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慈善法系列一
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慈善制度建设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制定慈善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制定慈善法,是发展慈善事业、规范慈善活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慈善事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处于较快发展时期。截至2015年2月,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总数超过66 万个,涉及扶贫济困、救灾救援、助医助学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基金会发展不断提速,目前数量已达4600多个,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年支出超过400亿元。社会捐赠从2006年不足1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1000 亿元左右,发展潜力仍然巨大。经常开展慈善服务的志愿者达6500多万人,尤其是在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奥运会等大型公益活动中,志愿者成为解难事、办大事的重要支撑。同时,我国慈善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政府支持引导力度不够,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不足,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等等。有的慈善组织内部治理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影响到慈善的公信力和认可度。这些问题,既与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关,也与现行慈善法律制度不完备有关。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定慈善法加以引导和规范,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激发慈善组织活力,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制定慈善法,是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进一步完善慈善法律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经过各方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相继制定了一些涉及慈善活动的法律,主要包括公益事业捐赠法、 红十字会法,合同法、信托法的有关内容涉及慈善活动,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在
公益事业捐赠税收优惠等方面也作了规定。国务院还制定了《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行政法规。一些地方还制定了慈善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应当说,这些慈善法律法规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总的来讲,现行慈善法律制度还相对滞后,缺乏整体性、 统一性和系统性,与慈善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称,是社会领域立法的一个短板。2008年以来,全国人大代表共有800多人次提出制定慈善法的议案27件,突出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多年期盼。制定一部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从事慈善事业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加快补齐社会领域立法这块短板,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三,制定慈善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强调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扶贫济困是慈善应有之义和首要任务,发展慈善事业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法,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地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活动,有利于广泛汇聚社会帮扶资源,实现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对接,有利于形成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合力,实现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衔接互补,共同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贡献。
第四,制定慈善法,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慈心善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和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仁爱大同、积德行善、博施众济等慈善思想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慈幼、恤孤、济贫、赈饥等
仁行善举薪火不断、世代传承。正是在这些慈善思想和慈善实践的作用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等慈善行为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道德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积极支持社会成员关爱他人、保护弱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的传承,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有助于推动先富帮未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制定慈善法,在全社会提倡、支持和鼓励助人为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有助于社会成员在仁行善举中不断累积道德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持久精神动力。
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立法活动,是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又一实践,是发挥全国人大代表在立法中主体作用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来自人民,最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慈善法草案,代表通过认真审议将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凝聚共识,使慈善法充分体现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为法律的正确贯彻实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