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优质课说课稿(3课共6课时)

2022-08-25 来源:钮旅网


第六课 “我”和“我们”

《集体生活邀请我》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依存、彼此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友善、诚信的品质和担当的精神。教材既承认、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独立性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发展离不开集体。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荣誉感,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能力目标:学习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集体,知道生活在集体中是我们的情感需要,知道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集体,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集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真实感受。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从情感与认知上解

读集体的作用和价值,阐释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感受集体的温暖,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教学难点: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奉献让集体更加强大。

五、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经历过小学的集体生活。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新的集体也已经基本形成并稳定下来。学生们乐于参加、体验集体生活,为集体做事情充满信心与热情;同时,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年龄小,很多事情由父母长辈代劳,在参与集体生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被动甚至是退缩,不知道如何在集体中生活,不清楚应该如何处理在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惑。

六、教学环节:

结合以上的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环节设定为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集体的力量、我与集体共成长。

在环节一中,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经历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集体?”学生通过这个问题提炼出集体的特点,得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集体的观点。一个人成长历程中,会经历很多大大小小的集体,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集体中汲取不一样的力量与温暖。

结合教材上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提炼所在的集体的正面情感,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体会集体中存在的动人的小事,激发学生对集体的关注与热爱。教学过程中所给示例,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学生易于理解,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在学生交流分享的基础上,出示小娜的案例,一方面与学生的经验形成呼应,另一方面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高水平,带领学生一起思考:集体中的温暖是相互的,是彼此互动的,是付出与获得的对等;每一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个体,既能得到集体同伴的关心与帮助,也应该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温暖;集体中人人付出,才能营造良好和谐的集体氛围。

课程的第二个环节,感受集体的力量。首先出示学生新年微信感言,提出问题:“你所在班级获得过哪些荣誉或好成绩?你对其中哪一个印象最深刻?你为哪一张奖状贡献了力量?”

这组问题,引出新的共识:集体荣誉感情感上的提升。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集体荣誉感并不陌生,单缺乏必要的情感上的提升。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荣誉感带来的情感上的提升骄傲、自豪、温暖和力量。集体荣誉感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是个人前进的重要动力。

为了加深理解,选择了两个小故事:大雁的迁徙、卡拉扬与乐团。通过这两个故事,得出结论: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在集体中,只有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和彼此配合,才能发挥集体最大的力量。

根据教材第56-57页“探究与分享”的情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些集体有怎样的

力量?这些力量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你的集体中存在着哪些力量?这些力量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得出结论:个人会受到集体力量的影响,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我与集体共成长”,以拓展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感受提升为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在学习生活中记录集体的成长,并懂得在集体生活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与集体共成长。

七、教学特色: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特色

1.用讲故事代替讲道理。七年级的学生,听过很多大小道理,但是往往知行不统一。道理太多,有的时候反而起不到教育效果。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就讲一个故事,利用小故事呈现大道理,学生易于理解,不会抵触,内心的接受度会高一些。

2.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课程推进中设计了很多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有预设的,也有课堂现场生成的,老师带领学生积极思考,辩证思考,充分展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科特点。

3.身边事作为课程资源。本课时引用了大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素材,贴近学生,学生喜欢听,并能通过真实情景反思自我。

以上就是我对《集体生活邀请我》这节课的理解。谢谢大家。

《集体生活成就我》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再次提升。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与“集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需要更深入探究和思考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教材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材强调要在各种关系的互动中促成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强调在集体生活中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对于个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能够自觉融入集体。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承担自己角色应尽的责任,关爱集体;增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的价值感和责任感,认同集体主义原则。

能力目标:学会在集体生活中涵养品格,发展个性,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在集体生活中自我觉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集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知道在集体中如何展示个性。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内容所依据的课标内容为:“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本框有两个目题,“在集体中涵养品格”和“在集体中发展个性”。第一个目题包含两

层含义,其一是集体生活可以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其二是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第二个目题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集体生活为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其二是集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完善个性的重要资源;其三是努力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有利于自己的个性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集体生活的作用,在集体中发展自己的个性的方向。

教学难点: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五、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孩子,注重对个性的追求与表达,这是青春期心理的显著特点;在表达个性的同时,应该照顾到集体内其他成员的利益与感受,这样才能更多的被集体成员接纳与认可。学生在一个集体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还能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又是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基础。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建立起和谐的同学关系,这是一种能力与修为,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六、教学环节

本课时教学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涵养品格、发展个性和总结提升。每个部分都引用了学生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

环节一:在集体中涵养品格,结合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启发学生思考“集体中的氛围”,感知集体氛围对个人的影响。

接下来借用教材“探究与分享”元元的故事,深入探讨,如何在集体生活中更好地与人交往,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班级中承担的工作和角色,以及背后需要承担和面对的责任,把自己的所思所感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集体中,人人分享人人分担,将会营造集体良好和谐的氛围,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美好的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引用了学生真实的故事,学生通过分析得出集体赋予个体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是集体特殊的力量与作用。

环节二:在集体中发展个性,这个环节通过一个情景模拟呈现出来,通过一个很小的课堂细节引出问题:不想参加课堂小组讨论,面对这样的现象大家有何感想?这个问题涉及不同的角色、上一环节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为,这与上一环节的“集体中的担当”联系起来,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利益的冲突、个性与共性的问题。

七、探究与分享

利用教材上“探究与分享”,继续分析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的辩证关系。从而得出本课的重要结论。

总结提升环节,得出本课的重要结论。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本课的核心观点。

八、拓展空间

“拓展空间”是学习内容的升华,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九、教学特色

本课主要的教学特色

1.学生的真实生活就是生动的教学素材

2.启发和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想法

3.注重知行一致,注重教学实效性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介绍,谢谢大家。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单音与和声》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题,在学习了第六课后,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集体生活。本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集体规则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树立集体观念。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树立集体观念,识大体、顾大局。

能力目标:培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掌握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方法。

知识目标:知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集体规则很重要—发生冲突有原因—解决冲突有办法”这一内容逻辑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自己的需求与集体的需求,两者发生矛盾时能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做好自己—提出意见—集体主义—冷静处理”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教学情况,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

教学难点:在实际行动中树立并践行集体观念。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学生们有激情、有想法、冲动盲目而缺乏理性,在集体生活中有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又欠缺正确的方法和途径。需要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意识,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从而引导学生识大体、顾大局。

六、教学环节

本课所讲授的主题是学生生活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例说理”的方式,使用同龄人刘晓帅的故事,层层推进,引领学生分析别人的故事,面对自己的成长。

刘晓帅的故事分成六个情境展开,有起有落,冲突不断,在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矛盾冲突,有的指向个人与集体,有的指向团体中的成员之间,有的指向个体内心的冲突。在反反复复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六个情境都源于真实生活,学生看起来非常亲切熟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容易忽略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甚至不以为然。其实,小事不小,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与确立,实际上正是一件件小事累积而成的。

在故事的推进上,本课穿插开展了多次思维探究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集体中的规则、我与集体的需求冲突、个人之间的冲突,都是学生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课通过类似话题的探究,提升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过好集体生活。

本课最后选用了一个哲学故事,进一步阐释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启发学生知行统一,在生活中学会应用。

秘籍大搜索

“拓展空间”的活动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实践应用。

搜集相关资料,与同学一起制作“集体生活冲突化解秘籍”。具体要求如下:回忆在集体生活中较为严重的冲突;记录集体成员面对这些冲突的不同态度;探讨化解这些冲突的多种途径;分享“集体生活冲突化解秘籍”,讨论发生冲突时应如何运用。

七、教学特色

本课时教学特点如下。

层层推进,一例到底;设置问题,引领思考;深入探究,理例结合。

对这一课时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节奏与旋律》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承接了上一框《单音与和声》,学生了解了如何遵守集体的规则以及处理集体中的矛盾冲突。本节课进一步分析在集体中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集体中会有不同的责任,当不同的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

能力目标:提高处理个人与集体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在不同集体与角色,与责任;知道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中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通过体验集体生活,了解个人在多个集体中的不同角色、不同责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正确理解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教材介绍了小群体的形成和价值,在小群体和集体之间发生冲突时,能够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五、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两三年的时间内,身体外形、身体机能基本走向成熟,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出现新的特点。

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将关注中心由自己转为周围的人,他们渴望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联系,保持往来,获得友情以及他人的认可与接纳。

六、教学环节

结合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分为三个部分:我在多个集体中、集体中的小群体以及集体利益至上。

三个环节,对应达成三个认知目标:多个集体、多重身份;营建小群体、拒绝小团体;和谐共处、美美与共。

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多个集体中的多重身份、多重责任。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活的复杂性,知道思考问题应该多元化,避免片面性。

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情景,通过课堂中观点的交锋和交流分享,得出结论:当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地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通过对以上情景的讨论,设置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将所学与所想所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第二个环节——集体中的小群体。通过问题引出“小群体”的内涵,即在集体生

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相似的同学,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同龄人的小群体,一般由几个或者十几个人组成。一般说来,小群体内的成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亲密的友谊。

了解“小群体”内涵,为后面的教学进行铺垫。

继续通过情景展示推进学习。伴随着情景的展开,设置了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小群体影响。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集体利益至上”。通过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的内容,讲授社会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要善于交往,正确处理小群体与大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共处,美美与共。

七、教学特色

本课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生活化教学。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学生生活中真实案例改编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理解易于接受。

2.学生参与式学习。在思考问题、交流感受的过程中逐层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加深认识。

3.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矛盾或冲突,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憧憬美好集体》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在集体中生活,不仅要了解个人如何依靠和运用集体的力量获得成长,也要认识到良好的集体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从而使学生乐于共建、共享美好集体,承担责任,与集体共成长。这既强调了本单元的主题和落脚点,又与八年级开启社会生活的学习内容相关联。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集体观念,激发集体荣誉感;培养主人翁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

能力目标:掌握与人合作的技巧;形成对复杂事物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能够分辨是非善恶。

知识目标:掌握美好集体的特征;知道美好集体的作用;知道可以在哪些方面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的第三课。借助学生建设集体的已有经验,让学生憧憬美好集体,发现美好集体的理想样态,总结美好集体具备的特征,引导学生回忆集

体生活中的共同愿景所发挥的作用,实现共同愿景所需要的条件,从而形成建设集体良好氛围的动机,并对学生形成美好的集体氛围、建设美好集体的目标做出具体指导。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美好集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美好集体的作用和特征。

五、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对人、对事都有热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其责任感强过其责任能力。也就是说,不能把正确选择付诸恰当行动。一些学生个人意志较强,国家、社会意识较弱,在利益关系上以“我”为中心,凡事从“我”出发,忽视他人和集体的存在,特别需要学习在集体中与同学如何相处,并共建美好集体。

六、教学环节

本课分为两个目题展开教学,即共同的愿景和良好的氛围。

“共同的愿景”主要利用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展开,引导学生归纳美好集体的特征,认识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

“良好的氛围”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多个班级故事展开,生动地推进学习进程。

“运用你的经验”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现在这个集体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你憧憬的

美好集体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通过交流各自想法与期待,达成一些共识,引出“愿景”这个概念。

这个环节设计了“奖状的故事”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良好的氛围”这个环节设计了根据真实情景改编的一系列班级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班级现状。

“班规的故事”从一个班级班规的制定与执行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美好集体的第一个特征:民主、公正。

“小萌的故事”以特殊学生的故事作为主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集体中各种各样的成员,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因素歧视、欺负或者漠视他人。并得出美好集体的第二个特征:关怀、友爱。

“共赢的故事”引出集体中的个性与共性、竞争与合作共存的特征。

“飞控团队”的故事既是对上一个美好集体特征的回应,又引发下一个特征:美好集体中的成员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共同合作,充满激情与活力。

通过讲述班级故事,让学生归纳美好集体的特征。

梳理本课内容,形成本课知识逻辑体系。

拓展空间

本课拓展活动是根据美好集体的特征考察你所在的集体,说说它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七、教学特色

本课时的教学特色如下:

1.用故事启发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用生活联系理论,学有所用,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启发思考后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行为,发挥教学内容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以上就是这一课时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我与集体共成长》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第八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在集体生活中,不仅要了解个人如何依靠和运用集体的力量获得成长,也要认识到良好的集体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这既强调了本单元的主题,又关联了八年级“社会生活”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集体观念,激发集体荣誉感;培养主人翁意识,感受承担责任为集体付出的快乐。

能力目标:形成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承担责任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美好集体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知道可以在哪些方面、如何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理解自己在承担责任中要付出,也会获得成长。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个目题,第一个目题“在共建中尽责”,是在前一框学生对美好集体的憧憬基础上,对学生如何与集体共成长进行指导。教材通过“共同确定愿景、共同商定集体规则与制度、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明确良好集体氛围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第二目题“在担当中成长”,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担当责任可以成就个人的成长,思考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学生“自治”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主动在集体中承担责任,享受快乐。

五、学情分析:

一些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缺乏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忽略甚至是放弃了个人应该在集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一部分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可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忽略了个人为集体的担当。这一部分学生也是需要教师关注并及时引导的。

要让学生意识到,个人与集体是息息相关的,个人的优秀离不开强大的集体。为了创设美好集体,在集体中发展自我,就需要积极参加集体的共同活动,遵守集体的行为规范,明确所承担的义务,并最终上升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六、教学环节:

本课时教学围绕三个关键词展开:自治、担当和行动。

首先说:自治。

通过情景导入新课,反思在集体生活中,“我”曾经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结合班级生活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讨论并思考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践行、落实“民主与自治”,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出“自治”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第二个关键词:担当。阐述责任与角色,个人与集体辩证关系。选用两个小故事:“我们的船”和“老木匠的房子”,带领学生在故事中感悟深刻的哲学道理,体会“主人翁意识”。

再结合集体生活的案例,阐述个体与集体的和谐成长,个人的责任与担当。

本课最后设计我为集体尽责计划书,引导学生静心思考“我能为”与“我不能为”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同时提醒学生,每个人离不开班级这个集体,更离不开学校这个大集体。这也是对学生生活圈子的扩展,为八年级更好地开启“社会生活”做好铺垫。

最后得出本节课的核心观点,并带领学生梳理本课的关键词。

七、教学特色:

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学生集体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作为课程素材,贴近学生生活;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设计了很多思维问题,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增加生成性的追问,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互动实现“真思考”,并力求利用“真思考”促进“真行为”的发生与落实。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