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和科学史
把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结合起来,是拉卡托斯对科学哲学的又一贡献。它就此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科学哲学提供规范方法论,历史学家据此重建“内部历史”,并由此对客观知识的增长做出合理说明。2,借助于历史,可对相互竞争的方法论做出评价。3,对历史的任何合理重建都需要经验的(社会,心理学的)“外部历史”加以补充。 1,合理重建作为历史指导
拉卡托斯说,在当代科学哲学中流行着多种方法论,如归纳论,约定论,否定论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等,她们作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合理性的理论”“划界标准”“科学的定义”都为科学史的合理重建提供了理论框架。
所谓确凿事实的发现及归纳概括构成归纳论者的内部历史。事实的发现,鸽笼体系的建立及其被更简单的鸽笼体系取代构成约定论者的内部历史。否证论者的内部历史则突出了大胆的猜测和不断改进的新内容,尤其史成功的“否定的判定性实验”。“每一种合理重建都为科学知识的合理增长提供一个独特模式。但所有这些规范的重建,可能都必须由经验的外部理论作为补充以说明剩下的非理性因素。科学史总要比它的合理重建丰富。但是合理重建或内部历史是首要的,外部历史只是次要的。因为外部历史最重要的问题是由内部历史限定的。外部历史对根据内部历史所解释的历史事件的速度,地点,选择等问题提供非理性的说明。或者,当历史与其合理重建有出入时,对为什么产生出入提供一种经验的说明。但是,科学增长的合理方面,要完全由科学发现的逻辑来说明。 2,以历史检验其合理重建
各种方法论指导的历史重建究竟具有怎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拉卡托斯认为可以通过历史考察来进行“检验”。
比如,如果按照波普尔的理论来做科学游戏,玻尔1913年的论文就永远不会发表,因为它是矛盾地嫁接到麦克斯韦地理论上去的。所有这些在矛盾基础上进行研究的例子都构成了对否证主义方法论的进一步“否证”。由此,拉卡托斯进一步指出,考虑到这些情况,否证主义指导科学史家的程度是极小的。
关于他的研究纲领理论,他说,历史在不同的程度上确证了他的合理重建。在否证论者看来仅仅经过一场战斗某个事实立即击败了一个理论的地方,历史学家会发现一场复杂的持久战/在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看到了非理性变化的地方,他则预言历史学家将会证明那里有着合理的变革。这样,研究纲领方法论就预测了现有的编年史学所预料不到的新颖的历史事实。 试论反科学思潮
就象任何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样,科学也有其对立面−−反科学。没有反科学,科学也难发展与完善。 一、“反科学”的内部构成
“反科学”的“反”字有许多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多种不同的反科学。有与“是”相对的反,即“非”(非科学);有与“真”相对的反,即“伪”(伪科学)等等。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问题,反科学总是采取与科学对立的立场、观点、方式、手段,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科学与反科学的对立。
“反科学”不象科学那样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固定的形式,各种反科学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开发和文明进步以及科学本身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内容。
反科学的内部构成大致是:按历史时期分主要有欧洲中世纪的反科学,近代工业革命中的反科学,现代反科学或现代反科学思潮。按反科学本身的性质分主要有非科学中
的反科学,伪科学的反科学,反对科学的反科学,反科学负效应的反科学,反对滥用科学成果的反科学;按其反科学的内容分,主要有反理性的反科学,反机器应用的反科学,反对科学方法的反科学,反对滥用科学和科学技术应用负效应的反科学等等。当然这种分类并未能全面概括它的内部构成。有时反科学之间也有相互交叉与渗透,显示出与科学对立的本质。
宗教与迷信是科学的对立物,是最早的一种反科学形态。它反对科学的理性原则,认为人的理性是毫无价值的,它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并要求理性盲目地服从信仰.如它禁止人们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运行,禁止解剖尸体以研究人体的结构等。
有一种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怀疑西方科学”的反科学的浪潮,这就是产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前苏联,以科学骗子李森科为代表的反科学浪潮。他毫无根据地把一些真科学宣布为伪科学,并加以批判和禁止。它的特点是:(1)有意混淆科学与政治的界限,利用政治手段反科学,借反科学来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2)混淆科学和哲学的界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来代替具体科学,简单地把一些科学和科学理论宣布为“反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假科学、学术上的反动路线”等。
美国的科学哲学家保罗·伏尔·费耶阿本德,他反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反对科学方法论。他认为任何科学方法规则都是约束科学家的创造性的紧箍咒和抑制科学发展的桎梏,科学哲学必须反对一切科学方法和科学方法论规则,他说:“我们要想探索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未知实体,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我们的选择和开放,必须事先不能限制自己”。他把科学方法论的普遍规则看成是“僵化的传统”把它比作中国妇女的裹脚布,应该彻底地抛弃。唯一的科学方法规则是“不要任何规定”唯一正确的口号是“怎么都行”进而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没有普遍性的规范性的方法”
费耶阿本德反对程序性或规范性的科学方法有其正确的一面,的确因为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是十分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不能也不会受某种固定不变的方法的束缚,不过它对于人们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启发功能是不能低估的,因而一概反对科学方法的作用,鼓吹“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是有失偏颇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与以上种种反科学不同的反科学,人们称之为现代反科学思潮。 二、现代反科学思潮及其特点
现代反科学思潮是从本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在若干先进工业国家的一种现代思潮。
现代反科学思潮的主流是反对滥用科学和反对科学应用所引起的负效应。其历史背景是:第一,高科技有一部分成果被应用于纯破坏的目的,使现代战争的性质由于应用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变得空前残酷。第二,本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应用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明显,又危害到人类自身的安全。科学的负效应,是引发现代反科学思潮的心理基础和直接原因。第三、人们环境意识的觉悟与价值观的转变是现代反科学思潮的认识基础。一则是由于以前科学技术本身不够发达,二则是科技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没有超出环境本身进行自我协调的极限,仍然保持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效应,三则是科技应用的负作用具有滞后性,短时期反映不出来。 现代反科学思潮不同于其它的反科学,并概括出其特点是:
(1)从现代反科学人员的构成来看,有核工程师、生物化学家、物理学家、公共卫生官员、基因研究者以及数百万普通公民。这些人决不是贫穷或者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是受过科学教育的而且是掌握或懂得科学技术的人。他们并不是出于个人的需要而反对技术,或者反对经济的发展。他们认为有些限制的技术将给人类和地球的生存带来威胁。
(2)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组织方式来看,他们没有形成鲜明的纲领,但是他们组织得很好,他们出版杂志和宣传刊物,互通声气,对危害人类利益的事件提出诉讼,要求立法,有时游行示威。
(3)他们对新技术看法的思路是:地球的生物圈是非常脆弱的,新技术力量大,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的危险也大。因此他们要求必须在事先审查好一切新技术的负作用,某些有危险的技术必须重新设计,或者加以制止。
(4)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社会影响来看,它是走向文明新阶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技术的人性化打下了基础。技术反叛者已成为第三次浪潮的代表,不管人们承认与否,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或消失。一句话,明天的技术将比第二次浪潮时代更严格地受到生态的制约。 三、现代反科学思潮与科学精神的一致性
现代反科学思潮是科学家队伍中头脑清醒者以及社会大众对科技成果应用的负效应而引起的社会负效益、环境负效益的一种反思。它的出现已不被认为是无知和愚昧,相反,它是一种理智的表现,是科学精神的延续。
从挽救科学、维护科学的尊严、造福人类出发,现代反科学思潮是合乎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在:
1、现代反科学思潮提倡理性、追求真理与科学为争取人类自由的精神相一致。 2、现代反科学思潮提倡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与科学批判精神相一致。 批判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精神,它不迷信传统,不迷信权威,只要是违背科学精神的,就予以抨击。现代反科学思潮弘扬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对科学主义、科学功利主义、坏科学和科学的负效应进行批判,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 3、现代反科学思潮与科学创新精神相一致。
科学总是和陈旧认识观念不相容,二战后大科学的确立,使传统的科学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当今的科学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代科学是具有大规模的性质,拥有高技术的装备,对社会、经济、生产、生活、政治观念等起着影响的现代自然科学,是科学、技术、社会融为一体的大科学。
大科学观与传统的科学观相比,有一些创新:从科学的目的来看,传统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纯科学,以单纯认识客观事物的真理为目的,大科学观认为科学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它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不仅要探索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要考察这种认识的社会效应是善还是恶。从研究的方法来看,传统科学的因果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已不适应了,大科学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将整体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统一起来,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新的科学方法。因而科学的研究课题、规模、方向和速度均受到技术、经济和社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此外,科学的价值观也更新了。大科学既注重解决日益发展的经济问题,更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只有把握住了人类生存发展的这一前提,科学和人类才能继续发展,伟大的科学史作家萨尔顿要求把科学人道化,他说:“要想使科学劳动人道化,唯一的办法是向它灌注一点历史精神。”现代反科学思潮并非悲观主义,也不是危言耸听,它立足大科学观,高瞻远瞩,他用理智告诫科学和人类,用牺牲人类未来的方式去换取某些暂时安逸的作法是愚蠢的。它主张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科技的主要价值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社会为轴心,调整人与技术、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论拉氏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把基本原理称之为一个研究纲领的硬核。硬核最重要的特点是他界定了一个纲领的特征。硬核表现为一些非常一般性的假说,这些假说形成了纲领发展的基础。
一个纲领的基本原则需要用一系列补充假设来论证,以便使他充实到可以做出明确的预见的程度。构成一个纲领的不仅有明确的补充硬核的假设和定律,而且还有一些初始条件所依据的假设,这些初始条件是用来详细说明一些特定情况和理论的,她们是观察命题和实验结果的前提。
拉卡托斯把补充硬核的附加假说的总体称之为保护带,以强调其保护硬核免遭否证的作用。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硬核由于“他的倡导者的方法论的决策”而呈现出不可否认的特点。拉卡托斯充分利用“助发现法”这个术语来表征纲领。一个助发现法是一组有助于发现或发明的规则或线索。可分为反面助发现法和正面助发现法。反面助发现法明确说明将建议科学家不要做什么,即科学家不要修补她们在其框架中工作的纲领的硬核。如果科学家实际上要修改硬核,那么他事实上就选择了离开这个纲领。 一个纲领的正面助发现法将明确说明一个科学家在一个纲领的框架中应当做什么,而不是说明他不应该做什么,正面助发现法比反面助发现法更难明确的表征。正面助发现法将对以下活动提供指导:如怎样补充硬核,以及如何修改所产生的保护带以便使一个纲领能够做出对可观察现象的解释和预见。
当一个纲领发展到适于接受实验检验的阶段时,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确证而不是否证。一个研究纲领的价值的主要指标,就是他所导致的新颖预见被确证的程度。第二个指标就是一个研究纲领确实提供了一种研究的纲领。正面助发现法应当前后非常一致,足以能通过指定一种纲领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将是一个保持前后一致性并且至少是间歇性的导致被确证的新颖预见的纲领,一个退步的研究纲领,将是一个失去了前后一致性并且不能导致被确证的新颖预见的纲领。拉卡托斯的科学革命观就是,一个进步的研究纲领将取代一个退步的研究纲领。
任何理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科学评价的对象就应该是理论系列而非理论。理论系列通常都是被某种连续性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科学研究纲领。任何科学研究纲领一般都有四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1,由最基本的理论构成的“硬核”。2,由许多辅助假设构成的保护带。3,保卫硬核的反面启示规则——反面启示法。4,改善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规则——正面启示法。
1,硬核:拉卡托斯说,一切科学研究纲领都在其“硬核”上有明显区别。所谓硬核就是构成科学研究纲领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核心部分。她是坚韧的,不许改变的和不容反驳的。如果硬核遭致反驳,整个研究纲领就受到反驳。
拉卡托斯认为他的“硬核”与库恩的“范式”十分相似。它们都是科学理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都对整个理论系统起决定作用。所谓科学革命在库恩那里是新旧范式的更替,在拉卡托斯则是一个研究纲领取代(在进步中超过)另一个研究纲领。但是两者也有重大区别。这不仅在于范式比硬核在内容上要庞杂,除基本理论外,他还包括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以致规则,仪器等等。而且还在于范式是一种心理信念,拉卡托斯是坚决反对这种心理主义的。他的硬核决对不是心理的产物,而是作为理性事业——科学活动的产物。
2,保护带。拉卡托斯的“保护带”是科学理论系统的硬核的保护带。他有许多辅助性假设构成,因而他又称为“辅助假说保护带”。他的职责就是保卫硬核,尽可能不让硬核遭受经验事实的反驳。那么怎么保护硬核不受经验事实的反驳呢?哪就是他主动的把经验反驳的矛头从硬核引向自身。不是让理论的硬核,而是让构成保护带的辅助假设来承担错误的责任,并通过修改和调整辅助假设来保护硬核,使他不受经验的反驳。
3,反面启示法。这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反面的禁止性规定,本质上是一种禁令。禁止科学家们把反驳的矛头指向科学研究纲领的内核。要她们竭尽全力把她们从硬核转向保护带,并以修正和调整保护带的方法来保护硬核。
4,正面启示法。与反面启示法相反,他由部分明确的提示,部分是暗示所组成。这些提示或暗示是预先设想好的研究方法,方针和步骤,是一种积极性的鼓励性的规定。他提倡并鼓励科学家们通过精简,修改,增加或完善辅助性假设等方法,来发展整个科学研究纲领。正面启示法是不依赖反常出现的,而是先于这些反常出现的,正面启示法必须与反面启示法配合使用才行。正面启示法探求未来,反面启示法应付目前出现的反常:反面启示法排除眼下反常的干扰,为研究纲领的长远研究造成稳定环境,提供必要的科学资料。
权衡一个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和退化的客观标准就在于他的经验内容。一个科学研究纲领,如果经过调整辅助性假设后,他的经验内容增加了,或者说他能对经验事实 做出更多的预言和解释,那么,他就是一个研究纲领,否则就是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科学研究纲领的进步,可以分为理论上的进步和经验上的进步这样两个方面。所谓理论上的进步,就是经过保护带的调整后,他在理论上比调整前能做出更多的预言,这里强调是理论的预见性,强调逻辑推理的有效性:而所谓经验上的进步,就是这种理论的预言得到了观察和实验的检验。这里强调的实验检验的作用。只有一个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经验上做了进步的问题转换的科学研究纲领才是一个成功的研究纲领。 一个科学纲领当处于进步阶段时,并不象波普所理解的那样害怕出现反常。因而他并不会轻易的被反常否定。恰恰相反,他并不在乎出现反常,化不利于自身的反例为有利于自身的正例,从而不断发展自己。但是没有一个科学研究纲领是永远进步的。当他进步到一定时期,就必然要转入退化阶段因而历史上任何成功的科学研究纲领都有
一个从进步到退化的发展或演变过程。
如何才能否证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呢?关键是有没有更进步的研究纲领出现。如果一个竞争的研究纲领说明了其对手先前的成功,通过进一步表现出启发力而胜过对手,这个具有更多经验内容的新的研究纲领就会否证掉其竞争更对手取而代之。同时,理论的增加和扩散在任何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理论的多元化比理论的一元化更好。 但是在淘汰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时必须慎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急于淘汰处于萌芽状态的研究纲领。2,一个原已退化的研究纲领可能新生而转化为进步的研究纲领。
如何才能确定一个研究纲领的真正退化?何时才能说一个研究纲领最终否证而应予以抛弃呢?观察和实验能对此做出“决定性的判决”吗?拉卡托斯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实验决不是这种“最后裁决者”。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判决性”实验,一个研究纲领今天被实验裁决为失败或退化了,明天经科学家的再解释,它又可能卷土重来,重现称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研究纲领。
在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的理论中,蕴含着一个新的科学发展的模式,既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否证,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这个发展模式不同于波普的不断革命模式,它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质变,也体现了量的进化,承认科学理论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又承认了进步性。
2022/3/4 17:51:00
2022/3/4 17:5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