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分析

2023-11-16 来源:钮旅网
学校体育学 201 3年(第3卷)第09期 浅谈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分析 赵艳 (1.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 50001 2.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哈尔滨 1 50080) 王大力 摘要:最近几年,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已获得一定成效。但是,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 大学生的体育素质总体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高校体育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存在的现状,为了实 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通过重新构建与整合高校现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了符合高校学生实际需 求综合性的新兴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 教学模式 整合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3)03(c)--0059--02 2Ol2年最新的国内学生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当前学生的体质 健康状况相对下降,尤其是体能素质总体下滑,肥胖学生数量显著 以及定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将高等院校 的体育课程划分成为三个阶段:大学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大学 增多的现象。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 二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而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其优点在 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整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指导思想在于 学模式,争取构建和完善符合学校特殊现状的新型教学方法,循序 渐进地推动大学体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工作。 于注重学生扎实体育基础的培养,强化了学生的健康体质、优秀的 健康第一,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当不断探索研究体育课程的合理教 体育能力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劣势在于大学一年级学生难 以拥有体育特长,其一定程度上偏袒了运动素质相对较好的体育 生,造成区别对待,此外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开设的课程层次比较 多,需要大量的师资力量、体育器材和场地。该模式已经被不少高 校采用,体育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1 目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概况分析 1.1基础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学生的运 1.5分层次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强化大学生对于体育本质规律的遵守, 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体区别并且做到因材施教。其教学组 从大学生的体能、生理和个性化的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出发,在高 织形式在于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同时设置体育基础课和体育专 因材施教,并且尽量兼顾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能适应和满足不同 体育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其劣势 等院校体育教学整体目的和原则指导下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 现状以及运动基础上的不同,按照学生身体素质的总体评分和基 础运动素质分配学生层次班。其优点在于增加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项选修课。其优点在于能够区别对待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做到了 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其教学形式在于依据学生的体能 在于分班工作非常困难,需要充足的体育师资力量,学习的难易程 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打下了基础。在教学方法、 度和进度难以实时同步。当前不少高效都已经实施该体育教学模 教学安排和学习目标上做到因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了学生 式,其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喜欢。 1.2综合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差异化的适应性和体育项目的针对性,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运动 潜能和兴趣。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还突破了院系和专业的局限,帮助 其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体质的增强,注重学生体育 学生在体育课程上交更多的朋友,提升了合作能力、自律能力和社 锻炼习惯的培养。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把体育课的教学、课外体育 交能力。其不足在于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各个年级开班比较多,对 活动与早操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地推动课外 场地和师资提出了较高要求。其教学成果已经获得专家们的普遍 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加强了体育教学的灵活性 认可,并在部分重点高校运用,获得了体育教师的广泛好评,依据 和整体性,有利于学生逐渐养成定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实现增强 地和体育基础设施。其不足在于课外进行体育活动必需的体育场 地和体育器材量比较大,极大地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和时 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体育教学经验,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可能会成 学生体质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其也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 为我国主流的体育教学模式之一。 2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势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在于全面育人和终身体育,教 育核心在于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辅助其身心协调发展,其课程体 系的优势在于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 间。其实际实施效果深受学生喜欢,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体育教学模 式之一。 1.3兴趣型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学生运动 养,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特长爱好,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力的提升。其教学组织形式在于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 2.1摒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而转向学生为主体 修课,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体育教学俱乐部。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地 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和自觉性。其不足在于对体育教学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增加了 学生的经济负担,当前运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学校数量不大,主 要制约在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经济因素,因素是传统教学观念的 影响和现有的体育师资条件的阻碍。但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拥有的 高校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 兴教育观。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特有的主体性。主 体性主要包括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是对行 为主体自身的品性、能力、价值取向和状态等诸多属性的评定。教 育作为推动人类自身不断发展的关键工具和手段,在构建、完善 新型认知体系的过程当中必须关注学生个体。所以,高校体育教师 学理念,尽可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层面来安排相关教学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内容方便灵活而丰富多彩,其深受体育教 应当摒弃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观念而转向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 师和大学生的欢迎。 1.4循序渐进的体育教学模式 其教学指导思想在于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基础的提升 进程,借鉴学生熟悉的体育教材来设置具体的教学步骤。体育教学 (下转61页)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59 学校体育学 201 3年(第3卷)第09期 业,创新可以出现在教学的全过程。 3.1从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和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组织 术动作能够描述得清楚,但技术动作的示范并不完善,导致讲解示 范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影响练习效果。这时老师就引导学生发现自 己的长处,来组织练习。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想到了利用视频来 形式、技能技术的表现形式等等均可创新。以往创新在健美操、艺 帮忙,对着视频现进行讲解,让练习者对技术动作有了深入的认 术体操等表现难美性项目中体现的比较多,因为这类项目的比赛 识,并且还在组织教学的方式上实现在创新。 在打分包含了“创新分”,因此也提高了从事这类项目学生的创新 总体来讲,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一定要以培养 能力。那么在其他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 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通过掌握学习能力中的核心能力,根据个 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网球截击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为例,培养学生对 体差异逐步引导,使其从实践中获取创新能力。 学习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在教授完截击球技术徒手动作后,要求学 生分组设计提高截击球技术的练习方法。在展示过程中,有的学生 参考文献 针对截击球击球瞬间向前强力的要点设计了“手抓球”、“举球桶装 [1]娄晶.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球”等练习,有的学生针对截击球时需要快速反应的要点设计了 重心前移的要求设计了“截击球后前点地”、“截击球后触网”等练 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Ol0(12):85—88. “原地垫步击球”、“转身击球”等练习,有的学生针对截击球后身体 【2】柴全义.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探讨[J】.绍兴文理学 院学报,2003(4):73-75. 习……就这样,各组学生都展示了各种针对性的练习,然后教师和 [3]张岩.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南京体育 学生再一起对各种练习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又能更进一步掌握技术要点, 学习效果良好。 学院学报,2004(6):72-74. 3.2尊重创新能力的个体性差异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尊重 个体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状态、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都存 在较大差异,因此要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优势,自由发表独创见解,敢于尝试不层次、不同类别的创新。教师 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创新,扬 长避短。在研究过程有这样的案例:在教授学生如何组织教学的过 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发现有的学生虽然技 (上接59页) 兴趣培养和体育选项课模式并用,充分地运用了以学生兴趣为中 教学理念运用到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去,达到提升教学质量 的目的。网上选课的课程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的主 的课程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课程主导职能。 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体育教育的主体参与者,极大 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新和创造潜力,更加充分的体现学生 地提升了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 2.2创造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的环境 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于低年级学生,高校高年级的学生 3结语 开展体育锻炼时间往往大大减少,总体的身体素质开始呈现出下 总而言之,新兴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提升高校的 降趋势。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后,在课程总学分保持不变的条 各个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乐趣和积极性,有利于高校体育教 件下,把体育必修课从原来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扩展到了三年级。部 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现健康发展的最 分人可能错误地认为,将二年级的体育课程从原来的lOOmin缩短 N50min,再将额外的50min调换到三年级进行教学,其一定会缩短 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降低体育锻炼效果,事实并非如此,学校的 体育课程虽然是增强学生健康和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仅 质,提高少量的体育课锻炼实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目 的往往是不合实际的幻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就是教传授 终目标。但是,高校同时也应当注重相关体育基础设施、师资力量 的建设和完善,为新兴体育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l 3号. 仅凭借每周1次的课程教学锻炼不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身体素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体教艺(2002) 【2]王林.关于综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J].体育与科 学,200l(3). 给学生体育健身的方法。所以,把体育必修课教育从一年级扩展到 三年级,能够有效地推动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锻炼,逐 [3】朱继华,程梅玲.南京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分析[J】.体育 渐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刊,2002(5). [4]孙再玲,翟立武.以人为本教育观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2.3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作为贯彻落实最新教育思想理念、推进教学发展与改革的最 终代表,教师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学习和熟悉现代教育 理论和思想,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和指导实践。教学 实际上是集体创造的过程,既要求学生拥有创造精神,也要求教师 拥有创造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组织,还是具 体的教学过程,大学教师都应当拥有自己的创新观点,并且把这些 [J].体育学刊,2oo3(1).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