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2021-01-12 来源:钮旅网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3-03-25T11:32:00.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 作者: 程远侠[导读] 平时则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耳内进水,并积极治疗鼻及咽部疾患。

程远侠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大庆龙南医院> 163453)

【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158-02

【摘要】 目的 讨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预防再发,炎症控制后行鼓室成型术恢复听力。【关键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非危险型及危险型两类。胆脂瘤型则为中耳腔内形成胆脂瘤团块,其发生可由于外耳道上皮经鼓膜穿孔移行至鼓室,或由于鼓室慢性炎症后鳞状上皮化生,称为继发性获得性胆脂瘤;但也可继发于上鼓室通气不良,致松弛部鼓膜袋状凹陷,形成囊状,继而上皮脱落积存致成,称为原发性获得性胆脂瘤。 【临床表现】

1.单纯型 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炎性病为主要位于鼓室黏膜层,鼓室黏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黏液性或黏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

2.骨疡型 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

3.胆脂瘤型 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是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侧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辅助检查】

1.耳镜检查 单纯的慢性中耳炎可见鼓膜上有穿孔。大多数为中央型穿孔,即周围尚有残余鼓膜。极少数为边缘型穿孔,即一边没有残余鼓膜。除了观察鼓膜上的穿孔外,一定要注意有无其他的中耳炎后遗症同时存在。凹陷袋、缺气耳、鼓室硬化症、粘连性中耳炎等都可能产生鼓膜破洞,而以慢性中耳炎的形态共同存在。中耳黏膜也可经鼓膜缺孔观察。另外,残余鼓膜上有无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是否狭窄、或弯曲,也是观察的重点。

2.听力检查 早期或数度病例仅有传导性听力障碍,严重或长期病例则有轻度至重度之混合型听力障碍,更严重的也可能全聋。

3.X线检查 由于多数慢性中耳炎为小儿反复中耳炎之后遗症,所以大多乳突气化不良。少数乳突气化良好的,多为鼓膜长期破洞型中耳炎,或创伤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诊断】

1.非危险型(单纯型)

(1)耳流脓为间断性,其发作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耳内误进水有关。 (2)听力减退,程度可有不同。

(3)多无耳痛,急性发作时可有胀闷不适,可有耳鸣。

(4)检查可见分泌物为黏液脓性,脓量于急性发作期增多,但脓液无臭味。

(5)鼓膜穿孔位于紧张部,穿孔大小及形状可不同,如呈中心性小穿孔、肾行穿孔或大穿孔,但鼓膜均有残留边缘,鼓环无破坏,经穿孔可见鼓室黏膜光滑。

(6)乳突X线片呈硬化型,无骨质破坏。

2.危险型包括骨疡型及胆脂瘤型,或两种病变同时存在。 (1)耳流脓为持续性。

(2)听力减退,原发性获得性胆脂瘤患者多继发于鼓膜内陷,由咽鼓管功能不良造成,或有分泌性中耳炎史,因此病史中听力减退可发生于耳流脓前数年或十数年。

(3)一般无耳痛、头痛、眩晕症状。

(4)检查耳内分泌物常为脓性,稠厚、有臭味,合并胆脂瘤时,可有胆脂瘤上皮拭出。

(5)鼓膜穿孔,骨疡型者多表现鼓膜大穿孔,破坏重,常波及鼓环,鼓岬黏膜红肿、肉芽组织增生,或形成息肉堵塞外耳道;胆脂瘤型者穿孔多位于鼓膜松弛部或后上边缘性穿孔,穿孔内有胆脂瘤上皮积存,上鼓室外侧壁盾板处可有破坏,或骨部耳道后上壁塌陷,或骨壁穿破形成空洞。

(6)乳突X线片或CT扫描,可显示上鼓室鼓窦扩大,或乳突内可见骨质破坏之密度减低区,胆脂瘤型者可见边缘清楚之透光区,并应注意周围骨壁如脑板、乙状窦板及耳道后壁等骨壁完整性。 【治疗】

1.单纯型 治疗原则为预防再发,炎症控制后行鼓室成型术恢复听力。炎症期应取局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合理选择用药,急性发作感染重者可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脓性分泌物多时,可用负压吸引、局部滴用抗生素滴耳液,如复方新霉素、泰利必妥、氯霉素甘油等。干耳3个月后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型术。平时则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防止耳内进水,并积极治疗鼻及咽部疾患。 2.危险型 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清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根据病变情况选择术式,如采用上鼓室鼓窦凿开术、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等,并考虑一期或二期行鼓室成型术。

参 考 文 献

[1]郭清华,丁跃明,彭梅君.难治性化脓性中耳炎原因探讨.大理学院学报,2004,3(1):33-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