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2022-09-27 来源:钮旅网


初中一年级语文期末复习

上 册

张 伯 恺

1

一、 语言实用

1、 展开联想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2、 阅读下面一段歌词,根据画线两个句子的结构,以“相互就是”开头,仿写两句话。

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啊,相互就是相呼。

3、 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的去接受客观真实”的句式,完成下列三个语句。只需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有关短语,所填短语要和后面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他是 ,流动不息的奔向远方。 他是 ,无有畏惧的搏击长空。 他是 ,大公无私的播散光明。

4、 以“母亲是„„”开头,在横线上写两小段话,以使上下文构成一组排比。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5、 完成下列广告语创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公园草坪边写一块爱护花草的标语牌:

2用旅客能接受的语言为某车站写一块禁烟告示牌。

6、 请在下面横线上,紧接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话题、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 ; , 。 二、 积累运用 1、 根据原文填空。

1) ,听取蛙声一片。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 学而不厌, 。4) 夏蚊成雷, 。 5) 明月别枝惊鹊, 。6) ,两三点雨山前。 7)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

8) ,可以为师矣。9) 吾日三省吾身: ? ? ? 10) 定神细视, , , , , ,怡然自得。 11)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

12) , ,是知也。13) 三人行, 。 , 。 14) ,任重而道远。 15) 子曰:“其恕乎! , 。

16) ,拂堤杨柳醉春烟。17) 日中不至, ;对子骂父, 。 18) ,吹面不寒杨柳风。19) ,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笑着,走着。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 20)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1) 秋风萧瑟, 。22) 潮平两岸阔, 。 23) 我寄愁心与明月, 。24) 商女不知亡国恨, 。 25) ,却话巴山夜雨时。

1

26) 几处早莺争暖树, 。27) , 。古道西风瘦马。 28) ,似曾相识燕归来。29) 人无远虑, 。(古语) 30) ,夜泊秦淮近酒家。31) 。去年天气旧亭台。 32) 莫言下岭便无难, 。33) 争渡,争渡, 。 34) 问渠那得清如许, 。35) ,禅房花木深。 36) ,还来就菊花。37) ,可以为师矣。 38) 见贤思齐焉, 。39) 儿童放学归来早, 。 40) 孩子, /爸爸, /爷爷, (臧克家•《三代》)

41) , 念近中无此禅院。42) ; ,居然城郭矣。43)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44) 月月月明, ;山山山秀, 。 45) 远远的街灯明了, 。46) 天河何处? 。47) 兄女曰:“ 。”公大笑乐。 48)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 , ,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49) ,而疑邻人之父。50) ,把酒话桑麻。51) 山光悦鸟性, 。 52) 余忆童稚时, , , ,故时有物外之趣。52) , ,盖一癞虾蟆。

53) 母亲,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54)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55) 雨是最寻常的, 。可别恼。看, , , ,密密的斜织着。 56)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7)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58) 一年之计在于春, 。 59)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 。 60) 孤山寺北贾亭西, 。61) 水何澹澹, 。 , 。 62) 朝霞不出门, 。 2、 根据提示完成句子。

1) “夕阳西下, 。”是《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该篇文体是 2) “明月别枝惊鹊, ”是辛弃疾的词《 》中的句子。

3) 《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 4) 《论语十则》中谈学习态度的句子 ;谈学习方法的句子是:

5) 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有 6) 《次北固山下》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7) 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侧面烘托丰收在望的欢乐之情的句子是: ,

8) 《春》一文中描写春雨形态美的句子是 , , 。 9) 《春》一文写春花色彩艳丽的句子是: , , 。写春花

繁茂的句子是: , , 。

10) 朝诗人 的《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四周风景的句子是: , 。 1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话“ , ”来表示

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12) “ , ”是最早的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13) 《〈论语〉十则》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是:“ : ? ? ?” 14) 《论语》中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教师的句子是:“ , ” 15) 孔子认为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本领,这在《〈论语〉十则》中有所体现的句子

是:“ , , 。”

2

16) 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 。 , ? , ?” 17)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在孔子的思想中,对“忠”的要求是:“ , ”;对“恕”的要求是:“ , ”

18) 《〈论语〉十则》第十则对话的核心是“ , ”。

19) 《陈太丘与友期》中,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 。”

20) 《咏雪》中交代咏雪背景的一句是:“ , ”。暗示公赞赏道韫才气的句子是:“ 。 , 。”

21) 《〈论语〉十则》中“任重道远”,“重”表现在 ;“远”表现在 。 22) 《泊秦淮》一文中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感伤的诗句是: , 。 23) 默写《夜雨寄北》 , 。 , 。 24) 《次固北山下》中显示出生生不已,旧去新来趋势而成为千古传诵佳句的两句诗是 , 。《观沧海》中,写出诗人胸怀博大,精神豪迈的诗句是 , ; , 。

26) 《观书有感》中,强调人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知(学习要善于积累)的诗句是: , 。 3、 文化积累

1) 《论语》是一部记录 的书。是 经典著作之一。

2) 孔子(前551——前449)名 ,字 , 时期 国陬邑人。我国古化伟大的 , 。 3)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 , 。代表作有散文集《 》,小说集《 》、《 》、《 》等。我们学过其《 》。

4) 萧红(1911——1942), 省 县人, 代女作家,代表作有《 》、《 》,我们学过其《 》。 5) 沈复,字 , 人, 代 家,我们学过其《 》。

6) 冰心(1900——1999)原名 , 人,著名 、 ,代表作有《 》、《 》、《 》我们学过其《 》。

7) 《金色花》作者 (1861——1941) (国家) ,1913年获 ,代表作有诗集《 》《、 》、《 》、《 》等。

8) “岁寒三友”是指 , , 。 9) “四君子”是指 、 、竹、 。 10) “三曹”是指 , , 。

11) 刘义庆(403——444) 朝 彭城人,著有《 》。

12) 《〈世说新语〉两则》中,塑造了两个聪慧机智的少年形象,分别是《咏雪》中的 ,《陈太丘与友期》中的 。

13) 《春》的作者是 ,字 , 人,著名 , 。与他相关的典故是 。 14) 《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 人,著名 。作品都收在《 》中。 15) 《海滨仲夏夜》作者 , 人, 代作家。

16) 宗璞,原名 , 代 , 。我们学过其《 》。 17) 曹操(155——220),字 , 人, 末年的 , , 。他的诗以 见称,我们学过其《 》、《 》。 18) 王湾, 代诗人, 人,我们学过其《 》。

19) 唐代三大诗人是 , ,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 ,字 ,号 , 人,著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字 ,号 。

20) 马致远, 朝 人,著名 ,作者与 、 、 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家,代表作

3

有 、 等。我们学过其《 》,这首曲与王湾的《 》都表达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21) 蒲松龄(1640——1715),字 ,世称 , 人, 代 家。著有《 》。

22) 《皇帝的新装》体裁 ,作者 , 著名 作家。代表作有《 》、《 》、《 》等。 23) 郭沫若,原名 , 人,著名 , 。代表诗集有《 》、《 》,我们学过其《 》、《 》。 24) 《伊索寓言》是一部 ,作者 , 人。

25) 《智子疑邻》选自《 》,作者 ,(约前280——前233), 末期著名 。 26) 《塞翁失马》节选自《 》,(又名《 》), (朝代)淮南王 等编著。由本文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

27) 孟浩然, 人, 代诗人,我们学过其《 》。

28) 《夜雨寄北》作者 ,字 ,号 又号 , 人。唐代诗人,他与 并称“小李杜”。 29) 《浣溪沙》是一首 之作,词中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 ,其中“ , ”。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是千古传诵之佳句。作者 ,字 , 人, (朝代) 、 。

30)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作者 ,字 ,号 , 人, 代诗人。诗中蕴含人生普遍道理的句子是“ , ”。

31) 《如梦令》作者 ,自号 , 人, 代著名女词人。 32) 《观书有感》一诗作者 ,字 ,号 , 人, (朝代) , , 。

33) 《〈论语〉十则》第八则,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 。

34) 《在山的那边》中,“海”是指 ;“山”是指 。

35) 《春》一文结尾三段运用了 、 修辞方法,这三段的含义分别是:⑴

⑶ 。

36)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答: 4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43) 《童趣》一文中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答: 44) 指明下列寓言的寓意: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4、 读成语,找出处。

1)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 不亦乐乎 3) 温故知新 4) 见贤思齐 5) 三人行,必有我师 6) 任重道远 7) 死而后已 8) 择善而从

4

9) 明察秋毫 10) 历历在目 11) 三省吾身 12)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3) 诲人不倦 14) 举一反三 15) 废寝忘食

5、 从你所积累的知识之中,写出四条惜时名言及作者。

1) 作者 2) 作者 3) 作者 4) 作者 5) 作者 6) 作者 6、 写出几条与月有关的诗句及出处或作者。

1) 出处或作者 2) 出处或作者 3) 出处或作者 4) 出处或作者 5) 出处或作者 6) 出处或作者 7、 咏雪或含雪的诗句及其出处或作者。

1) 出处或作者 2) 出处或作者 3) 出处或作者 4) 出处或作者 三、 阅读 一、 风筝

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吱,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要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杂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见了我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评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我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

5

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听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慌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 “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 2. 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

3. 根据上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

4. “我”极力企求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 孝心无价 (毕淑敏)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你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的深深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无法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的父母健在的光阴。 1. 作者为什么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2.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谈谈你的理由。

3. “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6

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孝”有什么样的认识?

5. 摘出两组富有哲理的格言式句子。

1 2 三、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选文出自《 》,作者是 2. 请分别给两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 图;第二段 图 3. 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 。 4. 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你分别举出一例。

5. 第二段的记叙顺序是

6. 第二段共5句话,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句意。

第一句 ;第二句 ; 第三句 ;第四句 ; 第五句 。

7. 语段中冒号的作用是 8. 本文用词十分精炼,体会下面语句,指出相应的用词。

衬托花朵繁茂、盛开的花儿甜香的词语是 ;因为春风吹拂,野花在草丛间忽隐忽现是指文中的 ;用小草的顽皮增添春天情趣的是 、 。 9. 第二段文字中,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了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应该是 。第二段文字中,实写是描写春景,虚写是运用想象,请把文中虚写的句子找出来。

10. 文中“偷偷地”、“钻”用得好,好在哪里?

11. “嫩嫩地”、“绿绿地”本应放在“小草”前面,为什么课文放在句末?

12. 散在草丛里的野花“还眨呀眨的”的原因是: 13.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采用了 、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14.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的写法是( )

A象征 B联想 C想像

15. 写蜜蜂作者用了一个“闹”字,它的好处是( ) A突出蜜蜂多,声音大,衬托花的繁茂、艳丽。

7

B突出蜜蜂随处乱飞,声音很大,影响人的情绪。 C突出蜜蜂多,声音大,衬托春天生机勃勃。

16. 文中写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这是为了 17. 这段文字用了许多儿化韵,如“桃儿、杏儿”, “杂样儿”等等;“杂样儿”应拼写成 18.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赶趟儿 遍地

四、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是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于南宋 的《 》。它的前一句是 ,“杨柳风”是指

2、第1段文字从“触觉、嗅觉、听觉”多个方面描绘春风,指出各方面所对应的语句。 触觉 嗅觉 听觉

3、第2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春雨,突出了春雨的细密和轻盈的特点,能体现这一特点的短语是“ ”、“ ”

4、第2段文字中下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是 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是 。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 之情。 5、第4段文字分别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是着眼于“ ”;把春天比喻成“小姑娘”,是着眼于“ ”;把春天比喻成“健壮的青年”是着眼于“ ”。这三个比喻句集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是否可以颠倒?为什么?

6、第2段文字中,除了写春雨作者还写了人,有近有远,有静有动。试概括出都写了有关的什么场景?写这些场景的作用是什么?

场景: 作用:

7、“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中,作者运用了 、 、 的修辞方法,其中 一句突出了花儿们“争先恐后”的特点; 一句则突出了花儿们“次第开放的景象,生动逼真。 8、“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个比喻妙在哪里?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在原文上为文段1划分正确的层次。你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8

10、文段1所反映的作者的观察方法与文中其它段落的观察方法是否相同?这里用这样的观察方法有什么好处?

1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 这里的意思是

12、作者在选段2中将所写的雨夜美景的特点概括为 (用文中短语回答)。该段中出描绘树叶儿、小草儿新而且美的两个词语是: , 。

13、文段3中“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是重叠式动词,说说这样使用词语的作用。

14、“一年之计在于春”中的“计”应理解为 15、在文中为文段1划分层次。 16、“斜织”一词表现春雨什么特点?

五、 《济南的冬天》选段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2对于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3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4可是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结合上下文,推断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响晴: ;2响亮: 。

2、第3句中“日光是永远那么毒”中“毒”的意思是: 3、选段共四句话,第1句将济南的冬天与 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是 ;第2句将济南的冬天与 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是 ;第3句将济南的冬天与 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是 ;(可用自己的话概括)第4句是全段的总结,突出了济南冬天的天气特征是 。

4、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原因是: 5、文中画线句“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如果去掉“声”字可否?为什么?

答: 六、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的点点头,便去拿外套。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是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

9

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个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过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注音并解释词义。

1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字音( )词义 2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字音( )词义 2、说出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很她的听话是因为她对我充满了母爱,倍加爱护令我依赖;现在她很听我的话是因为: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责任”一词的含义是什么?这个句子用什么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 3、我决定走大路以照顾母亲的身体,而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走小路吧!”,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两个决定中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美德?

答:

4、文中画. 的两个词“强壮”和“高大”形容的是同一个人,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 答:

5、作者在文中描述的是一家三代人散步过程中所展现的和谐而温馨的场面,作者要抒发的感受是每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生活氛围,有赖于成员之间的 和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6、“粼”字是个形声字,请组成两个与这个字声旁相同的两个字。 、 7、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8、文中“正因为如此”中“如此”指代的内容是 9、“这一切都使人想到一样东西——生命”文中“这一切”是指 。

10、“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是 。

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话的意思是 七、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第一段描述春天的景象,先总写 ,后分写 。

2、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给“钻”字注音( ),并说明如果把它改为“长”好不好?为什么?

10

答: 。

3、 第三段描绘出一幅争奇斗妍的“春花图”,首句写花儿竞放,二句写 ,三句写 ,四句写 ,最后一句写遍地野花的品种、神态。

4、 第三段的描写对象是:树→ → →地上野花、杂草。 5、 这三段文字,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6、 下列三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7、 下列对景物描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写的是桃树、杏树、梨树开的花。

B.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描写的是春雨情景。

C.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描写的是绵绵春雨。

8、第一段中,作者先写春山、春水、春日的原因是: 八、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 (A) ,像 (B) ,像 (C) ,密密 (D) ,人家屋顶是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根据课文内容,在原文空白处填空。

(A) , (B) , (C) , (D) 2. 文中连用了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 、 、 的特点。

3. 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人家屋顶是全笼着一层薄烟。”用的修辞方法是 4. 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绘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春雨的句子摘抄出来。

九、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进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说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势;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 仔细阅读选文,你会找出能够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的一句话。请你写下来。 2、 认真阅读选文,找出作者说明晕和华的语句,比较一下这两处语句,你会发现它们在外观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把你的发现写到指定的位置。

相同点: 不同点: 3、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天气谚语。只要读得仔细上点,你在文中就可以找出另外的天气谚语;

11

或许,你在课外还收集到一些天气谚语。请把你在文中找到的及你在课外收集到的天气谚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三四条。

4、 读过这段选文,你掌握了许多判断天气发展趋势的知识。夏季黄昏,一场雷阵雨过后,你开始观察当时的天气现象。假如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了彩虹、晚霞、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请你说一说,天气趋势将如何发展。

5、 在课堂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现在听天气预报很方便,我们没有必要再去看云识天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十、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丽的花纹!多么美丽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的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象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 第一段中描写骗子为皇帝穿新装用了一个“弄”字。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2、 第一段中写到“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皇帝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性格特点? 3、 人们为什么都齐声称赞皇帝那身并不存在的新装?

答: 4、 小孩子为什么敢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答:

5、 第五段描写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像一下,他们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嘀嘀

12

咕咕的想什么。请你以他们的口吻把你的想像写出来。

6、 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 , (国)著名 代表作品有《 》、《 》、《 》等。 7、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华盖: 8、 “谁也不愿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的原因是: 9、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这句中的“天真”的含义是 10、 皇上听到“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之后,“有点发抖的原因是什么?

11、 “我必须把这游大典举行完毕”是 描写。

12、 若去掉“他觉得百姓说的似乎是真的”中的 “似乎”可以吗?为什么?

13、 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的目的是 十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

2. 小令描绘的景物带有鲜明的时令特征,如与“秋”、“夕阳”相照应的景物就有 、 。 3. 小令前四句写 ,后一句写 。前四句被一条红线串起来,构成一幅“秋景图”,这条红线便是“ ”。

4. 评价在“构图”上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一面是秋风萧飒中“枯藤老树昏鸦”,一面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这是 相映;而“流水”与“小桥”是 相映;写景与写人则是 相映。(只填序号) A、背景与主体 B、明暗 C、动静 5. 对这首小令的主旨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诗人对羁旅在外的游子的思念。B、写游子的客愁与乡思。C、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 6. 本文作者与 、 、 并称为元杂曲四大家。 十二、 雪花赞

1穿过阴沉沉的云层,柳絮般的雪花被朔风裹挟着,纷纷扬扬地落下。漫天是飞舞的雪花,遍地是晶莹的积雪。这时,倘若你有兴趣出去走几步,那么你的头上、肩上准能披上一块绣满了雪花的洁白纱巾,你的眼前会自然地涌现出“忽如一夜春风来, ”的银装素裹的美景。一股赞美之情会油然而生,真美呀!雪花!

2雪花是那样的洁白,她是白的精灵!她是纯洁的,容不得半点肮脏的东西。人们常用“琼花碎玉,冰肌玉骨”来形容她的纯和美,这可一点也不过分。

3自然和那雍容的牡丹、清雅的水仙、火红的石榴花相比,雪花的美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雪花却有自己的风格。她做出了贡献,从不居功,从不炫耀,她从高空中落下来,便尽全部力量去杀死病菌害虫,悄悄地充当庄稼的“卫士”,太阳升起后,她又无声地融化了,渗进了土地,滋润着花草树木,哺育着庄稼的幼苗,催促着春姑娘的到来。

4雪花是纯洁的、朴实的,又是坚毅的,无私的。

5当第一片雪花落到地上时,她马上就融化了,但紧接着第二片、第三片„„一片接着一片,前赴后继,大地终于被雪花的毅力折服了。一片雪花的厚度只能用微米计算,那么一寸积雪该包含多少片雪花呢?算出来恐怕是个惊人的数目,正因为难以计算的雪花不断降落下来,才装扮出一个银色的新世界。 6雪花,你是美丽的花,你是品质高尚的花。纯洁、朴实、坚毅、无私,是雪花的品质,也是中国人民的

13

品质啊!当我赞美雪花的时候,我自然想起了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祖国文明的人民比雪花更美、更高尚。

1、解释下面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银装素裹: ⑵前赴后继:

2、第4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 3、文中画线的“悄悄”与“无声”如果分别改用“勇敢”与“迅速”好不好?为什么?

4、第1段横线上应填“ ”,该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 。请再写出你知道的与雪有关的诗句,并指明作者与出处。可以多写,多写一条奖励1分。

⑴ , 。作者 ,出处:《 》 ⑵ , 。作者 ,出处:《 》 ⑶ , 。作者 ,出处:《 》 ⑷ , 。作者 ,出处:《 》 5、文中最能揭示文章中心的一句是 。 十三、 临窗看柳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树,煞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

1、 “料峭”的含义是 ,文章开头写“春寒料峭”是为了: 。 2、 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

3、 首段中的“窗外”和结尾一段中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说明理由。

4、 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写的是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的写法。

5、 从全文组材、构思的特点方面来看,将“飘起”、“落下”的词序调换为“落下”、“飘起”可以吗?请说明理由。

6、 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

7、 从文章结尾看,作者说因为“我看了许久”,所以“我”“明白了许多”,并且说“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那么,将本文题目改为“由临窗柳想到的”可以吗?为什么?

十四、 时间(甲文)/生命的意义(乙文) 时间(甲文)

一切存在严格的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枯荣,人从生到死,都有是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14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①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也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而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往往被呼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却成了愚蠢的家伙)。

两种人即同时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同。②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做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做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做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做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做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那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伽、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着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③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种,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个时代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事事物物都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嗅。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枯荣,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以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就是一堆时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4因为说这话的人的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的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生命的意义(乙文)

我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是我那次生命垂危而住院的时候。

当时是1992年秋天,一个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①我记得那时枯黄的叶子一片片地飘下,一些生命就在这样一种飘零中无声的消逝。就在这样一个季节,一场意外的灾难使我住进了医院,当时,我已经厌倦了生活大灾难来临的一瞬,我似乎感到了天堂的圣光,竟然有一种死到临头的快感。

在医院里昏昏沉沉的,也不知过去了多少时间了,脑袋里纠缠着一些乱七八糟的幻境。再一次睁开眼时,四周静悄悄的,病房的日光灯发出柔和的光,附近的床空荡荡的。在这样一个季节,患病的人不太多。病人本来就不幸,而天气却也来与他们作对,在温暖舒适的天气里,病魔就潜伏着,瞪着一双恶毒的眼睛,守候着软弱的人类;而一旦到了酷寒、酷暑的季节,就像疯狗一样扑出来乱撕乱咬。

我挣扎着想坐了起来,头依然晕得厉害,浑身没有几丝力气,一点一点地,我终于坐直了身子。身边没有镜子,如果有的话,我一定可以看见我那空洞麻木令人恐惧的眼神,②据说医生建议家属不给病人带镜子也是怕我看了难受。

我的病床正好靠着窗户,但厚厚的窗帘阻隔了内外的世界。我不知当时是什么时候了,在长久的虚幻之后

15

我忽然有一种希望见到现实的感觉。我鼓足力气,终于把窗帘拉开了一条缝。时已黄昏,天色微暗。一棵松树顶端正好到窗户,枝头几只小鸟正在“喳喳”地叫嚷,不知他们在欢唱生活,还是在抱怨痛苦,在我困苦的心中,欢唱和抱怨都已失去了意义,生命成了一架单调的挂钟,有能源的时候就“滴滴嗒嗒”的往复走动,似乎它走动的惟一目的就是耗尽那一点点可怜的能源。③

从树梢开始,我的眼光逐渐向远方移动,我感到自己浑浊的眼神开始慢慢变得澄清、柔和,并逐渐散发出熠熠光彩。看啦,远处,一抹小诗般起伏而别致的山峦。山头,一簇簇乌云压抑着天空,太阳被乌云挡住了,挡住了它的形体,却挡不住它的热情。一缕缕、一片片金黄的阳光透过乌云,发逸出来,如薄纱一般,轻柔而亮丽,形成一片灿烂的晚霞,点缀着黑黝黝的山头。④太阳真是一个绝妙的山水画家在天空 张大宣纸上画出一幅古意盎然的︻万里江山图︼,乌黑的云朵构成连绵起伏的山峦。金黄的河水从两山之间缓缓的流淌出来,形成一个开阔的湖区,而后悠然一转,绕过一片浅滩,滚滚而下,在乱石丛中冲泻、飞溅。 我怔怔地面对着这片自然的美景,千万个念头瞬间从心头转过,一点一点地,我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赶着的阴翳,两种力量在我头脑中激烈地交战,5眼中是静谧的山峦和天空,内心却传来一阵阵“轰轰”的巨响,这种声音震撼起来,四处飞舞。在这种猛烈的交战之中,我又感到了丝丝细雨飘向干渴的心田,我这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和舒适。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面对这落日和晚霞大声呼喊:“自然啊!生命啊!我真诚的热爱你们!”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我已经经过了一番轮回,在这个轮回中,我突然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意义。⑥

凝望着那片晚霞以及被乌云遮住夕阳,我感受到了夕阳的幸福与快乐,不屈的抗争,永远的拼搏,应该是人类的品性。怕的不是外物来斗倒自己,怕的是自己斗到自己。

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何在?这个常期萦绕心头的话题,当时再一次回到脑海中。每一次面对这个话题,我总会陷入无边的迷茫与悲哀之中。人活着似乎没有什么意义,爱情怎么样?事业怎么样?一切都很无聊。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是我以前遥想法。现在,当我坐在这黄昏如画的窗口,当我面对这长久被我冷落的落日和晚霞,我感到了生命的意义,生命不在于冲动,生命不在于辉煌,生命就在于这点点滴滴的美好之中。日子如水,平平淡淡,但总有一些细小的浪花泛起,一串串的浪花,构织着生存之乐趣。许多过往的细微小事,一下如潮般的涌上我心灵的海滩,细细咀嚼起来,都是那么的令人赞叹,令人快活。而以前,我都被一些貌似强大的“痛苦乌云”给蒙蔽了眼睛。其实,苦海不是海,只要视之为无物,就会一跃而过,越过之后,就会发现生命就如同这美丽灿烂的夕阳晚霞。7

现在回想起那次意外的灾难,不禁一身冷汗,但也十分庆幸,因为正是那次经历使我走出了人生的迷茫境地。说起来我应该感谢那场灾难,但我知道我更应该感谢的是美丽的自然和人生。 生命的意义。

1. 甲文的体裁是 文,乙文的体裁是 文; 甲文的内容是: 乙文的内容是: 它们在内容上相同的是: 2. 甲文画线句1中“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这句话中指的第二种结论是什么?联系上下文,想想第一种结论又是什么呢?

3. 甲文画线句2中的“两种人”是指哪两种人?他们有什么异同?(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说“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

4. 甲文画线句3中的“这种人”是指什么人?为什么说“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 5. 甲文画线句4中的“人”是指什么人?又凭什么理由说这种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

16

6. 乙文画线句1中说“秋天是一个让人伤感的季节”,这句话有道理吗?“秋”是否还有别的含义? 7. 乙文画线句2中“那空洞麻木令人恐惧的眼神”源于何种心境?

8. 乙文画线句3说明了什么?

9. 乙文画线句4是什么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10. 乙文画线句5中的“两种力量”指什么?最后哪种力量占了上风呢?

11. 乙文画线句6中的“生存的意义” 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12. 你对乙文画线句7是怎样理解的呢?

13. 甲文中第3、4、5自然段关于“聪明人”与“愚蠢人”对时间的看法和有关画家、雕刻家的一些事情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4. 甲文标题是《时间》,乙文标题是《生命的意义》,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骨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 ,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在空白处按课文原文真空。

2、“看吧”一词,看管到哪儿?都看到了什么景物?

3、“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4、文中加点的两个句子的含义应怎样理解?

5、“镶上一道银边”把“镶”改成“笼”为什么不好?

6、这个语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7、这个语段主要是写 8、这个语段在描写山景时运用的空间顺序是 十八、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的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一山上,便不知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7

1. “暖和安适地睡着”,其中“睡着”指的是 睡着。

2. “睡着”和选段最后一句中的“慈善”是否用了拟人的修辞?下面共有三种说法,只有一个是最正确的,请选出来。( )

A“睡着”和“慈善”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B“睡着”和“慈善”都不是拟人的修辞方法。 C“睡着”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慈善”不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3. 下面是对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因为“小山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给人一种安乐感,所以认为它可爱。

B因为小山虽然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但“北边缺着点口儿”具有了有合有开的图形美,因而认为它可爱。 C因为“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所以感到小山可爱。 D因为小山好像“一个小摇篮”,使济南的人们暖和,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因而认为它可爱。

4.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它们是指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它们”是指

5. “真得,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意思是 6.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它们也并不着急。”“就是”意思是 ;“不着急”原因是

十九、 1那水呢, 不结冰, 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2水藻真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4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这是精要语段之一,作者先紧扣一个“ ”字,写水,写水藻,写垂柳,紧扣一个“ ”字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水。

2、在文中空白处填写上正确的连词。 3、在原文中将本段分为两层。

4、本段写了哪些景物?自上而下的把它们写出来。

5、文中写“水也不忍得冻上”,“水”为什么“不忍得冻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动脑筋,让作家与作品等配对成功。

作家 国度 作品 作家 作品 安徒生 美 《走一步,再走一步》 鲁迅 《春》

莫顿·亨特 丹麦 《金色花》 老舍 《济南的冬天》 泰戈尔 印度 《皇帝的新装》 朱自清 《秋天》

何其芳 《紫藤萝瀑布》 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

宗璞 《风筝》

流沙河 《理想》

作家 朝代 作品 出处 曹操 唐 《山市》 《乐府诗集》 自居易 东汉末年 《钱塘湖春行》 《聊斋志异》 辛弃疾 元 《观沧海》 《稼轩长短句》 马致远 清 《西江月》 《白氏长庆集》 蒲松龄 宋 《天净沙·秋思》 《金元散曲》 沈复 《童趣》 《浮生六记》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