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分题目组合练(十七)
——集训超重点,提分无障碍 一、语言运用题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多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我们往往翻开一本书,一看句句都是自己心中要说的话,于是感到非常痛快,__①____,以为这是正对自己胃口的好书。结果__②__,即使有进步也很小。因为书中意见自己在读书前便有了,读了之后,自然也不过是更坚信或更丰富而已。唯有读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__③__,然后以对待敌人的态度去研读这本书。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很高兴地看下去 ②却往往是一无所得(获) ③可以使自己矍然一惊
解析 第①处必须补上的意思是“看下去”,只有看了,才会有后面的“结果”。“高兴地”说当时看的心情,与“痛快”相对应。第②处接着“看下去”便讲阅读效果,下文是“即使有进步也很小”,这里就应该是说没有收效。注意,若填“收效甚微”则不可,意思与下
文“很小”重复了。第③处因为下一句是说读这种书的态度,这句当先说翻开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书时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最突出的是“惊愕”,不可能很痛快,所以不宜填“眼光一亮”之类的表喜悦的词语。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不足,抵抗疲劳,但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吃钙片就抽筋。这是因为身体产生了对外来钙质的依赖,钙调节失衡。可见,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另外,体弱不等于有病,保健品不能治病,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实际上,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点也不会得病。 ①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 ②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
解析 从给出的示例可以知道,①处“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是对“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这一推断的否定,由此分析,“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只要调节能力
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点也不会得病”推断都是过于绝对。 二、名篇名句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登高远眺,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答案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2)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 则群聚而笑之 解析 注意“澹”“竦峙”“曰”字的书写。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玉 楼 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 尊②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②尊:通“樽”。
4.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诗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诗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诗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答案 BC
解析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你放眼欣赏。C项,“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之情”错误,化用典故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人联想“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5.诗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三四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解析 题干问“怎样写景和抒情”,答案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写景手法的分析,主要抓住“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中的对偶、拟人、比喻进行分析;二是要分析抒情方式,此句是写景句,抒情方式只能是情景交融,作答时要结合诗人的愉悦心情。 诗意 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正好极目远眺。
北山的梅枝冒着严寒发芽吐蕊,南湖的春水如同新酿的美酒荡漾泛蓝。
各种花卉次第开放接连不断,真的是情意绵绵洒满天地间。 面对酒盏千呼万唤盼到了春天归来,切莫为春天感伤而紧蹙黛眉。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第一次乘夜航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
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航船里,领略现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的),毅然决然地于下午6时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20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
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
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
但从哪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之间,恰好来了一个
女人——我说“来了”,仿佛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
了”,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且慢,这样左怪右怪,“其词若有憾焉”,你们或者猜想那女人怎样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约略的”看来,都是乡下的黄面婆而已。
至于尖锐的语音,那是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
然而这一次,那来了的女人的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却又另有缘故。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明的抗议;她说,“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因前面太挤,实无他故,合并声明)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大着胆子,慢慢地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随便的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或者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是非之心”,虽然“人皆有之”,而撑船经商者流,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也着实亏他们了。
中国毕竟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古国呀——我悔不该乱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祸不单行”,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
呀,带着男人!正是;所以才“祸不单行”呀——说得满口好绍兴的杭州话,在黑暗里隐隐露着一张白脸;带着五六分城市气。船家照他们的“规矩”,要将这一对儿生剌剌地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女的却抢着说,“我们是‘一堆生’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地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
大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的说:
“一‘堆’生的!”有的嘲讽地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服也”,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地和人攀谈,便知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呜呼,可以风矣!
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而航船中的
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于是乎书。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乘的是“夜航船”,暮色袭人,加上“我”的近视,没看清
那船上“来了”的女人的面貌。这样,作者就可以省去对那女人的外貌描写,而笔墨集中在她的“尖锐的语言”上。
B.在黑暗的船舱里两个女人最终屈服,被分开来坐下。“黑暗”意味着“精神文明”的丑陋一面,“光荣”实际上是反语,揭示了这群人的丑陋面。
C.船家用“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的比喻,巧妙地回驳了那位女乘客的话指出男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也揭示了“精神文明”的虚伪性。
D.本文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刻画人物,运用漫画式的语言活泼、幽默,达到了尖锐讽刺的效果。 答案 A
解析 A项,没看清女人的面貌还因为“男女分坐”离得太远,作者并非刻意省去对那女人的外貌描写。
7.文中详细写了航船中的两位女人,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位女人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但面对航船上的不成文的规定,都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可是在众人的批评声中,也都坦然接受了现实,写出了女人们意识中也认为现实的理所当然。详细写两位女人,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对妇女的同情,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卫道者。
解析 航船上两位女人的遭遇是行文的主体,答题时首先要考虑内容上的作用,要回答两位女人的形象特点;另外,要考虑表达效果和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8.文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指的是什么?两者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物质文明”是指当时西方国家带给我们的一些科技上的东西,“精神文明”则是指我们旧有的那些所谓的“国粹”或“礼仪”。在两者的对比中我们看到卫道士们的虚伪性和“精神文明”的丑陋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性;同时也看到当时社会发展的精神弊端。 解析 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两个概念中,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精神上的变革对人的影响,以及这种变革引发的作者的思索。
五、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9.根据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审题 立意 立意指导 审题:材料中普希金的话着眼于“过往”,而黄永玉的话侧重于“未来”。“过往”指向事物的起点,“未来”指向事物的终点,而这两者的联结点是“当下”。如果孤立地看待二者,就会陷入割裂的误区,对此,坊间的一个段子颇耐人寻味:“同样是穿越剧,美国都是往前穿,中国都是往后穿。一个想不出历史,一个想不出未来。”如果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二者,就能勾画出一条从“过往”通向“未来”的逻辑推进线:“过往”可以为“未来”积累经验,积
蓄力量等;而“未来”则可以将“过往”的愿景化为现实,未知化为已知等。只有厘清了二者逻辑上的内在关联,才能连缀出彰显事趣、情趣、理趣之文。
立意:从普希金的话切入:珍惜过往;过去是现实的土壤;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从黄永玉的话切入:心系前方,方可欣赏更多风景;把握当下,走向未来;尽管前方路远坑深,我只顾风雨兼程。
从两个人的话切入: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心怀过去,志存远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