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
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互相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
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对立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 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 3.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 1.坚持唯物辩证法。
2.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
答: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
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P51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的。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P51~52
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
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务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
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辨证否定的实质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
意义:在深化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采取既克服又保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P68-69(思考题第1题)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务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于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综合以上两方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认识与实践的关系。65-66;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真理的绝对性2相对性3辩证统一)P74-76。
答: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
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本思考题第4题)
答:真理既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1
答: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有条件的、有限的。 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4.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85-86
化改革”,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与实质是什么)
答: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精准把握。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5、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P131-132
答: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
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答: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人们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P98-100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途径。
答: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
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2、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145页。 价值规律的内容。P148
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在当代中国,发挥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原理(内容、表现、方法论意义)。P105-106;
答: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
的有用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价值是人类脑力
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定义P158-159
答:内容: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极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 表现:
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 方法论意义:
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的重要依据。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的内容与意义。P109-110。
答: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
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172
答: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下两个方面:
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2.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P174
答:内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上层建筑不会完全适应经济基础,它们之间总有矛盾。但这种矛盾可以在这个社会制度范围内,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部分加以解决。
自觉地把握这两个规律,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22~123页(运用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原理阐述我国为什么提出要“全面深
答: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
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垄断产生的原因。185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186
答:第一,当生存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
2
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双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就会联合起来。 但是,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还促进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巴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191页
答: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
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
主要关注的话题(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某个观点阐释相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带一路”2.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当前我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4.“中国梦”
答: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国家资产阶级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再次,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204
答: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
和利益的斗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第六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局限)P217;
答:空想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
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显示道路。
2、社会主义民主227-231
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
容。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57-259
答: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第一次揭示
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第二,它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第三,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从远大理想与现实行动的关系、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谈“中国梦”的实现。274页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