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校本教研的十二种做法

2024-08-27 来源:钮旅网


校本教研的十二种做法

一、读书学习法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读书对教师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书籍是教师创新的源泉,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让教师超凡脱俗,读书让“经师”成为“人师”,读书让“庸师”成为“高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重点读好以下几类书:

1。读好教育报刊——及时了解教育同行在思考什么、研究什么。

2。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反思自我,不断创新。

3。读专业书——跳出课本和教参的小天地,成为专业的行家里手。

4。读中小学生的书——细心品读,走进学生的心灵。

5。读人文书——开阔视野,丰富自我,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6。读“无字”之书——广泛采集课程资源,做创新型教师。

二、一人同课多轮法

一人同课多轮法就是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具体程序一般为:

1。选定上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由其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上课。

2。教研组听课,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讨。

3。上课教师在大家研讨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二次上课。

4。上课教师与教研组成员再次研讨、评课,指出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5。上课教师再次修改教学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

实践证明,一人同课多轮法对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明显。

三、多人同课循环法

多人同课循环就是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内容一样,但教师不一样。具体程序一般为:

l。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

2。第一个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评课。

3。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存在问题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

4。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的问题进行改进,上第三次课,如此循环。

每次上课都是在教研组同伴共同参与、共同分析、研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的过程就是不断改进的过程,不断进步的过程。多人同课循环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意义和魅力,能够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境界的不断追求。

四、同课异构法

教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一句话,教师之间有差异,差异就是很好的资源。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法的方法是:

1。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

2。由多个教师分别备课。

3。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

同课异构法的好处在于教师可以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五、自我反思法

一名美国学者说:“反思是教师成长的翅膀”。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促使自己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方法很多。

常见的有:

1。写教学后记;

2。做课后小结;

3。搞课后专题研究;

4。课后向学生征求意见,与学生座谈;

5。用摄像机、录音机录下自己的一节课,课后反复“推敲”;

6。写教学日记;

7。同行共同研讨。

无论哪一种方法,教师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又要找失败的原因;既要记教学活动,又要记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记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又要构想下一次教学。课后反思,虽然看起来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但它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出自自己深刻的思考,是教师真切的感受,非常珍贵。只要有毅力,有恒心——教育教学研究及时、长期地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定能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完善自我,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六、主题研讨法

主题研讨法是指从工作实际中筛选出教师最关心的或最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从而达到解决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一般程序是:

1。征集、筛选问题。如何研究均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研究。要通过多渠道征集问题。征集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最关注和困惑的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间是一定是教师最感兴趣的问题。

2。主题研讨的准备。一是参加研讨的人员构成,要考虑研讨的范围、主题的内容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参加人员要有代表性。二是参加研讨的人员一旦确定,要让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学习有关理论,参阅有关资料,写成发言提纲。三是要选好主持人。

3。召开研讨会。研讨会要做到主题突出,切忌话题散乱;要做到联系实际,切忌空谈理论;要逐步深入,切忌就事论事;要营造氛围,激发研讨欲望。

4。总结交流。研讨会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提炼,形成文字材料,分发有关人员,以达到点上研讨,面上收益,成果共享的目的。

七、学术沙龙法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是两个,甚至是两个以上的思想。”作为校本教研的学术沙龙是指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其目的是给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共享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学术沙龙可由学校组织,也可由教师自发组织,可以是同一学科的教师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的教师交流。

学术沙龙的基本程序是:

1。确定学术沙龙的研讨主题,明确活动的重点;

2。沙龙的准备工作(包括发言人、主持人、地点、时间、形式等);

3。会议召开,力求实效,给教师带来实惠。

4。做好会后的总结与拓展,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以宣传和交流。

八、专家引领法

虽然说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开展的,是围绕“本校”的实际和问题进行的研究,但它不仅仅依靠本校的力量,还需有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和引领。专家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新构建。可以说,只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才是校本教研向深入开展的保障。专家引领的形式有:

1。学术专题报告;

2。理论学习辅导讲座;

3。教学现场指导;

4。教育教学专业咨询;

5。教师座谈。

九、案例研究法——即教育教学叙事研究

所谓案例,就是事件,是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教育案例,就是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生的一个有疑难情境或某些决策行为的真实描述。它通过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向教师提供具体的背景、人物、场合、事件和结果。

一个好的案例往往代表一类典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能,有利于教师分析和反思。内容上教育案例可以是学生学习中的有趣故事,可以是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发事件,可以是师生交往中的经历,也可以是教师、学生成长的经历。案例的采集和写作过程不仅仅是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同时,案例交流,为教师之间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十、课题研究引领法

开展课题研究,要坚持校本研究为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要善于将教育教学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二要坚持微观研究为主,力争小题大做,切忌大题小作;三要应用研究为主教师要不断从备课中、从教学中、从学习研究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样课题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干什么,研究什么,相互促进。四要坚持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

课题可以由教师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以教研组和由几个教师组成课题小组。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课题研究的主要程序有:

1。确定研究课题;

2。设计研究方案;

3。开展研究;

4。总结研究成果;

5。开发应用研究成果。

十一、磨课研究

第一是备课活动中的磨课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在选择课题->确定方案->研磨修改-〉定型操作中进行教学行为的自我培训,老师们通过撰写微格教案、一案多磨、多案筛选等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第二是教学电视实录研究。教师借助教学录像开展“自省”、“内参”、“交流”或“展示”活动,自我研究或观摩教学精彩画面,然后自我规范教学行为。第三是案例研究。开展全校性案例撰写活动,通过专家指导、范例引路、帮助修改、对话交流,引导教师修改案例;要求教师运用自主教育或探究性教学的理念剖析、评点,在案例成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实践培训。第四是撰写教学后记。教师将课堂教学中最满意、最遗憾、最意外之点写下来,并作简要分析。

教学后记的写作过程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过程。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年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公开课、研究课、展示课的执教老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老师们在备课->上课->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提升达到了教师自我规范教学行为的实践培训目的。

十二、三课两反思

“三课两反思”流程如下:教师先独立备课,然后在集体备课会上说课(一课);同组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后,备课教师进行反思,二次备课(一反思);二次备课后,教师上课(两课),课后由听课教师提出意见,教师进行第二次反思(两反思),再备课;经过两课两反思之后,教师在异班(带单班的教师可两两结合)上同节内容的课(三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