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的短沟道效应
MOSFET的短沟道效应3
第8章 MOSFET的短沟道效应
MOSFET的沟道长度小于3um时发生的短沟道效应较为明显。短沟道效应是由以下五种因素引起的,这五种因素又是由于偏离了理想按比例缩小理论而产生的。它们是:
(1) 由于电源电压没能按比例缩小而引起的电场
增大;
(2) 内建电势既不能按比例缩小又不能忽略; (3) 源漏结深不能也不容易按比例减小; (4) 衬底掺杂浓度的增加引起载流子迁移率的降
低;
(5) 亚阈值斜率不能按比例缩小。 (A) 亚阈值特性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MOSFET的亚阈值特性来推断阈值电压到底能缩小到最小极限值。 对于长沟道器件而言,亚阈值电流由下式给出
VGSVTVDSW2IDnCdVtexp1expLVtVt......(8.1) 也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2
3
4
'''QmTQssQSDmax8.11式中忽略了沟道中的反型层电
荷密度Q,
'n'QSDmaxeNaxdT为最大耗尽层单位面积电荷
密度。这个电荷密度都由栅的有效面积控制。并忽略了由于源/漏空间电荷区进入有效沟道区造成的对阈值电压值产生影响的因素。
图8.2a显示了长沟道的N沟MOSFET的剖面图。在平带的情况下,且源-漏电压为零,源端和漏端的空间电荷区进入了沟道区,但只占沟道长度的很小一部分。此时的栅电压控制着沟道区反型时的所有反型电荷和空间电荷,如图8.2b所示。
随着沟道长度的减小,沟道区中由栅压控制的电
5
荷密度减小。随着漏端电压的增大,漏端的空间电荷区更严重地延伸到沟道区,从而栅电压控制的体电荷会变得更少。由于栅极控制的沟道电荷区中的电荷数量Q'SDmax会对阈值电压造成影响,如式(8.12)所示。
tox''VTNQSDQms2Fpssmaxox8.12
我们可以用图8.3所示的模型,定量的计算出短沟道效应对阈值电压造成的影响。假设源/漏结的扩散横向与纵向相等,都为x。这种假设对扩散工艺形成的结
j来说是合理的,但对例子注入形成的结则不那么准确。我们首先考虑源端、漏端和衬底都接地的情况。
在短沟道情况下,假定栅极梯形区域中的电荷有栅极控制。在阈值反型点,降落在沟道区的空间电荷区上的势差为2,源和漏结的内建电势差也约为2,这
FpFp表明这三个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大体相等。如图8.3a。 xsxdxdT8.13
6
假定梯形区内的单位面积平均电荷密度为Q,则有
'BLL'xdT''2QBWLeNaWxdTLeNaW228.14
上式可以写成
LL'QeNaxdT2L'B8.15
由图8.3b 可以看出,有如下关系: LL2a8.15
'axj2jx2x2jxdTxdTj2xjxdT28.16 8.17
ax2xjxdT2xdTxjxj11xj由(8.15)式
LL'LL2aa12L2LL8.18
将(8.17)带入(8.18)
xjLL'12LL2xdT11xj8.19
带入(8.15)式
xjQeNaxdT1L'B2xdT11xj8.20
与长沟道器件相比,短沟道器件阈值电压表达式应该写成
tox''VTNQBQssms2Fpox8.21
7
VTNeNxVTN短沟道VTN长沟道adTCoxxjL2xdT11xj8.22
考虑短沟道效应后,MOSFET器件的阈值电压会降低。
在这个模型的假设下,只有减小源/漏结的深度和增大单位面积栅电容C,才能降低阈值电压的偏移量。另
ox
外,式(8.22)是建立在源、沟道、漏的空间电荷区都相等的假设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如果漏端电压增大,这会使栅控制的沟道电荷数量减少,L变短,使阈值
'电压变成了漏极电压的函数,随着漏极电压增大,N沟器件的阈值电压也会减小。
习题:假定N沟器件的参数是Na31016cm3,tox30nm,L0.8mxj0.3m。求阈值电压的减小量VTN解:Coxoxtox3.98.8541014301071.151107F/cm2FpxdTNa31016Vtln0.0259ln0.378Vni1.510101/24sFpeNa411.78.85410140.3781.6101931016xjL2xdT11xj1/21.806105cm0.18mVTNeNxadTCox1.61019310161.8061051.1511070.7530.1810.136V0.320.18110.80.3
MOSFET的窄沟道效应
8
QBQB0QBeNaWLxdTeNaLxdTxdTxeNaWLxdT1dTWVTNeNaxdTxdTCoxW8.23
8.24
MOSFET结构的表面空间电荷区电荷、电场、电容
为了更详细地分析表面空间电荷层的性质,可以通过求解泊松方程,定量地求出表面层中的电场强度、电势分布。为此,我们取x轴垂直于半导体的表面并指向体内,规定x轴的原点在表面处。表面空间电荷区中的电荷密度、电场强度和电势都是x的函数。 在利用泊松方程求解之前,我们先做如下假设: (1)半导体的表面是无限大表面(表面尺寸远大于空间电荷区的宽度,尽管这种假设会带来误差,但其误差及其微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样我们可以利用
9
一维的泊松方程求解。
(2)为了讨论更一般的情况,半导体中的掺杂为补偿掺杂(这一假设更符合实际,因为NMOS器件的沟道大都是经过了补偿掺杂,以得到合适的阈值电压值;PMOS器件的衬底N阱的形成也是在P型原始衬底经过补偿掺杂获得的)。
(3)在半导体内部,假定表面空间电荷电离杂质为一常数,且与体内相等,电中性条件成立,所以空间电荷区的净浓度(x)0
(4)其净掺杂表现为P型半导体。 空间电荷区的净浓度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x)q(NN)(pn)......(8.25)
dapp其中Nd,Na分别表示电离的施主杂质和电离的受主杂
质浓度;如果在常温下杂质完全电离,则有N是因为我们假设其掺杂为补偿掺杂),N(少子)浓度。
在上述假设下,一维泊松方程的表达式:
d2V(x)qNNppnp......(8.26) da2dxssadnp0(这
pp0;pp,np分
别表示x点处的P型半导体空穴(多子)浓度和电子
将Ndnp0和Napp0带入上式可以写成
d2V(x)qnpnp0pppp0......(8.27) 2dxss
10
上式中的是半导体的介电常数、括弧中的第一项是
s(npnp0)是P型衬底的过剩少子浓度,第二项(pppp0)P
型衬底的多子增量。其表达式分别由下式表示:
V(pppp0)pp0exp1VtV(npnp0)np0exp1Vt8.288.29
将(8.28)和(8.29)两式带入式(8.27)的泊松方程:
Vd2Vqpexpp0dx2sVtV1nexpp0Vt1......(8.30) 将上式两边同乘以dV,左边可以写成
dVdd2VdxdVdx2dxdVdVddVdxdxEdE......(8.31)
上式的E是电压为V时的电场强度。将半导体内的电场设为零,对上式积分得
11
EEdE0E22......(8.32)
将(8.30)式的右边对V积分得:
VVqpp0exps0VtV1np0expVt1dV......(8.33) 第一项积分得
VVtpp0expVtV1......(8.34) Vt第二项积分得
VVtnp0expVtV1......(8.35) Vt所以:
E22qVtpp0VexpsVtnp0V1Vtpp0VexpVtV1......(8.36) Vt及
E22qVtpp0VexpsVt2Vnp01Vtpp0np0qpp0VV(2Vt)exp12sVtVtVtpp0V1Vt
VVexp1......(8.37)VtVtVexpVt2sVt令LDqpp01/2称谓德拜长度。
Vnp01Vtpp0VexpVtV1......(8.38) Vt1/2Vnp0VF,expVpVttp0则
2VtVnp0EF,......(8.39) LDVptp0应当注意:上式中的V大于零时取“+”号,小
12
于零时取“-”号。L称做德拜长度。式(8.38)叫做F
D函数,是表征半导体空间电荷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F函数,可以方便地将表面空间电荷层的基本参数表达出来。
在表面处VV,由此得到半导体的表面处电场强
s度为
2VtVsnp0EsF,......(8.40) LDVpp0t根据高斯定理,表面的单位面积电荷与表面电场的关系
QssEs......(8.41)
上式中的负号是因为规定电场方向指向半导体内部为正。将(8.40)带入上式,
Qs2sVtVsnp0F,......(8.42) VpLDp0tss注意:当金属电极为正,即V大于零时,Q用负号;反之,Q用正号。
s上式表示表面空间电荷层的单位电荷密度随表面势变化,这相当于电容效应。微分电容可由C得:
VSexpsVtCsLDnp0Vs1exppp0VtVsnp0F,Vpp0t1......(8.43)
sQsVs求
13
在第7章,我们只是定性地讨论过MOS器件空间电荷层存在着4中状态,仍以P型衬底半导体为例: (1) 多子堆积状态 (2) 耗尽状态 (3) 平带状态 (4) 少子反型状态
图(8.6)是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势的函数关系图,详细标出了P型硅在温度是300K,掺杂浓度
Na41015cm3时,表面电荷密度和表面势的函数关系。
有了半导体表面电场E,表面电荷Q和表面电容C的表
sss达式,就可以精确分析各种状态下情况。 1. 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
14
当外加电压V<0时,表面势V及表面层内的电势都是
GsV负值,对于足够大V和V值,F函数中exp因子的值
SSVtV远比exp又因为P型半导体n的值小。
SVtp0/pp0远小于1,
V这样F函数中只有含exp项起主要作用,其它项都
SVt可以略去。
Vnp0VsFs,expVpp02Vtt......(8.44) 将上式带入式(8.40)、(8.42)和式 (8.43)中,可得
EsV2Vtexps......(8.45) LD2VtQsV2sVtexps......(8.46) LD2VtVexpsLD2VtCss......(8.47) 以上三式分别表示在多数载流子堆积状态时表面电场、表面电荷和表面电容随表面势V的变化关系。
s2. 平带状态 表面势V而求得
Es0,Qs0。
sVn0,根据式(8.38)很容易求得Fs,p00,从Vpp0t表面电荷则不能直接将V
s0直接带入(8.43)式,原因
15
是将V势Vss0带入该式,分子分母均为零。要想求得表面
s0时的表面电荷需要对(8.43)式求极限
CsV0CFB2snp01......(8.48) LDpp0p01/2在考虑到P型半导体n远小于p,最后得到
p0CFBsqpp02s2s......(8.49) 1/2LDV2sVttqpp03. 耗尽状态
当外加电压V为正,但其大小还不足以使表面处的本
G征费米能级E弯曲到费米能级以下时,表面不会出现
Fi
反型,而处在耗尽状态。这时,表面势V大于零,且nsp0远小于p,F函数中的
p0np0pp0V及exp项都可以略去,则
sVt有
Vsnp0VsF,......(8.50) VpVp0tt1/2将上式带入式(8.40)、(8.42)和式 (8.43)中,可得
2VsEs......(8.51) LDVt2sVsQs......(8.52) LDVt1/21/2VCsssLDVt1/2s2sVtqpp0VsVt1/21/2s2sVsqNa12sxd......(8.53)
16
1/22sVs其中xdqpp0是耗尽区宽度。耗尽状态下的表面电容
的表达式跟平板电容的表达式一致。 4. 反型状态
随着外加电压V增大,表面处位于禁带中央的本
G征费米能级E下降到E之下,就会在表面处形成反型
Fi
F层。反型可分为弱反型和强反型两种,以表面处少子浓度与体内多子浓度的大小来界定。当表面处的少子浓度小于体内的多子浓度时,称为弱反型;当表面处的少子浓度大于体内的多子浓度时,称为强反型。表面处的少子浓度为
Vnsnp0expsVtni2Vsexppp0Vt8.54
s当表面处的少子浓度等于体内的多子浓度时,即n时,上式为
Vs2p2nexpp0iVtpp08.55或
(8.56)
pp0Vsniexp2Vt另一方面,根据波尔兹曼统计
pp0EEFniexpFikTfp......(8.57) niexpVt比较式(8.56)和式(8.57)可得强反型临界条件是
V2......(8.58)
sfp 17
强反型临界条件时的能带图如下图所示。因为
EEFnp0niexpFikTfpnexpiVt......(8.59)
式(8.59)式(8.57)的两边
np0pp02fpVsexpexpVtVt......(8.60)带入F函数
V此时的FVsnp0VsVtpp0Vts,Vs1expVt......(8.61) 1/2VsVt时,expVt121。式(8.61)可以简化
VnVFs,p0s......(8.62) Vpp0Vtt将上式带入式(8.40)、式(8.41) 和式 (8.42)中得
2VEstLDVs......(8.63) VtVsVt1/21/21/22VQsstLD2sqNaVs1/22sqNa2fp......(8.64)
1/2CsLDVtsVss2sVtqpp0VsVt1/21/2sxd......(8.65)
18
当Vs2fp时,VsVt,F函数中的
np0Vsexp项随Vs指数增pp0Vt加,其值较其它项都大的多,故可以略去其它项,可得
Vsnp0np0VsnsF,exp......(8.66) Vppp2Vp0tp0tp0121/22VnEstsLDpp01/22Vqnts......(8.67) s1/21/2V2sVtnp01/2Qsexps2Vtqsns......(8.68) LD2Vtpp0snsCsLDpp01/2......(8.69)
应该值得注意:一旦出现强反型,表面耗尽层宽度就会达到最大值x,不再随外电压的增加而增加。这是
dm
因为反型层中的电子屏蔽了外电场的作用。 5.电容-电压特性
MOS电容结构是MOSFET的核心,MOS器件和栅氧化层-半导体界面处的大量信息可以从器件的电容-电压关系即CV特性曲线中求得,MOS器件电容的定义:
CdQm......(8.70) dVGmG其中,dQ是金属极板上单位面积电荷的微分变量,dV是穿过电容的电压的微分变量。假设栅氧化层中及栅
19
氧化层-半导体界面处均无陷阱电荷。此时 VVV......(8.71)
Gmoss式中的V是加在栅氧化层上的电压,V是表面势。由
moss电中性条件得QmQs
Qs是单位面积的表面电荷。
VmosQmQs......(8.72) CoxCox将上式带入(8.71)式,可得
VGQsVs......(8.73) Cox当栅压改变时,表面电荷和表面势随之改变。因此,
dVGdQsdVs......(8.74) Coxm将dQCdQs和上式的dVG带入(8.70)式
dQs......(8.75) dQsdVsCoxs将上式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dQ,并定义
CsdQsdQs......(8.76) dVsdVs为半导体的表面电容。 则有C111CoxCsCox......(8.78) Cox1Cs该式表明MOS系统的电容相当于氧化层电容与半导体空间电荷层电容的串连。
20
如下图所示。
下面讨论:
(1)堆积状态的MOS系统电容
前面的讨论已经得到堆积状态时的半导体表面电容有(8.47)式给出CsVexps LD2Vts带入式(8.78)式得
CCoxCox1VsexpsLD2Vt......(8.79) Vs2Vt先考虑负偏压较大时的情形,这时
VsCsexpLD2Vt,
sCox,此时的MOS系统电容等于栅氧化
层电容CC。这是因为半导体的表面和体内都是同一
ox类型P型。见下图中的A-B段。 (2) 平带状态
平带状态的半导体表面电容的表达式由(8.49)式给出CSFBsqpp0Vt 所以此时的MOS系统电容为
21
CCFBCoxCox......(8.80) CoxVt11Coxsqpp0sqNaVt(3)耗尽状态
当外加电压V为正,但不足以使半导体的表面反型时,
G此时表面处于耗尽状态。表面电容的表达式由(8.53)给出CsLDVtsVs1/2s2sVtqpp01/2VsVt1/2sxd
MOS系统的电容由下式给出
CCox......(8.81) Cox1sxd继续加大偏压时的,表面耗尽区宽度表现为最大值
xdm4sfpqpp01/2。而此时的MOS系统电容变为最小值
CCminCox......(8.82) Cox1sxdm当Vs2fp时,表面电容的表达式由(8.69)给出,
1/2snsCsLDpp0。
MOS系统电容变为
22
C1CoxCoxLDpp0......(8.83)
1/2sns
当V较大时,表面出现强反型,表面处的少子载流子
G浓度n显著增大,而反型层的厚度很小,使得表面电
s容CsCox。若反型层的载流子浓度的变化跟得上外加电
压的变化,则此时的电容即为栅氧化层电容。
另外,理解MOS结构的总电容与栅压的关系还可以从下述关系来理解。CCoxoxC1oxtoxoxxdCss,对P型衬底而
言,在积累区,耗尽区宽度为零,所以CC;随着栅
ox 23
电压的增大,表面进入耗尽状态,耗尽区的宽度随栅压的增大而展宽,因此,MOS结构的总电容随栅压的增加而减小;当栅压增加到使耗尽区宽度为最大x
mindT
时,MOS结构的总电容有最小值C;继续增大栅电压V,表面出现反型,反型层中的电子与P型衬底及
G耗尽区宽度形成反型层电容C,这可以看成是减小了
s耗尽区宽度的结果,栅电压越高,表面反型层加厚,表面电容C越大(可以看成进一步减小了耗尽区的宽
s度),因此在表面反型状态,随栅压的增大MOS结构的总电容从最小值C逐渐增大,直至等于强反型状态
min的值C。
ox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