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2023-07-30 来源:钮旅网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五中学 杨庆华

一、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方式是开放互动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过程中特别注重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更明确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从而突破重难点,并在生活实践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

二、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新课标对第四课教学规定是: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本框题是在明确第一框“世界是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物质的固有属性和规律,其逻辑结构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和出发点。

本框内容知识点较多,且易混淆,课堂教学的设计倾向通过辨析、探究和练习突破重难点。

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初学哲学,学习兴趣较高;但普通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将哲学概念与具体生活中的概念相混淆,因此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其通过实例感受从具体到抽象,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体会从抽象到具体。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反对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感悟我国立足于实践,坚持科学发展观,按规律办事,为人民造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激趣教学 六、课前准备

依据《学习与评价》学习指导预习,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鼓励对探究活动作初步思考。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组织游戏,提问:你确定是一动不动?世界上有没有不动的物质?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第一环节 1、图文展示:物质是运动的 2、例题讲评,点拨易混点,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学生活动 小游戏:哪位同学可以坚持30秒一动不动吗?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导入“运动”概念 例题1:下列对关于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C.唐代诗人李贺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D.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图片素材充实教材;例题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1.运动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第二环节: 1、结合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2、练习中巩固 对学生辩论进行小结,指出对运动与静止关系的错误认识 辩一辩: 某日,高二男生王某和张某打了起来。原因是王某追要张某两周前所借的《政治教材全解》被拒,张某引用了欧布里德的“著名”言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认为不仅他手里这本《政治教材全解》不再是两周前那本,而且就连张某自己也不是两周前借书的那个人了,甚至连王某都不是两周前的王某了,那还拿什么还?还给谁呀? 假如你是他们的政治老师,你会怎么和他们讲道理? 例题2:(2011江苏卷•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1、做智力小测验:问号代表什么数字或图形呢? 2、思考:下面各项是不是规律,为什么? ①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守株待兔 ④价值规律 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⑥新陈代谢 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⑧红灯停,绿灯行 3、想一想: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许多同胞遇难,还有大量人员失踪。泥石流造成的损失惨重。泥石流发生后,我国军民迅速投入了救援,彰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因此,有媒体评价说:“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如何理解“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4、学以致用: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的遗忘发展规律,启示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历史过程。所以中国要发展,就要_____________。 思考:物质、运动、静止、规律、主观能动的联系 一见知错、选择题、问答题 观点碰撞激发学生兴趣,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提升学生对哲学观点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特点 3. 自觉遵循规律,并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第三环节 1、智力小测验:说明想问题、办事情需要怎样? 2、结合学生对规律的判断,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律的含义,并强调其客观性、普遍性的特点 3、引导剖析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4、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按规律办事的意义 智力小测验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课堂关注度 发现学生对规律的理解误区并加以引导,更具实效性; 通过探究,加深对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解 理论联系实际,感悟按规律办事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 巩固、反馈 课堂小结 引导归纳;突出方法指导 练习巩固 八、 板书设计(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