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婴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 (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8. 论述题
单项选择题
1. 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A.脑电的变化 B.大脑髓鞘化程度 C.大脑皮质发展 D.大脑形态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脑电的变化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证实,5个月胎儿以显示出脑电活动。8个月以后则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 同步节律的( )波被称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 A.α波 B.β波 C.γ波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解析:新生儿出现了同步节律波α波,这表明新生儿在皮质神经成分方面的一定的成熟性。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 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发展顺序是( )。
A.抬头-翻身-爬-坐-站立-行走 B.抬头-坐-翻身-爬-站立-行走 C.抬头-翻身-坐-站立-爬-行走 D.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
正确答案:D 解析: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按如下规律进行的: 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散漫的,以后才逐步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儿最早的动作发生在头部,其次是躯干,最后是下肢。其顺序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以后才是灵巧的小肌肉动作,以及准确的视觉动作。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4. 吉普森和沃克探索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研究是( )。 A.视觉偏爱法 B.习惯化方法 C.客体隐藏任务 D.“视崖”实验
正确答案:D 解析:“视崖”实验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在平台上放一块厚玻璃板,在中间分为两半,一半的上面铺着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视为“浅侧”;另一半的格子图形置于玻璃板下约150厘米处,视为“深侧”。这样透过玻璃板看下去,深侧像一个悬崖。吉布森和沃克曾选取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儿童进行“视崖”实验。实验时,母亲轮流在两侧呼唤婴儿。结果发现,6个半月至14个月的36名婴儿中,27人爬过浅侧,只有3人爬过悬崖。即使母亲在深侧呼喊,婴儿也不过去,或因为想过去又不能过去而哭喊。该实验说明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5. 在婴儿言语发展的过程中,那些母语中没有的语音逐渐丢失的阶段是( )。
A.发音游戏区 B.语音修正期 C.学话萌芽期 D.单词句期
正确答案:B 解析:婴儿出生的头一年是言语发展的准备时期,主要是通过语音的发展为言语表达做好准备。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1)新生儿期(0~1个月)。这时婴儿已经能够对声音进行空间定位,儿童出生就会由生理需要引起而发出喊叫声音,这一阶段也叫做反射性发声阶段。 (2)发音游戏期(2~3、4个月)。这时婴儿已经开始能和成人进行“相互模仿”式的“发音游戏”能够鉴别区分并模仿成人的语音,并能够辨别清浊辅音,获得了语音范畴性的知觉能力。他们开始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为言语的发生准备条件,也叫做咿呀学语阶段。 (3)语音修正期(5~8、9个月)。这时婴儿已经能够鉴别言语的节奏和语调特征,并开始根据其周围的语音环境改造、修正自己的语音体系。那些母语中没有的语音在这一阶段逐渐被丢失。 (4)学话萌芽期(10~11个月)。这时婴儿逐渐过渡到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婴儿已经能够辨别母语中的各种音素,能把自己听到的语音转换为音素并认识这些语音所代表的意义词,开始成为第二信号,这使他们能够经常地系统模仿和学习新的语音,为言语的发生做好了准备,这也是婴儿同成人进行言语交际的开端,因此也叫做说话萌芽阶段。 (5)开始言语期(1岁左右)这时婴儿能够听瞳的词大约是10~20个,而能够说出的词则更少,但是试图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要,因此把这一阶段叫做开始言语期。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6. 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是( )。
A.乔姆斯基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班杜拉
正确答案:C
解析: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及时强化”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婴儿言语之后,马上就给予强化,将有利于帮助婴儿形成言语行为。“及时强化”就是“强化依随”。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7. 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是( )。 A.10~20个月 B.20~30个月 C.24~36个月 D.3~5岁
正确答案:B
解析:大量研究表明,20~30个月是婴儿基本掌握语法的关键期,而到36个月时,婴儿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8. 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感知觉 B.思维 C.记忆 D.语言
正确答案:A 解析: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是感知觉。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9. 在婴儿言语发生发展机制模仿假说中,对传统的模仿进行了改造并进一步提出了“选择性模仿”这个概念的是( )。
A.奥尔波特 B.班杜拉
C.哈里斯和哈雷 D.怀特赫斯特
正确答案:D 解析:模仿说是奥尔波特率先提出的关于个体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理论,怀特赫斯特对传统的模仿说进行了改造,并进一步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0. 婴儿“词语爆炸”现象出现的时间段是( )。 A.10~15个月
B.19~21个月 C.20~30个月 D.3~5岁
正确答案:B
解析:10~15个月的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19个月时婴儿已能说出约50个词,此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这就是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1. 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的婴儿属于( )。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安静型
正确答案:C 解析: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容易型。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这类婴儿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性行为反应积极。 ②困难型。这类婴儿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适应很慢。 ③迟缓型。这类婴儿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表现总是消极,不愉快,但不像困难儿童那样大哭大闹,而是常常很安静,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2. 下列不属于托马斯-切斯气质三类型说的是( )。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矛盾型
正确答案:D 解析: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容易型。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这类婴儿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性行为反应积极。 ②困难型。这类婴儿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适应很慢。 ③迟缓型。这类婴儿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表现总是消极,不愉快,但不像困难儿童那样大哭大闹,而是常常很安静,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3. 鲍尔比将婴儿依恋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 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 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
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
正确答案:D 解析:鲍尔比认为依恋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将婴儿依恋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4. 巴斯将婴儿气质划分( )阶段。 A.活泼型、安静型、一般型
B.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 C.抑制、非抑制
D.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正确答案:B 解析:巴斯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5. 下列情绪中,对于婴儿而言,出现最晚的是( )。 A.兴趣 B.痛苦 C.愤怒 D.恐惧
正确答案:D
解析: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兴趣和痛苦的情绪,愤怒的表现最早出现在4个月时,5~7个月时,婴儿会出现恐惧的表现。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6. 婴儿依恋的主要特征是( )。 A.兴奋性 B.认知性 C.情绪性 D.阶段性
正确答案:C 解析: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7. 婴儿期常常出现的“破涕为笑”反映了情绪的( )。
A.易受感染性 B.冲动性 C.两极性 D.不稳定性
正确答案:D
解析:一会哭一会笑,那就是不稳定。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8. 他们的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他们逃避新事物,对外界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这类婴儿的气质属于( )。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矛盾型
正确答案:B
解析:托马斯-切斯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三类,容易型婴儿生活有规律,容易适应新环境,困难型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19. 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这属于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的( )阶段。
A.以客体为中心 B.互补性交往阶段 C.简单交往阶段 D.简单社交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分三个阶段: ①以客体为中心的交往阶段,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 ②简单交往阶段,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 ③互补性交往阶段,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较普遍。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0. 一般研究认为,婴儿在5~6周,出现的情绪反应是( )。 A.悲伤 B.愤怒 C.依恋 D.微笑
正确答案:D
解析:婴儿的情绪发展特点是:5~6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社会性微笑。3~4个月,婴儿出现愤怒、悲伤。6~8个月,婴儿出现对最熟悉、亲近者的依恋,并随之产生对陌生人的焦虑及分离焦虑等。1.5岁左右,
出现和自我意识相关的情绪,如羞愧、自豪、内疚等。同时,原始、最初的情绪反应如笑、哭、恐惧等也不断分化、发展。惧怕情绪在第一年的下半年开始有所增加,如婴儿不敢玩一个活动发声的新玩具,不敢跨越视崖等。他们还常常表现出“认生”,即陌生人焦虑。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1. 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较为明显的、稳定的个人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正确答案:A
解析:气质是人在注意、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情绪自我调节等方面表现出的稳定的个体差异。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2. 婴儿的自我意识情绪出现在( )。 A.出生时
B.6~12个月时 C.12~18个月时 D.18~24个月时
正确答案:D 解析:自我意识情绪在第2年的中间,随着自我情感的形成而出现。在18~24个月时,婴儿出现羞怯、窘迫、内疚、自豪等自我意识情绪。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3. 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而不是其本身,这说明其交往属于( )。
A.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B.简单交往阶段 C.互补性交往阶段 D.早期友谊阶段
正确答案:A 解析: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分三个阶段: ①以客体为中心的交往阶段,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 ②简单交往阶段,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 ③互补性交往阶段,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较普遍。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4. 在( ),婴儿的行为开始有了应答的性质。
A.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B.简单交往阶段 C.互补性交往阶段 D.早期友谊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分三个阶段: ①以客体为中心的交往阶段,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 ②简单交往阶段,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 ③互补性交往阶段,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较普遍。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5. 婴儿在交往过程中出现朋友间的互选性,属于( )。 A.简单社交阶段
B.社会性相互影响阶段 C.同伴游戏阶段 D.早期友谊阶段
正确答案:B 解析:缪勒和范德认为婴儿早期同伴交往分为简单社交行为、社会性相互影响、同伴游戏及早期友谊四个阶段。当婴儿的行为引起另一个婴儿的反馈时,就可以说是社会性相互影响产生了。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6.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 )。 A.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 B.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 C.同化、顺应
D.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
正确答案:A 解析: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是乔姆斯基提出的一种言语理论,认为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这一转换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7. 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是( )。 A.模仿 B.强化
C.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
D.内部经验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词语的去场合限制性是婴儿真正掌握词语、获得概念的重要途径。其外在表现为,原本只用于特定场合、特定事物的词语,现在迁移、运用到与此事物有关的不同场合。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多选题
28. 婴儿期的小明活泼好动,根据巴斯和普罗敏的观点,其他婴儿的气质类型还可能为( )。
A.活动型 B.情绪型 C.社交型 D.冲动型
正确答案:B,C,D 解析:巴斯和普罗敏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其划分为活动型、情绪型、社交型和冲动型四种不同气质类型,其中四种类型的具体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活动型:活泼好动; ②情绪型:经常哭闹; ③社交型:离不开父母亲人,孤单时哭闹得很凶; ④冲动型:表现为急躁。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29. 婴儿的大脑具有的特点是( )。 A.可塑性 B.不可塑性 C.可修复性 D.不可修复性
正确答案:A,C
解析:婴儿大脑具有巨大的可塑性和良好的修复性。婴儿脑的可塑性:婴儿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婴儿脑的修复性:对婴儿脑损伤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婴儿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0. 下列属于“转换生成说”观点的是( )。 A.语法是生成的
B.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 C.语言是通过强化获得的
D.语言的获得就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正确答案:A,B
解析:乔姆斯基提出“转换生成理论”强调先天因素在个体言语获得上的作用。这种理论认为,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1. 婴儿出生时所具有的笑的反应是( )。 A.诱发性的 B.反射性的
C.内源性的 D.社会性的
正确答案:B,C
解析:婴儿刚出生就有笑的反应,但最初的笑是自发的,他通常出现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这种笑通常也称作内源性的笑。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2. 在简单交往阶段,婴儿的交往特点是( )。 A.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 B.能进行模仿
C.与同伴开展合作性游戏 D.有了“社交指向行为”
正确答案:A,B,D 解析:简单交往时期的特点是婴儿的行为有了应答的趋向,他们会注意同伴的行为也能得到同伴的回应。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模仿同伴的动作等,由于观察或模仿同伴,婴儿之有了直接的相互影响和接触,简单的社会交往由此而产生。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意在指向同伴各种行为,关注并期望得到同伴的反应。因为简单交往时期有了儿童应答行为,所以可以说这个时期产生了社交指向行为。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3. 布雷泽尔顿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 )。 A.活泼型 B.抑制型 C.安静型 D.一般型
正确答案:A,C,D
解析:布雷泽尔顿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和安静型。活泼型的特征是:“连哭带斗”地来到世界上,经常大喊大叫,每次喂奶对母亲来说都是一场战斗。安静型的特征是出生时不活跃,很少哭,动作缓慢,很柔和。一般型介于两者之间,大部分婴儿属于这类型。布雷泽尔顿指出,活泼型和安静型婴儿的父母常常忧虑自己孩子的身心是否正常,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婴儿的气质是各不相同的,但这些婴儿都是正常儿童。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4. 托马斯-切斯气质三类型说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 A.容易型 B.困难型 C.迟缓型 D.矛盾型
正确答案:A,B,C 解析: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容易型。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这类婴儿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性行为反应积极。 ②困难型。这类婴儿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适应很慢。 ③迟缓型。这类婴儿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表现总是消极,不愉快,但不像困难儿童那样大哭大闹,而是常常很安静,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5. 巴斯将婴儿气质划分( )。 A.情绪性 B.活动性 C.社交性 D.冲动性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巴斯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婴儿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6. 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可以直接影响婴儿( )的形成。
A.情绪情感 B.社会性行为 C.性格特征
D.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依恋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婴儿是否同母亲形成依恋及其依恋性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婴儿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时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37. 艾斯沃斯认为依恋存在( )类型。 A.安全型依恋 B.回避型依恋 C.反抗型依恋 D.冲动型依恋
正确答案:A,B,C
解析: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景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的依恋存在三种不同的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知识模块:婴儿心理发展
简答题
38. 小宝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找与母亲的接触。根据以上线索请对小宝的依恋类型进行判断,并简单阐述艾斯沃斯对婴儿依恋类型的认识。
正确答案:根据以上信息判断小宝属于安全型依恋。 艾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方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存在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恋,约占65%~70%,这类型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2)回避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20%,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 (3)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与母亲的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同时也表示反抗。 涉及知识点:婴儿心理发展
39. 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
正确答案: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容易型。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活动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这类婴儿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性行为反应积极。 (2)困难型。这类婴儿的突出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事物、新食物、新环境适应很慢。 (3)迟缓型。这类婴儿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表现总是消极,不愉快,但不像困难儿童那样大哭大闹,而是常常很安静,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环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 涉及知识点:婴儿心理发展
论述题
40. 请结合身边实例,阐述儿童言语发展理论中的模仿说和转换生成说,并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1)模仿说。理论:奥尔波特认为,婴儿语言只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例: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抚养者会反复地跟孩子说同一个词,不停地重复,比如“爸爸”“妈妈”“宝宝”,并向孩子展示口型和发音,而孩子也是在对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观察和模仿中,开始了语言的学习。评价:在婴儿的言语习得过程中,模仿确实起作用,它使儿童迅速地掌握和运用大量语言材料和基本语法规则。但是,有些复杂的语言范式远远超过婴儿的模仿能力,所以模仿说无法解释言语获得过程中的全部事实。 (2)转换生成说。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言语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年幼儿童惊人的言语能力是天生铭刻在人类的
大脑结构中的。他主张在语言的无限多样性下面,存在着一个所有人类语言共同的基本形式,即普遍语法结构。有了这个语法结构,任何一个儿童在适当的语言信息输入的条件下都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即由普遍语言向个别语法的转化,这种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来实现的。 实例:人类的语言种类多种多样,一个中国孩子学习汉语和一个美国孩子学习英语,他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语系、语法和发音,但是他们言语发展的时间表却高度的相似,基本都在三岁左右获得了本国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并能够表达自己,这可以说是转换生成说的有力证明。评价:转换生成说有其合理之处,但乔姆斯基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忽视了环境和后天教育的作用,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 涉及知识点:婴儿心理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