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I卷作文解析(带范文)
一、2020年全国卷I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秋整理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立意解析
解析:今年全国卷1,延续了以往的风格,依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时,需要注意两点:
首先,要注意形式指令——“发言稿”。“发言稿”是读书会现场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要注意互动,不能“自说自话”。要不然,现场会非常沉闷,那这次发言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写作文时,需要采用适当的口头提示语,比如,“大家觉得呢?”“对不对?”“是吧?”,彰显现场交流气氛。这一点,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哦。
其次,要注意内容指令——“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感触最深”,其实就是这三个人都让人感触深刻,但是,相比其他两位,第三个让人印象最深。因此,写作的时候,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权衡,最终得出“印象最深”者到底是谁。
注意了以上事项,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立意:
第一种立意:对管仲感触最深。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这说明,管仲有真才实学,是能够让国家兴旺发达的“真凤”。齐桓公的胸怀、鲍叔的“知人”,对齐国来说,当然重要。但是,在“硬实力”“真能力”面前,这些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硬实力”“真能力”能对其他素养形成降维打击。
2
秋整理
所以,对管仲印象最深,可以抓住管仲的才华和能力做文章,强调其对齐国崛起(称霸)的重要性。 第二种立意:对鲍叔感触最深。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鲍叔能够“知人”,而且愿意主动让贤,具备高风亮节。如果没有鲍叔,或许就没管仲的赫赫功业了,那也就可能没有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了。因此,在这组“铁三角”中,鲍叔或许不是最光鲜的一环,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他,就构不成这组“铁三角”。
所以,我们可以强调鲍叔“知人”“高风亮节”等品质,这种品质对齐国崛起(称霸)有重要作用。
第三种立意:对齐桓公感触最深。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齐国的“火车头”。火车快不快,要靠车头带。没有车头,齐国这列火车即便有“最佳司机”管仲、“观察员”鲍叔,也一样跑不快。此外,管仲有才华,能治国,齐桓公放手让他做,知人善任,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鲍叔识别了管仲,那又是谁识别的鲍叔呢?当然是齐桓公。
因此,齐桓公不仅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识人能力,是真正的明君。这样的一个君王,对齐国崛起(称霸)至关重要。
以上三点,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结合“齐国崛起(称霸)”
3
秋整理
的背景去写,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视野。此外,要进行比较,在权衡中得出结论。如此,才算圆满完成写作指令!
三、范文
何人吾最羡,雁阵“领头雁”
各位同学,上午好!
遥望春秋烽火,内心慷慨激荡。多少英雄豪杰,让人高山景行:谋略盖世的管仲、心胸宽广的鲍叔、九合诸侯的齐桓公……他们在春秋乱世中纵横捭阖,建功立业,读完史书后令人印象深刻。然而,要说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齐桓公。
不可否认,齐国能从内乱之国变成春秋霸国,管仲和鲍叔出力甚多,功劳不小。但是,火车快不快,要靠车头带。作为一国之主,齐桓公就是齐国的火车头。正是在他的带动和领导下,齐国才高速发展,最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春秋首霸之国。
或许有同学会说,齐桓公确实是车头,但齐国能称霸,首要功臣是“司机”管仲,连孔子都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诚然,管仲的谋略是齐国称霸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但是,良驹需要伯乐,能臣需要明主。如果没有齐桓公的宽宏,管仲极有可能作为公子纠“同党”而身首异处,或者“牢底坐穿”。就算侥幸得脱,如果没有齐桓公的重用,那他也只能四处藏匿,老于户牖之下,又何来日后的名闻天下呢?总之,没有齐桓公的“再造之恩”,就没有管仲的“传奇之名”,这是必然的。
那么,是不是没有管仲的才能,同样也就没有齐桓公的霸业呢?非也非也!齐桓公作
4
秋整理
为一国之君,可以有多种治国方式。亲力亲为是一种,知人善任也是一种。相比前者,后者更轻松简便,当然,也更需要智慧。因为,识别和驾驭能臣,让其为我所用,需要胸怀和见识。“不会带兵”的刘邦能擒获战神韩信,“不懂信息技术”的马云能够成功做出阿里巴巴,就在于刘邦善于“将将”,而马云总能让技术大咖为我所用,两者都具备上述胸怀和见识。从这个角度说,齐桓公其实也具有“才能”——一种结合了胸怀和见识后能识人用人的大才能!有了这种才能,即便没有管仲,也能有“张仲”、“李仲”、“马仲”,对不对?
或许会有同学说,不对,你搞错了,真正能识人的,是鲍叔,不是齐桓公!因为,鲍叔对桓公说过,“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之后齐桓公才重用管仲。是的,鲍叔确实推荐了管仲。但是,这只是“建议”,不是“决策”。历史上,不听谋臣建议而错过牛人的,比比皆是:鲁穆公不听谋臣的忠告,放走吴起;魏惠王不听公叔座谏言,错失商鞅……反观齐桓公,首先能选出鲍叔做“左膀”,接着又能听信鲍叔所言,识别管仲并让其充当“右臂”,如此慧眼识珠,又怎能不让人感触深刻呢?
俗话说,“鸟无翅不飞,雁无头不行”。管仲和鲍叔,就像齐国的两只翅膀,齐心协力,最终让齐国抟摇直上。而齐桓公则是“领头雁”,以其宽宏的胸襟、犀利的眼光和独特的才能,带领齐国踏准方向,行稳致远。相比“翅膀”,还是“领头雁”对我触动更大,因此也对其印象最深。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