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2023-01-21 来源:钮旅网


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关于“0”的运算

a、“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b、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c、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d、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e、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f、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g、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 +b=b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 +b)+c=a+ (b+ 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 +93 +35=93 +(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 c)

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 c = a× (b×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 b)×c=a×c +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 b)×c (a-b)×c = a×c+b×c = a×c-b×c ②类型二:a×c+b×c a×c-b×c =(a b)×c =(a-b)×c ③类型三:a×99+a a×b-a = a×(99 1) = a×(b-1) ④类型四:a×99 a×102 = a×(100-1) = a×(100 2) = a×100-a×1 = a×100 a×2

三、简便计算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 +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 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 例如:123 +38-23=123-23 +38 146-78 +54=146 +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 25与4; 125与8 ;125与80 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9×13

四、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 = a÷(b×c)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 98 +50 488 +40 +60 =50 +50 +98 =488 +(40+ 60) =100 +98 =488 +100 =198 =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65 +28 +35 +72 =(65 +35)+(28 +72) =100 +100 =200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①、分解式 25×(40+ 4) =25×40 +25×4 =1000+ 100 =1100 ③、特殊1 99×256+256 =99×256 +256×1 =256×(99+ 1) =256×100 =25600 ⑤、特殊3 99×26 =(100—1)×26 =100×26—1×26

②、合并式

135×12—135×2 =135×(12—2) =135×10 =1350 ④、特殊2

45×102 =45×(100 2) =45×100 45×2 =4500 90 =4590 ⑥、特殊4

35×8 35×6—4×35=35×(8 6—4) =35×10

=2600—26 =350 =2574

9、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 128) =528—(65 35) =528—128—89 =528—128—150 =528—100 =400—89 =400—150 =428 =311 =250 10、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11、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 44 250÷8×4 =256 44—58 =250×4÷8 =300—58 =1000÷8 =242 =125 例1:习题、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 125×25×32 125×88 3.25 1.98 10.32-1.98 37×96 37×3 37 易错的情况:0.6+ 0.4-0.6 +0.4 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3、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6、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7、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数位„ 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十分位十分之一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3个十分之一(0.1),7个百分之一(0.01),

8个千分之一(0.001)。

(3)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4)9.426中的4表示4个十分之一(0.1)[4在十分位]

8、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9、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1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11、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12、小数点的移动

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计万数单„ 位 千百十 一(个 )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万分之„ 一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3、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长度单位:千米 ———— 米 ———— 分米 ————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单位换算:

(1)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14、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注意:带上单位。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5)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只有3条高。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7、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8、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10、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至多有1个钝角。

1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1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15、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19、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简便运算)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七、统计: 1、平均数:

1、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4、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5、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植树问题: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3、间隔数=总长度 ÷ 间隔长度

4、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5、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6、封闭:棵数=间隔数

(二)锯木问题: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五)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注:解决问题的策略 常用的数量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a×4=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ab)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工总=工效×时间 工效=工总÷时间 时间=工总÷时间 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地砖的块数 地砖的块数=房间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

相遇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相遇的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相距的路程=(甲速度—乙速度)×时间=甲速度×时间—乙速度×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