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2013);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非机动车道横坡(%) 人行道横坡(%) 最大纵坡(%) 最小纵坡(%)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m) 凹(m) 道路等级 交通等级 10(沥青混凝土) 20(水泥混凝土) 1.0~2.0 1.0~2.0 2.5 0.3 250(参考城市支路) 250(参考城市支路) 25(参考城市支路) 7度 名称 规范值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D40-2004);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4.2 技术标准
道路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 用值 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参考城市支道路 参考轻交通 10 20 1.5 1.5 随现状机动车道纵坡 随现状机动车道纵坡 20000 5000 30.72 7度 竖曲线最小长度(m) 抗震设防烈度 5. 道路工程设计 5.1 平面设计
第 2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由于本项目是现状道路改造,道路平面型依据现状道路拟合而成,主要有圆曲线和直线组成。 道路机动车道宽度9m保持不变,两侧新增2m机非分隔带,新增3.5m非机动车道,新增5m人行道。
道路沿线采用无障碍设计,人行道上设置盲道,交口处采用三面坡形式。 5.2 纵断面设计
由于本项目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因此,纵断面是拟合现状机动车道中心高程确定。 5.3 横断面设计
根据本项目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道路横断面如下:
项目分类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0—0.3 填方路基 0.3—0.8 0.8—1.5 >1.5 零填及挖方路基 1)路床水泥土
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
标准横断面图
5.4 道路排水和路基设计 5.4.1 道路排水
(1)路面排水:本项目设置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具体详见《排水工程分册》。
(2)路基排水:路基排水通过道路边坡排入排水沟、边沟与急流槽等系统,再由边沟、排水沟就近排入沟、渠或路基外自然水体。
5.4.2 一般路基设计 (1)沿线路基地质状况评价
本项目处于平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路床土质以含水量偏高。 (2)一般路基处理
本项目非机动车道路床40cm厚范围采用5%水泥土填筑或换填,人行道路床20cm厚范围采用5%水泥土填筑或换填。
项目分类 填方路基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0—0.8 车行道 94 盐、火山灰硅酸 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与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2)其他路基填料
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强膨胀土、泥炭、淤泥、有机质土、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
(5)路基压实度
路基应分层压实、均匀密实,土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应满足下表:
路基压实度要求 压实度(%) 人行道 92 0—0.3 0.3—0.8 (3)一般路基边坡
道路沿线路基边坡填挖方均采用1:1.5,并采用植草防护以封闭坡面。 (4)一般路基材料
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值机动车道不应小于30Mpa,人行道不得小于25Mpa,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均须满足下表: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要求 填料最小强度(CBR)(%) 车行道 6 4 3 2 6 4 人行道 5 3 3 2 5 3 第 3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0.8—1.5 >1.5 零填及挖方路基 0—0.3 03—0.8 92 91 94 92 91 90 92 — 上面层(AC-13) 下面层(AC-20) 路面结构层 厚度 (cm) 4 6 (2)新建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设计参数及施工竣工验收弯沉值:
面层设计参数与交工验收弯沉值 抗压模量(Mpa) 20℃ 1400 1200 15℃ 2000 1800 劈裂强度15℃(Mpa) 1.4 1.0 竣工验收弯沉值 (0.01mm) 29.6 36.1 (6)表层处理1)当地基顶面存在滞水时,应根据积水深度及水下淤泥层的范围和厚度,采取排水疏干、挖除、等处理措施,必要时视同沟塘路段处理。
2)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表层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路基。 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2m,并应设置2%的反向坡;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清除覆盖层再开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以保留。
3)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地下水或者在路堤地步设置渗水性好的隔断层等措施。
4)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一般土质地段基地的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床与路面总厚度,不足部分利用地基表层土超挖回填路床材料并压实,压实度同挖方路基。
5.4.3 特殊路基设计 (1)沟塘路段路基处理
道路沿线范围沟塘淤泥全部清除,先用40cm混合碎石(粒径为3—15cm)回填,然后采用砂砾回填至常水位以上0.5m并压实,路床部分同一般路基。
(2)桥涵台背回填 本项目无桥涵工程。 (3)软基处理 本项目无软基路段。 5.5 路面设计 5.5.1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及当地实践经验,进行综合设计,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有利养护的原则,使设计的路面结构具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实用性等特点。路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及交通量初步预测结果,合理选择路面结构层,做到技术经济综合最优。
(1)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本项目非机动车道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人行道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具体路面结构详见“道路结构设计图”。
基层与路基设计参数与交工验收弯沉值 厚度 抗压回弹模量(Mpa) 拉应力计算用 3600 3200 ≥35 劈裂强度(Mpa) 0.5 0.3 — 竣工验收弯沉值 (0.01mm) 53.7 147.3 242.9 路面结构层 (cm) 弯沉计算用 20 20 — 1400 1200 基层(水稳) 下基层 土基 5.5.2 路面材料要求 (1)面层材料 1)沥青
根据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并适当兼顾高温、低温方面的性能,路面选用沥青材料如表所示。
路面沥青材料选用一览表 上面层 A-70 下面层 A-70 粘层 PC-3乳化沥青 封层 PC-1乳化沥青 透层 PC-2乳化沥青 A-70号沥青、乳化沥青基质沥青均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试 验 项 目 针入度(25℃,100g,5s) 针入度指数PI 软化点(R&B),不小于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10℃延度,不小于 单位 0.1mm ℃ Pa.s cm A-70 60-80 -1.5~+1.0 46 180 20 第 4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5℃延度,不小于 闪点,不小于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密度(15℃) 溶解度,不小于 TFOT(RTFOT)后 质量变化,不大于 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 残留延度(10℃),不小于 % % cm ±0.8 61 6 cm ℃ % g/cm3 ℃ 100 260 2.2 实测记录 99.5 石料磨光值,不小于 BPN 40 粗集料宜使用碱性石料,表面层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其他情况粘附性不宜低于4级,当使用酸性石料时需适当掺加消石灰等外加剂增加石料的粘附性。
3)细集料
细集料包括天然砂、机制砂与石屑。细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采砂场生产。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其质量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指 标 表观相 对密度,不小于 坚固性(>0.3mm部分),不小于 含泥量 (>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要 求 值 指 标 单位 上面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吸水率,不大于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坚固性,不大于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 % % % % % % % 26 28 2.6 2.0 5 12 15 12 18 其他层 28 30 2.5 3.0 4 12 18 15 20 砂当量,不小于 亚甲蓝值,不大于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细集料宜使用机制砂;天然砂含量不得超过集料总量的20%;使用石屑,要求生产石屑时采用抽吸措施,且0.075mm筛孔通过率不超过10%。
4)矿粉
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者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碱性石料经细磨得到的矿粉,沥青混合料矿粉质量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表8.1.7-11的技术要求。
5)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须满足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路表渗水系数等技术要求。应采用马歇尔试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采用工程实体原材料,试验可采用下表的级配范围:
沥青混凝土参考级配范围
单位 % % % g/kg s 要 求 值 2.5 12 3 60 25 3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软石含量,不大于 % % 1 3 1 5 根据《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乳化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8.1.7-2的技术要求;液体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表8.1.7-3的技术要求。
2)粗集料
面层用粗集料包括碎石、破碎砾石等,粗集料必须由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或施工单位自行加工。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
第 5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通过各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AC-13C 100 90-100 60-80 30-53 20-40 5-30 10-23 7-18 5-12 4-8 级配类型 AC-20C 1 100 90-100 70-90 60-82 50-70 32-46 22-36 16-28 10-22 6-16 4-12 3-7 上面层 ≥1500 3 4 5 6 沥青饱和度VFA(%) 12 13 14 15 65—75 13 14 15 16 注:1.当设计的空隙率不是整数时,由内插确定要求的VMA最小值。
2.对改性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流值可适当放宽。
为满足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车辙试验,其动稳定度(次/mm)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
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技术要求(次/mm)
下面层 ≥1000
必须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以检验混合料的水稳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技术要求
冻融劈裂强度比(%)
指标值 75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
≥75 ≥80
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其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试验指标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深度约90mm以空隙率VV 内 深度约90mm以下 稳定度MS不小于 流值FL 矿料间隙率VMA(%)不小于 % 单位 次 φ101.6mmx63.5mm 4—6 宜对密级配混合料在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的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其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
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技术要求
普通沥青混合料极限破坏应变(10-6) 改性沥青混合料极限破坏应变(10-6)
≥2000 ≥2500
% KN mm 3—6 5 2—4.5 路面施工过程中,须对沥青面层的渗水系数进行检验,且须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路表渗水系数技术要求
普通沥青混凝土 改性沥青混凝土
≥300ml/min ≥200ml/min
相应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设计空隙率(%) 19 2 11 (%) 13.2 12 路表渗水系数实验应每1km不少于5点,每点3处取平均值评定。 沥青路面在质量验收时,抗滑性能应满足下表要求: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指标
第 6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质量验收值 横向力系数SFC60 ≥50 构造深度TD(mm) ≥0.50 b. 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
建议采用道路专用水泥配制,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 级。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应满足下表规定:
路面水泥混凝土最小单位水泥用量 6)下封层
下封层采用ES-3型稀浆封层,一层摊铺,厚度为8-10mm,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料,其粗细集料的质量要求应满足沥青面层的粗细集料的技术要求。ES-3稀浆封层的矿料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
ES-3稀浆封层矿料级配范围 筛孔尺寸(mm) 通过百分率(%) 9.5 100 4.75 70-90 2.36 45-70 1.18 28-50 0.6 196-34 0.3 12-25 0.15 17-18 0.075 5-15 单位水泥用量(kg/m3) 42.5级水泥 32.5级水泥 290 305 年平均降雨量(mm) 500—1000 c.除了上述外,配制混凝土的集料及水泥均应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第10.1节的要求。
d.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在质量验收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表面构造深度(mm)要求 道路等级 一般路段 特殊路段 注:特殊路段系指急弯、陡坡、交叉口或集镇附近。
支路 0.50—0.90 0.60—1.00 稀浆封层混合料中的乳化沥青与集料的用量应通过配合比设计确定,其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可拌合时间(s) 25℃ 粘聚力试验(N.m) 湿轮磨耗损失(g/m1) 7)透层与粘层
透层采用PC-2乳化沥青,粘度通过调节乳化沥青的浓度得到,其基质沥青针入度不宜小于100,并应满足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表8.1.7-2的技术要求。透层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宜小于5mm,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并能与基层粘结为一体。透层油用量通过试洒确定,并应控制在0.7—1.0L/m2的范围内。
沥青层之间的粘层采用PC-3乳化沥青粘层,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粘层采用PCR改性乳化沥青;用量根据下卧层的的类型通过试洒确定,并应控制在0.3—0.6L/m2的范围内。
8)人行道水泥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以弯拉强度控制。其材料要求如下:
a.水泥混凝土所用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mm(碎石)或19.0mm(砾石)。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2.5。
30min 60min 浸水1h 快开放交通型 ≥120 ≥1.2 ≥2.0 ≤800 慢开放交通型 ≥180 - - (2)基层材料 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4h,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粒料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压碎值不应大于30%,采用骨架密实型集料级配并符合下表要求:
水稳碎石集料级配表 筛孔尺寸(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31.5 100 19.0 68-86 9.5 38-58 4.75 22-32 2.36 16-28 0.6 8-15 0.075 0-3 本项目设计图中的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其水泥含量5%为暂定量,具体须试配并以强度指标控制其水泥用量;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其含量意义同上。
6. 施工注意事项
开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进行认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与道路同期施工,敷设于道面以下的新管线等构筑物,应按先深后浅的原则与道路配合施工;施工中应保护好既有及新建地上干线、地下管线等构筑物。
6.1 路基施工要求
6.1.1 做好场地平整、清除杂物、树根及沿河、沟塘路基的围堰、排水及清淤工作,回填前必须按要求挖台阶。
第 7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6.1.2 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开挖路基两侧临时排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也不得引起原有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路堑施工前应引走一切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和地下水。
6.1.3 路基施工中应保证施工期间路基排水边沟的畅通,使其在施工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路基顶面应形成2%的横坡以利施工期间排水,严禁出现坑塘及凹面。
6.1.4 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的最大松浦厚度不应超过30cm,填筑至 路床顶米娜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6.1.5 若路基填筑分几个作业段施工,两段交接处,在不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地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
6.1.6 严禁交口附近路基较宽而采用分幅填筑的方法。
6.1.7 为了保证路基边坡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每侧超宽填土压实,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6.1.8 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回填压实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压实。
6.2 路面施工要求 6.2.1 路基质量检验
基层施工前,应按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JJ 1-2008)对路基强度、平整度进行全面检查,满足规范要求后,才能进行路面基层的施工。
6.2.2 基层施工 1)一般规定
基层施工时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合,摊铺机摊铺;对位于道路边角部位的基层应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拌合方式,可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的人工方式摊铺,并与主线同步碾压成型。
水泥稳定材料应在2h内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二者较短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石灰稳定材料应在当天碾压成型。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在过分潮湿路段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湿度与排除积水。
2)混合料的集中厂拌与运输
混合料的拌和能力与运输能力应当相匹配。工程所用的原材料严禁混杂,细集料、水泥、石灰等原材料严禁露天堆放。应采用专用的稳定材料拌和设备拌和稳定类混合料,稳定细粒材料集中拌
材料,混合料的含水率可较最优含水率高0.5—1个百分点;对稳定细粒材料,混合料的含水率可较最优含水率高1—2个百分点。
应根据工程量的大小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当清洗干净车厢。装料后应用篷布覆盖好混合料,并直到准备卸料时方可打开。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在装料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小混合料的离析。 3)混合料的摊铺与碾压
混合料摊铺应保证足够的厚度,碾压成型后应保证混合料的每层摊铺厚度不得小于160mm,最大厚度不宜大于200mm。
因在下承层施工质检合格后方可摊铺上层结构层。采用两层连续摊铺时,下层出现质量问题时,上层应同时处理。
下承层是稳定细粒材料时,宜将其顶面先拉毛或者采用凸块式压路机碾压后再摊铺上层结构层。下承层是稳定中、粗粒材料时,应先将下承层表面清洗干净并洒布水泥净浆,再摊铺上层混合料。
宜采用两次拌和的生产工艺,也可采用间歇式拌和生产工艺,拌和时间不得小于15s。 天气炎热或者运距较远时,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应适当增加拌和时的含水率。对稳定中、粗粒和时,细粒材料应当粉碎,控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
装水泥的料仓应密封、干燥,同时,内部应有坡拱装置;并且,水泥料仓应当配计重装置,不得通过电机转速计量水泥的添加量。
气温高于30°时,水泥进入拌缸内的温度不得高于50°;气温低于15°时,水泥进入拌缸内的温度不得低于15°。
加水的计量应采用流量计的方式,水的流量数值应在中央控制室的控制面板上显示。
第 8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应采用摊铺功率不小于120Kw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或者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当采用两台摊铺机并排摊铺时,两台摊铺机的型号及磨损程度宜相同。在施工期间,两台摊铺机的前后轮间距不大于10m,且两个施工阶段面纵向应有300—400mm的重叠。
对无法使用摊铺机摊铺的超宽路段,应采用人工同步摊铺、修正,并同时碾压成型。 摊铺机前宜增设橡胶挡板,橡胶挡板底部距离下承层不宜大于100mm。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及时铲除局部粗集料堆积或离析的部位,并用新拌和混合料填补。
水泥稳定材料结构层施工时,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的状态下碾压。气候炎热干燥时,碾压时的含水率可比最佳含水率增加0.5—1.5个百分点。石灰稳定材料碾压时应处于最佳含水率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状态,含水率宜增加1—2个百分点。
采用钢轮压路机初压时,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稳压2—3遍,再用激振力大于35t的重型振动压路机、18—21t三轮压路机或25t以上的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采用胶轮压路机初压时,应采用25t以上的中胶轮压路机稳压1—2遍,错轮不超过1/3的轮迹带宽度,再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最后采用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消除轮迹。对稳定细粒材料,在采用上述碾压工艺时,最后的碾压收面可采用凸块式压路机碾压。
在碾压过程中出现软弹现象时,应及时将该路段混合料挖出,重新换填新料碾压。
碾压成型后,表面应平整、无轮迹。碾压过程中,压路机严禁随意停放,应停放在已碾压完成的路段。
4)混合料摊铺时的横向接缝
混合料摊铺时,应保持连续。对水泥稳定材料,因故中断时间大于2h时,应设置横向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人工将末端含水率合适的混合料整齐,紧靠混合料末端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
面应低于附近路面10mm。
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b.方木的另一侧用砾石或碎石回填约3m,其高度应高出方木2—3cm,并碾压密实。 c.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应将砾石或碎石和方木出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 d.摊铺应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e.摊铺中断大于2h且末按照上述处理横向接缝时,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末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5)混合料摊铺的纵向接缝
摊铺时宜避免纵向接缝,分两幅摊铺时,纵向接缝处应加强碾压。存在纵向接缝时,纵缝应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前一幅摊铺时,宜在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应与稳定材料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b.应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支撑。 6.2.3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5℃,以及雨雪等路面湿滑的情况下施工。
1)沥青路面各类面层间必须喷洒粘层油,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必须在寒冷季节施工时可以分两层喷洒;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雾状且均匀。
2)半刚性基层上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下封层必须在乳化沥青透层油渗入基层不小于5mm且水分蒸发后立即施工。
3)喷洒透层、粘层时注意保护路缘石等构筑物免受污染。
4)雨水口施工时平篦式雨水口的篦面应低于附近路面10mm-20mm;立篦式雨水口进水孔底
第 9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5)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摊铺、运输与碾压
道路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粘度、气候条件、铺装层的厚度确定。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
粘度 表观粘度 运动粘度 赛波特粘度 适宜于拌和的沥青混合料粘度 适宜于压实的沥青混合料粘度 测定方法 (0.17±0.02)Pa·s (170±20)mm2/s (85±10)s (0.28±0.03)Pa·s (280±30)mm2/s (140±15)s T0625 T0619 T0623 沥青加热温度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 集料加热温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混合料贮存温度 摊铺温度,不低于 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沥青加热温度 矿料加热温度(间隙式拌和机)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混合料运到现场温度,不低于 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 正常施工 低温施工 钢轮压路机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轮胎压路机 振动压路机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155~165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145~165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195 145 135 150 130 145 70 80 70 50 间歇式拌和机要求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参数。按台班统计量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和铺筑厚度的总量检验。料场及场内道路应作硬化处理,严禁泥土污染集料。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间歇式拌和机要求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除尘设备完好,达到环保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的要求,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的能力。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不高于 a.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场、站)采用拌和机械拌制。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规定。拌和厂和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各种集料必须分隔贮存,细集料场应设防雨顶棚,
使用改性沥青时应随时检查沥青泵、管道、计量器是否受堵,堵塞时应及时清洗。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下表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160~165 165~170 175 190~220 170~185 195 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160 150 90 50 当缺乏数据时,可参照下表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或作适当的调整。
第 10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总量检验的数据有异常波动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分析原因。拌和机的矿粉仓应配备振动装置以防止矿粉起拱。拌和机必须有二级除尘装置,回收粉必须全部废弃,不得回收利用。对因除尘造成的粉料损失应补充等量的新矿粉。间歇式拌和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经试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离析现象。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45秒(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
b.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热拌沥青混合料宜采用较大吨位的运料车运输,但不得超载、急刹车、急转弯。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腐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结合料滴漏,应采取措施避免。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
压路机类型 上不得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宜设水池洗净轮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的不得铺筑。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0~300mm处停住,空挡等候,由摊铺机推动前进开始缓缓卸料,避免撞击摊辅机。在有条件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匀地供料。运料车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尤其是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如有剩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
运输时必须覆盖保温,要求用2层帆布,中间夹泡沫塑料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 c.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摊铺沥青混合料时,一台摊铺
振动式压路机 (振动或静压) (振动或静压) (振动) (振动) (静压) (静压) 钢筒式压路机 轮胎式压路机 适宜 2~3 2~3 2~3 最大 4 4 3 适宜 3~5 3~5 3~4.5 最大 6 6 5 适宜 3~6 4~6 3~6 最大 6 8 6 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摊铺速度应控制在2~6m/min。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根据现场情况而定,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建议采用非接触平衡梁。
d.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在面层全面施工前应修筑试验段,以取得达到规定压实度各种压实机械的碾压遍数和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压实成型的沥青路面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的碾压步骤,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以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km/h) 初压 复压 终压 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沾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但严禁刷柴油。轮胎压路机开始碾压阶段,可适当烘烤、涂刷少量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也可少量喷水,并先到高温区碾压使轮胎尽快升温,之后停止洒水。轮胎压路机轮胎外围宜加设围裙保温。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
第 11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在多雨地区的沥青路面面层施工中,面层的均匀性、压实度和渗水系数是三项最重要的指标,是确保路面稳定正常使用的关键要素。施工中应采用马歇尔试件密度的压实度(Km)和最大理论密度的压实度(KL)双控标准检验面层的压实度,Km≥98%, 93%≤KL≤97%控制。
6)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水泥混凝土的材料必须满足各自的技术要求,参照施工验收规范。水泥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不大于0.46;塌落度一般为1~2厘米,水泥混凝土采用厂拌,人工摊铺,采用机具震捣密实;冬季施工时,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规定进行,同时可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和抗冻剂;混凝土接缝灌缝和混凝土板养生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
混凝土板的纵缝采用加拉杆的平缝,横向缩缝采用不传力杆假缝形式;当混凝土板块划分出现错缝时,与接缝相对应的板边加防裂钢筋;在雨水口周围及雨(污)水检查口周围混凝土板应进行加固处理。
(6)砼板表面采用刻槽机刻槽:槽宽2~5mm,槽深3mm,间距25mm。 6.2.4 侧平石施工
各种缘石必须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安装完毕。路缘石埋置后应将回填材料压实或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面层施工变形。严禁在各沥青面层铺装后再开挖面层埋设缘石。
7.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设计应严格执行我国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环境保护方针。
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道路设计应体现对人的关怀,适当位置应有环保设置,环保设施应
方便使用。
环保设计应着重从道路视觉环境、道路建设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道路对环境的污染、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道路绿化等方面进行环境保护设计。
7.1 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7.1.1 扬程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短则几星期,长则数月。堆土裸露,旱干风致,以致车辆过往,漫天灰尘,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市容和景观。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许多麻烦。
7.1.2 噪音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噪音主要来自建设时的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的噪音将产生严重的扰民问题,影响邻居居民的工作和休息。
7.1.3 弃土的影响
施工期间将产生许多弃土,这些弃土在运输、处置过程中都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车辆装载过多导致沿程泥土散落满地;车轮沾满泥土导致运输公路布满泥土;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影响行人和车辆过往和环境质量。
弃土处置不明确或无规则乱丢乱放,将影响土地利用、河流流畅,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城市逇建设整洁。
7.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7.2.1 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
工程建设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交通,给沿线的单位和居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施工时按照本方案设计中提出的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维持交通通行,优化施工周期,把对交通的不
第 12 页 共 11页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7.2.2 减少扬尘
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行撒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承包者应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上泥土去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应及时清扫。
7.2.3 施工噪音的制度
施工开挖、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一级压路机等造成工程施工的噪音。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的居民的影响,应在施工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音机械。对夜间施工能影响到周围居民生活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
7.2.4施工现场废物处理
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施工工人,实际需要的人数决定于工程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度。管线工程施工时可能被分成多段同时进行,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动者提供临时的膳宿。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当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
7.2.5 倡导文明施工
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倡导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影响问题。
工。
8. 其他注意事项
1)施工中若发现现场局部地质、地形有明显问题,请及时与业主单位取得联系。
2)其他未尽事项,请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要求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