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22-06-15 来源:钮旅网
・高职教育研究・ 一—一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姚家春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 1) 摘 要: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薄弱,高校相关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从科学认识、明确 意义、梳理关系、分析原因、把握方法5个方面具体分析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地位、角色、 症结与实效,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C,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4 5078(2()l7)o6一(1022—04 DOI:l(1_396%issl1.1674 5078 2017.06 00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那些不拘泥于 明成果,批判创新,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 某家某派,能够体现“道”,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 样才能体现民族性、世界性、传承性与时代性。在 华、气魄与精神,反映民族精神内在价值的文化。 光辉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重塑了大 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推动了古代文明的蓬勃发展, 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在世界全球 而且能对当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中华民族伟 化浪潮中,提高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文化主权意识 大复兴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当前,部分大学生 的同时,又培养了大学生的世界眼光与开放精神。 受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 (二)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的角度 认可,主要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知 作为一种建制性的社会教化活动,教育历来 识匮乏、价值观缺失3个方面。 都是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的。n 因此, 针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现状,部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禀承立德树人的 分高校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没有给予应有 根本宗旨,将教育目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的重视,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上重实用轻人文、教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 育师资上数量缺乏、教育内容上选修多必修少、教 断提炼出适合时代发展的传统文化精华,充分发 育方法上重灌输轻互动、教育介体上新媒体平台 挥文化资源宝库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提高 运用率不高等5大方面。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高 修养、增长才干,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校还需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探索与反思,努力开 的中国梦而奉献青春。 展好相关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 (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角度 一、科学认识,确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育的方向 设的指导思想,与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产 (一)与古今中外相结合的角度 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生命力,数千年 国化。因而,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本质要求 来一直同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与发 来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与马克思 展。因此,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有发 主义相结合,才能保证其一直沿着社会主义道路 展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吸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 前行,才能永葆社会主义本色,才能引导大学生积 收稿日期:20l7一()7一:4 基金项目:汀 )j:竹揪 科 “1‘ /i”规划20l6 度重 II 、现代 业人视们 大学牛袭质打I腮、卜台谴改'fJil:Se}}(J『j!I 1编I I:(:一a/20l6103/ ()8); 竹2017年度高校 会利. 、 : 金 题,现代职业人视ff】卜“平 + I+项-F1”的l岛职袭质教 体系构让 ( !II 编U-:2017Stll 147I1;汀 竹教育利 ’ I ’规划20l 5 度畦^ 题 牲 { 啪丰 他f『 I ̄t*11 的 职“ ”他f『恢 ℃ /01:i ̄'E}( 卜J编 :YZ/20l5/0Ij 作者简介:姚客体(I980一), , 奠徽寿 人,i flJ.硕I 例‘究 为大 、 l 想政治教订 ・高职教育研究・ 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正确的路,做正确 的事。 (四)与精神关怀相结合的角度 外延到拟制血缘,推已及人。这些思想有利于培 养大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民胞物与”的博爱之情。 (四)铸就大学生的民族特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于东有大海、西有高 原、南有高山、北有荒漠的特殊平原区域,不同于 西方的海洋文化。这种类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文化 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生理与心理逐渐成 熟的时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与父母、朋友的期 望,极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精神紧张。化解 压力的正确途径不在于训斥与教导,而在于给心 灵以安慰与精神关怀。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明心见性,达到 内在心灵和谐与安宁的境界。心灵有了慰藉,精神 有了关怀,才能使大学生更加自信、健康地成长。 二、明确意义,提升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地位 (一)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蕴 含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儒家倡导的仁、义、 礼、智、信,张岱年先生总结的仁爱孝悌、谦和好 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 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和勇毅力行10大传统 美德等,都是中华民族历代祖先在生产、繁衍、发 展过程中凝练、积淀而来,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优 秀道德文化遗产,是大学生完善人格、提升道德修 养的资源宝库。 (二)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内 容,《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 谓大同”指引着多少志士仁人为了实现理想而抛 头颅、洒热血;《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蕴含的提升个人修养与 姚家春 高校中华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理想;《周易》中“天行健,君 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的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孟子・滕文公下》中“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展现出的大丈 夫人格等,都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 念夯实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培养大学生的大爱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家庭伦理为起始,强调 血浓于水,注重血亲之爱。在国家层面,由孝敬父 母演变为乡土之爱。自秦统一中国后,升华为反 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国家之爱。这些思想有利于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深化他们对爱国主义的 理解,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 命感;在社会层面,强调“仁者爱人”,由血缘亲情 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不是彼此攻伐或盲从。 在中西文化交流与整合的今天,我们应坚持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位,守望特质,这样才能使中华 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对大学生进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强化其民族心 理,唤醒其民族意识、增强其民族气质、塑造其民 族身份。 三、梳理关系,定位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角色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开展,面对 的直接问题就是需要正确处理好两对关系,即传 承与创新的关系、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但除 此之外,还有一对关系需要正确处理,即高校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这对关系是经常被忽略却又是至关重要的,它关 系到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角色定位、存 在的地位与价值。 目前有观点认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可以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理由在于高 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具有学科独立性,仅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资源而已;同时,高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属 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范畴,具有相通性。 釜这个观点一定意义上看到了两者的联系与区 别,却没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战略角度对两者的功能和地位给予科学与 正确的定位。要准确梳理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与其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除了要排除 以上错误认识之外,还需要明确以下两点。 (一)理论基础和价值目标的契合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都坚持马克思主义,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新形势、新要 求,与时俱时地丰富与发展。价值目标上都是不 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与人文素养,构建终极关怀 的精神信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因而,在 曩优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姚・家春 高校中华比寺传统丈化教育研究 高职教育研究・ 拜金主义盛行,精神物化现象严重,人们的精神家 园无所依托。从而缺少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利”对“唯利是图”观念的遏制,“朝闻道,夕死可 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上,两者是一致的。 (二)教育功能上的互补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大学生科学分析与鉴别, 矣”对重功利轻理想的矫正等,弱化了中华优秀传 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理论指 导意义。另一方面,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提供了仁爱、修身、天人合一等人文内容,丰富和 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增强其有效性。 可见,在教育功能上,两者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四、分析原因,找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症结 (一)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 实用主义思潮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 代表思想为“有用即真理”,根基是工具理性,核心 是排除了价值理性。当工具理性失去价值理性的 矫正,就会只注重物质利益而轻视人文精神。在 以就业、创收等工具理性的影响下,高校在人才培 养、招生、就业、学科建设等工作中,传承文明的价 值取向让位于实用主义价值。因而,具有价值理 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变得无足轻重,被 边缘化则成为必然。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的法国,代表 性思想为反权威和中心论,该思潮意识到了工具 理性的不足,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与批判。但 是批判得过于极端,致使反权威与去中心论思想 又毁掉了人们的精神信仰,造成了人们精神家园 的缺失,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人生,变得没有立场, 而且反对高尚。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恰恰是 强调这些,并以这些见长。可见,后现代主义思潮 的兴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 不良影响。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 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 渐确立,给我国各方面带来了全面影响,社会发展 也展示出了蓬勃生机。但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是 追求利益最大化,反映在价值观念上即是价值主 体自我化与价值取向实效化。人们的价值观念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集体观念开始转变成关 注自我,由重理想、重奉献开始转变成重功利、重 索取,完全打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价值 理念,价值目标变得短期化、功利化。个人主义、 统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 (四)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 “所谓西方文化霸权,就是西方国家把其物质 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种普世的行为 准则加以推行,赋予自己在文化上的支配地位” ], 其核心就是攻击、压制其他社会制度与价值观,不 断渗透与影响其他国家的年轻人。 西方文化霸权鼓吹文化的全球化,以社会进 化论为基础,宣扬所有民族文化都要以西方文化 为中心和发展的楷模。这种论调不经意间极易使 中国人产生文化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我们否定自 身优秀传统文化。而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质疑、否 定乃至抛弃,就会损害民族文化的本土性与特色 性,动摇民族文化主权与文化自信的根基,涣散民 族文化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可见,西方文化霸权 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具有釜底抽薪之效,影响深远。 五、把握方法,提高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育的实效 (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 显性教育强调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明确,教学 形式的直接、正面及教学效果的外显。隐性教育 注重教育目标、内容的隐蔽,教学形式的间接、迂 回以及教学效果的内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显性教育决定隐性教育的 内容,隐性教育反过来影响显性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将两者结 合,既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设定、 教材选择、师资培训等显性部分,又要注重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开展、氛围营造、制度构建 等隐性部分。将两者结合、实现互补,有利于拓展 新领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渠道的育 人网络,实现合力育人;有利于开辟新途径,充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及心理,增强教育效果。 (二)坚持情感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 情感教育侧重于运用思想、情感、意志、形象 等教育手段,强调尊重与关心。制度建设侧重于 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考评等管理手段,强调 。同 职教育研究 规范与严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情感教 育讲究隐性、柔性,关注学生的情绪、心理、信念 等,具有消除学生抵触心理、拉近师生距离、增强 教育认同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教育效果的 作用。制度建设注重显性、刚性,关注教育活动的 规范性、约束性、权威性,具有规范、导向、激励、鞭 策作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化水平。因 育结合。这里的结合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 两个教学环节的高度融合。在线上教育基础上逐 步展开由上返下、由下及上的双线交替式教学,真 正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实现混合。 这样既可以通过线上管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 案例、文献等资源,发挥教师教育、引导的主导作 用,又可以调动线下同学们学习、交流、践行中华优 姚 家 春 而,高校应坚持情感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整合两 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者优点,达到优势互补,既解决了人性化、科学化 问题,也解决了权威性与灵活性问题。 参考文献: (三)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结合 [1]王习胜.高校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合法性 线上教育主要利用网络平台提供教学资源, 与合理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强调学生课堂外自主学习。线下教育主要指传统 版),2016(4). 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答疑解惑,侧重于学生的课 [2]欧阳剑波.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 碰撞的当代审视[J].青海社会科学,2011(11). 堂上面对面学习。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 要顺应教学改革的方向,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 Research on Educ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0 Jia—ehun (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Technology,Taicang,Jiangsu 215411,China) Abstract:Currently。a par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weak in the quality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excell ent traditional cuh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has a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direction,position,role,crux and effective— hes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ive aspects of sci— entific understanding,defining the significance,teasing out the relationship,analyzing the causes and grasping the method.SO as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1 cuhi— vating peopl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ies.高校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教育研究 Key words:college and university: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education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上接第9页) On Promotion of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 Take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Case LIU Hai——yan (Jincheng Institute Technology,Jincheng,Shanxi 048026,China) Abstract:Focusing on the social and enterprises’increasing requirements h)r students’overall quali— ties.the research team first examined the level of students’cuhural consciousness in Ji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d then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The research aims to arous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ortance of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and takes it as a breakthrough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Key words:voeationa1 student;cuhural consciousness;promote;wa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