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2013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卷

2020-08-14 来源:钮旅网
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名篇。(10分) ①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临风一唳思何事?。(《池鹤》) ③故园渺何处?。(韦应物《》) ④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⑤__________,寻常百姓家。(《迎燕》)

1.苇花温暖 张梅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那芦花则是清淡传神。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可最初的,来自《诗经》:“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再没有哪一个词能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得到。

③生命的寒意在一群群芦苇那里显露无遗。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在它们面前,河水缓缓流淌,和时间相仿,毫不回返地离我们而去。

④立于冬寒中,褪去了生命的青葱鲜嫩,袒露的更是淡而有韵的风姿。我们的生命,要经过怎样的春夏,才能对霜寒处变不惊?像深秋初冬的芦苇一样有着内外兼修的淡然?

⑤于是,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也立于苍茫中。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走近一群无语的苇。想起那位叫苇岸的诗人,在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去观察、拍照、记录,收割大地上美好的意象。我只想收割往事,收割淡定。或者什么也不想,和苇花一起接受这入冬清澈的阳光。

⑥沿着坡度倾斜的河滩下去,冬日的河水已经很浅了,得比夏日的丰水季节多走数十米才能走到渡船上,将那些土坡旁清瘦的芦苇丢在身后。不过,迎接你的,是对岸的一群水鸟,因为近水,显得更有生气。水中只有在冬季露出的浅滩上才有,水鸟们径直飞到苇丛里,或许会留下几个小而圆的蛋,没有人会惊动它们的宁静。

⑦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风很轻,苇花也微微舞动。它们能称为花么?没有芬芳,没有娇嫩,灰白的一茎,也难怪清少纳言感叹苇花“全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⑧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村子里的人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方子,看病不需找大夫,哪一种植物的叶子治咳,哪一种草木的花驱毒,或是去火补虚,老人们常常如数家珍。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去了苇塘,篮子里的芦根还要分给邻里一些。用它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⑨最实用的,也是费了母亲数月功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至少,不用枕窸窸窣窣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⑩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小题1】选文开头段引用关于芦苇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第③自然段写“冬日,到了芦苇这里,用的全是简淡的笔法,这些芦苇如素面朝天在唱一出清淡的戏”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作用。(3分)

【小题3】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说“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请结合

上文说说作者喜爱苇花的什么?(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何作用(5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4分) ①去后乃至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尊君在不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3】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为什么?(2分)

2.【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又见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及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duó):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下列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若听茶声然C.时闻风铎如闻泣幽咽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后遂无问津者【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

【小题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一处。(1分) 及 今 年 春 中 与 无 际 偕 访 仲 和 于 此 【小题4】[甲]文作者苏轼与其父_______、其弟_______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文段末尾三句话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_______”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5】将【甲】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赏析其妙处。(3分) 赏析: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题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小题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诗歌鉴赏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①楝(liàn):楝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小题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小题2】有人认为本诗末句中“送”字用得最为精妙,请说说 “妙”在何处。

3.田 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诗人怎样的感情?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问题。 秋风引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①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这首诗作于贬所。 ②“引”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地语言描绘诗歌第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______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