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变电所环评报告表

2022-02-24 来源:钮旅网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m2) 总投资 150 (亿元) 评价经费 (万元) 1.1 建设背景 为了满足XX油田开发建设,并考虑各区域基本同步开发,XX华北分公司拟建35KVXX变电站(2#)。依据XX县国土资源局出具的便笺(编号:镇国土资函字【2013】104号),XX华北分公司拟征收XX市XX县XX镇阎孟村集体土地,用地手续已上报XX省国土资源厅等待批复,详见附件。本项目位于XX县XX镇阎孟村,站址总用地面积为1908m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XX华北分公司委托XX市环境保护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组在现场调查、监测、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预期投产日期 2015.11 投资(万元) 新建■改扩建□技改□ 及代码 1908 绿化面积(m2) 12 382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8.0% XXXX油田35KVXX变电站 XX华北分公司甘陕指挥部 联系人 XX区北大街54号 传真 邮政编码 XX市XX县XX镇阎孟村 预审批准文号 行业类别 电力供应D4420 其中:环保 1.2 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站为新建35KV变电站,具体规模见表1。 本期规模:装设2台容量5000KVA主变压器,35KV出线2回,1回至110KVXX专用变,1回至35KV丰台站;10KV出线4回;每台主变10KV测装设1组容量为600kvar的并联电容器。 终期规模:装设2台容量5000KVA主变压器,35KV出线2回,1回至110KVXX专用变,1回至35KV丰台站;10KV出线6回;每台主变10KV测装设1组容量为600kvar的并联电容器。 表1-1 35KVXX变电站建设规模 序号 1 2 3 4 项目 主变压器(KVA) 35KV出线(回) 10KV出线(回) 10KV并联电容器组(kvar) 最终规模 2*5000 2 6 1*600 本期规模 2*5000 2 4 1*600 备注 主供HH3 和HH12 备用2回 出线接口 无功补偿 1.3XXXX油田35KV配电网规划接线示意及配电网规划 (1)XXXX油田35KV配电网规划接线示意 XX油田拟建设3座35KV变电站,预计2014年全部建成,站址落点为丰台乡,XX镇和索罗乡,以110KVXX油田专用变为电源支撑,配电网呈辐射状供电网络,承担采油区的供电任务。 (2)110KVXX油田专用变简介 110KVXX油田专用变位于平凉市泾川县玉都镇伊家洼村附近,该站址向东距玉都镇约3km,X042县道北侧600米处,其规模见表1-2。 表1-2 110KVXX油田专用变电站建设规模 序号 一 1 2 3 4 5 二 1 项目 XX110KV变电站 主变压器(MVA) 110KV出线(回) 35KV出线(回) 10KV出线(回) 10KV并联电容器组(kvar) 对端变电站扩建 嵋岘330KV变扩建 110KV出线(回) 灵台330KV变扩建 110KV出线(回) 最终规模 / 2*40 4 8 16 2*(3*2000) / 本期规模 / 2*40 2 4 8 2*(2*2000) 1 备注 2 / 1 (3)配电网规划思路 1#变主供HH55和HH42区域,2#变主供HH37及HH12区域,110KV专用变与1#变、2#变形成环网结构,正常运行方式下联络线为热备用状态,事故状态下具备转供负荷能力。 图1-1 XXXX油田35KV配电网规划接线示意图 110KVXX油田专用变 35KVXX变(2#) 35KV索罗变(3#) 35KV丰台变(1#) 1.4 电气主接线形式 (1)35KV配电装置接线形式 本变电站出线共2回,配电装置主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2)10KV配电装置接线形式 本变电站10KV终期出线共6回,本期共4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变电站的接地方式 本变电站10KV和10KV中性点均采用不接地方式。 1.5 电气主设备选择 (1)系统运行概况 ①系统标称电压:35 KV,10 KV; ②系统运行最高电压:40.5 KV,12 KV; ③系统额定频率:50Hz; ④系统中性接地方式: 35 KV系统:不接地 10 KV系统:不接地 (2)主变压器选择 选用三相两线圈底噪声、低损耗、自冷式电力变压器,其型号为SZ11-5000/35,额定电压为35±2*2.5%/11Kv,结线组别YN,d11,调压方式为有载电压,阻抗电压为UK=7.5%。 1.6 工程主要技术方案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3。 表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 号 1 1.1 1.2 1.3 1.4 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4 5 名 称 站址总用地面积 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 进站道路用地面积 站外防、排洪设施用地面积 代征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35KV配电区 站用变基础 主变基础及油坑 综合配电室 独立避雷针 主变防火墙 集水池 事故油水分离池 干厕所 大门及标示墙 场地绿化系数 变电站总投资 单位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m2 万元 数量 1908 1098 237 137 436 865.83 489.6 22.1 40 228.15 20.0 22.2 12.6 15.68 15.5 20% 150 备注 约合2.86亩 合2.56亩 本站主体 单位自筹 1.5 变电站平面布置 35KV屋外组合电器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的西侧,35KV线路架空向西出线;10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的东侧,采用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全电缆向东出线;10KV电容器户内布置;主变位于站区中部,全站东西为34.3米,南北为32米,围墙内用地面积1.65亩。 1.6 拟建项目地理位置及站址周边环境现状 (1)项目选址 拟建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东面为乡村道路,乡村道路的东面为耕地;南面为耕地,耕地南面为乡村道路,乡村道路南面为阎孟村村庄;西面为耕地;北面为采油队生活基地,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和附图3。 (2)项目用地周边环境现状 本项目拟建地现为闲置用地,四周主要以耕地为主,无大型污染源,环境现状良好,其项目周边用地情况见表1-4,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3。 表1-4 项目用地周边环境现状 方 位 东侧 南侧 西侧 北侧 环 境 乡村道路 耕地 耕地 采油队生活基地 距项目边界 最近距离(m) 15 15 15 70 功 能 道路 居住 道路 道路 2.7 公用工程 (1) 给水、排水系统 ①给水系统 本工程通过拉水车从XX水厂(西北面,约3km)取水,用水量较少,能够满足本项目需求。 ②排水系统 雨水通过排水暗沟排入附近水渠,汇入洪河。另外本站在西北角设置一处旱厕,应定期清掏。 (2)供电系统 项目供电由XX变电所直接供给,可满足供电需求。 (3)防雷与接地 ①防雷 本站采用避雷器来防护线路雷电侵入波。在变压站内设置2座30米高的独立避雷针作为直击雷的防护。 ②接地 变电站接地网拟用水平接地为主,垂直接地为辅的人工接地装置,并在构架避雷针和独立避雷针处设置接地装置,构架避雷针接地装置与主接地网连接,并应在其附近装设集中接地装置,独立避雷针设独立的接地装置。独立避雷针、避雷线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距离满足《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的规定。 2.8 劳动定员 本项目投入营运后,变电站按无人值班设计(1人值守)。 2.9 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工程量及工作开展情况,预计本项目整个工期为十个月,实施计划如下: 2014年02月至2014年04月,前期工作、土石方工程; 2014年05月至2014年07月,主体工程施工; 2014年08月至2015年09月,配套工程建设。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拟建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经现场踏勘和环境现状调查,四周主要以耕地为主,无大型污染源,环境现状良好。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 (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省XX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XX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境内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总耕地的68%以上。 拟建项目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项目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和附图3。 (2)地形地貌 XX在地质史中属关山至六盘山褶皱带以东的鄂尔多斯黄土台区。大约距今七、八千万年的中生代末期(白垩纪),这个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逐渐下沉,形成盆地。由于地质动力,水流不断向盆地倾斜,搬运周围较高地区的风化物,逐渐在白垩纪紫、灰色岩石上沉积了达100m至200m的黄土层,使这一地区形成了广阔平坦的黄土平原。在距今大约150万年的第四纪马兰时期,本区地质又处在新构造运动中,由原来的下沉逐渐上升隆起,平原变为高原。在此漫长的运动过程中,水流沉积作用被风积作用所代替,在老黄土之上又堆积了一层新黄土,使土层不断加厚,将老黄土上的自然植被物掩埋,即变成黄土高原的覆盖黑垆土层,形成了现在的地形地貌。正是这种开天辟地的地质运动,决定了XX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基本格局,属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高点海拔1767m,最低处1011m,相对高差756m,平均高度1500m左右。境内有蒲河、茹河、洪河、交口河四条较大的河流,将县域疆土切割成新集、孟坝、临泾、XX、平泉等五条斜长的原面,形如五指,俗称“五指塬”。山、川、原、沟兼有的地貌组合,多种多样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构成了XX大地在黄河流域自成一格的基础。 (3)地表水系 XX主要有四条较大的河流,即茹河、洪河、蒲河、交口河。四条河流均发源于六盘山系,由西北流向东南,纵贯全境呈扇形流入泾河。 评价区主要河流为洪河,在项目所在地的南面。洪河发源于宁夏固原六盘山东麓,经宁夏泾源县至张河堡湾进入项目区境内,流经小岘、郭塬、新城、平泉、南川、曙光、玉都等乡镇,全长187.2km,流域面积1037km2,流经XX县长度为85km,流域面积759km2,年平均流量1.4m³/s,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450万m³,年侵蚀模数9830t/km2,年输沙量746.1万t,年输沙率237kg/s。 依据《XX省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报告》,洪河XX过境段水质目标为GB3838-2002Ⅲ类。 (4)气候气象 XX的气温、降水以及各有关气候要素,都随冬夏季盛行风向的明显变化而变化,这一区域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冷夏凉,热量少,无霜期短,光能资源丰富。夏雨多,冬春雪少,春季降水量变化率的,冬春寒潮、低温及霜冻等天气灾害较频繁。其具体气象参数见表2-1。 表2-1 XX县气象参数 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温度 年平均降雨量 最大冻土深度 全年主导风向 9.5 ℃ 39.6 ℃ 471.2 mm 89 cm NW 年平均气压 极端最低温度 年平均蒸发量 年平均风速 夏季主导风向 876.6 hpa –22 ℃ 1223 mm 2.71 m/s SE (5)地质条件 据XX气象站资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10)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8306-2001),XX县一般冻土深度为82 cm,为季节性冻土,场地类别属III类,为建筑物抗震一般地段,站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6)土壤和动植物 XX市土壤(摘自《XX地区志 第一卷》)共分为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49个土种。7个土类主要是黑垆土、黄绵土、红粘土、灰褐土、水稻土、淤土、潮土。其中黄绵土分布最广泛,面积最大,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0%。黑垆土同黄绵土交错分布,最利于农作,其余土类依自然条件按区域局部分布。 XX县区域野生动物多为常见种类,物种组成以鸟类和齿类动物为主。主要鸟类有家燕、喜鹊、大嘴乌鸦、麻雀等;主要动物有兔子、田鼠、黄鼠等齿类动物。未见大中型野生动物,无国家保护动物;植物多为常见种类,主要有杨树、槐树、松树、柳树等。 该项目区所在地土壤类型属黄绵土类,塬面及沟边多为黄绵土。 2.2社会环境简况 (1)区域经济 XX市位于XX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的交会处,系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沟壑区。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全市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总人口261万。辖XX区和环县、华池、庆城、XX、宁县、正宁、合水7个县,146个乡镇。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实现生产总值530.29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73.93亿元,增长9.2%;第二产业329.5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126.87亿元,增长14.5%。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富集,长庆油田的发源地。 XX县位于XX市西南部,东临庆城县、XX区,西接宁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2012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5%,超额完成县计划35亿元,占计划102.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6亿元,同比增长6.7%,占计划10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81,同比增长43.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7.8%,超额完成县计划12.4亿元1.9%。 (2)社会事业 2012年末,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5%,超额完成县计划35亿元,占计划102.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86亿元,同比增长6.7%,占计划102.5%;第二完成增加值10.81,同比增长43.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36亿元,同比增长17.8%,超额完成县计划12.4亿元1.9%。 2012年末,全县共有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60场(次);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5.4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量3551件;乡镇文化站19个,建成农家书屋21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15个。2011年末,全县有线电视数字用户达到3082户。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3.2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3.69%。 2012年末,全县各类在校学生84857人,其中,职中招生1375人,在校学生3336人;高中招生4856人,在校学生15069人;初中招生7225人,在校学生25101人;小学在校学生4135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3—15岁儿童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学生巩固率达到100%。全县大专以上(含高职)高考进线人数1763人,其中,本科进线人数达到1373人,居全市前列。 2012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6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卫生院18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年末实有医疗床位752张,其中,医院326张,乡镇卫生院426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972人,其中执业医师263人,助理执业医师43人,注册护士222人,药剂师(士)27人,技师(士)117人,其他300人。 (3)文物古迹 建设项目附近尚未发现有文物古迹,项目施工过程如发现有地下文物,应按照有关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进行保护,并及时与文物保护部门联系。 3.环境质量状况

3.1环境功能区划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庆行署发[1999]20号),方案划分XX市除子午岭林区为环境空气功能一类区外,其余均为二类区。根据划分结果,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区。 (2)地表水水功能保护区划 根据《XX省黄河流域泾河水系水功能区划》(2007年)的划分结果,项目涉及水体——洪河的使用功能为三类水体。 (3)声环境功能区划 项目区域所处的环境位置,声环境功能为2类区。 3.2现状评价 本次环境现状评价引用《XX油田88.3万吨原油产能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现状监测数据,XX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10月11日至10月17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对项目地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噪声进行了环境现状监测。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①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SO2、NO2、TSP、总烃、PM10共五项。 监测频次:监测频次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规定执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TSP和PM10监测日均值,总烃监测小时均值,连续监测7天。 ②监测点位 本次共设1个监测点,位于XX县XX县XX镇张家沟XX大桥。 ③监测结果 表3-1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 监测因子 测点 统 计 参 数 监 XX大桥 检出率(%)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标准 监测时间 SO2 NO2 TSP 可吸入 颗粒物 非甲烷总烃 1.33-1.77 100 0 0 2.0 日均浓度范围 0.005-0.008 0.017-0.023 0.143-0.194 0.076-0.113 100 0 0 0.15 100 0 0 0.12 100 0 0 0.30 100 0 0 0.15 2012年10月11日—2012年10月17日 由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SO2、NO2、TSP、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在各监测点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以及非甲烷总烃未超过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平均2.0mg/m3,1小时平均5.0 mg/m3)标准要求。 (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①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项目:PH、COD、BOD5、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粪大肠菌群共8项。 监测频次:按环境现状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时间为连续3天,各个断面每天采样1次。 ②监测点位布设 本次开展洪河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设置2个监测点位,1#点设在XX大桥下游1Km;2#点设在XX桥上游1 km处。具体监测点位见表3-2。 表3-2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 点位名称 1# 2# 河流 洪河 断面位置 洪河大桥上游1km 洪河大桥上游1km处 ③监测结果 表3-3 地表水水质监测 单位:mg/L PH值和菌群除外 监测 点 因子 位 项目 0.934- 0.016-0.00.966 平均值 1# 检出率% 超标率% 单因子 / 标准指数 0.858- 0.016-0.00.881 平均值 2# 检出率% 超标率% 单因子 / 标准指数 GB3838-2002 6-9 中Ⅲ类 监测时间 2012年10月11日—2012年10月13日 ≤1.0 ≤10000(个/L) 0.87 0.34 1.04 / / 0.012 / / 100 0 0.870 100 0 19 0.017 100 0 0.33 0.067 0.075 / / 0.012 / / 100 0 0.949 100 0 19 0.018 100 0 pH值 NH3-N 石油类 CODcr BOD5 挥发酚 菌群 粪大肠 悬浮物 浓度范围 8.03-8.07 16.5-18.7 2.18-2.25 0.0003L 130-140 28-32 17.8 100 0 2.22 100 0 0.0003L 100 0 113 100 0 30 100 0 浓度范围 8.02-8.04 20.5-21.1 2.03-2.12 0.0003L 110-120 28-36 20.7 100 100% 2.07 100 0 0.0003L 100 0 113 100 0 33 100 0 ≤0.05 ≤20 ≤4 ≤0.005 / 监测结果表明:除XX大桥下游1km处的CODcr超标外,XX大桥上下游其余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洪河水质中CODcr超标原因为洪河两岸农田面源污染物随雨水或地下水进入XX或者两岸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洪河所致。 (3)声环境质量现状 ①监测时间及频次 监测时间:2012年10月11-13日 监测频次: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②监测点位 本次共设1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于XX县XX县XX镇张家沟XX大桥。 ③监测结果 表3-4 声环境监测结果表 监测点位 XX大桥 监测时间 噪声级LeqdB(A) 昼 54.8 53.6 60 夜 41.5 35.8 50 2012年10月11日 2011年10月12日 GB3096-2008中2类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区域噪声监测点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而且为典型的农村环境现状,声环境质量基本上处于自然背景值,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5。 表3-5 环保目标一览表 环境 要素 环境 空气 水 环 境 声 环 境 阎孟村居民 居住,约20户 目标名称 采油队生活基地 阎孟村居民 洪河XX县 XX过境段 采油队生活基地 功能及规模 居住,约90人 居住,约20户 相对方位 及距离 北面,距项目边界约70m 南面,距项目边界约140 m 南面,直线距离约7.4km 北面,距项目边界约70m 主要影响 因素 保护级别 施工扬尘 GB3095-96 二级标准 农业用水区 / GB3838-2002Ⅲ类 居住,约90人 施工噪声 运输交通噪声 GB3096-2008 2类标准 南面,距项目边主变低频噪声 界约140 m 风机噪声 北面,距项目边界约70m 电场(E) 磁场(H) 电磁 环境 电磁 环境 采油队生活基地 阎孟村居民 项目区域内 水土流失 居住,约90人 居住,约20户 满足南面,距项目边无线电干扰界约140 m (RI) 项目区内 水土流失 GB8702-1988有关规定 / 禁止无序施工 4.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执行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环发【2000】1号)中的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浓度限值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二级标准污染物浓度限值 单位:mg/m3 污染物 SO2 PM10 NO2 取值时间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1小时平均 日平均 浓度限值 0.50 0.15 0.15 0.10 0.24 0.12 环 境 质 量 标 2.水质评价标准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具体标准限值见下表。 表4-2 (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 单位mg/l 项目标准 Ⅲ类 pH 6—9 DO ≥5 COD ≤20 BOD5 ≤4 NH3-N ≤1.0 高锰酸盐指数 ≤6 3、声环境质量标准 准 项目拟建地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准,具体限值见表4-3。 表4-3 环境噪声标准限值 单位:dB(A) 类别 2 昼间 60 夜间 50 备注: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声级超过环境噪声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 1.施工期 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见表4-4。 表4-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单位:mg/L(除pH外) 项目 类别 一 级 pH 6-9 COD 100 NH3-N 15 SS 70 BOD5 20 动植 物油 10 废气:无组织排放的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 染 物 排 放 2.营运期 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见表13。 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标 类标准。厂界处等效声级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 准 电磁防护标准: 依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第三十三条有关规定:“本管理办法中豁免水平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伴有电磁辐射活动规定的免于管理的限值”以及其附件中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包括了“电压在100千伏以上送、变电系统”,而本项目为35kV变电系统,不属于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35kV送、变电系统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编号:环办函[2007]34号)指出,35kV变电站属于豁免项目。因此本次环评不考虑电磁防护标准。 总量控制 指标 本项目建成后, 建议不分配总量控制指标。 (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即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标准。 表4-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523-2011) 单位:dB 昼间 70 夜间 55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工艺流程图 35kV电能 35kV配电装置 主变:5000KVA 10kV配电装置 10kV电能 油田供电 主变:5000KVA 35kV配电装置 10kV配电装置 负载 图5-1 35kVXX变电站工艺流程图 (2) 工艺简介 变电站是电力输送的重要环节,是将高电压电能经过变电站主变压器转换为低电压的电能的一个过程。XX油田专用变电能通过输电线到达XX变电站的35kV配电装置,再经过主变压器降压为10kV,最后通过10kV配电装置将电能往外输送至XX油田,主供HH37及HH12区域。 5.2主要污染工序及源强分析 (1)电磁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为35kV变电站,不属于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属于《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豁免项目,其电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根据类似变电站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电场(E)、磁场(H)以及无线电干扰(RI),其主变周围电场强度一般为34V/ m;磁场强度一般为6.4A/m;测量频率在0.5MHz时,围墙外20m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一般为36dB。 (2)噪声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变压轴流风机以及配电室通风风机等。 本工程按室内变电站设计,变压器采用自动通风系统,在每个变压器室顶天窗上装设2台轴流风机,其它配电除电缆层以机械通风为主外,其余均考虑以自然通风为主。本项目主变压器选用三相两线圈底噪声、低损耗、自冷式电力变压器,其型号为SZ11-5000/35,额定电压为35±2*2.5%/11Kv,结线组别YN,d11,调压方式为有载电压,阻抗电压为UK=7.5%,属于低噪音产品,其噪声小于或等于65dB(A)。 其变压器轴流风机以及配电室的通风机的噪声约为55 dB(A)。 (3)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突发事故与检修时漏油形成的含油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污水。 该变压器检修周期一般为10~20年,变电所正常运行状况下,变压器油不会泄漏,也没有油污水的产生。突发事故与检修时会产生含油废水,产生量较少,另外该站1人值守时,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 5.3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1)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 35KVXX变电站属于国家基础产业建设,是国家鼓励的优先发展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工程是XX华北分公司XX油田88.3万吨/年原油产能建设项目的配套供电工程,可改善XX油田供电状况。 (2)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本站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东面为乡村道路,交通便利。本变主供HH37及HH12区域,相对较近,而且符合XXXX油田35KV配电网规划。总体分析,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3)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本站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35KV屋外组合电器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的西侧,35KV线路架空向西出线;10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的东侧,采用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全电缆向东出线;10KV电容器户内布置;主变位于站区中部。进线电缆从拟建地西侧进线,东侧出线,西侧和东侧均为耕地,避免了电磁辐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因此,平面布局较为合理。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电场 电磁 污染 变电站 磁场 无线电 干扰 废水 污染 处理前产生量(单位) 产生量:34V/m 产生量:6.4A/m 产生量:36dB 能够满足变电站电磁辐射参考标准值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有关标准 处理后排放量(单位) 突发事故 COD 、SS、或检修 含油废水 变电站 氨氮、 石油类 主变器、风机等 主变:≤65dB(A) 风机:≤55dB(A) 厂界昼间:≤60dB(A) 夜间:≤50dB(A) 间断产生,产生量较少 不外排 噪声 备注 主要生态影响 通过实地调查,项目拟建地生态结构简单,项目建设须平整土地,清运土石方,将造成一定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随着项目完工、区内地面硬化和绿化工程的完成,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7.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 称 电场 电磁污染 拟采用地下埋设电缆方式进出变电站 磁场 无线电 干扰 通过变压器下自建的事故油槽废水 污染 突发事故 或检修 含油废水 COD 、SS、 氨氮、 石油类 与附近事故油水分离池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进行回收利用,废水运往附近污水处理站(厂)进行处理 主变器 风机等 主变压器、风机通过减振、 隔声、降噪措施 厂界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不外排 线,电缆内包含电磁辐射屏蔽层,站区围墙等措施 防治措施 预期处理效果 能够满足变电站电磁辐射参考标准值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有关标准 噪声 变电站 其 他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1、项目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项目建成后围墙外加强绿化, 2、通过植树种草等绿化措施恢复损毁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上述保护措施,区域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复。 8.环境影响分析

8.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主要建设主控室、配电室、电容器室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站址总用地面积为1908m2,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为1098m2,总建筑面积为865.83m2,现对场地正在进行清理,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破坏植被较少。建设施工期2个月,本项目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下: (1)项目建设原材料(水泥、砂石)以及弃土、废石渣的运输、堆放、搅拌过程产生的扬尘、泥土的抛洒等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应采取封闭运输、湿润喷洒、专人清扫车轮泥土等措施,可将其对大气环境及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减轻至最小程度。 (2)施工期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产生,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若自然堆放,经雨水冲刷会掩埋土地,污染水体。为防止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随时将废石、弃土和建筑废料运往指定的建筑固体废物渣场堆放。 (3)施工期的机械噪声对周围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使用低噪声设备,并实施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晚上22:00时~次日6:00时,禁止使用强噪声设备,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 (4)施工期的生产废水来源于混凝土搅拌机的冲洗,其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建筑材料的残渣,不能随意乱排污染环境,应在搅拌机旁修建一沉淀池,将废水收集回用于混凝土的搅拌,禁止排入外环境;施工生活污水经简易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收利用施工作业面泼洒,不外排。 (5)本项目在基础开挖过程中会使地表裸露,开挖出1908m2,新增水土流失量约为0.4t,水土流失主要在临时堆存的建筑垃圾,基础开挖时开挖出来临时堆存的多余土方以及建筑施工阶段临时堆存在场地多余的建筑垃圾,由于工程量较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而且工程量少,施工期短。只要按上述要求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可将其降到最小程度,并在工程结束时采取一些恢复措施,可有效减轻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8.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站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电场(E)、磁场(H)和无线电干扰(RI)。在电能输送或电压转换过程中,高压输电线和高压配电设备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产生极低频(工频,50Hz)的电磁场,对周围环境有所影响,辐射污染将有可能对人体健康及通讯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中低压输变电设备导体表面对周围空气放电产生脉冲电磁噪声和由于绝缘子污秽或损坏导致的电晕放电,以及变电站内电闸开关开闭产生的电磁噪声等无线电干扰。变电站产生的干扰场可能会影响其周围环境中的无线通信、信息技术、医疗仪器及家用电器等设备的正常工作。 本站主变(2台)拟采用封闭型户内安装,进出线采用地下电缆,仪器设备与配置方面先进、合理。本次环评采用类比方法预测变电站运行后对其周围电、磁场以及无线电干扰的影响与分析。 ①对周围电磁场强度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类似变电站电磁场强度,主变周围电场强度一般34V/m,磁场强度一般为6.4A/m,远低于参考标准值(电场4kV/m,磁场80A/m)。一般变电站围墙外侧的电场强度较小,进出线电缆上表面的磁场强度较大,但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的参考标准值(电场4kV/m,磁场80A/m),符合变电站电磁辐射参考标准值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有关标准。 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进线电缆从拟建地西侧进线,东侧出线,西侧和东侧均为耕地,无居民,因此电磁场强度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对周围无线电干扰影响分析 根据类似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频率在0.5MHz时,围墙外20m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一般为36dB,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的参考限值(频率为0.5MHz,46dB),最近居民(北面,采油队生活基地)在20m范围之外,因此无线电干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行期间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变压轴流风机以及配电室通风风机等。 根据对工程运行期的噪声源分析,主变噪声源声压级小于或等于65dB(A),全户内布置,其他配电设备(10kV开关室、无功补偿等)均在室内布置;风机噪声源声压级约为55dB(A),衰减快且方向性强,单向传声。由于变电站的主要噪声源为主变压器、变压轴流风机以及配电室通风风机,因此本次预测对象主要为主变声压级、变压轴流风机以及配电室通风风机声压级,该站主要设备噪声源及控制方案见表8-1,各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见表8-2,声源对厂界的影响预测情况列于表8-3,这些设备基础做成防震基础、加设防震垫、建筑内墙贴消声材料等措施,予以消除或减弱噪声的干扰。除此之外,在设备选用上应首先选择那些低噪声、环保型设备,经采取以上减振、隔声、降噪等措施后,根据拟建项目平面总布置图,拟采用距离衰减及叠加模式计算各声源对其最近厂界的噪声影响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O20lgrLro式中:Lp——预测噪声影响声级,dB(A); Lpo——参考点处的声级,dB(A); r——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参考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m; △L——附加衰减量,dB(A)。噪声从声源传播到受声点,因空气吸收、建筑物(如围墙)声屏障阻隔、植物吸收会使其衰减,也可能受阻隔物的反射效应,会使原来的声源强度增高。本次评价△L取3dB(A)。 各预测点的声级采用下述叠加公式计算: n0.1Lpi0.1LL101g1010i1式中:L——预测值与背景值叠加声级,dB(A); Lpi——第i个源预测噪声影响声级,dB(A); L——预测点噪声背景值,dB(A); i——声源个数。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表8-1 项目主要设备噪声源及控制方案 单位:dB(A) 序号 1 噪声源 主变 低频噪声 变压 轴流风机 配电室 通风风机 噪声源强dB(A) 65 控制措施 厂房隔声,基础减振 降噪量 10~15 排放 噪声 55 2 55 隔声、消声、减振 10~15 45 3 55 隔声、消声、减振 10~15 45 表8-2 各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一览表 单位:m 噪声源 声源距各场界离 东 南 西 北 主变 低频噪声 变压 轴流风机 配电室 通风风机 8.5 7.8 19 11 8.5 7.8 19 11 1 7 26 8 表8-3 声源对厂界噪声的影响预测情况 昼间 预测点 位置 预测 现状值 贡献值 厂界东 厂界南 厂界西 厂界北 采油区 54.2 生活基地 阎孟村 54.2 居民 9.4 38.7 9.4 54.3 38.8 14.7 38.7 14.7 54.3 38.8 42.6 35.0 27.0 32.3 现状值 贡献值 42.6 35.0 27.0 32.3 60 50 / / / / / / / / 预测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夜间 标准值 叠加背景值 从表8-3可知:本站投入使用后,厂界预测噪声贡献值为27.0-42.6dB(A),未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叠加现状背景值,敏感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准,对声环境影响较小。 (3)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突发事故与检修时漏油形成的含油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污水。 该变压器检修周期一般为10~20年,变电站正常运行状况下,变压器油不会泄漏,也没有油污水的产生。突发事故与检修时会产生含油废水,产生量较少,通过变压器下自建的事故油槽与附近事故油水分离池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进行回收利用,废水运往附近污水处理站(厂)进行处理,不外排。事故发生后或者检修时,不会造成含油废水外泄,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该变电站按1人值守进行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另外在本站西北角设置一处旱厕,应定期清掏,用于附近农户堆肥处置。生活污水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环境风险与事故分析 变电站运行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是主变压器发生事故时的漏油。事故漏油发生的概率很小,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有极少量的漏油或油污水,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等。变电器下设有集油槽,事故产生的油或油污水将被收集其中,再流入事故油池。事故油池有油水分离作用,分离后废油外售,油污水可运往附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高压和超高压输变电工程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由雷电或短路产生,它将导致线路的过电流或过电压。变电所内设置了一套完备的防止系统过载的自动保护系统及良好的接地,当高压输变电系统的电压或电流超出正常运行的范围,上述自动保护系统将在几十毫秒时间内使电闸刀跳闸,实现事故线路断电。因此,变电所运行的事故工况情况下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影响。 为防止电缆火灾事故,电缆均采用阻燃电缆。主变消防采用SP泡沫灭火装置,在主变附近设事故油池及砂池,主变之间设防火墙,建筑物内设多处消防间,并配备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等灭火器材。 为防止直击雷对变电站的危害,在变电站建筑物顶加装避雷带,各级电压母线设氧化锌避雷器。 9.污染防治及环境管理措施

9.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项目建设时所产生的扬尘应采取封闭运输、湿润喷洒、专人清扫车轮泥土等措施,可将其对大气环境及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减轻至最小程度。 (2)生产废水应在搅拌机旁修建一临时沉淀池(5 m3),将废水收集回用于混凝土的搅拌,禁止排入外环境;施工生活污水经简易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收利用施工作业面泼洒。 (3)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运走或就地填埋坑洼地,避免长期堆放。站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以使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得以统一堆放,并及时收集外运。 (4)施工机械噪声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使用低噪声设备,并实施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晚上22:00时~次日6:00时,禁止使用强噪声设备,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 9.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电磁辐射、无线电干扰防治措施 ①应尽量采用地下埋设电缆方式进出线,电缆内包含电磁辐射屏蔽层,避免了采用架空裸线对变电站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影响; ②应加强房屋墙体厚度、站区围墙高度、绿化带等措施来屏蔽、吸收电磁辐射,有效减小了户外的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 ③应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要特别关注绝缘子的几何形状及关键部位材料的特性,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④应对变电站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通过距离衰减,以减小站区围墙外的电磁场强度及无线电干扰; ⑤在安装高压设备时,应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提高屏蔽效果; ⑥充分利用绿化树木对电磁场的屏蔽作用; ⑦应对所内工作人员进行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尽量减小在高电磁场区的停留时间,以减小电磁场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须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招标时,对主变、风机等高噪声设备应有声级值要求,主变≤65dB(A),风机噪声≤55dB(A); ②应采用实体围墙,以加强隔声效果; ③主变、风机应合理布置,尽量布置于拟建地东侧,以减少噪声对采油队生活基地(北面,约70米)和阎孟村居民(南面,约140米)的影响; ④从建筑上考虑采用吸声材料,以减少噪声对采油队生活基地(北面,约70米)和阎孟村居民(南面,约140米)的影响; ⑤对长期工作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有关劳动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在强噪声环境中的工作时间,同时采取配带耳塞等防护措施。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事故或检修产生的油或油污水通过变压器下自建的事故油槽与附近事故油水分离池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进行回收利用,废水运往附近污水处理站(厂)进行处理,不外排。事故发生后或者检修时,不会造成含油废水外泄。 ②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在本站西北角设置一处旱厕,应定期清掏,用于附近农户堆肥处置,生活污水不外排。 9.3环境管理及监控计划 (1)施工期环境管理 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是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防止环境污染,满足项目竣工验收要求的有效途径,环境管理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使环境管理工作融入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变被动的环境管理为主动的环境管理,变事后管理为过程管理,有效控制了工程施工期过程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建设单位需安排一名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内容,监督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实施,协调好各部门或团体之间的环保工作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环保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应指派人员具体负责执行有关的环保对策措施,并接受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在施工期间应协助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的监督和管理。 因此,项目建设过程应加强施工管理,力求实现建设项目环保目标,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满足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 (2)运营期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①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为了对35KVXX变电站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保证有关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落实,运行单位及建设单位应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机构,设置1-2名兼职环保工作人员。 ②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 ⑴提高环境意识,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条例,积极配合环保管理部门进行环境管理; ⑵负责安排运行期环保设施的投产运行和环境管理、环保措施的经费; ⑶组织落实环境监测计划,分析整理监测结果; ⑷组织人员进行环境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③环境监测计划 为更好的开展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结合35KVXX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主要的监测内容为电磁辐射监测、无线电干扰监测、噪声监测,其具体监测计划详见表9-1。 表9-1 环境监测计划表 监测项目 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 无线电干扰 噪声 监测位置 站区围墙外边界 环境敏感区域 站区围墙外边界 站区围墙外边界 环境敏感区域 1次 次数 1次 1次 (3)竣工验收管理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相关规定,项目竣工后,应在3个月内向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竣工验收,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环保部门组织对项目采取的各项环保设施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相关环保设施及配套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项目不得投入运营。 项目竣工验收建议清单见表9-2。 表9-2 项目竣工验收建议清单 项目 管理 措施 电磁 验收对象 站区全面管理措施 采用地下埋设电缆方式进出线,电缆内包含电磁辐射屏蔽层,站区围墙等措施 主变压器、变压轴流风机以及噪声 废水 固体 废物 绿化 验收 监测 配电室通风风机等减振、隔声、降噪措施 集油槽、油水分离池 垃圾桶 种植树木、草坪 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 无线电干扰、噪声 备注 制度全面可行 满足变电站电磁辐射参考标准值 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有关标准 厂界噪声排放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 根据变电站规模进行确定。 垃圾桶1个。 站区围墙外绿化面积为382 m2 监测是否达标 (4)项目环保投资估算 本项目环保投资主要用于电磁辐射、无线电干扰防治、噪声防治、固体废物处置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本工程总投资150万元,环保投资12元,占工程总投资的8%,环保投资估算详见表9-3。 表9-3 环保投资概算表 阶段 环保项目 洒水降尘 施工期 施工区围挡设施 其他 电磁场 防治措施 噪声污染 防治措施 运营期 废水污染物防治措施 固废污染 防治措施 绿化 合计 1.0 12 站区围墙等 主变压器、风机等减振、隔声、降噪措施 集油槽 油水分离池 垃圾桶 1.0 3.0 投资额(万元) 0.5 0.5 0.5 5.0 工程区 噪声、扬尘 备注 0.5 设置1个垃圾筒 站区围墙外绿化面积为382 m2 占总投资的8% 10.结论建议

10.1结论 (1)工程概况 本站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站址总用地面积为1908m2。主要建设2台容量5000KVA主变压器,35KV出线2回,1回至110KVXX专用变,1回至35KV丰台站;10KV出线4回;每台主变10KV测装设1组容量为600kvar的并联电容器。总投资150万元,建设期10个月(土建工程2个月)。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为12万元,占总投资的8%。 (2)国家产业政策相符性 35KVXX变电站属于国家基础产业建设,是国家鼓励的优先发展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工程是XX华北分公司XX油田88.3万吨/年原油产能建设项目的配套供电工程,可改善XX油田供电状况。 (3)选址的合理性 本站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东面为乡村道路,交通便利。本变主供HH37及HH12区域,相对较近,而且符合XXXX油田35KV配电网规划。总体分析,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4)平面布置合理性 本站位于XX市XX县XX镇阎孟村,35KV屋外组合电器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的西侧,35KV线路架空向西出线;10KV配电装置位于站区的东侧,采用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全电缆向东出线;10KV电容器户内布置;主变位于站区中部。进线电缆从拟建地西侧进线,东侧出线,西侧和东侧均为耕地,避免了电磁辐射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因此,平面布局较为合理。 (5)环境质量现状 本次环境现状评价引用《XX油田88.3万吨原油产能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现状监测数据。 ①根据XX市环境监测站2012年10月对洪河大桥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评价区SO2、NO2、TSP、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在各监测点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以及非甲烷总烃未超过以色列《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平均2.0mg/m3,1小时平均5.0 mg/m3)标准要求。 ②根据2012年10月XX市环境监测站对洪河大桥上游1km和洪河大桥下游1km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显示:除XX大桥下游1km处的CODcr超标外,XX大桥上下游其余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要求,洪河水质中CODcr超标原因为洪河两岸农田面源污染物随雨水或地下水进入XX或者两岸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洪河所致。 ③根据2012年10月XX市环境监测站对XX大桥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显示:拟建工程区域噪声监测点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而且为典型的农村环境现状,声环境质量基本上处于自然背景值,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6)达标排放 本项目电磁辐射、废水、噪声在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后,废水可实现达标排放,电磁辐射、噪声对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固体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7)总量控制 本项目建成后, 建议不分配总量控制指标。 (8)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建设主控室、配电室、电容器室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站址总用地面积为1908m2,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为1098m2,总建筑面积为865.83m2。工程施工量小,施工时间短,破坏植被较少。 ⑴项目建设时所产生的扬尘应采取封闭运输、湿润喷洒、专人清扫车轮泥土等措施,可将其对大气环境及周围环境卫生的影响减轻至最小程度。 ⑵生产废水应在搅拌机旁修建一临时沉淀池(5 m3),将废水收集回用于混凝土的搅拌,禁止排入外环境;施工生活污水经简易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收利用施工作业面泼洒。 ⑶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运走或就地填埋坑洼地,避免长期堆放。站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以使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得以统一堆放,并及时收集外运。 ⑷施工机械噪声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使用低噪声设备,并实施必要的噪声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有关规定,特别是在晚上22:00时~次日6:00时,禁止使用强噪声设备,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 ②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⑴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站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电场(E)、磁场(H)和无线电干扰(RI)。 a、对周围电磁场强度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类似变电站电磁场强度,主变周围电场强度一般34V/m,磁场强度一般为6.4A/m,远低于参考标准值(电场4kV/m,磁场80A/m)。一般变电站围墙外侧的电场强度较小,进出线电缆上表面的磁场强度较大,但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规定的参考标准值(电场4kV/m,磁场80A/m),拟采用地下埋设电缆方式进出线,电缆内包含电磁辐射屏蔽层,站区围墙等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后符合变电站电磁辐射参考标准值和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有关标准。 b、对周围无线电干扰影响分析 根据类似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频率在0.5MHz时,围墙外20m处的无线电干扰值一般为36dB,低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的参考限值(频率为0.5MHz,46dB),最近居民(北面,采油队生活基地)在20m范围之外。拟采用站区围墙隔档,吸收等措后,可以减少无线电干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⑵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运行期间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变压轴流风机以及配电室通风风机等。其主变噪声小于或等于65dB(A),风机噪声小于或等于55dB(A),拟采用减振、隔声、降噪等措施后,厂界预测噪声贡献值未超过《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叠加现状背景值,敏感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准。 ⑶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突发事故与检修时漏油形成的含油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污水。该变压器检修周期一般为10~20年,变电站正常运行状况下,变压器油不会泄漏,也没有油污水的产生。突发事故与检修时会产生含油废水,产生量较少,通过变压器下自建的事故油槽与附近事故油水分离池进行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油进行回收利用,废水运往附近污水处理站(厂)进行处理,不外排。事故发生后或者检修时,不会造成含油废水外泄,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该变电站按1人值守进行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另外在本站西北角设置一处旱厕,应定期清掏,用于附近农户堆肥处置。生活污水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9)综合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在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对策措施的前提下,电磁和噪声对环境质量影响不大,固废得到安全处置,项目建设及运营对环境的影响不会超出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项目建设无明显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保护技术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10.2建议与要求 1、坚持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项目竣工后应向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试运行,自批准试运行之日起三个月内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 2.加强项目的施工安全管理和消防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积极协调处理好与周边村民的关系,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应及时给予解决和回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