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冲击

2020-12-24 来源:钮旅网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冲击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与传统教育

教育信息化发展是指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广泛运用当代已有的信息化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全面促使现有教育体系逐步改革的目的,最终把传统教育的模式提升为信息化教育,与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相接轨。 从20世纪5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到60年代美国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将美国西南部的大学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史坦福大学研究学院)UCSB(加利福尼亚大学)和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计算机连接起来,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实现从信息的单方储存到信息的共享,已经奠定了信息化在今天社会的主导地位。信息经济也将在未来慢慢取代传统的经济体系而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到今天,伴随着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网络化通信设备的发展,全球信息网络已经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在中国近十几年的发展中,政府也一直在反复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税务、社保、计生等等关系到民生、民利的政府部门已经逐步迈入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之路。教育一直占据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首要地位,在面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平台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发展更是刻不容缓。

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以课本为中心,过度注重课堂教育与应试教育, 学生只能被动的被“教”,无法在沟通与交流中主动的“学”,且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单调, 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不能达到信息交换,思维互动的效果, 忽视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大阻碍了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不可避免的将师生交流的场地转变成了教师独享的舞台,抑制了中小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打破这层隔膜, 依据信息化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广大效益,可以预测,教育信息化将会完全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协作性,打破传统课堂教育的局限性,促使教育的责任从学校和家长到全社会的转化,为建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 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传统教育体系的冲击

教育信息化是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与协作性的,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不应止步于学生对知识的存储,而是要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帮他们打开思维,开阔视野,让他们能在结合自身兴趣与特点学习、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独立的思考。 1. 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性

传统教育下, 学生在空间上被局限于学校与家庭之间,

在时间上被局限于课堂之中。尤其是小学生,上课家长送,下课家长接,与社会接触少,大大阻碍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了解与知识经验的吸收,无法开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这些局限性逐渐被打破,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慢慢走入人们眼底。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对话和相隔几千里外的学生一起上课,一起交流,讨论,大大加强了学生间的互动。随着大规模的网络教育媒体中心和视听资料图书馆的建立,只要有时间,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随地学习。 教育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也是打破教育时空局限性的重要媒介。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不再是学生唯一可以学习到知识的地方,只要有网络和电脑的地方就可以被视作无形的学校。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将更多的被网络虚拟学校所取代,学生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在家学习,与老师、同学交流,从而实现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育机制。

创新能力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才有价值,不管是什么层次的教育都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旦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网络教育就成为拓展知识面的主要工具,可以说教育与人的一生都有脱离不了的关系,而从中小学开始接受信息化教育,可以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 打破传统教育内容的局限性

孩子获得知识的过程必须是快乐的,传统教育的内容基本围绕指定的统一教材,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难免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成绩可以代表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决定他的命运。为了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学校不得不重视各种大考小考,影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而单一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显得僵化无趣,缺乏灵活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与我们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宗旨相违背,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目标有事实上潜在的负面影响。

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中,可以通过大量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网络设施,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扩展学生们的知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效果。信息化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碰到的问题展开教育,因人施教,力求全面的知识融通, 以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能更好地满足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需要。 3. 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一个简单学习知识的过程,还要为他们将来能创造知识打下基础。传统的中国教育手段基本上是“我教你学”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只要求学生记住已得出的结论,忽视结论产生的过程,间接把学生训练成只懂得接受知识的机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为了帮

助学生获得高分数,提高学校升学率和知名度,大部分教师采用反复讲授课本知识和高强度的题海战术,忽略了要让学生们真正的去吸收和接纳这些知识,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之能用、善用知识的效果。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是为了打破教育手段的局限性,老师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应用,把枯燥的文字公式、化学变化、物理现象、天文地理等抽象的知识制作成PPT或生动的动画进行归类总结和演示,直观形象,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使之更容易了解和掌握知识,更有助于各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