量少与社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联网的普及导致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电脑和
电视上,视听的冲击力远大于书本的吸引力。学生即使读书,也读的多是快餐类的故事书《马小跳系列故事》《笑猫日记》《米小圈上学记》等等,这类故事有趣,但文学营养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
3.学生观察生活少
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忽视了生活活水,学生在课堂上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好文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比成年人要少。如果小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也能给我们带来启发。但很多学生并不注意观察生活,导致写出的文章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
二、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人的感觉,然后引导他们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人的感觉,不外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肤觉等五大感觉,再加上自己心里面的思想(我姑且称之为“心觉”),也就是六种感觉。如果学生在习作中能恰当地把自己的这些感觉表达出来,那不就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吗?
教师要结合课文和学生的习作,多加举例引导,学生就能逐步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了。听觉就是耳朵听到的声音,视觉就是眼睛看到的人和事物、现象等,嗅觉就是鼻子闻到的气味,味觉就是舌头尝到的味道,肤觉就是皮肤所感受到的冷暖、疼痛和麻痒等,心觉就是心里(脑子里)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把这些给学生讲清楚,然后分别举例讲解,再引导学生分别写六个这样的句子,这样练习几次以后,学生自然就能把自己的真实感觉写下来了,应用到习作中,那就是真情实感了嘛。
2.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
想一想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进行写作的时间有多少呢?教师给学生讲授写作技巧,单独给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时间又有多少呢?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时间都花在阅读、背诵上,由此可以看到作文教学的地位。在读与写,或者是理解和表达中,传统的语文观往往认为前者更重要,也由
此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整个作文教学体系——没有好的作文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指导、没有时间等,从而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阻碍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为此,我们应该像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学习,日本的语文教材都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两大项,而且将“表达”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就笔者的了解,日本的作文教学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其一,写作并不完全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强调小组的讨论,题目设计、作文材料、作文结构等都经过小组来决定,这样就把写作的压力分摊到了每一个小组成员身上,从而有力的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其二是“成功教育”,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通过小组传阅、全班发表、全校发表,让学生获得这种体验。应该说,日本作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比较现代的、比较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内容入手,形式相随
以学生动笔为界,课堂习作指导可分为学生动笔前、动笔中和动笔后三个阶段的指导。动笔中只能施以个别点拨,动笔后的指导一般称为讲评,通常所说的习作指导主要指动笔前的指导。
动笔前的指导,尤应“从内容入手”。对记实习作而言,作为双重转换基础和源头的“物”并不在眼前,而是过往的生活,是留存于大脑的记忆表象,是囫囵、模糊和飘忽的。因而,指导“从内容入手”,又在很大程度上借助语词或语词的组合即语言形式来实现。
从对“物”的感知到动笔行文的双重转化过程需要经过一个运筹阶段,写作学上称为运思。动笔前的指导,启示主要是运思的指导。运思大致包括立意、选材。架构骨架等。当运思从大到小向前推进时,最终要进行生成句子的心理操作。可见,“从内容入手”必须让形式指导如影随形。
一位教师在记实习作“第一次……”的指导中,利用“把事情的经过和感受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一下”、“后来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跟他们说的”、“你的感受怎样”等问题。表面看,知识就“写什么”展开交流,进行指
导,但其背后也在指导“怎么写”。而动笔后的指导——讲评,理应将形式指导推向明处,使内容指导退居暗处,以“好在哪里”、“有何不足”或“应怎样修改”等指向形式的问题组织讲评。但明处的形式指导,背后也就是内容指导。
总而言之,写作是一件长久之事,在小学阶段,我们既要锤炼学生写作的技艺,也要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希望诸位能够不断探索写作教学的方法,真正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丽娟.论小学语文低段写作教学措施[J].教师博览,2014(08)
[2]闫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6(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