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致77人死亡的消息,使人痛心。痛定思痛,及时“补牢”,循根治理,尤为重要。
羊丢了才想起修理羊圈,虽说“未为迟也”,毕竟不如把功课做在前面,事先把“羊圈”建得结实,并时时检查,及时补漏。正所谓“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然而,世事非人算,事后人才明。正如当初伦敦普丁巷的一间面包铺突然失火,由于大风,使原本并不凶猛的火势迅速蔓延,连烧4天,使附近的圣保罗大教堂、无数店铺、上万间民房付之一炬。这把火,既烧毁了许多“物”,也警醒了许多“脑”。于是,此后伦敦的所有建筑都改用砖石材料;此后伦敦的街区也有了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区分。这也让人感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载:边塞上有位老者,有一天丢失了一匹马。有人来安慰他,老者却不俗地回答:“怎么知道这不是福呢?”后来,这匹马果然带着一匹好马回来了。这说明,坏事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好事的。关键是头脑要冷静,思维要辩证,能认真总结得失,并从根本上加以治理。否则坏事不会自动变好事,甚至还可能酿成大祸。
这就要直面现实,追根查源。任何事情,成有成的理由,败有败的原因。不能一出事就怨天尤人,好像天要“哭泣”,地要“打颤”,火要“发烧”,自己奈何不得。其实,灾情年年有,关键是如何应对,
能否做到天下雨,路不积水;地壳动,房能抗震;火来临,防患未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早预防,将损失降到最小。 这就要不讲“面子”,敢于担当。应当看到,先知先觉者,总是少之又少,多数人往往是后知后觉。这用不着回避,更不是什么“没面子”的事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后于事物的发展。即便是一些自认为正确的认识,也需留待历史和实践进一步检验。因而,面对出现的问题、发生的差错,勇于认错、敢于担当,才是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做法。如是,才有可能从失误中明确方向,从错误中找到方法,从灾难中总结经验。
这就要科学应对,制度保证。毋庸讳言,人有记性,亦有忘性。特别是,有人似乎患有一种“健忘症”:好像今日不是昨日的继续,对昨日的教训记不得,对该补的“功课”全忘掉。这就要靠制度做保证。制度能让“记性”更牢,“忘性”难忘,从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做成样。
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相信“7·21”后的北京,得一定会大于失,而且这个“得”,更人性、更理性、更具科学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