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数字化时代的古籍保护策略

2023-05-16 来源:钮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数字化时代的古籍保护策略

作者:熊柯嘉

来源:《卷宗》2018年第01期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从古至今,收藏了很多古籍并给予保护。现阶段,我国古籍保护任务难度大,想要做好古籍保护还应与时俱进跟上现代化发展步伐,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数字化时代下古籍的保护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古籍保护;方法研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国,保留了丰富的古籍。其古籍不仅真实、形象的记录了人们自给自足、生存发展的生活景象,还使得中华文明得以永流传,绵绵不绝。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中不同古籍类型近2800万册,珍稀善本古籍近230万册件;在一些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等也有较多古籍保存。 1 古籍保护现状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了古籍保护的重视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籍保护工作的进步与发展。因为古籍具有文物性与文献性,现阶段在其保护上也分为再生保护与原生保护。其中,原生保护指的是古籍自身的保护,例如:恢复损坏古籍与提升储存环境。目前为止,根据前人传输库通风、传承下的保护形式通过现代技术,人们在涂布增寿、病虫防治、书页修补上总结了一系列可行性途径。不过,由于古籍的不可再生性与年限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其自身价值的传播,进而也衍生出再生保护形式。该种保护形式主要是利用影印、微缩、数字化处理等科学技术进行古籍内容复制、转移与储存;使人们无需通过原件就能够看到古籍内容。该种技术形式能够将古籍中的字体、内容、格式、图形等完整的记录保存,有着较强的可靠性与应用性,不仅实现了古籍保护,有避免了古籍储存和应用问题。 2 古籍受损影响因素分析 2.1 主体因素 1、管理体制不到位

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为文物保护提供依据。相对于文物保护方面,在古籍保护上显得更为粗犷;针对古籍的收藏与储存多为各单位参照有关要求制定保护制度。并且,其保护管理制度并未得到落实,使得古籍保护松懈、给古籍完整性带来隐患。 2、人为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籍在运输、包装、上架等过程中难免折叠、摩擦、冲撞进而导致古籍受损。加之,人们在翻看古籍时缺少保护意识,使用方法错误或在古籍上乱写乱画影响古籍价值意义,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方法不当导致古籍受损,通过缩微技术进行复制时无意对古籍造成损坏。 2.2 客体因素 1、温度气候

通常情况下,南方潮湿、多雨、气候高、蒸发量大,使得古籍书库一直处于高温度、潮湿环节造成纸质古籍发霉,增加了虫害与细菌滋生增加了古籍老化。而在北方地区季节差别明显、风沙大、尘土较多、干旱,一旦保护不到位容易导致古籍纸张脆化。南北方差异明显,不同地区温度条件不一,还需要古籍保护过程中根据本土温度环境特点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综合分析不同影响因素才能确保保护达到最佳状态。但是,现阶段各地区在古籍保护上方法存在诸多问题。 2、自然老化

不管是传统的竹木、丝绸还是现代的纸质古籍都有一定储存时间,长时间下将导致老化变质。现阶段,工作人员一直都停留于古籍保护中,延长古籍老化时间。但是,其中若保护不当反而会对古籍造成影响,加快古籍老化,受损严重。 3、缺少人才资源

现阶段,在古籍编目中的人才资源匮乏,古籍保护人员专业水平、综合素养较低,缺少年轻力量注入。因为古籍编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工作人员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内容,有一定的文献学基础。但是,现阶段我国人才资源较少也是造成古籍保护不足受损的主要原因。 3 数字化时代的古籍保护策略 3.1 创新古籍保护方法

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微缩技术进行古籍复制,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成立于1985年,已经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构建微缩拍摄点20余个。至2015年,公共图书馆修复了不同珍稀濒危文献典籍与报刊近150000种;其中,古籍130000余种。现阶段,微缩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本投入少、应用年限长,应用在古籍保护较为可观。

数字化时代下,影印出版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古籍保护方法,例如: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再造善本该工程是我国重点文化工程,分别藏于各院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等不同地区。而应用影印技术后进行仿真出版。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能够确保古籍保存完整,避免损坏,有助于古籍传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古籍资源网络化衍生,数字化古籍资源与网络连接,人们能够进行网络浏览、下载观看,有助于古籍分析。比如:《资治通鉴》、《春秋左传》、《十三经》等古籍的电子版。数字化时代下,网络化古籍得到了图书馆的应用,能够与数据库进行连接实现了分享。这也是一种有效方法。 3.2 加强人才培养

古籍保护工作需要有较强的人才资源,制定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进而做好古籍保护工作。现阶段,我国古籍保护中心创设了相关培训班,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对现有人员在古籍保护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管理基础,提升工作技能、规范保护行为就能够实现古籍保护。不过,古籍保护是一种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要求保护人员长期坚持。目前,我国古籍保护工作人员管理不当,人才培养缺少详细规划,还需要在各校设置有关专业,创设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水平。针对古籍整理编目,各院校有设置文献学、目录学与其相似,应届学生能够胜任古籍保护工作。但是,对于古籍修复人才还需要从根本问题着手。

另一方面,古籍保护要求专业性强、实践性强,需要培养优秀的古籍保护人才。所以,还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古籍保护人员;同时,指导年轻人员做好古籍保护,帮助快速适应其工作环境、掌握古籍保护技能,不断的扩大人才资源。 3.3 协调古籍保护和应用

以往社会发展中,古籍保护和应用较为矛盾、保护古籍应禁止应用古籍。但是,基于数字化时代下这是一种传统的理念,现代社会发展中完全可以协调古籍保护与应用矛盾,二者相辅相成。古籍再生是一种常见的保护形式,例如:缩微复制、影音出版等全部达到了古籍文物价值与数据价值、艺术价值的分割,协调了古籍保护和使用的关系。

数字化时代下,古籍的应用已经不再限制文献资料的应用,能够通过古籍艺术价值进行增值研发,达到开发和利用的双管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古籍中的篆刻印章、绘画、书法等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元素,其元素能够打开文化市场提升文化效益。针对古籍增值研发产生的效益应用到古籍保护中,能够解决经济紧张的问题。这样一来,达到了典藏的融合,构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总而言之,古籍保护工作在这个科学技术发达的数字化时代已经不是一种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进行古籍保护,例如:影音印刷、数字化等都能够实现古籍的良好保护。此外,还需要做好人才资源的引进与经济投入的增加,进而为古籍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效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李小平,张忆雄,沈洋,宋曦玲.医药古籍文献数字化标准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01).

[2]高建辉,徐彩玲,余正祥.贵州彝文古籍保存现状及其数字化保护策略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15(08).

[3]高建辉,李全华,李仲良.彝文古籍数字化保护及利用策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6(05).

[4]高媛媛.中国古籍保护的革新[J].纳税,2017(21).

[5]刘晓霞.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的策略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