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富顺一中姓名:邬清能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
教育测量与评价
时间:2015年5月20日
有意义教学的认识突破及其观察量表的设计
摘要: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以及有意义学习的本质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教学呢?本文首先通过有意义学习理论探讨有意义教学的基本特征。然后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观察数学有意义教学的几个维度。
关键词:有意义教学 数学教学 认知结构 四基
一、对有意义学习的认识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要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或是机械的,必须了解这种联系的性质。这种联系是实质性的,非人为的。客观上,实质性的联系应是建立在知识内部结构上的联系;主观上,实质性的联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认知基础之上。有意义的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同化、顺应的心理机制,使新传授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对应的适当的知识发生联系。要使教学有意义,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1. 对“已有知识”的准备
在教学前,要注重课前准备。奥苏贝尔重视学习中的准备性,是因为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条件的,是建立在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之上的。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可以与新知识建立联系的旧知识,那么这种非人
1
为、实质性的联系就不会发生。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即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该呈现给学生“先行组织者”。
2. 建立联系的心理机制:同化、顺应
同化是利用原有认知结构的知识去说明、解释并吸收、容纳新的知识。顺应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不能有效的容纳新知识,学习者将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从而吸收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自身学科的课程知识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坚持让同化和顺应的学习心理机制与课程知识结构内部关系相结合。 二、数学课堂中的有意义教学 1.从“双基”到“四基”
从前的课堂教学注重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此双基的过分注重,使得知识的教学被简单化为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的死记硬背,数学题型的反复练习。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专家学者提出了数学四基。在原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增添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
注重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其实是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先行组织者”,让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经验之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对原有数学知识的回顾,并将原有经验和新学习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2
注重基本数学思想,比如,在《圆的面积》这个课题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这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之上的,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个公式。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将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图形(将圆转化为长方形)的转化与化归思想。并且,这种运用化归的思想求未知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可以推广运用的,这样,为学生之后学习圆锥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在高中学习球的表面积提供可以类比的方法。
注重基本数学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的联系更加的稳固,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更容易高效的提取知识。 2.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学生。
有意义的教学不取决于教师打算交给学生什么,更在于学生实际的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只有学生参与了数学的活动课程,才能去感受一些东西,体验一些东西,发现一些东西。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后有持续思考数学的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的按照课本组织教学,照本宣科,按部就班,浮于教材的表面。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的应用之处。 3. 注重学习迁移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实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些都要依靠数学学习的迁移来实现,只有能够将
3
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增强学习效果,强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括水平高的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这些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概括水平高、包含范围广、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可以将分析得到的个别事物的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三、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
数学课堂有意义教学的程度
观察维度:数学四基,学生认知程度
量表设计: 内容 分项 新知识教学 1、新课导入:与授课内容相关,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探究愿望,启迪学生思维。 2、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强调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的一般数学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思想。 3、课堂引导与点拨: (1) 教师状态与语言:情绪饱满、热情,教态自然;准确、简洁、规范; (2) 问题设置:紧扣文本创设情景,善于激趣引疑,启迪学生思维; (3) 学习点拨: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4) 教学机智:善于根据课堂实情,进行及时的、得当的课堂调控;对学生评价准确、及时,贯彻鼓励性评价。 观 察 维 度 备注 4
课堂 练习 1、知识训练:基本知识及时巩固,当堂掌握;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关注后进生; 2、能力训练:面向大部分学生,培养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训练手段多样,措施落实; 3、拓展训练:设计与本课相关的练习,使部分学生有所拓展、提高; 4、课堂反馈:及时反馈并适时采取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戴凤明.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教学观与数学有效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0,(6):24-25 [2]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涂荣豹.数学教育的价值与数学教育改革[J].学科教育,2003,(2):6-9
[4]严家丽,王光明.60年来数学双基教学研究反思[J].课程 教材 教法,2010,(9):56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