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在新书《父亲的因素》中指出,父亲对子女的职业生涯,甚至整个人生都有着重要影响…… 1、心态消极型 别老当着孩子抱怨
这是两个经历相似,学历相同,社会地位同等的父亲。
然而,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时候,第一个父亲往往是乐观、公正地看待它,分析造成眼前不便的原因;而第二个父亲表现出来的则是麻木和消极抵抗。
两个父亲各有一个男孩,他们一样的健康、聪明。上学后,他们却不可避免地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着老师的误解和考试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候第一个父亲往往静下心来,帮孩子一起寻找症结,教他解决的方法。第二个父亲则是当着孩子的面狠狠地诅咒社会和老师,仿佛所有的波折都是有意让他们父子难堪。父亲心态消极,他的处世态度会潜移墨化地影响到子女的成长,给他们的心理带来阴影。
对父亲来说,如果发现孩子身上出现某种自己所具有的消极心态,一定要重视起来。为了孩子的成长,心态消极的父亲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备达观的人生态度。如果自己无法做到,应该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力图调整好心态,起到榜样作用。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塑造优秀人格的温床。 2、功成名就型 孩子容易自卑
也许你是一位政坛上的成功人士,每天忙着应对大大小小的应酬和媒体的镁光灯;也许你有着上亿资产,被很多人仰望着,但在孩子的面前,你是不是也同样“功成名就”呢? “功成名就型”父亲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功成名就型父亲容易被孩子认同,如果运用得好,会对孩子起到鞭策作用,有助于他们成功。
另一方面,功成名就型父亲也容易被孩子理想化。孩子会认为父亲在事业上是完美的,从而对自己提出更完美的要求,可是由于年龄小,他们很难马上取得父亲那样的成就,于是他们容易贬低自己。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孩子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呢?
不要驳斥孩子的想法,否定他的愿望,嘲笑他的品味,更不要污蔑他的人格。再成功的父亲都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也成功,假如孩子没有达到父亲的期待,父亲也应该接受和支持他们。
3、导师型先要当个好玩伴
俄罗斯有一部电影,叫《回归》,讲的是两个男孩,一直和妈妈生活。忽然有一天,失踪了12年的父亲回来了。从那一刻开始,父亲就以一个男人的标准,来要求和培养自己的儿子。然后,借助一次“探险旅行”,父亲展开了若干他认为儿子们必须要上的课程,比如暴力、服从等。
影片中的父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导师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导师型父亲的作用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先从正面进行分析,孩子从2岁起,父亲以一个玩伴的角色出现,他可以陪孩子一起嬉笑打闹。而渐渐地,随着孩子的成长,父亲的角色也由玩伴变成了导师。由于父子之间已经有了亲密的关系做基础,此时再进行任何说教,孩子都会乐于接受了。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在工作中也容易与人沟通,并且习惯用分析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影片中的父亲,则是一个反面例子。在孩子最需要父亲介入的时候,他因为工作忙或是以其他事情为由主动放弃了。那么以后父亲再对孩子进行说教和呵斥,他就会很不服,“在我小的时候,你没有管我,凭什么现在才来说我,早干嘛去了!”孩子的态度惹恼了父亲,一个恶性循环就会在父子之间展开。
所以,作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 4、定时炸弹型孩子也会暴躁
在与父亲的交往中,孩子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父亲,父亲也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观念灌输给孩子。脾气暴躁的父亲,多半会有个脾气暴躁的孩子,这就是典型的“定时炸弹型”父亲的影响。
那么,如果你是脾气暴躁的爸爸,一定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当然更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打骂他们。当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要说出你的感觉和期望,尽量用“我”开头,“我生气了”、“我很吃惊”等等,而不要抨击他们。比如,当佻看到四岁的儿子朝小朋友扔石头时,不要说:“你疯了吗?这样会把小朋友弄伤的,你真是太野蛮了!”而应该告诉他们:“我很生气,很吃惊,我们不能朝人扔石头,人不是用来伤害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