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机械取栓治疗过程中重视开展精细护理干预价值研究

2021-12-08 来源:钮旅网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机械取栓治疗过程中

重视开展精细护理干预价值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机械取栓治疗过程中重视开展精细护理干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取栓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精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缺损评分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机械取栓治疗期间,应用精细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精细护理干预;神经功能;护理满意度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于与致残率高[1]。随着疾病的逐渐发展,就会对患者的脑神经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针对该病实施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随着临床神经介入治疗的逐渐发展,支架机械取栓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当中[2]。但是,经过临床调查发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发生再出血、在灌注等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患者在机械取栓治疗期间,辅助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十分重要

[3]。基于此,本文中针对精细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展开进一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男1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48±3.29)岁;实验组男12例,女17例,平均年龄(53.59±3.52)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准备工作,以数据为基准,配合医生完成取栓治疗,并遵照医嘱进行治疗与护理。

1.2.1实验组:实施精细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向患者讲解机械取栓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建立输液通道,确保呼吸道通畅。(2)术中:遵照医嘱完成治疗,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避免出现躁动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呕吐症状,应该暂停操作,并立即将其头转向一侧,避免窒息。(3)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监测,护送患者进入病房,并对其进行心电、血压、心率等持续监测;定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4)预防并发症:①穿刺点并发症的预防:该病症主要是因为反复穿刺、穿刺不熟练所致,经常见的症状有渗血、血肿与假性动脉瘤;应该要求护理人员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并固定好需要穿刺的肢体,加强病房的巡视。②脑血管痉挛:主要是因为术中导管与导丝刺激所致,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如果患者处于意识障碍状态,可以对其进行静脉输注,在用药期间注意血压的监测。③出血:主要是因为用药所致,经常发生在口腔粘膜、牙龈等部位,要求护理人员术后密切监测,以免发生出血;患者发生出血后,应该立即上报医生,并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1)比较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评分系统,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自理能力越好。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为42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2)比较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满意度越,护理效果越好。(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分析

用SPSS20.0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来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P<0.05),见表1。

表1比较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自理能力(

x±s;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9

222

20.23±2.

5.05±1.22

62.32±5.84

03

85.47±3.

对照组

9

236

20.56±2.

9.38±1.42

62.68±5.04

11

74.82±2.

T

-

0.5485 12.4553 0.2513 15.5329

P

-

0.5855 0.0000 0.8025 0.0000

2.2比较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护理满意度(n/%;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实验组

9

220(68.97%)

7(24.14%)

2(6.90%)

27(93.10%)

对照组

9

213(44.83%)

7(24.14%)

9(31.03%)

20(68.97%)

x2 - -

- -

5.4971

P -

- - -

0.0190

2.3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n/%;例)

组别

伤口血肿 出血

假性动脉瘤

总发生率

实验组

9

21(3.45%)

0(0.00%)

0(0.00%)

1(3.45%)

对照组

9

22(6.90%)

1(3.45%)

3(3.33%)

6(10.34%)

x2 - -

- -

4.0616

P 1. 讨论

-

- - -

0.0438

经过研究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最佳时间内进行在通血管治疗,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脑灌注,并且降低病死率。传统的治疗方式选用的是药物溶栓,虽然可改善患者的脑神经系统,但是,在治疗后只有50%左右患者恢复较好,有一部分患者会发生再出血症状[4]。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架机械取栓在临床上开始逐渐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相关研究中显示,机械取栓能够有效清除血栓,所以血管在通率比较高。在围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确保取栓成功的关键[5]。

本文实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护理总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精细护理干预措施在溶栓治疗期间,可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同时,还能预防疾病的再次发作,提升溶栓治疗的效果,帮助患者及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还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机械取栓治疗期间,应用精细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田锋,常香香,周德海.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术后的应用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39-140.

[2]段建鑫.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4):233-234.

[3]胡琳莉.精细化优质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作用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11):86-88.

[4]李彩燕.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溶栓和抗凝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1):290.

[5]肖可喜,唐迎红,杜瑜丹,等.精细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26,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