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下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 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作为一名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注意挖掘教学资源,经过精心整理、加工,整合到课堂教学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发教材资源
“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科书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每学一课,我都要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文中泡泡框和课后思考题,针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自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疑,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走近文本,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蕴含的真善美。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效实施。另外,小学课本后面的资料袋,有的是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有的是对世界各地风景名胜的扩展 …… 这些都是学生就地取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知识的拓展提供了方便。
二、拓宽图书资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语文课的学习更需如此。我校条件有限,图书设施还不健全。于是,我组织和帮助学生在班里建立了图书角。每学期每人买三本课外书,全班分成 4 个小组,每两周轮换一次。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就可以阅读 12 本课外书。从三年级开始,现在已经实施将近两年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三、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中,我注重浏览、收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机整合,恰当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下载了《桂林山水》的课件,整理、加工、组织到课堂教学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我将一幅幅桂林山水图呈现给学生。“哇噻!”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我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图画,然后一边欣赏图画一边用语言文字描述画面,将文字与画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桂林山水的美景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我还让学生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读课文。朗朗的读书声,不就是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由衷的赞美吗?
四、吸收合作成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听课、评课中,我吸取了同伴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边实践,边总结,坚持写教学心得,回头看一看,收获还不小呢。 不过,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眼前的资料繁杂凌乱,难以取舍,令人头疼。冷静下来,我经过相应的梳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更适合学生的,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