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程概况 ........................................................................................................................... 3
1 建筑概况 ............................................................................................................................... 3 2 地质概况 ............................................................................................................................... 3 3 水文地质概况 ....................................................................................................................... 4 4 场地概况 ............................................................................................................................... 4 5 基础形式概况 ....................................................................................................................... 4 6 挖孔桩护壁概况 ................................................................................................................... 5 7 基础施工平面布置 ............................................................................................................... 5 8 施工要求 ............................................................................................................................... 5
8.1 质量目标 .................................................................................................................... 5 8.2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 5 9 技术保证条件 ....................................................................................................................... 5
组织保证体系建立 ........................................................................................................... 5 9.2 技术准备 .................................................................................................................... 5 9.3 生产准备 .................................................................................................................... 6
第二节 编制依据 ........................................................................................................................... 6 第三节 施工计划 ........................................................................................................................... 6
1 施工进度计划 ....................................................................................................................... 6 2 机械设备布置 ....................................................................................................................... 7 3 生产设备配备计划 ............................................................................................................... 7
3.1 生产设备配备计划 .................................................................................................... 7 3.2 测量仪器配备 ............................................................................................................ 7
第四节 施工工艺技术 ................................................................................................................... 8
1 施工技术参数(方案) ....................................................................................................... 8 2 施工部署 ............................................................................................................................... 9 3 施工方法 ............................................................................................................................... 9
3.1 施工测量 .................................................................................................................... 9 3.2 施工排水 .................................................................................................................. 10 3.3 基础定位放线 .......................................................................................................... 11 3.4 基础土石方开挖 ...................................................................................................... 12 4 季节性施工措施 ................................................................................................................. 17 第五节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18
1 组织保障 ............................................................................................................................. 18 2 技术措施 ............................................................................................................................. 18 3 专项安全控制措施 ............................................................................................................. 19
3.1 施工准备阶段 .......................................................................................................... 19 3.2 施工过程阶段 .......................................................................................................... 20 4 应急预案 ............................................................................................................................. 23
4.1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 24 4.2 伤害事故的应急抢救方法 ...................................................................................... 25 5 监测监控 ............................................................................................................................. 29 第六节 劳动力计划 ..................................................................................................................... 31
1 劳动力组织及分配 ............................................................................................................. 31 2 劳动力计划 ......................................................................................................................... 31 3 专职生产管理人员计划 ..................................................................................................... 32
3.1 项目部配备专职生产管理人员 .............................................................................. 32 3.2 劳务公司配备专职生产管理人员 .......................................................................... 32 4 特种作业人员计划 ............................................................................................................. 32 第七节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 32 附图1 基础阶段平面布置图 附图2 基础开挖顺序图 附图3 超深人工挖孔桩护壁大样
第一节 工程概况
1 建筑概况
1)本工程位于重庆市××东北方向一公里,为××××一标段。工程总建筑面积364503.76㎡,东临市政主干道桂花路,与×××相连,交通总体比较便利。本标段包含一组团和二组团,两个组团由D线道路隔开。其中一组团包含9栋高层住宅、1个配套用房(3/-2F)、1个幼儿园(1/2/3F)、1个集中商业(2F)和一个地下车库(-2F),其中1-1#楼~1-5#楼、1-9#楼为30层,1-8#楼地上30层、地下2层,1-6#~1-7#楼为32层;二组团包括6栋高层住宅及其附属商业和一个地下车库(-2F),2-3#~2-6#楼为25层(2-4#楼地下2层),其余为32层。
2)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地块呈不规则长条形,桩基预计深度从3至28米不等,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主要集中在1-6#楼西北部17m~19m、1-7#楼西北部17m~18m、1-1#楼北部约18m、1-9#楼约20米、2-1#楼约16m~28m、2-3#楼东南部17m~23m、2-5#楼16m~20m、2-6#楼东部约17~19m。孔径范围为1200mm~2100mm。
3)不同楼栋桩基嵌岩深度1200~2500mm不等,地基基础设计等级1-1#~1-9#、2-1#~2-2#楼为甲级,2-3#~2-6#楼为乙级,商业、车库及一组团低层房屋为丙级。一组团各栋除幼儿园外为±0.000=00m,幼儿园为294.300m。二组团各栋±0.000=00m。 2 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呈不规则长条形。整体地势较为平缓,东西两侧地势稍高,中部及北侧地势较低,地面呈宽缓的沟谷及丘坡状。拟建场地位于川东南孤形构造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之南温泉背斜东翼。岩
层倾向80~100º,倾角16~26º。岩体层面结合很差,贯通性较好,在砂、泥岩交界处遇水易形成泥化夹层。场地砂岩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倾向290,倾角60~65,裂面平直,裂缝宽度2~3mm,未充填,延伸长度2~5m,裂隙间距2~5m;结合较差,属硬性结构面;
J2倾向350,倾角80~85,裂面平直、光滑,裂缝宽度3~5mm,局部粘性土充填,裂隙间距3~5m。结合较差,属硬性结构面。 3 水文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属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场区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水量大小与降水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厚层砂岩以及地势低洼地带的土层中,在工程区内分布不均匀,未形成统一的稳定地下水潜水面,属潜水或上层滞水。红线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仅在场地北中部分布有7个鱼塘,单个面积约为800~5200m2左右。 4 场地概况
场地平基基本完成,形成中间车库部分低,四周塔楼区域高的地形特征,边坡采用自然放坡。场地东侧为规划生活区、办公区用地。
交通组织:主要有C线和D线主道路进入场区。每个组团可形成环道,能基本满足交通需求。 5 基础形式概况
本工程主要处于回填区,基础形式主要有独立基础、人工挖孔桩、条形基础等形式,独立基础和条基主要分布在一组团车库,塔楼仅1-4#楼为条基和独基形式,其余均为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分为圆桩和椭圆桩,均以完整中风化泥岩
或砂岩层为基础持力层。 6 挖孔桩护壁概况
根据设计,每节护壁高度1 m,混凝土强度C30,圆桩每节护壁上口壁厚150 mm,下口壁厚100 mm,配筋采用ф8@200方格网状布置;椭圆桩根据水平段长度的不同,厚度不同,配筋也不同,具体见设计图纸。上下护壁须搭接30d 。
7 基础施工平面布置
见第七节平面布置图 8 施工要求 8.1 质量目标
严格过程控制,基础分部工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验收合格。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按“文明工地要求”部署;确保零安全事故施工。 9 技术保证条件 组织保证体系建立
按管理组织架构建立项目组织保证体系,人员到岗。进行项目交底,明确工程性质及施工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分工,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技术准备
准备读图纪要及参加设计交底;核查设计选用的规范、图集,技术资料准备到位;基础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检测单位资质报验;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交底;
作业工人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场地接收及复核;轴线定位;标高复核。 生产准备
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搭设;塔吊基础施工及塔吊安装、验收;材料计划;材料进场及验收、检验合格;施工道路及临时排水设施;施工用水、用电到位。
第二节 编制依据
1)重庆市界石樵坪人家公共租赁住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界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 3)本工程建筑、结构、安装专业施工图纸及相关设计变更。 4)本工程所涉及的主要国家或行业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 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6)我公司相关技术管理办法
7)现场实际施工条件
第三节 施工计划
1 施工进度计划
参照施工总进度计划,突出重要节点,保证资源配置,七月底全部完成基
础施工。 2 机械设备布置
基础施工阶段布置17台QTZ63塔吊,负责场内的水平、垂直运输。布置位置与上部结构结合考虑。 3 生产设备配备计划 3.1 生产设备配备计划
见表
表3.1 生产设备
序号 1 3 4 5 6 7 8 9 设备名称 QTZ63塔机 混凝土搅拌机 空压机 打夯机 钢筋切断机 钢筋弯曲机 钢筋调直机 潜水泵 数量 17 9 65 5 10 10 10 30 设备功率(KW) 32 15 备 注 租用 自备 租用 自备 自备 自备 自备 自备 测量仪器配备
见表
表3.2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 全站仪 经纬仪 型号 拓普康GTS-102N DJ2 数量 2台 10台 使 用 部 位 放样建筑物角点坐标 控制网建立及施工放样 备 注 检校合格 检校合格 水准仪 鉴定钢尺 普通钢尺 对讲机 DS3 50m 5m 5套 1把 5把 18台 控制网建立及标高抄测 控制网建立 施工放样 施工通讯 检校合格 检校合格 检校合格 小卷尺、线锤、墨斗、铅笔、毛笔、斧头、木桩、等配套工具若干 第四节 施工工艺技术
1 施工技术参数(方案)
挖孔桩施工:全部采用空压机、水钻开挖土石方,局部人工修整,桩内垂直运输采用卷扬机结合人工运输,水平运输采用挖机结合塔吊吊运。
施工排水:在车库内设置多个集水坑,将桩基坑内的积水用Ф50潜水泵抽入集水坑内,再用Ф100污水泵抽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内,集水坑设置时结合地下车库施工图设计集水坑位置综合考虑考虑。
基础定位放线: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建筑物的定位及放线。
基础土石方施工:采用人工结合风镐进行土石方开挖,当岩层强度大于8Mpa时,采用Ф150水钻开槽,人工砍芯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边施工边排水。
基础土石方外运:车库基础开挖出的土石方先采取就地回填方式,对回填后多余的土石方全部外运至渣场。外运土石方采用塔吊上车,运输机械采用自卸汽车。
稳定边坡简易防护措施:
1) 土方边坡高度3m以下的防护措施:采用在边坡表面覆盖彩条布进行防护,主要是防止雨水冲刷造成边坡垮塌。
2)边坡防护完成后,经项目部质检、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才允许进行该部位挖孔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土层的稳定性,一旦出现开裂,塌陷,应立即停止作业,待险情排除后再进行施工作业。
3)项目部特别加强边坡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在车库对基坑四周区域的边坡搭设竹跳板等硬防护。 2 施工部署
本工程组织5家基础劳务队同时施工。一组团分为三个施工区,二组团分为二个施工区。每个区优先施工地下车库部分,塔楼平基土石方完成后也随即插入基础施工,其中二组团车库划分为三个施工段,一段和二段同时组织施工,二、三段组织流水施工,三段在基础阶段暂时作为材料堆场。包含在车库内的塔楼与车库一起施工,低层建筑最后施工。每个区段的施工总体部署为“先挖深桩、后挖浅桩”以满足刚性角要求、桩间净距小于两倍桩径 d(d为相邻桩较大直径)时,桩宜“跳槽开挖”。 3 施工方法 施工测量
3.1.1 设备及人员配备
建筑物定位测量由专职测量工程师施测,现场技术负责人及施工员配合。轴线引测及细部放线由测量员及施工员负责,引测成果由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进行复核,自检合格后,报送监理单位复核。 放线依据
1)按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及坐标点,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定位。对拟建建筑物采用外控法进行基础的定位和控制。
2)轴线:基础施工时,为确保建筑物轴线精度,采用平面控制网进行测量。基础完工后,及时将轴线投设于基础表面,以利主体结构施工时,建立新的控制网。基础挖孔桩施工时,应将轴线投递在井圈上,开挖第一节后,及时引测到井壁上,以便随时对桩开挖提供依据。 施测方法
1)各栋的定位坐标施测到施工位置后,在各栋的四大角轴线内1m处设400×400×400混凝土墩,其上涂三角形红油漆标志和钢钉作为轴线、距离的控制标志。
2)当基础中心线与轴线不重合时,轴线标志采用红色油漆,桩、独立柱基、基槽的中心线采用黄色油漆标识
3)采用经纬仪在各条轴线上进行引测,钢尺来回丈量,建立纵、横两个方向的细部控制网。
4)基础开挖成型后,必须放线复测,校正后方可组织验槽。
5)基础完工后,全面复核轴线距离、标高,经质监、业主、监理、地勘、设计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作业。
6)施工现场做到施工测量标记准确,清晰,资料齐全。 7)每施工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控制轴线,标高及几何尺寸。 标高引测
建设单位已移交水准点位置及高程。施工前应将标高引测(往返测)至施工现场,并在现场内建立水准点。 施工排水
根据施工段的划分及工期计划,本项目基础施工阶段正值雨季,因此施工排
水是基础施工阶段的管控重点。基础施工排水采用砖砌地上式集水坑。桩内、场内的地下水及积水用Ф50潜水泵集中抽排至集水坑,经沉砂处理后再用Ф100污水泵抽排至市政雨水管网。集水坑做法如下图:
3.3 基础定位放线 施工工艺流程
控制点接收→内业计算→现场踏勘→仪器检校→主控线放样→细部轴线放样→砖井圈砌筑→轴线标定→轴线复核→报验 放样步骤
1)根据业主提供的已知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放出基础平面布置图上各基础的中心点及角点位置;
2)井圈砌筑:井圈沿基础边线砌筑,采用M5.0水泥砂浆砌MU15页岩实心砖,井圈厚200mm, 高度不小于200 mm,井圈顶面抹2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铁板收平压光;
3)用墨线将轴线及桩中心线弹在井圈上,用油漆涂上三角标志,轴线采用红
色油漆,桩(坑)中心线采用黄色油漆,并将自编号、轴线编号、桩径、井圈顶标高标识在井圈顶面。便于作业工人及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纠偏。
4)轴线及标高必须采用交叉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基础土石方开挖 工艺流程
挖孔桩:放桩位→井圈砌筑、防护架→凿孔→护壁→扩孔→验孔→封底 基础土石方开挖工作面确定
挖孔桩:土层及松散岩层段按设计尺寸加护壁尺寸开挖,岩石段按设计尺寸开挖。
3.4.3 挖孔桩施工 3.4.3.1 标高复核
基础施工前,应对场地的平基标高进行复测。对于地下室部分的平基边坡按低处基础边框轴线外1米进行放坡(土质边坡1:1.25、岩质边坡1:0.5)和修边处理。
3.4.3.2 井圈定位标识
开孔前,桩位应定位准确,核对图纸要求的桩径,在桩位处地表面沿桩孔外150mm用M5水泥砂浆砌200厚,不小于200mm高砖井圈,表面用20mm厚1:2细石砼抹平,并将轴线、十字线及标高引测到井圈平面上,用红油漆画“Δ”标识轴线,黄油漆画“Δ”标识桩孔中心十字线。
标高挖孔桩井圈轴线、标高标识
3.4.3.3 桩孔土石方开挖
1) 开挖第一节桩孔土石方
开挖桩孔应从上往下逐层进行,每节开挖深度均为1米。开挖深度达一米后,由项目质检员对井壁垂直度及桩孔位置进行验收,不合格的桩孔进行修凿,经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2) 绑扎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
根据设计土层需做钢筋砼护壁;若桩孔进入岩层则不考虑护壁。护壁厚度及配筋按设计施工。护壁钢筋位于护壁砼中部并用22#铅丝满绑扎牢,钢筋绑扎好后并经施工员检验合格后开始支护壁模板,桩护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桩成孔的进度决定配模套数,桩护壁模板根据桩径大小每套分3块或六块(椭圆桩),高度为1米。
3) 浇筑护壁砼
模板固定后应尽快进行护壁砼浇筑,尽量避免基土不稳产生塌方。砼塌落度控制在6~8cm,砼强度为C30,砼采用人工入模用钢扦插捣密实。所有护壁砼均采取现场拌制。护壁模板上口小下口大,根据控制轴线检测模板就位正确后,采用插销将模板底口固定于下层土壤中。
4) 引测桩位轴线及标高
第一节挖孔桩护壁完成后,将控制线及高程点引至井壁上;以后每向下开挖一段将控制轴线层层向下引测作为检查桩孔位置的依据。
5) 安装提升设备
第一节桩孔成孔后,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提升设备。同时安装好上下桩孔的爬梯,爬梯为多段Ф14钢筋焊制而成,爬梯挂在井口护栏上;井口护栏为钢管扣件搭设,搭设高度不小于1.2m,除出碴口外,其它三面用密目安全网防护,出碴口设置护身栏杆,并悬挂警示标牌。如下图所示。
密目安全网300300 桩 孔300平面立面人工挖孔桩洞口及周边防护(三封一开)6) 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和鼓风机。
7)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石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辘轳架和吊桶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吊桶离开孔口上方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吊桶在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吊运出来的土石方应及时运到现场管理人员指定的位置(远离桩口至少1.5m)。
8)绑扎第二节护壁钢筋,支第二节护壁模板。
9)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用手推车运至桩孔位置,用吊桶运至桩孔内,采用钢扦插捣密实。
10)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标高:每开挖一节,模板拆除后,作业人员随即将控
300100600600制线向下引测,并复核桩孔垂直度及截面尺寸;施工人员采取不定期的下井抽查方式,督促作业人员实施上述程序。
11)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要求的岩石层。
12)终孔时,必须清理好护壁污泥和桩底的残渣杂物浮土,清除积水,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对岩芯进行抽样,当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值及嵌岩深度后,及时通知地勘院、设计院、业主、监理、质监站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做好施工记录,办理好验槽手续,以后各批桩均以此为依据鉴别桩基的持力层。验收后应迅速组织封底及浇筑桩混凝土,以免浸泡使岩层软化。
13)挖孔桩二次探孔
挖孔桩开挖至设计深度后,请设计、地勘单位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勘察,确定二次探孔位置,探测桩底以下3D(D为设计桩内径)和5米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构造。如地勘资料已明确桩底以下无不良地质构造,方可转序施工。若地勘报告已勘探到该深度,则经设计、地勘、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无问题后可转序施工。
3.4.3.4 挖孔桩施工特殊事项
1)井底照明必须采用低压电源(12V)、防水带罩的安全灯具,桩口上设围栏,为便于雨天作业,桩顶设雨棚。
2)当桩孔深度大于6米时,设专门往下送风的设备并配备通讯条件,加强空气的对流,通风时风量不得少于25L/s;下井前检测井下空气是否适于作业。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害气体的危害。当桩深大于16米时,随时送风。操作人员上、下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呼应,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若遇地下水位较高区段,在透水区段的护壁每段预留泄水孔,并在浇筑桩身混凝土前予以堵塞。并在孔底先挖集水坑,用QY-15型潜水泵及时把水抽出。
4)桩孔口安装活动的安全盖板,当桩孔内出碴时,应掩好安全盖板,活动盖板覆盖区域为井口的一半,井底作业人员躲在盖板下,防止土石掉下砸人,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弃土区应远离井口边1.5米以上。 不良地质情况下施工措施
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所挖孔的地质情况,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测与预控工作,注意土层的变化,当遇到流沙、大量地下水等影响挖土安全时,要立即采取以下有效防护措施:
1) 如遇流动性淤泥或流砂时,孔壁应采用钢护筒施工。对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校对,即验收,即灌注护壁砼,要保证砼密实度,避免渗漏。 2) 对少量流砂的桩位,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先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应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时,将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井
底下,使井底部免除水淹状态下施工。
3) 发现流砂层,应减少每节护壁高度,可以每模30-50cm,砼应加速凝剂,加快凝固速度。
4) 处理流砂的桩基,力争在雨季前将流砂桩位处理完毕,以免在雨季期地下水位上升,动水压力大而增加施工困难。 3.4.5 成孔特别困难时处理措施
施工中如遇到人工成孔特别困难的桩基础,要及时通知地勘院、设计院、监理及甲方等相关单位现场勘查,如确认其不具备人工成孔的条件,可向上述单位建议采取机械成孔等其他施工方式。在本工程中,1-9#楼、1-1#楼处于高回填区,回填厚度13.6m,且回填前场地为鱼塘;而2-1#楼根据地勘报告,桩深全部超过16米,最大桩深约28米,若采用人工挖孔桩,安全保证难度大,施工难度也很大,特建议使用机械成孔。 3.4.6 检查验收
1)开挖第一节后,由项目质检员对井壁垂直度及桩孔位置进行验收,不合格的桩孔进行修凿,经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2)每开挖一节,模板拆除后,作业人员随即将控制线向下引测,并复核桩孔垂直度及截面尺寸;施工人员采取不定期的下井抽查方式,督促作业人员实施上述程序。
3) 挖孔桩开挖至设计深度后,请设计、地勘单位相关负责人到现场勘察,确定二次探孔位置,探测桩底以下3D(D为设计桩内径)5米范围内有无不良地质构造。
4 季节性施工措施
本工程部分基础施工处于重庆市雨季。雨季施工时,由于场地汇水面积较大,场地内地下水水量会急剧增加。故做好场内排水是基础施工的关键。
车库四周形成的高边坡地表水极易汇集到基坑中。根据建筑的结构布置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部署,各栋塔楼利用楼内的集水坑积水,用潜水泵抽至集水井,车库内采用场内排水沟将积水排至一个中转集水井(集水井1),再将基坑内的积水抽至集水井2中,用波纹管自然排出场区外的方式,从而保证场内基础正常施工。二组团由于周围地势较高,在道路路基未形成前由场内集水坑积水后,用罐车拉出场外;道路形成后通过道路排水系统排至市政管网。
第五节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土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项目安全工程师等组成的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项目安全工程师在项目经理和公司安全部的领导下负责项目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挖孔桩施工作业时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2 技术措施
(1)编制基础专项施工方案,并作好施工技术人员,班组和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及贯彻执行。
(2)施工人员对工人班组除了交待任务外,每天应在现场巡视检查、指导、督促、改进,使每个质量点施工质量达到一次合格。
(3) 对入场工人和施工队伍要进行选拔,考核,培训,入场教育、技术交底后,方可上岗,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合格,符合规范。达不到合格产品的,应及时退场。
(4)加强测量控制,确保工程定位准确,垂直度上下对齐,横平竖直,几何尺寸准确。
(5) 基础地基承载力取试件检验,用数据说话,达到设计后,方可请地质、设计、业主、监理、质监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槽认定,办理验槽隐蔽记录,方可封底。
3 专项安全控制措施
我们根据不同的阶段,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 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前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学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2)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明确责任人,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让作业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及相关技术要求。
3)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组织学习,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机具设备由专人检查,保证其完好率,并制定保养制度。 5)劳动保护用品在开工前按要求发放到作业人员手中。
6)每个现场设专职安全检查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经常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待消除隐患后再行作业,对违章作业及时制止。
7)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 8)现场设立危险源告知牌、操作规程牌。
施工过程阶段
3.2.1 针对人、坠落物掉入桩孔安全措施
1)孔内作业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身系安全带。砼护壁所用水泥,砂砾等原材料取样送检、达到相关要求,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并应振捣密实。利用吊桶运土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落物伤人,电动设备运土应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后方可投入运行。
2)在开工前应该检查起重工具的各个部位是否完好,防止施工过程中吊索断裂导致的物体打击。每天上班前、下班后均应有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润滑油,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铁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架应稳定牢固,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它安全起吊能力。
3)在进行人工挖孔桩施工时,首先应做好孔口围护措施。井孔周边必须设置安全防护围栏,围栏须牢固可靠;孔口浇注第一节砼护壁,应高出原地面30cm,主要起保护井口和防止物体滑落井内伤人,并设立警示标志。
4)正在开挖的桩孔停止作业或已挖好的成孔,必须设置牢固的密眼钢筋(丝)网做成遮盖,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孔内作业时,孔口上面必须有人监护,并要随时与孔内人员保持联系,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5)施工时,挖出的渣、土方应及时运离孔口,暂时不能运走的,应堆放在孔口四周1.5m范围以外处,且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m。严禁将挖出的渣土在孔边堆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孔深挖至超过挖孔人身高时,在桩内安装设半圆防护板,用吊桶出渣时,孔内作业人员应避于防护板下,防止渣土坠落伤人。并随着孔深增加而逐渐下移。
6)为了防止作业人员在上下时坠落,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人员、乘坐吊桶或脚踩孔壁凸坑上下桩孔,而必须另配钢丝绳及滑轮且有断绳保护装置、使用专用吊笼或使用安全爬梯上下,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并随挖孔深度增加延长至工作面,供人员应急使用。
3.2.2 孔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造成事故的预防措施
1)地下特殊地层中往往含有CO、S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入孔前进行测试,(在笼子内装入小动物下放至孔底约10分钟,若小动物无异常情况,方可下井作业)挖孔时作业人员有呼吸不适时,应立即采取通风或换班作业等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在施工过程中,每孔作业井至少保证3人为一作业组,井下1•人,井上提运土2~3人,每组不超过两口井;未经同意,作业组不得随意变换组员。井下作业人员持续作业时间2小时为宜,每隔2小时出孔休息并用鼓风机或风镐向孔内送风5min。孔内作业时间最长不得超过4小时。应勤换井下作业人员,轮换下井作业。
3)当人工挖孔桩深度超过6m 时,应配备专门的向孔内送风的设备,风量不宜少于25L/s;孔底凿岩时应加大送风量。 防触电措施
1)桩孔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作。用电设备必须严格接地或接零保护且安装漏电保护器,孔内施工机具设备不建议选择电动设备,抽水时尽量用深水泵代替潜水泵抽水,孔内钻机用风钻代替电钻。
2)各桩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上电线、电缆必须架空2.0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采用护套等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3)孔内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孔内操作工应手戴工作手套,脚穿绝缘胶鞋。
4)施工现场应使用3C认证成套配电箱技术。 塌孔的预防措施
塌孔是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最大威胁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如下。
1) 护壁不按规范放置钢筋导致塌孔
护壁强度不符合要求,不按规范放置钢筋是导致塌孔的最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各种环境的影响,综合各种不安全因素,比如在大雨之后就可能导致土压力增大而塌孔。另外不能因为考虑在地梁施工时拆除护壁方便,第一护壁不放钢筋,施工时的情况较复杂,有可能护壁旁堆土过多,或者运土或试验的机械通过都可能增大侧向土压力。
2) 机械振动、车辆通行对护壁的影响
由于施工场地的限制,施工道路往往距离边桩很近,车辆的通行产生的振动对护壁的安全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当孔内有作业人员时,3m以内不得有机动车辆行驶或停放。在下孔施工前、施工中设专人观察护壁有无裂缝,如有裂缝,则应报告,待查明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安全后下方可继续施工。 其它安全措施
1)人工挖孔桩开挖程序,应采用间隔挖孔方法,以减少水的渗透和防止土体滑移,防止在成孔过程中因邻桩混凝土未初凝而发生窜孔现象。单桩挖孔应先中间后周边,并按设计桩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2)施工时发现文物、古化石、爆炸物、电缆等应暂停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3)人工挖孔桩作业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基本上都了解,但是容易产生麻痹心理而不能按制度执行,嫌麻烦,盲目自信,造成某些意外事故。所以要加强安全思想意识,经常进行安全技术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4)现场按作业面积每1000m 2配备一副防毒面罩且不少于一副防毒面罩用于应急救援。本工程需配置30副防毒面具。
5)人工挖孔作业一旦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等事故,必须在现场启动应急预案,按规范要求实施抢救,根据情况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抢救治疗,并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部门,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 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预案的独立领导小组(指挥中心)
组 员: 黄炎杰( :)戴春生( :)谯 康( :) 魏庆( :)田禹( :)刘环宇( :)李明波( :)余杰山( :)孙鹏飞( :)唐玉龙( :)袁承尧( :) 顾云凤( :) 张辉( :) 胡沅泽( :)戴维( :)江照宏( :) 刘正( :) 王旺( :)等所有管理人员
救援司机:何兴龙 : 外部应急援救服务机构:
火警: 119 匪警:110 交通事故:122 急救:120
外部应急救援医院: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中心医院 详细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海棠路22号
联系 :(023)66419223
重庆巴南区人民医院 详细地址:巴南区鱼洞镇新农街2号 联系 :(023)66222458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组长职责
组长负责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参与决策是否启动本预案,负责起动本预案的批准过程,保护现场,组织调查。若组长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可委托副组长进行工作,保证应急的资金、物资到位。
1) 决定是否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操作控制;
2) 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 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 在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后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业安排; 5) 在场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 紧急状态结束后,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处理。 副组长职责
副组长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赶往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受组长委托组织事故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善后处理。
1) 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落实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 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 安排寻求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组员职责
组员在发生安全事故后,必须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参与事故的调查。平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住在工地现场,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紧急事故时,在项目部应急组长抵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救援组长。 4.2 伤害事故的应急抢救方法 创伤止血救护
出血常见于割伤、刺伤、物体打击和碾伤等。如伤者一次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30%(800左右毫升)以上时,生命就有危险。因此,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遇有这类创伤时不要惊慌,用现场物品如毛巾、纱布、绷带、工作服等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果创伤部位有异物不在重要器官附近,可以拔出异物,处理好伤口。如无把握就不要随便将异物拔掉,应立即送医院,经医生检查,确定未伤及内脏及较大血管时,再拔出异物,以免发生大出血措手不及。 吸入毒气急救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等超过允许浓度时,均能使人吸入后中毒。如发现有人中毒昏迷后,救护者千万不要冒然进入现场施救,否则会导致多人中毒的严重后果。遇此种情况,救护者一定要保护清醒的头脑,首先对中毒区进行通风,待有害气体降到允许浓度时,方可进入现场抢救。救护者施救时
切记,一定要戴上防毒面具。将中毒者抬至空气新鲜的地点,立即通知救护车送医院救治。 触电急救
人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活触电者的首要因素。根据具体情况,以快为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救护人不可直接用手或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
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的情况下,应考虑防摔措施。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
3)如果事故发生在夜间,应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在未切断电源之前,救护者切不可用手拉触电者,也不能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把触电者抬至安全地点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其具体方法如下:
a)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方法是把触电者放置仰卧状态,救护者一手将伤员下颌合上、向后托起,使伤员头尽量向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另一手将伤员鼻孔捏紧,此时救护者先深吸一口气,对准伤员口部用力吹入。吹完后嘴离开,捏鼻手放松,如此反复实施。如吹气时伤员胸臂上举,吹气停止后伤员口鼻有气流呼出,表示有效。每分钟吹气16次左右,直至伤员自主呼吸为止。
b)心脏按压术。方法是将触电者仰卧于平地上,救护人将双手重叠,将掌根放在伤员胸骨下部位,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凭借救护者体重将力传至臂掌,并有节奏性冲击按压,使胸骨下陷3~4cm。每次按压后随即放松,往复循环,直至伤员自主呼吸为止。
手外伤急救
在工作中发生手外伤时,首先采取止血包扎措施。如有断手、断肢要应立即拾起,把断手用干净的手绢、毛巾、布片包好,放在没有裂缝的塑料袋或胶皮带内,袋口扎紧。然后在口袋周围放冰块雪糕等降温。做完上述处理后,施救人员立即把伤员及断肢送往医院,让医生进行断肢再植手术。切记千万不要在断肢上涂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液。这样会使组织细胞变质,造成不能再植的严重后果。 骨折急救
骨骼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断裂时叫做骨折。按照骨折端是否与外相通,骨折分为两大类:即闭合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前者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后者骨折端与外界相通,从受伤的程度来说,开放性骨折一般伤情比较严重。遇有骨折类伤害,应做好紧急处理后,再送医院抢救。
为了伤员在运送途中安全,防止断骨刺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组织,加重伤员痛苦,对骨折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不让骨折肢体活动。因此,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及时 、正确的对骨折做好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有开放性伤口和出血,先止血包扎伤口后进行骨折固定。不要把刺出的断骨送回伤口,以免感染和、刺破血管和神经。固定动作要轻快,不要随意移动伤肢或翻动伤员,以免加重损伤,增加疼痛。
2) 夹板或简便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或代替品垫好,以防局部受压。
3) 搬运时要轻、稳、快,避免震荡,并随时注意伤者的病情变化。没有担架时,可利用门板、椅子、梯子等制做简单担架运送。 .6 眼睛受伤急救
1) 轻度眼伤如眼进异物,可叫现场同伴翻开眼皮用干净手绢、纱布将异物拨出。如眼中溅进化学物质,要及时用水冲洗后看医生。
2) 严重眼伤时,可让伤者仰躺,施救者设法支撑其头部,并尽可能使其保持静止不动,千万不要试图拔出插入眼中的异物。
3) 见到眼球鼓出或从眼球脱出的东西,不可把它推回眼内,这样做十分危险,可能会把能恢复的伤眼弄坏,立即用消毒纱布轻轻盖上,如没有纱布可用刚洗过的新毛巾覆盖伤眼,再缠上布条,缠时不可用力,以不压及伤眼为原则。做出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再做进一步的治疗。 .7 脊柱骨折急救
脊柱骨俗称背脊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等。对于脊柱骨折伤员如果现场急救处理不当,容易增加痛苦,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特别是背部被物体打击后,均有脊柱骨折的可能。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急救时可用木板、担架搬运,让伤者仰躺。无担架、木板需众人用手搬运时,抢救者必须有一人双手托住伤者腰部,切不可单独一人用拉、拽的方法抢救伤者。否则,把受伤者的脊柱神经拉断,会造成下肢永久性瘫痪的严重后果。 .8 坍塌事故急救
一旦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首先应由疏散组进行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了解事发前该区域施工人员情况,作业人数,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被埋,立即组织有效的挖掘工作。挖掘应采用人工挖掘,禁止采用机械挖掘,防止及机械对被埋人员造成伤害。人工挖掘尽量避免使用尖锐性工具。对于大块沉重物体,应合理组织搬运,尤其是压在被埋人员身上的大块物体,必须组织好足够人力方可搬运,搬运前明确职责,由专人负责将被埋人员移动出。抢
救挖掘人员应分班组,合理按照工作面安排人力,及时换班,保障抢救挖掘人员体力,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将被埋人员抢救出来。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5 监测监控
现场的生产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主要负责现场安全监测监控,全员参与,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若发生重大事故,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
监测内容:基坑沉降、倾斜(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频率:开挖前做好监测工作,每1天监测一次;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2次,变形较大时每天测3~4次。
基坑变形报警值:当变形达到5mm/d并且连续三天不收敛时或累计变形量达到或超过H/100(H为开挖深度)时报警并分析原因以决定及时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监测数据处理及反馈:
1)坑外土体水平位移和沉降:由施工员将每次的测量结果报生产经理和技术经理签字后,交资料员报监理、甲方。
2)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由项目工程部将每次监测的结果及时通知生产经理。 3)监测成果提交:施工员每个星期将坑外土体水平位移和深层土体位移汇总表交生产经理和技术经理签字后,交资料员报监理、甲方。
I.监测仪器 精密水准仪等。 II.监测实施方法
1)基点埋设: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
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基点埋设方法示意图如图所示。
2)沉降测点埋设。
在基坑顶部边坡设置沉降点,在基坑的转角点及端头设置,中间每间隔25m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做木桩,桩头钉小铜钉,木桩用砼包裹),四周用混凝土填实。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对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
3)测量方法:观测方法采用二级变形观测中要求的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个,超过时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4)沉降值计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布设水准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沉除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O,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调和作为Hn。则高差△H=Hn-HO即为沉降值。
III.数据分析与处理
将各沉降测点沉降值绘制成沉降变化曲线图、沉降变化速度、加速度曲线图,当沉降—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量大沉降量。根据所测建筑物倾斜与下沉值,判断建筑物倾斜是否超过安全控制标准及采用的工程措施的可靠性。
5.2 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全站仪 。
1)基坑四周硬化后,距基坑边约2m在地坪上平行基坑边线弹出直线,每隔25m定点(用油漆及小铜钉做标记),作为表层土体位移观测点。
2) 基坑外侧约10m处做第2排表层土体位移观测点:经纬仪定出直线,每隔15m定点(做木桩,桩头钉小铜钉,木桩用砼包裹)。
3) 位移观测基准点:在每条位移观测线的两端外延至不受基坑变形干扰位置(距基坑边﹥2h(h为基坑开挖深度))定点,作为经纬仪测站点及观瞄点。
III.数据分析与处理:绘制时间—位移曲线、时间—位移速度曲线。
第六节 劳动力计划
1 劳动力组织及分配
基础土石方劳务公司:5个,分别负责1-1#、1-2#;1-3#、1-4#、1-5#、1-12#、1组团车库3区(16~30轴/A~N轴);1-6#、1-7#、1-8#、1-9#、1-10#、1-11#、1组团车库1区(1~8轴/K~T轴)、1组团车库2区(9~15轴/A~N轴);2-1#、2-2#、2-6#及附属商业、2组团车库1区(7~(1/16)轴/N~U轴);2-3#、2-4#、2-5#及附属商业、2组团车库2区(7~(1/16)轴/ E~M轴)、3区(1~22轴/A~E轴)。 2 劳动力计划
基础施工阶段劳动力计划见表5.2,人员进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5.2 劳动力计划
序号 1 2 工 种 石工(含普工) 钢筋工 人 数 800 50 备 注 桩基土石方施工 护壁钢筋制作 3 4 外架工 砌体 30 30 边坡悬空桩操作架 井圈砌筑 3 专职生产管理人员计划 3.1 项目部配备专职生产管理人员
在项目安全管理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项目配备专职现场生产管理人员8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3人。
3.2 劳务公司配备专职生产管理人员
要求每个劳务公司配备专职的生产管理人员每栋塔楼不少于4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人,每个作业班组设专职管理人员1人,专门负责现场安全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4 特种作业人员计划
本工程特种作业人员包含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工10人,电焊工10人,塔吊工68人,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
第七节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由于人工挖孔桩深度较大时,承受的土压力也很大,加之地下地质情况复杂,人工挖孔桩的护壁厚度满足要求显得十分重要。故选择平均深度最深的2-1#楼,选取其最深的西北角的39#(ZJ12)桩进行护壁厚度验算。
人工挖孔桩直径1m,深度约28米,混凝土护壁采用C30混凝土,每节高1.0m,地基土为粉质粘土,c=0,土的天然重度γ=18.5kN/m3;內摩擦角φ=25°,考虑到工作时,雨水和高处的施工用水势必会渗透到在地面以下。计算按10m。来验算护壁厚度。
根据公式p=γHtan2(45°-φ/2)-4ctan(45°-φ/2)+( γ-γw)(H-h)tan2(45°-φ/2)+(H-h)γw可得混凝土护壁的土压力:
tan2(45°-φ/2)= tan2(45°-25°
×28×0.406+(18.5-10)(28-10)×0.406+(28-10)× C30混凝土fc
由m=1米时,N=-p××
从而由t≥kN/1000fc 得 t=2××103÷1000÷
本工程中圆桩每节护壁上口壁厚150 mm,下口壁厚100 mm,配筋采用ф8@200方格网状布置,满足要求。 附图1 基础阶段平面布置图 附图2 基础开挖顺序图 附图3 超深人工挖孔桩护壁大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