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2022-10-12 来源:钮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4卷第4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V01.24 No.4 2006年l2月 Journal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c.2O06 Analysis Sichuan Mid-maturity Hybrid Rice Trial Last Decade L0 Jian-qun.ZENG Xian-pin8 (Crop Research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Ag cultu瑚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1 16 group data collected from 86 new single se ̄8on middle maturity hybrid rices developed in Sichuan ofr Provincial Yield Trials during 1996 to 2005 with yield analysis,the result is got,which indicatse that the new hybrid irce yield is similar ot CK(Fu You 838)during this period, no statistically and extremely signifiacnt increase over the CK.The limited factors of rice yield were studied by Coefficient of the correction and Principle ocmponents analysis,and the result shows: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breeding mid—maturity hybrid rice with high yield in Sichuan Province is breed. ign new combinations with improving effective panicles,the lrager nad weight panicles to increase the yield per plant for properly decreasing hill number per unit area,selectign the given growth duration nad desirable plnat height. Key words:hybrid rice;mid—maturity;principal components naalysis 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吕建群,曾宪平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成都610066) 摘要: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十 年问,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产量育种处于徘徊阶段(产量与辐优838相当),没有突破性进展。对影响该组品种 的产量因子进行相关和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以增加有效穗、大穗,重穗为核心增加单株产量,适当略降植株群体, 控制生育期,保持一定株高是四川中熟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核心方向。 关键词:杂交水稻;中籼中熟;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2 l;¥511.3 2;¥511.4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0(2006)04—0390一o4 一直以来高产都是作物育种研究的首要目标。 由于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在四川的推广面积不足 1材料与方法 10%,所以育种者常常忽略中熟杂交水稻的选育,但 1.1材料来源 是,在实行农村多元化的今天,中熟杂交稻起着非常 1996 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域 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生育期相对较短(通常比汕优 试验汇总资料86个组合性状的116组数据。 63短5~7 d左右,一般8月底收割),在收割后农户 1.2分析方法 能及时地种植蔬菜及其他的经济作物,增加收人。 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 另外,中熟杂交稻还能在双季稻区作为晚稻栽培。 试资料中各组合的基本苗、最高苗、有效穗、成穗率、 现对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产量现状以及 株高、着粒、实粒、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日产量、 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中熟杂交稻的高产选育 总产量等12个性状进行产量分析、相关分析、主成 提供科学的依据。 分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本文所有数据均 刈支稿日期:2006—06—22 致谢:衷心感谢所有参加和承担四川省水稻区试的工作人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吕建群(等):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l0年区试分析 在浙江大学研制开发的数据分析系统平台(DPS平 台)上完成。 2.2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方程的建立 2结果与分析 2.1新组合及对照产量变化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1996~2005这10年 间新组合平均产量与对照辐优838的产量变化以及 计算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得相关系数矩 阵,如表1所示。 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日产量与基本苗 (0.4108 ),日产量与最高苗(0.4579 ),日产量 与有效穗(0.5206 ),日产量与结实率 (0.4994 ),日产量与产量(0.7222 ),最高苗与 当年最高产量的变化趋于一致,对照10年平均产量 为7.474 t/hm2,参试新组合平均产量为7.69 t/ hm2,高产组合平均产量为8.21 t/hm2。从每年的 最高产组合看,10年的增长趋势与参试新组合的增 长趋势相同,高产品种平均比对照高9.85%,说明 高产组合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10年间,除了特殊年份(2005年)外,虽然每年 参试新品种平均产量高于对照,但是增长幅度不大 (2.89%),参试新组合平均产量与对照平均产量没 有显著的差异(0.291),说明在这段期间四川省中籼 中熟杂交水稻产量育种总体水平处于徘徊阶段,没 有实质性提高。 10.000 3 8.000 6.000 口 4.000 占 2,000 0.000 l 2 3 4 5 6 7 8 9 10 年份 Year(1996 ̄2005) 图1新组合及对照产量变化 Fig 1 The yield change of new combinations and CK 童 。 粤§ 呈 年份 Year(1996 ̄2005) 图2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增产幅度 2 The rangeof ngproductiontonewvarietiesd mid-maturlty hybrid rice in Sichuan 基本苗(0.5106 )有效穗与基本苗(0.5808“),产 量与基本苗(0.3679“),有效穗与最高苗 (0.8989 ),结实率与产量(0.4464 )。 呈显著正相关的因素有:结实率与基本苗 (0.2851 ),有效穗与产量(0.2919 )。 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日产量与生育期(~ 0。6477 ),成穗率与最高苗(一0.526 ),成穗率 与有效穗(一0.379 ),千粒重与最高苗(一 0.3173 ),生育期与最高苗(一0.5661 ),生育期 与有效穗(一0.5517 )。 呈显著负相关的因素有:株高与结实率(一 0.3145 ),产量与生育期(一0.3144 )。 利用各因子作为自变量,产量为因变量,进行多 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如下方程: Y:一6.626+2.342X1+0.0458X2— 0.0214X6+0.055Xu 相关系数R:0.7674 其中:Y=产量,X1=日产量,X2=基本苗,X6=株 高,Xl1=生育期。 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表明该因子对水稻产量 的影响程度,从方程可知,与相关系数分析结果类 似,日产量和基本苗对产量影响较大。 2.3主成分分析 对所测的12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各因子的 特征值以及累积百分率和特征向量列于表2。由表 2可知,只要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就达到 86.63%。 在表2中,第一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4.57,其 贡献率为38.07%,对应特征向量中,有效穗、最高 苗和日产量分值较大,分别为0.39、0.37和0.37。 因其与水稻穗数有关,故此因子可称“穗数因子”,而 生育期则表现为较高的负向量一0.33。生育期越 长,日产量越小。 第二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为2.15,其贡献率为 17.93%,对应的成穗率和结实率2个特征向量的分 值较大,分别达0.5和0.44,其中最高苗表现的负 向量较大,为一0.35,最高苗过多,会降低每株成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蜘 O 392 4 l 8O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第24卷  0.4579 O.52o6” 一O.1o01 —0.0928 0.4994” 0.1372 —0.6477” 0.7222 O.5lo6” 0.5808 ’ 一O.o02l —0.1048 0.2851’ —0.0446 一0.2115 0.3679’ 0.8989 ’ 0.0914 —0.0152 0.0212 —0.3173” —0.5661 0.2231 一 一 一 —0.0783 一0.2161 一O O O O 0.0224 一O.oo59 0.5517” 0.2919 一0.172 —0.1253 0.0113 0.2105 ∞坞 1 1 6 9 " 0.1945 0.1165 0.0948 ● * ● 0.1535 ——0.3145 0.0807 0.2467 —* 0.O196 0.2163 —0.0156 一0.0826 一O.1246 0.0446 —0.0593 一 一 一 一 —0.1117 ——O O O O 0.0498 0.Ol92 —0.0733 O.O243 —0.1924 O.4464“ 懈 0.1010 0.0940 一O.3144’ *,**:分别表示在5%和1%水平下的显著性;Xl:日产量[kg/(d・hm ],X2=基本苗(No./m2),X3=最高苗(No./ m2),x4=有效稳(No./m2),X5=成穗率(%),X6=株高(口n),X7=每稳总粒数(粒/稳),X8=每穗实粒数(粒/穗),X9=结实 率(%),Xl0=千粒重(g),XIl=生育期(d),y=产量(t/hm2)。 *,**:Significant at 5%and 1%levels,respectively;XI=Daily yield[kg/(d・hⅡ ],X2 Basic seedlings(No./mE), X3=Max.tillers(No./rn2),X4=Effective panicles(No. ),X5=Panicle beaitng tillers(%),X6=Plnat height(elT1),X7= Spikdets/Panicle,X8=Filled spikelets/Panicle,X9=Seed set(%),Xlo=1000一grain weight(g),Xll=Growth duration(d), y=Grain yield(t ). 表2主成分分析表 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characters 率和结实率,从而降低单株产量,故可称其为“单株 这与水稻株高有关,故可称其为“株高因子”。 产量因子”。 第五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0.89,其贡献率为 第三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1.60,其贡献率为 7.38%,对应的特征向量生育期和基本苗2个特征 13.32%,对应的特征向量以每穗实粒数(0.58),每 向量的分值较大,分别为0.59和0.60。故可称其 穗总粒数(0.42)分值较大,其中千粒重则表现为较 为“生育因子”。其中日产量则表现为较高的负效应 高的负向量(一0.53),因其与水稻粒数有关,故称其 (一0.23),生育期越长,日产量越小。 为“粒数因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构成四川中籼杂交水稻变 第四主成分因子特征值为1.19,其贡献率为 化的主要因子(主成分)是穗数因子,单株产量因子, 9.92%,对应的特征向量以株高分值最大为0.74, 粒数因子,株高因子,生育因子。根据主成分来评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吕建群(等):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lO年区试分析 393 新品种的优劣,植株太高对整体丰产眭不利,应将株 高保持在相应水平并控制相应的生育期,尤其以增 加有效穗、穗重为途径来提高单株产量,是提高整个 育种水平的关键。 3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相关分析中,生育期与日产量 (一0.6477 ),生育期与有效穗(一0.5517 )呈极 显著负相关,说明生育期越长,越不利于增加产量, 只有缩短熟期才能提高产量。最高苗与成穗率(一 0.526“)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穗与产量 (0.2919 )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效分蘖增加能提 高产量,这与曾宪平(1996)分析四川1988~1995年 杂交水稻省区试中提早成熟、降低无效分蘖是提高 产量的有效途径…观点一致。 在主成分分析中,根据85%方差贡献率取舍, 穗数因子,单株产量因子,粒数因子,株高因子,生育 因子入选,可见这5个因子在方差贡献率上均具有 活跃作用。其中穗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占 38.07%,说明穗数对总产的贡献最大,同时,通过分 析得知,各性状重要程度进一步说明了在水稻品种 改良中,改良以单株产量尤其是以穗重为代表的穗 部性状可实现高产育种目标[.4-6J。这说明了周开 达院士提出的关于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穗型理 论[2-3】不仅适合中籼迟熟品种,还适合中籼中熟品 种。 分析结果表明,以增加有效穗、大穗、重穗为核 心增加单株产量,适当略降群体,控制生育期,保持 一定株高是I ̄ijII中籼中熟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主要 方向,但是在高产育种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米质及抗 性的改善和提高,使其达到高产、稳产、优质。 参考文献: [1]曾宪平.四川杂交水稻新选育组合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 1996,9:31—35, 、 zeng X P.Analysis on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in Sichuan [J].Journal of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1996。9: 3l一35. [2]周开达,马玉清,刘太清,等.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 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J].四川农业大 学学报,1995,13(4):403—407. [3]周开达,汪旭东.亚种问重穗型杂交水稻研究[M].成都:四 川科技出版社。1997. [4]孔德伟,陈德全。周良强,等.杂交水稻几个重要农艺及产量 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17一 l19. KongDW,ChenDQ,Zhou LQ,et a1.The principle eompo- n锄ts analysis of several agronomic and yield traits of rice[J]. ChineseAgricultural Sciences Bulletin。2005。21(8):117— 119、 [5]罗志祥,苏泽胜,施伏芝.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J].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52—54. L∞ZX,SuZS,ShiFZ.Analysisofthe key element ofmedi— Hill Ind hybrid rice breeding for high yield[J]. ienes^ 一 culturalSciencesBulletin,2oo1,17(5):52—54. [6]康海歧,曾宪平,李勤修.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lO年区 试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2,18(2):44—48. KangHQ,Z鳓gXP,LiQX.Analysis onthe regionaltrilasof middle s ls0n late maturity hybrid rice in Sichuan from 1991 tO 2000[J].ChienseAgrqculturalSciencesBulletin,2002,18(2): 44—48. (本文审稿:李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