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8月第18卷第15期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Aug.2015,Vo1.18 No.15 [2]闫呈新,张颜波,赵雷,等.椎一基底动脉的形态与后循环缺血 关系的MRI/MRA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0): 1 558—1 561;1 565. 后循环缺血患者存在确切的动脉病变,少数未见明显异常的 后循环缺血患者可能由于动脉痉挛等原因。动脉狭窄部位 以椎动脉起始段最多,其次为椎动脉V5段、大脑后动脉及基 底动脉。由于血流动力学特点,椎动脉起始部血流对内膜冲 击更大,易形成狭窄。且椎动脉以指教从锁骨上动脉发出, 血管分叉处最易发生湍流,引起血管损伤_7 ]。也有学者指 出,大多数人存在椎动脉优势,由于不对称的椎动脉会产生 不对称的血流模式,故极易在椎动脉血管壁特别是在较细的 椎动脉口出造成不对称的机械作用力,引起或加重椎动脉口 的损伤而导致动脉狭窄 ]。本研究还发现,在发生病变血管 周围,往往建立丰富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开放能够改善大 脑微循环灌注,保护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还能够直接 通过增加梗死区微循环的灌注,提高缺血区域的耐受程度, 最大限度减少缺血对组织的影响1] 。本研究显示,在后循 环缺血状态时,交通支是最主要的侧支循环脉管,包括锁骨 下动脉、左侧椎动脉、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病变均有交 通支参与开放。DSA可清晰显示后循环缺血动脉病变情况, [3] 王梅.后循环缺血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分析[J]. [4][5][6]山东医药,2O13,53(48):99—100. 卢万俊,仇圣刚,彭剑,等.椎动脉迂曲与后循环脑缺血的关系 [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12):635—639. 黄文琴,黎红华,陈信坚,等.后循环缺血的血管形态学研究 [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24—26. 王源,李文健,马爱军,等.后循环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 环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6):440 444. 陆耀军,王云霞,李旺俊,等.椎动脉优势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的关系r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4): 253-255;259. [7][8]殷宇慧,刘文宏,虞峰,等.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动脉狭 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o13,15(6):596—598. 并可对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李改,杨娜,赵胡,等.颈脑血管超声对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 5 999—6 0O1. [9]延晓勇,杨兴亮,崔胜宏,等.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性 眩晕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 安徽医学,2013,34(9):i 389一 I 391. [1O]韩晶.后循环缺血患者血管病变DSA分析[J].中国医药导 刊,2013,(9):1 530—1 531;1 533. (收稿2014—09—20) 降钙素原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 王朝辉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开封47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3例急性脑膜炎患 者在抗生素治疗前行腰穿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成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外周血 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03例急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及脑脊 液PCT。结果 治疗前细菌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浓度(15.36±7.25)ng/mL,脑脊液PCT浓度(0.91±0.32)ng/mI ,病 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浓度(o.88士0.42)ng/mI ,脑脊液PCT浓度(o.23±0.11)ng/mI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浓度(6.78±3.45)ng/mL,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降钙素原对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同时也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的疗效 指标。 【关键词】急性脑膜炎;降钙素原;病原体 【中图分类号】 R51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5110(20l5)15-0078-02 我院对近4 a收治的47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和56例病 毒性脑膜炎患儿进行PCT、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的检测 并进行比较,以探讨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患儿的PCT变 化及CRP变化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O1—2O13-01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膜炎 次测定其体内PCT浓度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5)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P <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103例,男58例,女45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6 岁;细菌性脑膜炎47例,病毒性脑炎56例。2组年龄、性别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 ]:符合细菌 性脑膜炎或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未合并其他可导致血 清PCT浓度升高的疾病。 1.2方法 人院前已接受抗生素诊疗的患儿不人选此研 究,入院后均于当天行腰穿检查,抽取脑脊液分别检测白细 胞数量、革兰染色及脑脊液培养、涂片找细菌及脑脊液病毒 抗体检测,并进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外周血CRP,同时取2 mL静脉血经3 000 r/ra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放入~2O ℃冰箱中,保存集中待测。 1.3 PCT的检测方法PCT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 仪及原装试剂盒试验,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对于PCT检 测为阳性的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数天后再 2.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RP及脑脊液细胞学计数检测结 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细菌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 炎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清CRP及脑脊液细胞学计数)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些病例中两者存 在一定的重叠现象。 表1 2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RP及 脑脊液细胞学计数检测结果 ( ±s)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8月第18卷第15期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Aug.2015,Vo1.18 No.15 ・79・ 2.2 血清和脑脊液PCT检测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 血清及脑脊液PCT浓度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以血清PCT≥2.0 ng/mL 为阳性阈值,2组数据未发生重叠,且细菌性急性脑膜炎患儿 的脑脊液与血清PCT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2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 PCT检测结果比较( -S,ng/mL) 因此,寻找一种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的指标早期鉴定细菌 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非常有意义_5]。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的前体物质,是一种无激素活 性的糖蛋白,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12.796 u,由降钙 素、降钙蛋白及含57个氨基酸的N一末端碎片组成,半衰期 2O~24 h,生理状态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含量极低 (<O.1 ng/mL)_6 ]。文献[8]报道,血清PCT含量与微生物 感染,如细菌、真菌、疟疾等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在国外,血 清降钙素原被认为是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最灵敏的 指标,严重细菌感染时,细菌的内毒素可诱导甲状腺c细胞 以外的细胞合成分泌PCT,如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肺部、肠道组织的淋巴细胞及内分泌细胞等,从而引起血清 PCT升高,当感染控制后血清PCT浓度会迅速下降,而病毒 性感染时血清PCT不升高或仅轻度升高。PCT的这个特性 使PCT成为鉴别各种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的研究热点, PCT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早期临床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 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浓度普遍 较高,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则浓度普遍很低,而细 2.3细菌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比较 给予抗生素 治疗数天后,所有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均重新抽取外周血行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血清CRP及血清PCT检测,并与治疗前 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个检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 (P<0.05),见表3。 表3细菌性脑膜炎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血清CRP及血清PCT检测结果 ( ±s) 菌性脑膜炎经抗生素治疗后,重新测定血清PCT的浓度,与 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7.3437,P<0.05)。笔者 认为,通过检测外周血PCT浓度,临床上对早期鉴别诊断细 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作为细菌 性脑膜炎的疗效评价指标。 4参考文献 3讨论 脑膜炎是指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 系统感染性疾病¨2],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脑膜 炎、病毒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类型,其中以细菌性脑 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最为常见[3]。细菌性脑膜炎主要以抗 生素治疗,病毒性脑膜炎予以抗病毒治疗。脑膜炎如果得不 到及时诊断和早期正确治疗,可导致患儿神经系统损伤乃至 残疾,包括学习障碍、行为障碍、感觉神经性耳聋、癫痫及智 力下降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脑膜炎的诊断方 法有鉴别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 清CRP、脑脊液细胞学计数及脑脊液病原体培养和涂片镜检 等,但由于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上差异 不明显,实验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脑脊液细胞计 数等检测结果虽有一定的差异,但许多病人的结果存在重叠 现象,从而导致早期鉴别诊断困难 ]。经腰穿取脑脊液进行 [1]冯家伍,庄良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及 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08,21(3):421 422. [2] 雷曼.降钙素原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 国医药导刊杂志,2013,15(4):681 683. [3]Dubos F,De la Rocque F,Levy C,et a1.Sensitivity of the bacterial meningitis score in 889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menin— gitis[J].Pediatr,2008,152(3):378—382. [4]林联韵,高丽丹,吴莉春.降钙素原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 毒性脑炎的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杂志,2013,l0(4):70 71. [5]李斌,张周良,高军,等.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疾病中的检测意义[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O11,21(2): 337-338:367. 病原体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腰穿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且病原体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可得出结果,易耽误病情。 [6] 杨滨,康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J].现代预防医学,2009,35(3):596—597. [7]周静,程星,李全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脑膜炎诊断中 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O13,34(4):479—480. [8]崔利丹,宋春兰,金志鹏,等.降钙素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O11,6(6):37—38. (收稿2014-lO一18)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N,6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研究 陈 堵 北京市大兴亦庄医院 北京 10017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 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CCS发生率68 ,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87.3 )显著高于缺血 性脑血管病(27.5 ),P<0.05,合并CCS的脑血管病病死率(41.2 )显著高于未合并CCS的脑血管病患者(14.6 ),P< 0.05。结论CCS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病类型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受损导致对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和体液调 节障碍、血管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应加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脏监护,积极防ccs。 【关键词】脑心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1 R7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本文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syndrome,CCS)的临床特点,期望为防治CCS、改善 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l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参考中华 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急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