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临床监护·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祁志敏,刘淼,范少希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特定
时段内“治未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对比者血糖血压水平和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糖血压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 在“治未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降低FPG、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值得推广。关键词:治未病;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25.213
本文引用格式:祁志敏,刘淼,范少希.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277-278.
0 引言
2型糖尿病在中医学领域属于“消渴”范畴,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类疾病,该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治未病”理论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1],具体是指通过相关干预措施的实施从而改善降低和和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达到气血平衡、增强体质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内“治未病”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分为2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5:12,年龄55-75岁,平均(71.26±2.45)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20,年龄56-75岁,平均(71.22±2.44)岁。74例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研究。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改善饮食,严格控制患者体重和血压,定期检测患者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给予用药干预。
1.2.2 观察组:给予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①饮食控制: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例如湿热体质者多进食燕麦、空心菜、芹菜、绿豆、等食物;阴虚体质者多进
以太极拳、气功为主要锻炼方式,按摩太渊、手三里、足三里、涌泉、少海、百会等穴位;湿热痰湿体质者,以八段锦为主要锻炼方式,并进行适量的长跑、爬山等运动,按摩阴交、曲池天枢穴[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FPG、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
1.3.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此研究SPSS 23.0计算,计量资料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后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2组间比值用独立样本χ2值检验以%表示,若P<0.05,差异显著,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变化。经干预,两组患者FPG、餐后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SBP(mmHg)干预前132.12±10.11132.22±10.16
0.0424>0.05
干预后124.56±5.12129.56±8.882.9671<0.05
DBP(mmHg)干预前84.12±8.1184.47±8.450.1817>0.05
干预后72.11±5.3679.88±8.984.5193<0.05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水平变化对比(±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
tP
FPG(mmol/L)干预前9.16±1.289.22±1.360.1954>0.05
干预后5.11±0.546.36±0.996.7424<0.05
PBG(mmol/L)干预前13.84±1.4513.48±1.561.0281>0.05
干预后9.15±1.0010.98±1.885.2274<0.05
食无糖黑芝麻糊、黑大豆、绿豆、百合、栗子等食物;气虚体质者多进食黄豆、莲子、香菇、白扁豆等食物;气郁体质者多进食海带、萝卜、小麦等食物;痰湿体质者多进食山药、海带、绿豆、冬瓜等食物[2]。②情志护理:充分于患者展开交流,在交流中纠正患者负面情绪和错误的认知观念,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患者过度沉溺于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其文化修养、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选择适合患者的书籍或影视剧来转移关注焦点。③按摩干预:根据体质情况制定针对性运动方案;如气虚阴虚体质者,
2.2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经干预,两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血糖偏高,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个体差异及具体病情变化情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278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5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对比(±s)
组别
TC
干预前4.88±1.264.87±1.360.0328>0.05
干预后4.00±0.454.99±0.697.3101<0.05
干预前1.85±0.851.78±0.770.3712>0.05
TG
干预后1.03±0.141.85±0.885.5976<0.05
干预前2.85±0.692.77±0.690.4986>0.05
LDL-C
干预后2.11±0.362.85±0.785.2396<0.05
干预前1.02±0.561.03±0.450.0846>0.05
HDL-C
干预后1.25±0.581.88±0.773.9752<0.05
观察组n=37对照组n=37
tP
况所表现出的典型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日常生活。加之个别监测措施不到位,便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在上述背景下,加大监测力度,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治未病”最早记载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该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通俗来讲,就是在疾病发生以及发展前具备前瞻性的预测能力,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阻止病情恶化[4]。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后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在糖尿病病发时器官系统病变处于可逆阶段,因此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情志护理、药物干预、饮食调养)可以降
低血脂、控制血糖、稳定血压、调节糖脂代谢紊乱从而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在“治未病”门诊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稳定血压,降低血脂,还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高绍红,曾柳红,欧阳江华.中医“治未病”护理干预在治未病门诊
病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7-9.[2] 杨洪珍,乔蕾.任宁娟,等.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治未病门诊病人
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J].陕西中医,2016,37(9):1153-1155.[3] 王小华,王开兰.中医“治未病”理念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延续
护理中应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4(8):217-219.
(上接第275页)
位促进药物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有利于调节身体的微循环,
[5-7]
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组用普通护理,穴位贴敷护理组执行穴位贴敷护理。结果显示,穴位贴敷护理组满意值、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常规护理组更好。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护理在慢性胃炎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改善炎症指标的相关监测值,减少护理不良反应发生率。
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05):51-53.
[3] 许珊珊,戴新娟.慢性胃炎穴位贴敷辨证论治研究进展[J].云南
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1):85-87.
[4] 李炳慧.脾胃培元散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观察与护理[J].中医
临床研究,2017,9(36):52-53.
[5] 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
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6] 郭庆祺,赖火特.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9):54-55.[7] 屠林莉,朱晓军,童艳青.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对慢性糜烂性胃
炎伴焦虑及失眠的影响[J].新中医,2017,49(08):133-135.
参考文献
[1] 许珊珊.中药穴位贴敷在慢性胃炎气滞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
[2] 曾会萍,樊春华,陈文剑.护理干预联合中医综合治疗对慢
(上接第276页)
病情复杂且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在清醒期间如若不能保证及时性与有效性,将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治疗工作效果。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期间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引发严重的问题,采用基础护理难以进行科学化与有效性的处理,严重影响护理工作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护理措施[2]。
上文分析中研究了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对照组的护理效果低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方式,可以在接诊过程中、分诊环节以及抢救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动态化进
行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形成良好的护理模式[3]。
综上所述,在急诊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加快康复速度,提升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问题,达到预期的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华.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并发症
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8):49-51.
[2] 孙悠昀,茅安文.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
究[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4):717-718.
[3] 林叶.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体会[J].特别健
康,2017(19):153-154.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