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共赢——信息技术课堂上小组合作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孙宇航
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概况入手,重点总结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并分析了该教学形式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小组合作;实践
一、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全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浪潮和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国民的综合信息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共识。我国也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速度,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推行信息技术的教育。
由于信息技术课自身所具有的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所以使其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1]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十分重视,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不够。在中、高考“指挥棒”下,很多学校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常常被归入“副副课”之列,其地位甚至还在历史、地理、生物这样一些课程之下,学校很少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有些学校为了给升学考试科目腾时间,甚至强行将信息技术课停课。目前,在大多数地区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存在正规的期中、期末考试,也不存在结业考试。
其次,不同学校的设备配置水平差异较大。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不同学校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在设备上的投资也各有不同,其教学情况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条件比较差的学校,有机房,每2~3人一台电脑。通常是普通教室教学和机房教学隔周交替进行。第二种是条件稍好的学校,能够一人一台电脑,仍然是隔周上机一次,但机房缺乏投影、展示台等先进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媒体,使得有效的教学还是难以进行。第三种条件很好的学校,完善的机房也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模仿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2]
再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复杂,大都是从其他专业改行过来的。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师资极不成熟,很不稳定,绝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流动性很强。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探究与实践
虽然,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都会觉得这门课比较难教,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二是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不大,喜欢在课堂上玩游戏、聊天等。因此,在目前学生数量多、教学设备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班级教学形式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但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则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的缺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它的产生源于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1)小组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个体差异。小组内,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易于培养主人翁意识;同时,小组间的竞争氛围也促进了组内同学间相互帮助,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
(2)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当学生在小组中协同作业时,学生将学会与同伴建立关系,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感”方面的情感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小组合作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学生根据所选择的感兴趣的课题,承当相应的研究任务,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3.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具有以上的优势,但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好地利用这一方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实施策略。
首先,学生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程序规范并进行训练。如讲解在Word文档中如何插入、编辑表格,教师可事先向同学分发一个编辑好了的文本,并表明课程的内容及要求;又如在讲授如何使用E-mail时,教师可事先示范,再让每组同学发自选的邮件(电子卡片、音乐等)到教师的邮箱中,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
其次,进行小组长的培训。课前让小组长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具体方法,并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课后小组长还需汇报本组合作学习情况。
最后,将集体授课、教师精讲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同时,教师还应精心选择内容与设计各个小组的讨论问题。以利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为实例,笔者首先集体讲授该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为各小组制定任务,要求各小组利用该软件制作几张能体现各小组特色的网页,并能实现网页间的链接。结果学生做出的网页都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如一只会飞的蝴蝶在页面上飞,一则通知在页面上某处循环出现(不是用滚动字幕制作),等等,大大出乎笔者的预料。
4.小组合作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的注意事项
在小组合作形式的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走进误区,促进有效的合作学习,授课教师也应关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指导小组的组合及分工,避免随意组合。有些教师在分组上,常常很随便甚至是强制地让机位相邻的两个或几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或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指定合作小组,这样易造成学生分组的随意性。所以授课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使组内同学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组间能力均衡,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2)选择恰当的学习任务,避免合作任务的泛化。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其优点,但也不是万金油,因此授课老师在选择学习任务时应注意任务的综合性、挑战性及扩展性。同时避免内容过于简单,不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学习任务,如用键盘输入信息、数据的计算等的学习就无需合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把握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避免主观化。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一个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4)加强指导,避免合作学习过程的自由化。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坐在一起,却是各忙各的,没有交流,合作甚少。这说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巧,需要授课教师积极的引导与参与。以珠海旅游方案的设计为例,教师不仅把任务布置给各小组,更需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完成这一集体任务,如指导学生如何收集珠海的历史人文资料,包括如何分工收集、筛选加工信息、发布最终结果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提高,包括文字处理技术、IE浏览和检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进行信息的集成和发布技术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为了克服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对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智能化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需要教师提高认识,抓住合作学习的本质,在实践中不断修正,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庞维国译.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教学设计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相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 [3] 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