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21-05-25 来源:钮旅网


互联网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随着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以舞台表演为主要传播形式的传统戏曲的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困难。本文分析了戏曲文化陷入低谷的原因,以及互联网等媒体的传播优势,针对当前戏曲网站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进行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标签:戏曲媒体互联网戏曲网站

1 新兴媒体对戏曲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几百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京剧体系被称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而中国戏曲中的一个重要剧种——昆曲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曾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艺术形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却濒临失传,渐渐淡出大众视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众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戏剧的发展却十分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新兴媒体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图片、视频、文字和声音融为一体,丰富了人们的选择,快餐文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主流;二是新兴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它逐渐成为网民的主要通讯方式之一。通过手机互联网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选择网上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且它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平台,人们不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还可以及时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而戏曲作为一门传统的时空艺术,其情节的安排和发展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只有不断转换场景,推进情节过程才能使人们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戏剧的场景转换过程较为缓慢,这就无法满足现今观众的快节奏审美需要。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其精妙之处在于招式的表演。这种表演讲究形神兼备,是一种写意传神的舞台表演。而网络则将演员、舞台、观众这样的三维空间二维化了,在网络环境下演员与观众始终不能处于同一时空,观众并不能很好地体会演员所传递的信息,获得审美的愉悦,演员也不能及时地获得观众们的反响,进而融入到观与演这样一个整体当中来。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网络传播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剧场戏曲传播,我们可能应该更多地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看作是高速获取戏曲相关信息的“信息场”,而不是进行戏曲欣赏的“审美场”。

2 互联网对戏曲文化的积极影响

虽然新兴媒体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给传统戏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

是我们也应看到新兴媒体给传统戏曲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等传播方式使得观众欣赏戏曲的途径增多了,可以让没条件去剧院的人点播网络上的戏曲视频,这样使更多观众有机会看到戏曲。而且,网络是个信息极为丰富的世界,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观看到戏曲,而且可以了解戏曲各方面的知识、相关的新闻信息等。

其次,网络让戏曲走向平民化。由于戏剧演出市场萎缩,今天的戏剧退守高雅之堂,进入了远离农村的大城市剧院,民间戏台难觅踪迹。而且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中,受过高等教育以上的观众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普通观众已经很难进入剧院欣赏到名家名角的现场演出,这对我们的戏曲振兴是比较不利的。网络可以让普通大众轻易便捷地欣赏到高水平的戏曲演出。

第三,网络更有利于戏剧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推广。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戏剧爱好者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而要想使戏剧艺术发扬光大,就必须依靠年轻人,依靠下一代不断地坚持、学习、传承。目前,戏剧艺术必须找到新的受众,发展适合现代年轻受众的审美口味和戏剧艺术。而当前我国10-29岁的年轻人是网民的主力军,这一人群也是我国戏剧艺术的潜在受众。因此,合理利用网络作为宣传阵地有利于戏剧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推广。

3 利用互联网进行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1 加大力量,建设小型剧种专题戏曲网站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其中越剧、京剧、黄梅戏、昆曲、豫剧、秦腔等现实中影响力大、受欢迎程度高的剧种在网络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一些小型剧种则已经退出或正在逐步退出网络平台。其实对于这些舞台观众数量少,社会影响力、艺术影响力和经济实力都比较有限的小剧种而言,正好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廉价、易操作,以及受众面广等特性实现其传承与弘扬。由于小剧种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受众面小,但是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这些剧种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保护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相关地方文化管理机构或团体的作用,以相对官方的力量建设这些小型剧种戏曲网站,作为地方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推广。

3.2 建设各剧种的“数字戏曲文化博物馆”,以戏曲网站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戏曲文化

目前,戏曲类网站所提供的内容,从戏曲文化传播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戏曲资讯、戏曲欣赏等较为大众的方向,而戏曲中一些鲜为人关注而值得介绍推广的内容,比如戏曲中的舞美、伴奏乐器、声腔、语言、曲谱、道具等,却少有诠释和介绍。而这些范畴的内容也是我们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提出建设数字戏曲文化博物馆,关注戏曲文化的各个方面,全方位的记录、展示、传承戏曲文化,而不仅仅关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戏

曲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建设真正的数字戏曲博物馆工程浩大,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现有的比较成熟的数字戏剧博物馆是由上海戏剧学院承办、上海市教委资助的数字戏剧博物馆,即便是这样的博物馆从数字化的角度看也还比较初级。因此我们这里讨论的并不是如何建立数字戏曲博物馆,而是强调专业戏曲网站,特别是针对特定剧种的戏曲网站,其内容要全面,全方位展示戏曲文化,包含覆盖戏曲文化的各个方面,往博物馆的方向发展。以前我们对于戏曲文化的记录可能限于文字记载、录音、摄影、摄像等传统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升级,我们的数字化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像数字建模技术、数字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虽然目前这些先进的技术还属于比较高端、昂贵的技术,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技术的应用门槛的降低,也可以逐渐的为我们所用,真正体现数字化的特色及其优势。

3.3 建设特色鲜明、面向青少年的戏曲网站

中国上网用户已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40%,90后大学生更是几乎无人不上网。由于我们的戏曲爱好者主要是中老年朋友,因此大多数戏曲网站都是面向这些观众,也更多的考虑中老年朋友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网络是他们更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源的渠道。但是,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讲,戏曲网站更像是戏曲广告,其角色在于引领,即把他们带入戏曲艺术的殿堂,引导他们关注戏曲网站和戏曲艺术,也就是为戏曲艺术培养更多的受众。而传统戏曲网站在这方面就显得过于晦涩难懂,吸引力较差。因此我们需要建设特色鲜明,专门面向青少年的主题戏剧网站,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广泛关注,提升其对戏曲的兴趣度。

3.4 加强戏曲网站的交流功能

传统的大众媒体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而网络媒体则实现了双向传播。戏曲论坛就体现了互联网的这种交互性,不同性别、职业、年龄的人们可以聚集在戏曲论坛里,一起讨论交流他们感兴趣的戏曲话题、分享戏曲资源。能够充分体现交流功能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博客,还有微博,它们聚集了大量用户,且凭借用户发表、评论、分享的优势,已经成为互联网主要的信息源之一,成为戏曲演员与戏迷之间、戏曲演员与评论家之间、戏曲学者与戏迷之间、戏迷相互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交流、互动平台。对于青年戏曲演员来讲,这更是一个值得关注并好好利用的平台。青年戏曲演员关乎梨园的未来,在流行文化占据主流的今天,他们的存在宝贵而脆弱,他们自身的发展也面临困难。虽然为青年戏曲演员提供锻炼与展示的机会,已成各戏曲院团的共识,也在积极地为青年演员创造更多登台亮相的机会,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以及各类青年戏曲演员大赛的举行等,但是在戏曲演出市场并不非常繁荣的今天,年轻人的登台机会还是不多。青年戏曲演员应该充分利用博客这种传播渠道,就像网络歌手的成名一样,宣传推广自己,通过博客与同行、戏迷朋友互动交流,在宣传自己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得到提高。可以在博客上提供自己的作品、演出造型、特别是一些自己创新的而且在传统舞台看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非常规的、有别于传统的东西,引起大家的兴趣,拉近与戏迷们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聚集自己的粉丝,扩大自己的影响,达到推广宣传自己的目的,同時也推广、宣传、弘扬我们的戏曲文化。

3.5 充分利用網络上的各类问答类社区宣传戏曲文化

我们建设戏曲网站、博客的目的是让尽量多的人访问以达到宣传戏曲文化的目的,因此网站建设好以后就需要让人知道并来访问,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的推广功能。大家在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时一般都会使用搜索引擎,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第二十次调查报告显示:搜索引擎以74.8%的比率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之一。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字将检索到的相关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百度和谷歌等是搜索引擎的代表。因此我们宣传推广戏曲文化,具体到戏曲网站这种载体,就必须让搜索引擎能够很容易的搜索到并呈现给用户。在国内,比较出名的问答类社区有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百科、天涯问答、新浪爱问、搜搜问问、天涯来吧、奇虎问答等。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很多质量较高的戏曲知识类的问答,充实到前面提到的这些问答社区中,并且在回答的内容里提及我们的戏曲网站、博客,比如“详细内容可以到某某戏曲网站查看”、“请参见某某博客”等。这样,网络用户在搜索戏曲相关内容的时候,我们设计的问答就很容易通过搜索引擎呈现在他们面前,在他们阅读这些问答的时候也就看到了我们的戏曲网站的“广告”,从而有可能进入戏曲网站浏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我们的戏曲网站在网络上的推广,同样也就宣传推广了戏曲文化。

4 结语

综上,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历了新兴媒体的冲击,其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应把握机遇,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充分认识并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为戏曲文化传播服务,相信一定可以使我们的戏曲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fzzx/qwfb/.

[2]韩晗.传统戏曲如何实现与互联网传播的联姻[J].戏剧文学,2008(10).

[3]佟亦冰,韩树军.媒体变革时代的传统戏剧发展分析[J].媒体时代,2011(12).

[4]陈宁,杨为民.数字艺术技术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应用[J].华章,2011(9).

[5]张庚.戏曲艺术的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J].中国戏剧,1992(1).

[6]秦姜,叶欣.新媒体传播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9(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