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创造的乐趣”,旨在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培养创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坚持积累、敢于质疑的语文习惯,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增强创造的自觉意识,激发创新的精神。在教学本课时必须体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不能忽视议论文的教学,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议论文,也是本册的两篇议论文中的第一篇议论文,要做好议论文知识的回顾指导,要求学生按照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去学习本文。
二、目标分析: (一)知识能力:
1、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方法及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辟周密的语言。 (二)情感态度:
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难点:
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三、教法学法分析: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对于本文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新课标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四、教学程序: 师生行为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 导语设计: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候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论产生了怀疑,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了,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简介作者
引用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老师介绍一般议论的知识,论点,论证,论据。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块一:自主读,整体感知
师生共同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生围绕议论文的一般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自由充分地阅读课文。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并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敢于质疑的语文习惯。从理清文本结构入手,尽量激发学生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在基础的内容弄清楚之上,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呈现阅读结果,同时提出疑难之处。老师板书重点(如论点和分论点,论证的方法)和疑难问题。
板块二:自主说,发言交流。
一是我已经知道了什么,二是我还想知道什么?
学情估计:学生知道的可能有本文的论点,分论点,论证的方法,从中得到的启示。还想知道的如个别句子的含义,论据的作用等。
通过呈现学生阅读结果,把握重点,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可能会参差不齐,但仍需板书到黑板上,体现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解答。补充板书重点。 板块三:合作探究——解难答疑。 采用三种方式,直到解决为止:
1、学生帮助解答;2、小组讨论解答;3、老师指导学生解答。 通过上述两个板块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解决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论证方法,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明确作者论述的思路。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生总结归类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地方并说说其作用,说说论证语言的特点。
板块四:探究性评读,分组合作探究,围绕“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两方面进行。
(1)归类课文中论证方法,并说一说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2)以第六段为例比较辨析:“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否去掉,四个分句能否调换顺序。
找出你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 教师总结
对学生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学生交流,说说生活中怀疑精神的表现。
板块五:拓展延伸 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以“我在怀疑中成长”为题说一段话。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创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创新的精神。
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会疑”。 分论点: 1.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论证方法: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