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传学

2023-05-29 来源:钮旅网
【流传学】Doxologie

研究一国的作家作品在国外的声誉、反响的学问。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时译为“誉舆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的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的终点,探求某个作家、作品、某国文学或文艺运动等在国外的成就、影响与声誉的研究。流传学研究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其研究重点在于寻找流传终点(接受者)及其接受影响与变异创新。研究范围开阔,其内容主要是指从异国文学在本国流传或本国文学在异国的流传出发,研究作家作品、文艺思潮与流派、创作风格的流传变异,论述其原因与规律。包括放送者的东西是如何流传开去的,流传最广的是什么阶层、人们是否对它有所摹仿,读者读的是译本还是原著等等,研究的途径也广泛:可以从一个作家一批作家或一国文学出发;也可以从接受者的评论态度出发,或从别人对他的摹仿角度出发,但最后仍要归终于对接受者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总体影响、个别影响、技巧影响、内容影响、框范影响、形象影响、交叉影响等多方面。流传学是一种从源到流的研究,渊源学是一种从流到源的研究,两者研究角度不同,但它们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基本相同,主要采用一种文学史的实证研究方法,即通过文艺思潮的影响、作品的成就和传播阅读史、作家的境遇及作品人物的命运在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以及旅行和见闻等等所构成的历史的研究,总结文学流传异变的规律。按照从放送者与接受者的对应关系划分,流传学研究包括四个方面:①集团对集团的影响,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例如,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②集团对个体的影响,指一国文学对一个异国作家的影响。例如19世纪俄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③个体对集团的影响,指一个作家对另一国的众多作家的影响,例如泰戈尔对新月派的影响。④个体对个体的影响,指个别作家作品之间的影响。

范存忠《<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是研究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西去欧洲的课题,该文从中欧文化交流的不同路径入手探索其传入英国的过程与规律。季羡林《<罗摩衍那>在中国》,是从印度文学出发,对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在中国

五个民族中的传播情况及其影响,进行了慎密的辨析考证,并探讨了印度文学流传中国的异变规律。这两篇文章是中西文化交流中流传学研究的典范。

流传学研究涉及内容繁杂,非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方法和丰富充实的材料不可。在西方,这种研究盛极一时,几乎取代了整个比较文学研究。当今的流传学已从过去的逻辑实证论过渡到当今的接受理论,体现双向互动的特色,在跨文化的影响当中,具有互证、互识、互补的作用,而放送者的影响价值,则体现于接受反应的创新活力和社会能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