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论坛★★CitiesandTownsConstructioninGuangxi梧州骑楼建筑的保护与发展ConservationandDevelopmentofArcadeinWuzhoucity■黄桂枝HuangGuizhi要]本文对梧州骑楼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骑楼的文[摘化价值及其保护发展的途径。[关键词]骑楼;建筑;保护;发展[文章编号]1672-7045(2009)09-0060-03[中图分类号]TU-87[文献标识码]AByanalysisofthehistoryandcurrentsituationofarcadeinWuzhouAbstract:city,thepaperdiscussesonitsculturalvalueaswellasitsconservationanddevelopment.arcade;building;conservation;developmentKeywords:骑楼是20世纪初岭南地区的临街商业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素有“百年商埠”之称的梧州,市内的民居、商业建筑风格也主要以骑楼为主。笔者结合实际,谈谈梧州骑楼建筑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般沿街而建,古时为2~4层,现代多为5层。底层利用人行走廊的优势多用作营商,楼上居住,体现了中国人对劳逸结合的生活之道。地层为商铺结合人行走廊,2层在地层的基础上向外凸出2到3米,覆盖人行走廊。骑楼临街立面统一平整,与地层商铺前的走廊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中空走廊。远处看去,楼房就像骑在人行走廊之上,所以称为“骑楼”。骑楼并肩而立,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前铺后仓,前街后巷,形成了著名的“骑楼街”。商业区的建筑形式由普通的作坊商铺变成了由骑楼构成的骑楼城。1.2建筑特征早期的骑楼一般是欧亚混合的巴洛克式。在骑楼建筑的楼顶临街一面,可以看到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的花饰,称为山花,而且有意设计成曲线和半圆形。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山花的两旁都围有矮墙,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巴洛克山墙”,建在天台的边缘以及檐口以上的位置。阳台、窗楣多为阿拉伯尖拱。梧州中期的骑楼是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女儿墙较为平直朴素,装饰也相对较少,无阳台或假阳台,窗楣为圆弧形的拱劵。晚期的骑楼为中国传统式,强调的是实用,立面装饰简洁大方,线条明朗,贯通女儿墙,女儿墙上的图案简单明了,强调的是矮墙的实用性和保护性。这样的骑楼具1骑楼的历史文化特征与形态1.1来源骑楼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骑楼的特色是多为跨人行道架空而建,楼房与楼房之间相互贯通形成了一条人行走廊。这是当时的设计者们结合南方炎热高温,潮湿多雨,易洪涝等的气候特点设计建造的。骑楼一骑楼的主要分布及其名称60★★建设论坛★★CitiesandTownsConstructioninGuangxi有“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由于梧州地处三江水口,商业兴起于水运,骑楼建立起来后多靠近江边便于贸易活动,所处水位较低,所以早期的梧州骑楼在沿街每根砖柱上,都镶嵌有铁环,一高一低;二楼面街一般还装设有供人出入的被称为水门的活动板门。每年汛期到来,洪水入城后,铁环的作用就把船沿住处固定住。然后就从二楼的水门出入活动,十分方便。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成了梧州骑楼建筑标志。1.3外部结构与经济价值骑楼建筑除具历史文化价值外,还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骑楼的上层作为住房、仓库或写字楼,地层是商铺,而骑楼檐廊则是可以遮风挡雨的人行道,骑楼的背后是内街,内街是居民的公共活动交流空间。这种多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具有多功能的实用性。其跨出街面的骑楼,不仅扩大了居住面积,替行人遮阳挡雨,还为商铺营造了舒适的环境,也从侧面体现出商家真诚、体贴待客的经商之道。伴随骑楼城出现的,是梧州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至1934年,梧州骑楼城云集金融、商贸、娱乐等各种大小商号、店铺约1390多家,其中出口商行就占了其中的100多家,商业资本占广西的总额的63%,是广西各市之首。当时梧州是“土商翠集,百货出入之枢”、“商业之盛,实为全桂之冠”,更享有“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的美誉。透过骑楼城,看到了梧州的发展与进步。2骑楼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梧州骑楼城,凝聚着历史的沧桑,记载着当年商业的繁华。梧州现存骑楼街道22条,总长大约为7公里,最长的可达2公里,骑楼建筑560幢,骑楼建筑总面积达37.2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大东上路、大东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环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设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环路等街道上。梧州骑楼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是罕见的。所以,又有人将梧州称之为“骑楼博物城”。在经历了百年的风吹雨打、洪水浸泡后,梧州骑楼已失去了当年辉煌的色彩。越来越多商业大厦代替了原来以骑楼形式出现的作坊商铺。这个极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个性逐渐被消解。在许多现代化大都市中,骑楼这一建筑已不见踪影,人们崇尚的是具有现代特色的商业大厦与小区式的公寓住宅,这些建筑的构建形式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陌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州市河东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对骑楼进行区分式的保护和改造。第一类骑楼是指一些作为保存比较良好的骑楼,其外观和内部结构都依然有较好的质量的,进行全貌保留和重点保护。如果内部已经不适宜居住的,就进行选择性的内部功能转换。这样在既能保护的同时也能让其不失去应有的利用价值。第二类骑楼是指外观具有比较明显特色和具有特殊意义的,但内部空间和结构损害比较严重,不改造不能达到安全和再利用的标准的,就采取保留其沿街立面,再塑造其内部空间和结构的措施,必要时还增加天井以改善采光和通风条件,增设卫生间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第三类骑楼是指外观和内部均无明显特色,但结构性能都保存完善的。主要措施是对建筑外部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使其与该区域骑楼建筑风格一致。并稍微调整其内部功能,以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最后一类是外观无特色,内部结构也损害严重的危楼,对此类建筑采用拆除后重建的办法。新建的建筑可参照之前的建筑式样并和这个地区的骑楼城的建筑风貌保持一致。3.2对修葺和改造后骑楼的宣新“梧州骑楼城”的改造建传和开发成,初步确立和稳定骑楼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但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上讲,这些保护还远远不够。新“梧州骑楼城”的落成,更多的只是用于商业开发和宣传,但文化内涵却得不到完好的体现。这不利于新骑楼在现代城市中的发展和延续。同时,仅仅是3对骑楼的保护和发展的建议要保护和发展骑楼,首先要明确骑楼城改造和建设的方向。3.1对骑楼的形态、外部以及结从2001年开始,梧州市政府就对骑楼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和修葺工作。而主要开发的路段就在现存骑楼最为集中的地段——梧构的保护、修葺61★★建设论坛★★CitiesandTownsConstructioninGuangxi对于这个传统的建筑形式加以保护和改建还不够,要使梧州骑楼有更好的发展,关键是要让人们意识到骑楼文化的多样性价值。而且,人们应建立起对这种建筑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觉”,让他们对骑楼这一建筑的传承产生自发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使骑楼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体现骑楼的历史文化内涵,使人们对骑楼形成一种自觉地、自发地保护意识,这才是对骑楼保护措施的关键所在。骑楼城结合了城市发展需要,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发展,被建设成为梧州市的步行街。直至2004年,在新的骑楼城建成后,梧州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以前在骑楼街里的老字号又重见天日,如梧州纸包鸡,梧州双钱龟苓膏,冰泉豆腐花等。同时,政府为骑楼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如在骑楼城范围的防洪堤沿街一面,完成了一个由大型浮雕组成的长1.8公里的历史文化长廊,通过浮雕重现历史。这样的骑楼城不仅有浓郁的商业氛围,还有丰厚的建筑文化,让梧州的历史更生动了。还通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进行了宣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梧州进行参观旅游。梧州骑楼城已经初具规模,也渐渐的显示出了当年“百年商埠”雄风。旅游、观光、购物的人络绎不绝。要让骑楼的文化一直传承,重要的是提升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人们更深刻的了解骑楼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够保证骑楼城发展的延续性。笔者认为,梧州市政府可以跟某影视公司签约,利用骑楼城大力发展影视业,更好地再现梧州骑楼过去辉煌的历史。影视片可以拍一些关于梧州骑楼和伴随一些地方特色的纪录片或介绍片,让世界各地了解骑楼这种建筑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来感受这种中国近代建筑的文化和神韵。这样,就不仅是旧城意义上的改造,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历史建筑文化的恢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大梧州骑楼城的宣传和开发力度:(1)在骑楼城原址建一个骑楼历史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骑楼的历史文化;(2)在每年11月30日,开展骑楼文化节活动,纪念梧州骑楼的建成;(3)拍摄一部关于梧州骑楼城的专题片,录制成光盘,在文化衫上印宣传骑楼城的图片,用于旅游和留念;(4)大力宣传骑楼城原有的百年老字号商铺(如梧州纸包鸡、双钱龟苓膏等),提升商业品牌价值;(5)成立一个骑楼城保护发展单位,用于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保护梧州骑楼城的可持续发展。“音乐发烧友”,与骑楼城一起构成了一幅安居乐业、欢乐祥和的城市画面。骑楼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艺术,是南方近代商业建筑的特色。梧州骑楼城不仅是一张亮丽的名片,更是梧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文化,还有梧州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信念。参考文献[1]梧州骑楼城.[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53847.htm,2009-08-23.[2]覃德清.中国文化概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2.[3]彭长歆,杨晓川.骑楼制度与城市骑楼建筑[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周彝馨.解读骑楼建筑[J].华中建筑,2006,(8).[5]邓豪明.关少健.梁广辉.梧州骑楼[EB/OL].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3006/1168740.html,2004-9-23.[6]方李莉.“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J].民族文艺,2002,(4).作者简介黄桂枝,现任职于梧州市园林实业综合开发公司。收稿日期:2009-07-254结语骑楼建筑、骑楼文化已经成为梧州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华灯初上,梧州骑楼在五彩霓虹灯的衬映下,更为亮丽和活脱。逛街的、购物的、观光的外埠游客,以及骑楼下乘凉的、聊天的、休憩的当地市民,还有那聚集在街头巷尾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的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