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 中国管理信息化 第11卷第12期 China Mana ̄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Vo1.11.No.12 外币折算新准则与原制度的对比分析及对策浅探 张卓,陈晶晶 (广东S-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州 510630) [摘要]新外币折算准则已于2007年1月在上市公司率先执行,新准则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汇 率变动的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充实,本文在对外币折算准则进行研读的基础上,指出 其中不足之处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外币折算;汇率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08)12—0045—02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以下简称新 时应考虑的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选择合适的货。币作 准则)共五章、十六条,短短2 000余字便对有关外币折算 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 所出现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规范,内容 境中的货币,是由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所确定的,构成报告 较为丰富。但是笔者在对新准则进行研读的过程中,发现 主体的不同部分因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记 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 账本位币,这一点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但在将财务报 一、新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中相关内容之对 告折算时,新准则规定只允许财务报告以人民币列报。 比 2.增加了变更记账本位币的会计处理 外币折算是新准则增加的内容,尽管没有旧准则可以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 对比,但它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第九章117~120条的相 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若企业因经营所 关内容是对应的,二者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新准则 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 在内容上更加充实,体系上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的,新准则中规定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 个方面: 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1.增加了记账本位币的定义及选定记账本位币时应 3.增加了处置境外经营的会计处理 考虑的因素 原会计制度对处置境外经营的会计处理没有述及,但 新准则增加了记账本位币的定义及选择记账本位币 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应当将资产 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的、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 [收稿日期]20o7一l1_3O [作者简介]张卓(1978一),女,湖北潜江人,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 理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会计理论与实务、公司理财理论 损益;部分处置境外经营的,应当按处置的比例计算处置 与方法的研究。 部分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合评价模型就具体企业执行会计原则来量化会计信息质 模糊理论的量化手段,按模糊数学的规律和要求进行处理。 量,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知道会计核算是否遵循会计原 则,以及贯彻执行的程度如何。使会计人员在对模糊性信 主要参考文献 息做出判断时不是完全盲目的、主观的,同时要求会计人 员积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力求高效率地依据会计目标做 [1]沈振宇.略论会计原则量化[J].中国农业会计,1999(3). 出正确的理性选择。在会计处理上,常规数字和模糊数字 [2]师萍.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J].会计研 究.1997(9). 相互配合,共同提高信息的质量,使产生的信息在质、量、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度三方面充分满足决策者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4]吕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1998(5). 总之,我们要承认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是客观存在的, [5]周加来.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J].财经研究,1996(12). 要用科学的观点看待会计信息的模糊性,根据要反映的会 [6]曹云涛.试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J].经济经纬,1999(5). [7]乔颜军.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 计对象提出的不同要求,宜粗则粗,宜细则细:对会计中的 社.1999. 模糊现象,主要运用会计人员看似模糊的职业判断,辅之以 [8]李武立.会计信息市场论[J].现代会计,2000(1). CHINA 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会计研究 4I新准则中企业外币交易中汇率选择的规定更加科 学、合理 原会计制度中规定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 2.新准则中应对以外币计价的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 进行明确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采取成本与可变 其期末的计价 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 现净值孰低法。但对于以外币计价的存货,汇率折算。但是随着我国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人民币汇率 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对于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不再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 计量的存货,如果其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则在确定存 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新准则为了适应这一新趋势,充 货的期末价值时,应先将可变现净值按照期末汇率折算为 分借鉴了国际准则,引入了“近似汇率”的概念,新准则规 记账本位币,再与以记账本位币反映的存货的成本进行比 定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 较。如20x7年11月2日,某企业从国外进口A商品1 000 率或“近似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近 件,每件价格80欧元,当日汇率为1欧元=11元人民币, 似汇率”是指企业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 20x7年12月31日,A商品尚未销售出去,A商品在国际 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如果汇率波动不大时,“近似汇 市场的价格降至70欧元。12月31日的即期汇率是1欧 率”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可见,新准则对企 元:10.7元人民币。由于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与 业外币交易中汇率选择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 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因此,在以外币购入存货并且该存 5.新准则中增加了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 货在资产负债表日获得的可变现净值以外币反映时,计提 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折算的规定 存货跌价准备时应考虑汇率的变动。期末应提的存货跌价 我国新出台的准则没有专门的恶性通货膨胀会计准 准6=1 O00x8Oxl1-1 00(070><10.7=131 000元。 则,而只在外币折算准则中加入了有关内容,与国际会计 3.新准则应明确规定分账制记账方法 准则接轨。在恶性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持有现金及其等 新准则中没有规定分账制记账方法,只在应用指南中 价物一般会遭受货币购买力损失,持有的实物资产价值反 稍有述及。对于外币交易频繁、外币币种较多的金融2,11,,也 而会随物价水平上升而上涨,因此应先运用一般等价物指 可以采用分账制记账方法进行日常核算。在资产负债表日, 数或指数变动对财务报表进行重述,再按最近资产负债表 还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对相应的外币账户余额 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将通货膨胀与汇率变动对2,11,带 分别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建议新准则将分 来的影响进行区分,避免出现巨额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账制记账方法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明确列出。 二、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在新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收到外币投入资本的处 1.新准则中应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 理方法 目的期末折算进行明确规定 对于企业接受的外币投入资本的核算,新准则中没有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外币货币性项目 明确述及。企业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将接受的外币 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对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 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而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 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但新 率的近似汇率折算。这样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 准则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 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问不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新准则 融资产(股票、基金等),没有规定处理方法,笔者认为这是 应当将接受外币投入资本的核算方法明确列示。 新准则的一项疏漏。在实际操作时,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 可见,《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在充分 的做法,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 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一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基 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 础上,对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的进行了充实,规范了外 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如某公司20 ̄7 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和相关信息的披 年12月3日以每股3美元的价格购入另一企业B股 露,填补了外币折算无准则的空白。但其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1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汇率为1美元--7.6元 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证,2007年1月新准则已经在上市公 人民币,当日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金额为228 000元 司率先执行,更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进行后续关注 (3x7.6x10 ooo)。由于市价变动,20×7年12月31日,该股 票市价变为每股2.5美元,当日汇率为1美元=7.65元人民 主要参考文献 币。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为 191 250元(2.SxT.65xlO O00),与原账面价值228 000元的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差额为-36 750元,属于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汇兑差额中 [3]于小镭,徐兴恩.新企业会计准则 实务指南与讲解[M].北 既包含了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又包含了汇率变动的影响。 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o7. 46|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