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揭阳市 打基础 抓特色 建设幸福宜居新农村

2023-12-29 来源:钮旅网


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交流会发言材料

揭阳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揭阳市委农办

(2012年4月24日)

揭阳市共有92个乡镇(街道、场)、1445个行政村,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八成。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发展战略,把“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列入全市“百项重点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突出打基础、抓特色,2011年创办名镇2个,市级名村7个、县级名村13个,示范村54个。涌现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洪阳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棉湖镇,“揭阳市历史文化名镇“靖海镇”;“广东省古村落”普宁市德安里、泥沟村,试验区长美村,“广东最美的乡村”揭西县粗坑村,“中国玉都”东山区阳美村,“花果苗木之乡”普宁市宝镜院村,“民主管理名村”揭东县姑山村等一批主题不同、各具特色的名镇名村,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具有揭阳特色的宜居幸福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规划是前提

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要在农村宜居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规划是前提。一是编制发展规划。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印发<揭阳市名镇名村示范村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揭府办[2011]63号)。二是制订建设方案。制订“十二五”时期全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发展建设方案,及时落实农办、建设、规划、财政、文化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落实分

1

工任务,做好分类指导。各县(市、区)也先后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名镇名村示范村实施方案,做好统筹谋划,合力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三是编制建设规划。列入名镇名村示范村的镇村,都积极编制建设规划,做好项目谋划,打造亮点,示范带动,整体推进。

二、宜居是基础

我们坚持以创建“宜居村”为基础,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名镇名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第一,突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村庄整治”工程和“绿色村庄”工程为重点,整体推进宜居镇村建设。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3月底,全市已有874个村(社)建设了雨污分流工程,占全市行政村(社)总数的54%,“污水横流”现象明显改观。2011年9月,省委汪洋书记视察了揭东县华清村“雨污分流”工程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县处理”模式,全市共有716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逐步告别“垃圾围村”。三是“绿色村庄”建设。以新农村示范点、名村、示范村作为绿化先行村,每年计划打造100个绿色村庄,突出做好村庄古树名木保护、四旁五边地绿化,建设绿色生态公园,拓展村庄绿色空间。第二,突出镇村公共设施建设。我们以服务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用设施配套,为进一步提升特色,创建名镇名村准备更多的基础硬件。目前,全市镇通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591个村巷道硬底化,791个村已通自来水,1383个村已建卫生所,540个村已安装照明路灯,1018个村已建文化室。创办的127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基本实现“六个有”,即有文化公园、有运动场所、有图书阅览室、有无害化公厕、有硬底化村道、有照明路灯。

三、特色是重点

我们坚持立足本土,围绕地方特色,全力提升“名”的内涵。通过发展、壮大特色产

2

业,发掘、整合、优化特色文化,一镇(村)一品、一镇(村)一策,打造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名镇、名村,形成亮点、形象和品牌带动效应。比如,揭东县炮台镇依托揭阳潮汕机场,按照“空港经济核心、商贸物流枢纽、人文生态旅游、潮汕明珠名镇”的战略定位,全力打造“空港经济”核心城镇,成为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传导、乡村生态向城市扩展的桥梁、以城带乡的平台。东山区磐东镇阳美村依托玉器文化产业,创办“中国揭阳玉文化节”,打造“亚洲玉都”,每年,从缅甸开采的中高档翡翠原料75%以上流向阳美,中国内地的中、高档翡翠玉器90%出自阳美,成为中国唯一不产玉的“中国玉都”,辐射带动周边的乔南村、乔西村等村庄,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玉器展销中心。普宁洪阳镇宝镜院村依托花卉苗木种植优势,打造农业、旅游“万花园”,走出一条花木致富的新路子,全村村民在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逾亿元。揭东县玉湖镇姑山村突出以民主管理建设和谐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省生态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省文明村”,张德江、汪洋、欧广源等领导视察时都给予充分肯定。揭西县粗坑村依托自然生态资源,引进投资商开发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黄满磜瀑布旅游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以上,解决该村200多名农民就业难。试验区长美村依托“榕江之滨进士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生态资源,着手引进投资商建设“潮美水寨”生态旅游景区,打造岭南水城潮汕水寨新形象。

四、投入是关键

我市坚持以政府投入为导向,通过“市县补一点、部门帮一点、镇村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多元筹资投入名镇名村建设。一是政府导向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建制县(市、区)每年至少安排200万元,非建制区每年至少安排100万元专项用于新农村示范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2011年市、县财政共投入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资金2.76亿元。二是鼓励镇村自筹和乡贤捐资。由于财政的导向性投入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各级财政的导向性投入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杠杆作用。2011年全市名镇名村建设已投入资

3

金近17亿元,其中镇村自筹达5.72亿元,社会捐资达8.12亿元。工商企业、社会团体通过投资合作、捐助等多种方式参与名镇名村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力支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文化是支撑

在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中,我们将农村文化作为重要的支撑点,使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一是注重挖掘名镇名村的文化内涵。揭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潮汕历史文化发祥地,广大农村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广东省古村落3个,全市85%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在农村,同时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注重将这些历史文化与名镇名村建设结合起来,特别注重地方特色建筑风貌的融合推进。二是依托农村文化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榕城区积极打造“一公里十分钟文化圈”,农民从家中出发,步行一公里或十分钟,就能在辖区内找到合适的文化活动场所。揭东县全县建设了120个村级文化小公园。因为环境的改善,许多农村兴起了健身跳舞热,白塔镇文化广场,附近前来跳舞的村民就达上千人。三是推广揭东县地都镇“月起金都”经验做法,广泛开展“乡乡乐起来”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市各乡镇每月举行一场“乡乡乐”活动,由所辖各村轮流举办,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公众参与,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并以此为平台,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我市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2012年,我们将继续创建名镇2个、名村29个、示范村90个。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一是以“一镇(村)一品”为依托,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名镇名村。二是以绿色村庄、乡村旅游为突破,塑造一批自然生态、人居风貌、村落旅游名镇名村。三是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建设幸福村为抓手,创建一批民主管理、幸福宜居名镇名村。

4

各位领导,展望未来,今后5年将是我市“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关键时期。我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