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内容新
老高中地理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必修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部分,选修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构成。实际上选修高考只对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环境保护三部分有要求,导致选修内容多为形同虚。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保留经典地理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把一些较深、较复杂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有重复的知识要么删除,要么纳入选修中教材,增加了《政治地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等内容。既有地理学科的基本学科知识,也关注时代、国家发展,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内容始终。
新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即地理1(侧重自然地理)、地理2(侧重人文地理)。选修课程包括3大模块9部分 ,包括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地球运动,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与要素、发展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线索 组织教学。关注各地理环境整体性与要素的特征、演变过程。注重从 具体的地理事象出发, 分析现实问题。 提倡用 “任务驱动” “案例分析” “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 面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象。注重现代地理 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实地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解释地理事象与认识自然环境的水平。选修Ⅰ-2 区域发展模块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区域的概念和类型,区域发展,区域协调。以认识区域地理条件、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通 过典型的或身边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不同类 型的区域发展条件、问题和若干途径,引导学生分类思考区域发展问 题。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区域数据来源,让学生了解这些数据对分析社 会经济和人地协调问题的支撑作用。依据区域调查资料,建立区域部 分与整体、以及区域动态变化的思维方式。选修Ⅰ-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资源、 环境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站在 国家安全、 国际合作的高度, 从地理学的视
角认识资源、 环境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采 取图表判读、综合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问题的基本 内涵,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开展社 会调查和专题探究。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 模拟情境,调查家乡的资源、环境问题,讨论“两型社会”内涵与建 设意义,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等。选修Ⅱ课程主题更明确,文字表达更准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加入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考察两大模块,一方面加强了地理课程的选择性;另一方面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创设 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新
传统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新课标转为“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将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 ,彼此共同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培养良好的人格。
老课标体现的是“学科中心论”,而新课标体现了“认知结构教学理论”、“人本化教学论”、“多元智能理论”,淡化具体知识和系统,强化、细化地理素养、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并特别强调倡导探究式学习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构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高度统一。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成为地理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此,新课程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他人合作探究、调查考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为此专门设计了地理实践活动课程。 三、学习目标新
新课标提出的四大地理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善、升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
实践力”这四大核心素养界定了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应该获得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四大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相互影响,并从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对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课标”设计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价值取向综合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地理学科的立德树人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地理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环境、生态、资源、发展观;养成用地理眼光看待世界、研究世界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教师角色定位新
教师由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事象的方法和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既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又要将地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方法、技能、理念。
由课程的传递者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过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教学活动受制于教材、教参、教案,教师是在教教材。现在的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参考,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 五、教学方法新
对比传统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原则,积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而小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协作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增强。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新课堂。现代多媒体及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而且在支持学生进行研讨—探究学习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所达到的效果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为学生开展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提高学生搜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六、系统结构新
新课程标准不仅给出了高中地理学科性质与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内容结构,更给出了与四大核心素养相对应的分级学业质量标准,同时给出了教科书编写、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教学评价的实施建议,具有结构系统而完整,且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总之,《地理课程标准》带给我的是理念上的全新认识,理论上的先进指导,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去认真领悟,不断反思摸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