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3-28T15:44:15.4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作者: 曾柏众
[导读] 桂阳县妇幼保健院 将两点法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中,其镇痛充分,术中能够保持完善肌松状态。
桂阳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郴州 4244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两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将其按住院病例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两点法硬膜外麻醉,将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患者牵拉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两点法硬膜外麻醉方式应用于妇科手术治疗中,其镇痛充分,术中能够保持完善肌松状态,对提高麻醉效果及减少或避免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关键词:两点法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妇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
妇科手术多为阴道或盆腔深部操作,可在椎管麻醉下完成,但需充分镇痛与肌松,麻醉平面要求控制于T6-S4间,只有这样当手术操作进入至腹腔后,腹肌才可保持较松弛状态,肠管呈塌陷状,牵拉子宫时,患者才不会出现恶心、呕吐、疼痛、鼓肠等牵拉反应,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1]。本文选取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分别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与两点法硬膜外麻醉,将两种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旨在探讨更为有效椎管内麻醉方法,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3月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将其按住院病例编号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1例。51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在32—69岁,平均年龄为45.8±6.5岁;患者体质量在45—76kg,平均体质量为57.2±17.8kg。患者合并疾病类型分为: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贫血7例。51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在35—62岁,平均年龄为44.2±6.3岁;患者体质量在43—79kg,平均体质量为58.4±18.1kg。患者合并疾病类型分为:高血压9例;糖尿病3例;贫血5例。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有麻醉手术史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合并精神类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合并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
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左卧位,将L3-4做为穿刺点,使用16G硬麻针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置入25G腰麻针,当针头进入至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见脑脊液流出,将0.75%布比卡因注射液缓慢注入,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达3cm,改平卧位,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要求,适当追加0.75%罗哌卡因注射液。
观察组患者给予两点法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左卧位,将L3-4与T12-L1做为穿刺点,使用16G硬麻针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与尾侧分别置入硬膜外导管达3cm,患者改平卧位,将2%利多卡因注射液3ml分别注入两个导管中,确定置管无误后,0.75%罗哌卡因注射液8ml注入头侧导管中;0.75%罗哌卡因注射液5ml注入尾侧导管中,感觉平面至T6时,即可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要求,适当追加0.75%罗哌卡因注射液。 1.3 评价指标
(1)麻醉效果判定标准[2]。优:患者术中无疼痛感,无牵拉反应,肌肉松弛。良:患者术中无痛感,有牵拉反应但程度较轻,肌肉松弛。差:患者术中有疼痛感及较强烈牵拉反应,肌肉紧张,需要应用镇痛类药物才可完成手术操作。 (2)由本科护士对两组患者麻醉阻滞起效时间及牵拉反应发生例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据±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标准,确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2.3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三。
3 讨 论
妇科手术多数情况可在椎管麻醉下完成,其与全麻相比较,对机体生理机能干扰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速,并且能够有效节省医疗费用,更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
腰硬联合麻醉与两点法硬膜外麻醉在临床上均是应用较广泛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在理论上说,两种麻醉方法均可达到镇痛完全、肌松完善效果,但从实践中笔者发现:腰硬联合麻醉虽然麻醉阻滞起效快速,而术中麻醉阻滞平面常难以达到手术要求,患者术中牵拉反应较明显,术者常诉肌松不够,需要追加麻醉药物才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两点法硬膜外麻醉通过T12-L1头侧置管,使麻醉阻滞的平面能够达至T6,保证了子宫与韧带的松弛;通过L3-4尾侧置管,能够对骶神经产生阻滞效果,其可使宫颈保持松弛状态,利于减少了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4]。另外,术后将T12-L1硬膜外腔导管做为连接镇痛泵导管,简化了操作程序,并且镇痛确切,患者术后早期即可带泵下床活动,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了术后诸多并发症发生几率。术中采用罗哌卡因做为麻醉药物,其属酰胺类(长效)麻醉药物,对心血管与神经中枢系统毒性均较低,并且具有运动与感觉分离特性,减少或避免了术后尿潴留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5]。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与刘学连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6],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对于妇科手术患者采用两点法硬膜外麻醉方法,术中可提供更为满意的镇痛与肌松效果,减少或避免了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对提高麻醉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王志刚,曹观海.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96-97.
[2]刘锦玉.妇产科手术中两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2,(47):189-190.
[3]李芝英.两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与两点法腰硬联合阻滞在子宫全切除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3,(9):243-243.
[4]张宝聚.两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手术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101. [5]徐德朋,王全英,文晓兵等.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7):651-653. [6]刘学连,刘俊杰.两点法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J].河北医药,2012,34(6):893-8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