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受到我国政府重视和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发展理念与措施相对落后、发展经费短缺、高校内部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方面相对滞后等问题。对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更新发展理念、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做好经费管理工作、加强校内人员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加强留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等措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科学发展。%Our government and people from all circles of societ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tion_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which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_ties to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such as the relatively backward developing ideas and
measures,the shortage of funds,the low enthusiasm for internal personnel to partic_ipat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relatively lagged foreign students’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serv_ice and so on. So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change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formulate realistic devel_opment planning,do the funds management work,strengthen the overseas students’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_agement,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school
teachers,students and staffs,in order to promote scien_tific develop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期刊名称】《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5页(P64-67,93)
【关键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理念;实践 【作 者】朱飞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8.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目前已经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同时,交流与合作的主体逐渐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高校主导转变,高校成为我国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力军。在我国746所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普通高校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数量占了总数的2/3。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是我国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重要力量,需要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及高等教育研究界加强对这一类院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的研究、服务与管理。
(一)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政府一贯鼓励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文件,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如2010年7月29日出台的《国家中长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高校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并提出了到2015年我国教育体系更加开放、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初步建成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和有影响的国际教育和培训中心的目标。2010年9月2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留学中国计划》(教外来〔2010〕68号)的通知,提出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并提出到 2020 年我国招募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50 万。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二十五条也提出要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近年来,我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如欧盟)建立了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同时,我国政府积极鼓励各种类型的院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对达到开展这项事业要求和标准的相关院校予以批准与鼓励。这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充分利用“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推动自身的发展,融入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潮。
(二)国内社会各界关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内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传统看法是应该由国内名牌、重点高校开展,片面地认为只要高校的实力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就能很好地开展。实际上,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反而是一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地方院校的发展条件、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如师资队伍建设、留学生教育与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行政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发展理念与措施相对落后
我国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呈现发展理念陈旧保守,国际化意识不强,缺乏开放性与创新性,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制度欠缺,管理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少、渠道窄、层次低,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际大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少,高质量的科学研究项目、人才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少,获取多方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信息资源的能力不强,缺少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内容。同时,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意识与能力较弱,生源素质不高,外国学生和教师所占的比例低,留学生求学主要集中于汉语言文字、医学等少数专业,外国教师主要是语言教师,其他领域教师较少。此外,在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学科专业发展水平、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与国外高校和国内重点高校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二)发展经费短缺
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费占学校教学、科研经费的比重很低,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多数靠学校获得的政府拨款。而学校经费相对固定而有限,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又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持,这导致学校无更多的经费支持和参与一些对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有重要意义的国际合作项目,对国际交流与合作所需的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全面地开展,影响合作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制约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高校内部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存在主体不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教学和科研单位、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管理部门的工作理念滞后,对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的宣传与推介力度不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
学校的外事工作人员都没有相关经验或受过相关培训,很多情况下都是学校教师转岗,对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没有清晰的了解,只是靠摸索和尝试
[1]。二是由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相比重点高校差一些,学生外语水平和学习意愿与能力相对较低,学生国际化的意识不高,以及留学费用高昂等问题。三是教学科研人员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对较低,进行国际交流有一定的困难,以及面临出国学习后的教学科研工作安排、待遇等问题。若是单一依靠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无法全面有效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更好发展,因为教学科研人员及学生才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体,需要“三位一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发展。
(四)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相对滞后
许多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对留学生教育疏于管理,缺乏科学的服务理念,在留学生教学、生活和安全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与学校的教务、学生、保卫、后勤保障、相关二级学院、教师等部门或人员存在沟通不畅、联系不紧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面临如何构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本地特色的留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处理好留学生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教学内容和方式与留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偏差;缺乏有效的针对留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与奖惩机制;高质量师资队伍亟待加强;未能有效建立与健全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与中国高校生英语水平“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二是留学生生活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对留学生食宿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留学生课外生活、校园文化、体育活动的有效安排与科学管理,未能有效地引导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及求学所在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留学生与所在高校的中国学生交流的机会少。三是后勤生活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留学生的宿舍楼和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留学生宿舍供应不足等问题。由于留学生来自不
同国家、地区,饮食、居住环境与文化等方面差异比较大,导致中国学生的宿舍设计模式无法满足其需求,致使许多留学生到校外租房住,不利于留学生的教学、生活与安全管理,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待。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针对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从国情、校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研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一)更新发展理念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地区的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不能一味地封闭进行,应具有国际视野,注重比较研究,适当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重要的举措
[2]。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要的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和合作机制的创新,充分认识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坚持重点建设与整体统筹相结合,有计划、分层次地推进国际化进程 [3]。
我国重点高校(985、211工程高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时间比较早,发展模式逐渐成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值得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习借鉴。因此,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审时度势, 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意识,充分借鉴与吸收世界和国内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经验,探索多向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国际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
由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基础弱,学科专业发展水平、财力资源、师资队伍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相差较大。因而,不能一味地照抄照搬其发展模式和做法,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不断拓
展交流与合作的领域,提升办学层次,提高获取国际交流与合作信息资源的能力。 发展规划应明确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目标、原则、内容与方法,做到统筹规划,全面展开,实现速度、数量、规模、层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有选择、有步骤地推进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内外教育主管部门、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国外交流基金会和国际大公司交流与合作,研讨合作项目,签署合作与交流的协议,推动自身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三)做好经费管理工作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事业的有效开展需要相对充足的专项经费支持,以满足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需要。一方面,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投入与支持,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1]。例如,借鉴中外合作大学的做法,除了学费收入这个主渠道以外,广泛通过其他渠道吸收各方面的投资,注重面向外部企事业单位,争取社会捐赠 [4]。另一方面,应加强经费的管理。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经费的预算与结算管理办法,规范财务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工作,实现经费的科学运行。
(四)加强相关人员的管理与服务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高校内部人力资源的有力推动。一方面,应加强管理与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国内大部分高校设立了负责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门机构,应加强专职人员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与服务等方面的培养,不断加强外语交流能力、外事政策法规、国际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为在校生出国留学、教师出国进修、外国留学生学习、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国际教育投资培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另一方面,应鼓励和引导师生通过多种方式出国交流与合作。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不断建立健全不同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创新高校不同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
作的形式,建立健全学校领导、学科专家、拔尖人才、相关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机制,形成高校领导层重视、教学科研人员为骨干、优秀学生为突破口的良好局面;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引导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以交换生、联合培养、直接申请外国高校、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合作科研(包括共建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和出国考察访问等形式走出去,形成申报国家公派留学、高校选派、自费留学、校际互访、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留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
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留学生数量增长较快,例如医学、综合类院校的留学生。对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处理好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和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的关系,统筹安排留学生中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改革和完善留学生教育教学、生活管理制度,加强留学生培养规格、培养计划、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改善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需要与学校的教务、学生、保卫、相关二级学院以及政府外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进行协作,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留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质量。
为了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外部师资队伍建设来说,积极拓宽聘请渠道,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长短期聘任结合或特聘、兼职、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的聘用机制;从内部师资培养来说,鼓励教学科研人员进行在职进修。针对学校发展现状,制定教学科研人员出国进修、考察、参加国际会议、合作科研等制度,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受到经费、学科发展水平、科研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校外教学科研人员,而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培养是重要而可行的举措。 高等教育国际化由于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高校自身发展基
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并非强调世界高等教育朝着同质化的模式发展,而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国际化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个性化发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着一些困境,影响了其国际化发展进程,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博采众长,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彰显特色,规范管理,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多种类、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关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动态,充分利用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两大教育资源,吸收和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适时调整发展策略,积极探索符合国情、校情、有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5]。
[1] 胡罡.英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的形成、特征与启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57-160.
[2] 张志军,李天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实践与创新[J].继续教育,2006(11):48-49.
[3] 孙璐.我国研究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以浙江高校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9:41.
[4] 孙珂.中外合作大学的办学体制模式研究——基于对5所中外合作大学的实地考察[J].重庆高教研究, 2014(1):89-94.
[5] 崔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理论界,2010(8):196-197.
Key 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problems; strategy
陈希(1990-),女,安徽安庆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引用格式:王建梁,陈希.中美“留学中国计划”与“十万强计划”的比较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5(2):94-99.
Citation format:WANG Jianliang, CHEN Xi.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inese study in China
Project and American 100 000 Strong
Initiative[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2):94-99.
■ 比较高等教育
孟 璀(1967-),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数学教研室副教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数学研究。
引用格式:吴培群,孟璀.学缘对高校教师流动性作用的实证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5(2):68-74.
Citation format:WU Peiqun, MENG Cui.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Effect of Learning Margin on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Mobility[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2):68-74. ■ 教师发展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