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摘 要:话剧《雷雨》是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四凤的单纯与善良、繁漪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和敢爱敢恨,激情澎湃的《雷雨》中侍萍的性格是最沉默的,她不是曹禺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但是,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漠视命运,侍萍的人生经历沉重的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 关键词:《雷雨》 主要人物 人物形象 分析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1
《雷雨》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通过两个在伦理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强烈的表达了曹禺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的精神。为广大妇女、广大劳动者的不幸遭遇发出了悲愤的控诉和呐喊。 一、伪善冷酷的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繁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受新思想的影响,他嘲讽儿子周冲的话能够很好的证明这一点:“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我自命比你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潮要彻底的
多!”他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实感情的。但他同《家》中的觉新等许多封建家庭的子弟一样,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不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根据剧本提供的某些线索去推想,可能是环境的恶势力太强大,周朴园虽为爱情作过一番挣扎,但最终投降了,背叛了侍萍。如果说这种怀念中隐藏的虚伪性还不是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在周朴园鲁侍萍相认以后的一连串对话中,这种伪善性就表露无遗了。所以我们说剧中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他的伪善和残酷。
二、纯真虚幻的周冲
周冲是一个最值得同情的形象,他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应该说是整个剧中最无争议的角色,然而却被卷入了这场“雷雨”中献出了生命。这样的结局细细分析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他生存的家庭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封建家长制,使他天真善良的心必将遭受扼杀;他想与四凤好,看到父亲处理事情的方式,使他想把自己的钱分出一半供四凤上学的天真想法扼杀了;看到父亲凶残的对待鲁大海的样子,只是说了几句同情的话,便受到父兄的呵斥。他即使没有被电死,也将被这个家庭最后摧杀。 其次,他自身的地位及他善良的心也注定了他没有更多的生存权利。他总是尽力的表现自己,却总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或注意,
母亲对其想法轻蔑一笑,甚至最后把他当做一样“工具”去靠近四凤,而四凤却早有所倚,他并没有占据多少力量,鲁大海也把他当作另一个阶级的人。整个看来,他只不过是一个陪衬,甚至是多余的人。他这样的地位只是在他真正死去时才稍有改变,这才是悲剧的所在。
第三,戏剧巧妙安排,他必须会死。他内心深爱着四凤,不惜为她做一切,这是天真使然;即使最后知道四凤是哥的心爱之人,也希望周萍对她好些;最后当四凤跑去,其他人都茫然时,是他第一个冲进雷雨中,在救四凤时触电身亡。这“爱”的代价实在要比他的父兄付出的多得多,这也正是悲的最深之处。 三、单纯善良的四凤
四凤是《雷雨》中一个被黑暗势力撕成碎片的美丽花朵。四凤和她的母亲有着类似的遭遇,她在周家不过是个地位卑微的女仆,但她纯真善良,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并且爱上了大少爷周萍。如果说三十年前的侍萍爱上的是一位留学归来雄心勃勃的企业家,那么她爱上的仅是一个精神空虚、优柔寡断的懦夫。这个人物的悲剧特征在第四幕被推向了高潮,作者有意将一切集中毁灭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不但深深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且在思想上给人以无尽的思索。作者正是通过四凤这样一个无辜少女被封建家庭专制所吞噬的血腥事实来加深了《雷雨》的悲剧性,从而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
四、双重性格、敢爱敢恨的繁漪
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十八岁便被迫嫁给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周朴园,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二人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对这种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 其次,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真活着”。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她毫不犹疑的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不悔改,犹如一匹执拗的马。”都表现了她敢爱敢恨的性格特征。
五、无私抑郁的侍萍
《雷雨》这部戏剧表现的悲剧可谓震撼天地,在整部戏剧中,遭打击、迫害最深重、最悲惨的人物要算侍萍了。作者塑造侍萍这个典型形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让全世界都为之哭泣的艺术魅力,又有让全世界都为之深思的思想内涵。
鲁迅说:“悲剧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激情澎湃
的《雷雨》中却惟独感到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禺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的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的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
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少女时代的侍萍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定情,并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周朴园狠心的遗弃毁灭了少女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永远的葬送了侍萍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可以肯定的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
中年的侍萍悉心于照料儿女,作为一个母亲,她关爱着自己的孩子,总是竭尽全力的张开羽翼为儿女们遮风挡雨。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生长在两个不同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与鲁大海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可是命运还在步步紧逼这个满身疮伤、苦难深重的母亲,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女儿四凤与异父兄长的乱伦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恶”由此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情的侍萍还能麻木的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侍萍则一无所有,她所奉献出的都成为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的疯狂了。活生生的侍萍在命运安排下逐步走向
死寂的绝境。侍萍的悲剧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运挽歌,侧耳倾听时,感受到的只是那无尽的悲哀。 参考文献:
[1] 曹禺,谈雷雨[m],人民戏剧,1979
[2] 曹禺,《编剧术》战时戏剧讲座[m],重庆正中书店,1940 [3] 刘正强,曹禺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m],处女地,19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