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成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王氏浸盛,灾异数见,群下莫敢正言。福复上书曰:
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奇异,知者竭其策,愚者尽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下也。孝文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繇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谏,说至言,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炫鬻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不敢和从也。方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蜀郡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亡所畏忌,国家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
A.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 畔:通“叛”,背叛 B.韩信拔于行陈(阵)而建上将 拔:拔擢 C.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 云:云彩 D.自炫鬻者不可胜数 炫鬻:炫耀、卖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判别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可以分析出各选项中实词的含义。A项中的“畔”在课本中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有“亲戚畔之”一句,这当中的“畔”就是通假字“叛”,译为“背叛”,考生可用迁移法解答。B项,根据上下文文意,可知,该句意为“韩信从小军官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C项根据语法结构分析法,可知名词“云”在此处不做“合”的主语,“合”的主语是“天下之士”,因此“云”放在动词前面做状语,翻译为“像云一样”,也可以根据高中课本中“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一句中的“云”这一知识点迁移出来。D项根据成语“卖官鬻爵”一词可知,“鬻”是“卖出”的意思,此处卖出的并非东西,而是个人的才能,因此翻译为“卖弄”。
考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①数□县道上言变事 ②是□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 ③见间而起□
A.①因 ②则 ③之 B.①于 ②以 ③之 C.①因 ②以 ③者 D.①于 ②则 ③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道题的命制原则与形式,已连续7年保持一致,采用从选文中摘取四组8个例句、每组两两比较,考查其异同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2014年对它的考查形式做了些许的变动。判断虚词,可以从上下文文意,可以从固定搭配,特殊句式等角度来思考分析。①通过,介词;②是以,因此,固定搭配; ③……者,……也,判断句。 考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
B.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
C.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
D.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 【答案】B
【解析】该题传承了2013年的考查形式,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此题根据句子结构对称“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 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断句,还可以根据判断句“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来进行断句,难度较小。
标点如下: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天
考点: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福后来辞官回了寿春,多次上书,还曾求借驿站的辊车,到天子所在的地方将皇上询问的紧急政事一一条录下来,然后逐条对答,却总是不被采纳。 B.成帝把政事托付给大将军王凤,王凤势力逐渐强盛,生出祸端,群臣中没有人敢说直话,梅福直言上谏。
C.梅福用高祖皇帝从谏如流来劝谏成帝,要善于纳谏,吸引人才。 D.汉武帝以攻打匈奴、南越为快,致使积尸暴骨,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成功。
【答案】D 【解析】
此题继续延续近几年高考的编题方式——将传主主要事迹大致依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切分为四部分进行概括,并对应拟设了四个选项,考生应将四个选项分别到原文中找到原句,再进行比较,分析关键点是否设置了陷阱。同时,要比较熟悉这类题目设错的方法,如无中生有、张冠李戴、颠倒因果、翻译错关键词等等。D项,后面一句“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的主语应为刘安,计虑不成,说明刘安的谋反并没有成功,此处歪曲文意。
考点: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凤专势擅朝,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凤所诛。(3分) ②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其大臣不敢和从也。(4分)
【答案】①王凤专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刚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得分点:素,一向、向来,1分;为……所,被动,1分,大意,1分)
②刘安之所以谋反不成而谋议泄露,是因为众贤士在朝廷聚集,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随刘安反叛。(得分点:所以,表原因,1分;判断句,1分;状语后置,1分;大意,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要求考生直接翻译文言句子,既符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又能区分出考生的文言阅读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对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水平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文言翻译虽然是主观题,但客观成分较强,答题时一定要根据原文内容,尽量采用直译的办法,对文句进行准确翻译,不能任意扩充或想象,要求字字落实,兼顾词法、句法要求。这两道翻译题目的考查,涵盖了文言实词(素),文言虚词(所以)和文言句式(被动、判断句、状语后置句)。考生要想翻译拿到分,一方面要牢记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对中学课本中学过的文言基础知识了如指掌。
考点: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梅福认为汉王朝能够强盛的原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答案】①汉高祖从谏如流,网罗提拨人才;②孝文帝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谦恭节俭的作风;③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谏静合乎武帝之意即可获得官爵,招揽了众多贤才。(1点1分,2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考生筛选归纳文本信息。梅福为劝谏成帝,列举了汉朝皇帝善于进谏,网罗人才,使国家强大的事例。考生需要认真阅读分析梅福上疏这一段,对三个皇帝的正确做法加以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可。此处若用原文,显得不够简洁,故此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考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翻译】
这时成帝把政事托付给大将军王凤,王凤专擅朝政,而京兆尹王章一向忠正刚直,讥刺王凤,被王凤诛杀。王氏的势力逐渐强盛,灾异多次出现,群臣中没有人敢说直话。
梅福又上书说:臣听说箕子在殷佯狂保身,却给周武王陈述《洪范》之书;叔孙通在秦朝时逃遁隐身,后来归附汉朝,为刘邦制定了礼仪制度。叔孙通先生不是不忠于秦朝,箕子也不是疏远家族背叛亲人,是因为他们无法进献忠言。以前高祖皇帝采纳善言惟恐有失,从谏如流,听从善言而不管提意见者的才能如何,论功行赏而不问立功者过去的行为和来自何处。陈平由亡命之徒而跃身为众谋士之主,韩
信从小军官被破格提拔为大将军。所以天下的贤才异士云集归汉,争先恐后地进献奇谋异策,智者竭其计,愚者尽其虑,勇士更加勇敢,懦夫变得不怕死。汇集天下的智慧,合并天下的威武,所以推翻秦朝就像举根鸿毛那样轻松,打败项羽如同弯腰拾东西那样容易,造就是高祖皇帝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啊。孝文帝从代国来即皇帝位,没有周公、召公那样的师傅,也没有伊尹、吕尚那样的辅臣,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增加了谦恭节俭的作风。在这个时候,天下将近太平。由此说来,遵循高祖皇帝的法令制度就安定,不遵循就会出现混乱。这是为什么呢?秦朝无道,禁止孔子的学说,毁灭周公的制度,破坏井田制度,取消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礼义废弛,音乐崩坏,圣王的仁政之道中断,所以想推行王道的没有谁能收到功效。孝武皇帝爱纳忠谏,喜欢至理之言,谏静合乎武帝之意即可获得官爵,不必经由荐举和军功,所以天下的平民磨砺意志竭思尽虑,到朝廷来炫耀自己才能的人数不胜数。汉朝招揽贤才,在逭时最为众多。假使汉武帝听取这些人的建议,天下是可以升平的。可是,这时候汉武帝却以攻打匈奴、南越为快,致使积尸暴骨,所以淮南王刘安乘机谋反。刘安之所以谋反不成而谋议泄露,是因为众贤士聚于朝廷,因此淮南王的大臣不敢追随刘安反叛。如今平民百姓竟然窥测国家形势,一旦认为有机可乘就举行反叛,像蜀郡广漠县男子郑躬等谋反就是这样。等到山阳郡亡命之徒苏令团伙造反时,践踏名都大郡,寻求党羽,网罗追随他们的人,而没有逃窜隐匿的意图。这些人都轻视朝廷大臣,无所畏忌,这是因为国家权轻势弱,所以平民百姓才敢于要和皇上争权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