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消杀实践技能竞赛40消毒技能题库

2022-05-29 来源:钮旅网


消毒技术基础知识参考题库

1.实验室认证认可对实验室的组织和管理的要求中,特别关注的要点是实验室应具备 A. 明确的法律地位 B. 较强的经济能力 C. 良好的环境条件 D. 充足的仪器设备 E. 有资质的人员 答案:A

解析:实验室是否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决定了该实验室是否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和保证公正性的能力,也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 2. 检验方法具有的下列哪种特性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A. 稳定性 B. 文件化 C. 标准化 D. 重复性 E. 灵敏性 答案:C

3.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A. 病原细菌 B. 病原真菌 C. 病原病毒 D. 病原微生物 E. 病原放线菌 答案:D

解析: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 对消毒剂的要求是

A. 必须杀死含有芽胞的细菌 B. 能够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即可 C. 使微生物毒力失活 D. 使微生物酶系统失活 E. 抑制微生物生长 答案: B

解析:消毒剂是用于杀灭或清除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高效消毒剂在短时间内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 5. 关于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下述错误的提法是 A. 凡是消毒剂,其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B. 同一消毒剂对不同微生物的杀菌效果不同 C. 一般温度升高,可提高消毒效果 D. 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受酸碱度影响

E. 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减弱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答案:A

解析:70%~75%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6. 微生物对化学因子的抵抗力,由强至弱的顺序依次为

A. 分枝杆菌>细菌芽胞>无脂病毒>细菌繁殖体>朊病毒>真菌>含脂病毒 B. 朊病毒>细菌芽胞>分枝杆菌>无脂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含脂病毒 C. 朊病毒>细菌芽胞>真菌>分枝杆菌>无脂病毒>细菌繁殖体>含脂病毒 D. 含脂病毒>细菌芽胞>分枝杆菌>朊病毒>真菌>细菌繁殖体>无脂病毒 E. 细菌芽胞>朊病毒>分枝杆菌>无脂病毒>真菌>含脂病毒>细菌繁殖体 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①含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②细菌繁殖体;③真菌;④无脂病毒(没有脂质膜的病毒);⑤分枝杆菌;⑥细菌芽胞;⑦朊病毒。

7. 在消毒试验中,自然菌是指存在于某试验对象上 A. 由人工污染的混合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

B. 由人工污染的致病微生物

C. 固有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微生物) D. 固有的、非人工污染的致病微生物

E. 固有的或人工污染的评价消毒效果的指示微生物 答案:C

解析:在消毒试验中,自然菌是指存在于某试验对象上固有的、非人工污染的细菌。一般来说,可有抗力不等的多种细菌。

8. 在消毒试验中,可用杀灭对数值(KL)表示消毒效果。当KL=2时,相应杀灭的微生物的百分率为 A. 99.999% B. 99.99% C. 99.9% D. 99% E. 90% 答案:D

解析:KL=lgNo-lgNt(No为试验菌数,Nt为经t时间作用后残留菌数) 9. 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放线菌 E. 全部微生物 答案:E

解析: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0. Q10值,又称温度系数,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消毒时 A. 系数越小,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B. 系数越小,温度效应不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C. 系数越大,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D. 系数越大,温度效应不明显,消毒时间越长 E. 系数越大,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不变

答案:C

解析:Q10值(温度系数),指消毒时,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每增加10℃,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的变化。温度系数因杀菌方法或药物种类与菌种而异,系数越大,温度效应越明显,消毒时间越短。

11. 若某消毒方法的D值为15,则表示该方法 A.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100% B.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9% C. 作用15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90% D. 作用10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50% E. 作用1min,微生物杀灭率可达到15% 答案:C

解析:D值指杀灭微生物数量90%所需要的时间(min)。 12.下列除去残留消毒剂的原则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有效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B. 对微生物无害,不减少微生物应有的回收量 C. 不破坏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影响其透明度

D. 必须按规定方法进行鉴定试验,并认为合格者方可在相应的消毒试验中应用 E. 载体试验结果可用于悬液法 答案: E

解析:悬液法试验结果可用于载体试验,载体试验结果不可用于悬液法。 13. 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包括 A. 化学中和法 B. 过滤冲洗法 C. 稀释法 D. 离心沉淀法 E. 以上全是 答案:E

14.一般认为,下列微生物中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最高的是 A. 细菌繁殖体 B. 真菌

C. 亲水病毒(没有脂质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D. 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E. 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答案:D

15.活菌计数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B. 认真检查试验器材有无破损,以防丢失样本和污染环境 C. 注意菌液的均匀分散

D. 稀释或取液时要准确,尽量减少吸管使用中产生的误差 E. 为节省无菌器械的消耗,用一支吸管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逐个取样 答案:E

16.进行活菌计数时,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准确计数的是 A. 平板倾注法 B. 平板涂布法 C. 比浊法 D. 滤膜培养法 E. 滴液计数法 答案:C

解析:比浊法只能用于对菌悬液稀释度的估计。

17.进行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产品微生物检测时,要求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的环境条件是 A. 洁净度10级的环境 B. 洁净度100级的环境 C. 洁净度1000级的环境 D. 洁净度10000级的环境 E. 洁净度100000级的环境 答案:B

解析: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18.卫生用品的杀菌性能判定为有杀菌作用时,其杀菌率应为 A. 杀菌率≥50% B. 杀菌率≥90% C.杀菌率≥99%

D.杀菌率≥99.9% E.杀菌率为100% 答案:B

解析: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19.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判定为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时,其抑菌率应为 A. ≥50%~90% B. ≥90% C. ≥99% D. ≥99.9% E. 100% 答案:B

解析: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要求。

20.《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的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正确的是 A.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期限 C.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D.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E.消毒后的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细菌总数为O cfu/件 答案:E

解析:灭菌后内镜无菌检测,合格。

21.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B.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磷酸盐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 C. 采样后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D. 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采用平板倾注法对其进行活菌计数

E. 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分别接种至血平板、中国兰平板和SS平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答案:B

解析:洗脱液应为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

22.下列关于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原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灭菌 B.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

C. 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应当进行中水平消毒

D. 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E. 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答案:C

解析: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应当进行高水平消毒。 23.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合理的采样时间是 A. 消毒处理后、医疗活动之前 B. 医疗活动之中 C. 医疗活动之后 D. 随机 E. 以上均可 答案:A

24.对二星级食具消毒柜的性能要求中,需达到的标准是 A. 对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各点均≥3.00 B.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各点均≥4.00

C. 电热消毒柜内消毒温度应≥120℃,消毒时间应≥15min D. 臭氧消毒柜内臭氧浓度应≥40mg/m3,消毒时间应≥60min E. 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GB17988-2004的规定。

25. 压力蒸汽灭菌器应使用生物法监测一月一次,生物法监测应该使用的指标菌是 A.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B. 短小杆菌芽胞(E601)

C.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 D. 大肠杆菌(8099) E. 白色念珠菌 答案:C

解析: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 26. 干热灭菌效果监测中,生物法常使用的指标菌是 A.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B. 短小杆菌芽胞(E601)

C.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 D. 大肠杆菌(8099) E. 白色念珠菌 答案:A

解析: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

27. 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有仪器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其中生物监测法使用的指标菌是

A.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 B. 短小杆菌芽胞(E601)

C.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或SSIK31) D. 大肠杆菌(8099) E. 白色念珠菌 答案:A

解析: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规定。 28.下列关于疫源地消毒效果的微生物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 消毒后消毒对象中不得检出相应的致病菌 B. 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9%

C. 模拟现场试验中,对试验菌的杀灭率应≥99.90% D. 有关指标菌的残留菌量,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 E. 符合以上全部要求时,可判定为消毒处理合格 答案:B

解析:消毒对象中的自然菌的杀灭率应≥90%。

29.消毒实验常用的指标菌中,可以不在生物安全Ⅱ级以上的实验室内进行操作的是 A. 白色念珠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大肠杆菌 D. 黑曲霉菌 E. 脊髓灰质炎病毒 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为危害程度第四类微生物。

30.根据《紫外线杀菌灯》(GB19258-2003)中紫外线辐射照度的测定步骤,不正确的做法是

A. 将受试灯管固定在光轨上,按灯的特性点燃,灯的中部的水平法线通过紫外线辐射照度计探头的中心

B. 将紫外线辐射照度计安装在光轨上,使照度计的接受平面的法线与被测灯管中部的水平法线相重合

C. 调节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的位置,使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的接受表面距被测灯管表面的距离为800mm

D. 接通受试灯管的电源使灯正常燃点,并预热20min

E. 待灯稳定后,打开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的快门,直接读取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的读数 答案:C

解析:调节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的位置,使紫外线辐射照度计的接受表面距被测灯管表面的距离为(1000±1)mm。

31.无菌试验应该在下列何种实验室中进行 A. 普通微生物实验室 B. 洁净度100级的实验室 C. 洁净度1000级的实验室 D. 洁净度10000级的实验室 E. BSL2实验室 答案:B

32.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生产环境中空气采样应该在下列何种状态下进行

A. 静态(室内设备正常运行,无工作人员) B. 动态(室内设备正常运行,人员正常操作) C. 空态(室内无设备和人员) D. 消毒处理过程中 E. 随机 答案:B

33.《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正常情况下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采样面积分别是 A. 25cm,25cm B. 25cm,30cm C. 50cm,50cm D. 100cm,30cm E. 100cm,60cm 答案:E

3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使用中消毒液的合格标准是 A. 无菌,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B. 细菌菌落总数≤1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 细菌菌落总数≤2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

2

2

2

2

2

2

2

2

2

D. 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E. 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答案:D

35.消毒剂的实用剂量要求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杀菌剂量包括杀菌因子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参数

B. 应根据实验室鉴定试验,针对不同的用途,提出杀灭微生物有效、安全的实用剂量 C. 实用剂量不低于模拟现场试验或现场试验剂量

D. 可以无限降低杀菌因子强度,降低增加作用时间,以保护环境和物品 E. 实用剂量应对人体或环境无危害,对物品无损害 答案:D

解析:杀菌因子强度降低至一定限度后,无论作用时间多长,均不能达到杀菌合格。 36.空气过滤除菌的原理是 A. 随流阻挡 B. 重力沉降 C. 静电吸附 D. 扩散粘留 E. 以上均是 答案:E

38. 卫生部《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中规定了戊二醛类消毒剂的使用范围,不属于其中之一的是

A. 主要用于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B. 不得用于注射针头、手术缝合线及棉线类物品的消毒或灭菌 C. 不得用于室内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 D. 不得用于手、皮肤黏膜消毒 E. 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答案:E

解析:不得用于室内空气消毒。

39.次氯酸钠类消毒液不适宜使用的消毒对象是 A.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B.食饮具消毒 C.果蔬消毒 D.织物消毒 E.医疗器械 答案:E

解析:次氯酸钠类消毒液对金属有腐蚀性。

40.卫生部《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抗(抑)菌剂最小销售包装标签要标注一些规定的内容,下列中与之不符的是 A.应标注产品主要原料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B.含植物成分的抗(抑)菌剂,还应标注主要植物拉丁文名称 C.对指示菌的杀灭率大于等于90%的,可标注“有杀菌作用”

D.对指示菌的抑菌率达到50%或抑菌环直径大于7mm的,可标注“有抑菌作用”;抑菌率大于等于90%的,可标注“有较强抑菌作用”

E.用于阴部黏膜的抗(抑)菌产品应当标注“可用于性生活中对性病的预防” 答案:E

解析:用于阴部黏膜的抗(抑)菌产品应当标注“不得用于性生活中对性病的预防”。 42.皮肤消毒剂中属于禁用的物质是 A.戊二醛 B.氯已定 C.甲硝唑 D.三氯新 E.苯扎溴铵 答案:C

解析:抗生素与激素类禁用于消毒剂。

43.空气消毒现场试验因现场环境条件变化较多,难以统一,无法测定准确的自然沉降率,故评价指标为 A.杀灭率 B.杀灭对数值 C.相对杀灭率 D.相对沉降率 E.消亡率 答案:E

解析:以自然衰亡和杀菌作用的综合效果,既消亡率来评价。 44.下列对“四舍六入五留双”的数字修约规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弃 B.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时,则进一

C.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为5时,而后跟有非0数字时,则进一

D.拟舍弃数字最左一位数字为5时,而后无数字或皆为0时,若保留的末位数为奇数时则进一,为偶数时则舍弃 E.可连续修约 答案:E

解析:不允许连续修约

45.下列对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限制事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禁止标注广谱、速效、无毒、抗炎、消炎、治疗疾病、减轻或缓解疾病症状、预防性病、杀精子、避孕,

B.禁止标注抗生素、激素等禁用成分内容

C.禁止标注无检验依据的使用范围、剂量及方法,无检验依据的杀灭微生物类别和有效期 D.禁止标注用于人体手、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黏膜、肛肠等特定部位等内容

E.禁止标注无效批准文号或许可证号 答案:D

解析:手不在禁止之列。

46.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进行细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最好选择哪个生长期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E. 四个期都可以 答案:B

解析:对数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比较敏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最好选用此期的细菌。 47.高压灭菌时为了保证灭菌效果,首先要注意的是 A. 直接升至所需压力即可 B. 排除锅内全部冷气后,再升压 C. 稍排冷气即可 D. 排出锅内1/2冷气就行 E. 排出锅内2/3冷气 答案:B

解析:高压灭菌的注意事项,如果冷空气没有完全排除,则达不到相应的温度。 48.表示高压灭菌不彻底的指标是

A. 灭菌后取出包裹在被灭菌物体的留点温度计,可见读数超过121℃ B. 在温度记录仪上所描绘的锅内温度已121℃,而且维持20分钟以上

C. 将硫酸、苯甲酸粉或结晶放入灭菌器内,灭菌完毕冷却后放入的试剂凝固成团块 D. 灭菌后将放在待灭菌物中浸有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菌片放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胰蛋白胨培养液中,置56℃培养48小时,培养液变为黄色 E. 同D试验,培养液仍为紫色 答案:D

解析:培养液变为黄色表示有指标菌生长。

49.消毒灭菌方法的种类很多,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应熟练掌握,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巴氏消毒法属于干热灭菌法 B. 流动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灭菌法 C. 间歇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灭菌法 D. 加压蒸汽灭菌法属于湿热灭菌法 E. 煮沸法属于湿热灭菌法 答案:A

解析:巴氏消毒法属于湿热灭菌法。

50.高压灭菌效果检验常用生物法、化学法等,其中生物法是 A. 将任何细菌均可放置平皿中,高压灭菌后进行培养 B. 将有芽胞的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灭菌后进行培养 C. 将难以培养的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灭菌后进行培养 D. 将厌氧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灭菌后进行培养 E. 将需氧细菌放置平皿中,高压灭菌后进行培养 答案: B

解析:高压灭菌效果检查方法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进行。 51.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 A. 巴氏消毒法 B. 煮沸法 C. 流通蒸汽法 D. 间歇灭菌法 E. 高压蒸汽灭菌法 答案:E

解析: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最彻底,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

52.可选用紫外线杀菌的是 A. 人体皮肤 B. 污染的桌面 C. 生理盐水 D. 注射器 E. 手术器械 答案:B

解析:紫外线穿透能力弱,适合于被污染物体表面的杀菌。 53.微波消毒常用的频率是 A. 915MHz与2450MHz B. 880MHz与2450MHz C. 915MHz与3000MHz D. 215MHz与3752MHz E. 512MHz与3000MHz 答案:A

解析:目前消毒常用的频率是915MHz与2450MHz。 54.采用高效滤材的薄膜滤器的微生物阻留率为 A. 10%~60% B. 60%~90% C. 90%~99% D. >99.9% E. 100% 答案:C

解析:滤材分粗滤材、中效滤材、高效滤材和超高效滤材四种。 55.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生物是 A. 支原体 B. 放线菌 C. 立克次体 D. 螺旋体 E. 真菌 答案:A

解析:支原体的大小介于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

56.干烤灭菌的最适温度与时间是 A. 56℃,30分钟 B. 100℃,30分钟 C. 100℃,2小时 D. 160℃,2小时 E. 250℃,2小时 答案:D

解析:干烤灭菌的要求有几种组合,160℃,2小时;170℃,1小时;180℃,30分钟。 57.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力要大,其原因是 A. 可迅速提高温度

B. 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C. 迅速破坏细菌酶类 D. 促使糖类分解 E. 使细菌迅速失活 答案:B

解析:考核湿热灭菌效力高于干热灭菌的原因。 58.含血清的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A. 干烤 B. 煮沸法 C. 间歇灭菌法 D. 加压蒸汽灭菌法 E. 巴氏消毒法 答案:C

解析: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杀死细菌所有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种灭菌法,适用于耐热物品,也适用于不耐热的营养物质如某些培养基的灭菌。 59.等离子体灭菌的原理是 A. 活性基团的作用 B. 高速粒子击穿作用 C. 紫外线的作用 D. 温度的辅助作用 E. 以上全是 答案:E

60.下列消毒剂中,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是 A.聚维酮碘(碘伏)

B.乙醇 C.氯已定 D.二氧化氯 E.苯扎溴铵 答案:D

解析:聚维酮碘(碘伏)和乙醇属中效消毒剂,氯已定和苯扎溴铵属低效消毒剂,而二氧化氯属高效消毒剂。

61.下列消毒剂中,属于低效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乙醇 C.来苏儿 D.碘酊 E.臭氧 答案:C

解析:碘酊、臭氧和乙醇属中效消毒剂,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而来苏儿属低效消毒剂。 62. 能用于气体熏蒸的消毒剂是 A.季胺盐

B.聚维酮碘(碘伏) C.过氧化氢 D.过氧乙酸 E.异丙醇 答案:D

解析:甲醛,过氧乙酸可用于空气熏蒸消毒。 63. 戊二醛消毒最主要机制是 A.干扰、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B.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C.损伤细菌细胞膜 D.溶解细菌线粒体

E.先损伤细菌细胞膜,再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答案:B

解析:戊二醛杀菌作用,主要是凝固细菌蛋白质。 64. 消毒剂浓度是指

A.消毒剂中起主要消毒作用成分的含量

B.消毒剂中所有成分的含量

C.消毒剂中起主要消毒作用成分在其他成分中的含量 D.消毒剂中稳定剂浓度的含量

E.消毒剂中起主要消毒作用的有效成分含量 答案:E

解析:所谓消毒剂浓度是指能起杀菌作用成分的有效浓度。 65.含氯消毒剂最大的弱点是 A.杀菌效果差 B.不能用于物表消毒 C.稳定性差 D.水溶性差 E.不能用于水消毒 答案:C

解析: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快、好,但水溶性不稳定,易分解,有效期短。 66. 下列可降低含氯消毒剂的杀菌效果的因素是 A.pH降低 B.有机物的存在 C.碘 D.醇 E.铜离子 答案:B

解析:含氯消毒剂杀菌,pH值越低 ,效果越好,有机物存在可消耗有效氯而影响杀菌作用。 67. 含氯消毒剂不能用于哪方面消毒 A.餐具消毒 B.水消毒 C.地面消毒 D.皮肤、黏膜消毒 E.物表消毒 答案:D

解析:氯对人皮肤、黏膜有伤害作用。 68. 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消毒剂属于

A.高效消毒剂 B.中效消毒剂 C.低效消毒剂

D.一个是高效消毒、一个是中效消毒剂 E.一个是中效消毒剂,一个是低效消毒剂 答案:A

解析: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一般均属于高效消毒剂。 69. 过氧化氢消毒使用液不适合应用于下列哪种消毒处理 A.塑料用品 B.饮水

C.室内空气气雾消毒 D.手术刀片 E.外科清洗伤口 答案:D

解析:过氧化氢对金属有腐蚀性。

70. 我国卫生部规定大气中臭氧最高允许浓度为 A.0.3mg/m

3

B.0.5 mg/mC.3.0 mg/mD.5.0 mg/m

3

3

3

E.10.0 mg/m答案:A

3

73.65%~75%乙醇溶液杀菌机制是 A.使菌体表面迅速凝固 B.能使菌体蛋白质脱水变性 C.抑制某种酶类活性 D.抑制细胞壁合成 E.增加菌体的渗透压 答案: B

解析:65%~75%乙醇具有较强的渗透作用,能使菌体蛋白质脱水变性。

74. 局部皮肤用碘酒和酒精涂擦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抑菌 D.防腐 E.无菌 答案: A

解析:碘酒和酒精作用效果均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75. 甲醛的消毒作用机制为 A.抑制某些酶类活性

B.与菌体蛋白的氨基酸结合使之变性 C.抑制生长因子的活性 D.穿透细胞壁使胞浆漏出 E.使细胞内原生质失活 答案: B

解析:甲醛的消毒作用机制是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76. 对低效消毒剂的要求是 A.必须杀死含有芽胞的细菌 B.能够杀灭微生物繁殖体即可 C.使微生物毒力失活 D.使微生物酶系统失活 E.抑制微生物生长 答案: B

解析:消毒剂是用于杀灭或清除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高效消毒剂在短时间内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 77.下列的组合条件中,均能增强过氧乙酸杀菌能力的是 A.温度升高,浓度增加,湿度下降

B.温度下降,浓度增加,湿度下降 C.温度升高,浓度增加,湿度增加 D.温度升高,浓度下降,湿度增加 E.温度下降,浓度下降,湿度下降 答案:C

解析:浓度增加,温度升高和湿度增加均能提高过氧乙酸的杀菌能力。 78.二元包装型过氧乙酸配制后需放置多少时间才可使用 A.1小时 B.8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1周 答案:C

解析:因二元过氧乙酸配制时,冰醋酸,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24小时后,过氧乙酸浓度才达到最高值,固配制后需放置24小时后才能使用。 79.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可用何种方式保存 A.塑料容器 B.金属容器 C.玻璃容器 D.搪瓷容器

E.以上容器均不能保存 答案:E

解析:臭氧极不稳定,常温下可自行分解成氧,因此不能贮备保存。 80.目前医院常用的戊二醛浓度为 A.0.5% B.1.0% C.1.5% D.2.0% E.3.0% 答案:D

解析: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均使用2.0%的戊二醛进行器械的浸泡消毒。 81.福尔马林液的甲醛含量为 A.28%~33%(w/w) B.34%~38%(w/w) C.34%~38%(w/v) D.40%~45%(w/w) E.40%~45%(w/v) 答案:B

解析:福尔马林是甲醛含量为34%~38%(w/w)的甲醛溶液的俗称。 82. 环氧乙烷对下列哪些物品的杀灭效果最好 A.纸张,纤维制品 B.玻璃 C.金属 D.镀铬制品 E.陶瓷 答案:A

解析:环氧乙烷对多孔和能吸收环氧乙烷的物品灭菌效果好,对无空隙材料灭菌效果差。 83. 乙醇对下述哪种细菌或病毒,杀灭或灭活能力弱 A.乙型肝炎病毒 B.白色葡萄球菌 C.甲型肝炎病毒 D.大肠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A

解析:乙醇对亲脂性病毒灭活能力强,对亲水性病毒效果差,乙型肝炎病毒属亲水性病毒,乙醇很难灭活。

84.在下列何种条件下,碘的杀菌作用最强 A.pH值降低,酸性条件,有机物较少

B.pH值增加,碱性条件,有机物较少 C.pH值为中性,有机物较少 D.pH值降低,酸性条件,有机物增加 E.pH值增加,碱性条件,有机物增加 答案:A

解析:碘在酸性条件下,游离碘增多,杀菌效果增强,有机物能影响碘的杀菌效果。 85.目前国内医院应用最广的聚维酮碘(碘伏)消毒剂的主要载体为 A.聚乙烯吡咯酮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B.十六烷基二甲基卞胺 C.烷基磺酸盐 D.聚烷撑二醇

E.酰基胆胺基甲酰基吡啶氯甲烷季铵盐 答案:A

解析:上述两物质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碘结合后性质稳定,应用普遍。 86.苯扎溴铵不能杀灭(或灭活)哪种细菌(或病毒) A.大肠杆菌 B.亲脂性病毒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痢疾杆菌 E.亲水性病毒 答案:E

解析:苯扎溴铵是低效消毒剂,不能灭活亲水性病毒,对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细菌芽胞等杀灭作用较差。

87.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酸性电位水)是通过下列何种方式生成的 A.电解强氧化剂生成

B.用强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用强氧化剂加催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D.电解少量食盐水生成 E.电解纯净水或自来水生成

答案:D

解析:酸性电位水,是通过强电解水生成装置电解含少量食盐(浓度为0.05%)的自来水或纯净水制成。

88.酸性电位水氧化还原电位为 A.100~115mV B.200~215mV C.500~615mV D.700~815mV E.1000~1150mV 答案:E

解析:酸性电位水是因为通过高压电流,使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而产生的强氧化还原电位,起到杀菌作用。

89.复方消毒剂的复方成分不具有下列哪种作用 A.增强消毒剂稳定性 B.改变主消毒成分的化学结构 C.提高杀毒效果 D.防止对物品的腐蚀 E.增进溶解作用 答案:B

解析:复方成分最主要的特点是不能改变主要消毒成分的化学结构。 90.复方消毒剂中提高杀菌效果的成分为 A.酸碱调节剂 B.稳定剂 C.防锈剂 D.粘附剂 E.去垢剂 答案:A

解析:许多消毒剂的均可通过调节pH值达到增效作用。

91.下列哪种消毒剂除具有普通消毒作用外,还可同时用于外科伤口清洗 A.次氯酸钠

B.次氯酸钙 C.戊二醛 D.过氧乙酸 E.过氧化氢 答案:E

解析:过氧化氢分解产物为水和氧,分解后无残毒,低浓度对皮肤、伤口损伤轻,可同时用于外科伤口清洗。

92.下列哪些理化因素均能增强戊二醛的杀菌作用 A.超声波、远红外线、亚硝酸钠 B.超声波、远红外线、碳酸氢钠 C.超声波、远红外线、亚硫酸钠 D.超声波、碳酸氢钠、亚硝酸钠 E.超声波、亚硫酸钠、亚硝酸钠 答案:B

解析:超声波、远红外线与戊二醛有协同杀菌作用,碳酸氢钠能调节pH值至7.5~8.5,使戊二醛杀菌作用增强。

93.不能用于黏膜消毒的含碘消毒剂是 A.聚乙烯吡咯酮碘 B.壬基酚聚氯乙烯醚碘 C.聚乙二醇碘 D.碘

E.含乙醇的聚乙烯吡咯酮碘 答案:E

解析:含有乙醇的络合碘不能用于黏膜消毒,因为乙醇对黏膜有刺激性。 9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主要缺点为 A.不能作为高效消毒剂使用 B.杀微生物作用时间慢 C.消毒后分解产物有毒

D.消毒后有残留毒性 E.对消毒物品有腐蚀性 答案:E

解析: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主要缺点为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对消毒物品有一定腐蚀作用。 95.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A.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 D.病人入院时已发生的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E.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答案:D

96.医院消毒不能 A.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 B.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 C.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D.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感染 E.预防和控制内源性医院感染 答案:E

解析: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储菌库(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外来的已定植菌。不易引起暴发流行。与病人的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体内生态环境失衡(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细菌易位(诊疗操作)有关,不易预防和控制。

97.医院感染及其控制越来越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下列有关医院感染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统称医院内感染

B.交叉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C.内源性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D.医源性感染属于其中的一个类型 E.医务人员感染不属于其中类型

答案:E

解析: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98.预防性消毒指的是

A.对存在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B.在没有明确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消毒

C.为及时杀灭或清除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消毒 D.对传染源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E.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答案:B

解析:在没有明确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人体等进行的消毒为预防性消毒。其目的是切断有关传播媒介,预防感染和传染病的发生。 99.医院消毒灭菌方法选择的原则是 A.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 B.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 C.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和使用价值选择 D.根据消毒剂杀菌因子的特性选择 E.以上都是 答案:E

100.对于高危险性物品的消毒灭菌,正确的做法是 A.必须选用灭菌法 B.必须选用高水平消毒法 C.必须选用中水平消毒法 D.必须选用低水平消毒法 E.必须选用浸泡消毒法 答案:A

解析:消毒剂是用于杀灭或清除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物,高效消毒剂在短时间内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多数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低效消毒剂只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 101.必须每天进行B-D测试(Bowie-Dick Test)的灭菌器是 A.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

B.干烤箱

C.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D.等离子灭菌器 E.快速灭菌器 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开始应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其优点是:灭菌时间较短;对灭菌物品损害少;对环境的温度影响不大;灭菌后物品干燥;整个灭菌过程采用电脑程序控制,既节省人力又安全可靠。除了要做工艺监制、化学监测外,每天必须做BD测试。 102. 医院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不包括 A.热力消毒灭菌 B.紫外线消毒 C.环氧乙烷消毒灭菌 D.电离辐射灭菌 E.微波消毒 答案:C

解析:在医院环境中,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除自然净化、机械除菌外,更多的是热力消毒灭菌(煮沸、流通蒸汽、压力蒸汽、烧灼和焚烧、干热)、红外线灭菌、紫外线消毒、微波消毒和电离辐射灭菌等。

103. 用于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指示菌是 A.真菌

B.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C.短小杆菌芽胞 D.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 E.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高压灭菌效果检查方法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进行。 104. 医疗器械灭菌前去污清洗的意义在于 A.保证器械消毒灭菌的效果 B.破坏细菌细胞膜 C.使蛋白凝固

D.抑制生长因子 E.妨碍细菌代谢 答案:A

解析:凡是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械灭菌前必须先去污清洗干净。去污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将被洗物品上有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105.下列哪种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 A.乙肝病毒 B.HIV C.朊毒体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结核杆菌 答案:C

解析: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2009年版)》规定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基本原则是: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处理。

106.被朊毒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用哪种消毒剂浸泡60分钟 A.氢氧化钠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乙醇 D.含氯消毒剂 E.戊二醛 答案:A

解析: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2009年版)》规定可重复使用的朊毒体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再按清洗、消毒程序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选用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107.手术器械不能用下列哪种方法灭菌

A.压力蒸汽灭菌器 B.环氧乙烷灭菌器 C.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 D.2%戊二醛浸泡10小时 E.臭氧 答案:E

解析:臭氧是一种高效消毒剂不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医院主要用于水、物品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108.医务人员洗手方法是 A.五步洗手法 B.六步洗手法 C.八步洗手法 D.四步洗手法 E.三步洗手法 答案:B

解析:六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是: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④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⑤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109.医务人员手卫生原则

A.有明显污物的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水洗

B.接触了病人的血液、体液的手应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洗手液洗手后再用酒精擦手剂消毒 C.无明显污物污染的手可直接用酒精擦手剂擦手

D.接触病人前后均要洗手或手消毒。脱手套后要洗手或手消毒,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完成应该立即脱手套 E.以上都是 答案:E

110.下列哪项是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首选方法 A.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B.肥皂洗手

C.消毒剂泡手 D.抗菌皂液洗手 E.酒精擦手 答案:A

解析: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是手卫生的金标准,是手没有明显污物污染时的首选手卫生方法。

111.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必须遵照

A.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B.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C.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应当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D.内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

112.软式内镜使用后应当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秒钟,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清洗步骤包括 A.水洗、消毒、干燥 B.水洗、酶洗、清洗 C.消毒、水洗、酶洗 D.酶洗、水洗、清洗 E.清洗、消毒、清洗 答案:B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 113.在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中,消毒剂浓度监测的正确做法是 A.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B.必须每周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C.必须每月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D.必须每季度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E.必须每半年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答案:A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 114.关于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学监测,正确的做法是 A.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日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B.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周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C.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D.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E.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半年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答案:D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

115.灭菌后的内镜应当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其监测记录的频度是 A.每日进行一次 B.每周进行一次 C.每月进行一次 D.每季度进行一次 E.每半年进行一次 答案:C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规定。 116.有关内镜的诊疗环境要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开进行,分设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B.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室进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当分时间段进行

C.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D.灭菌内镜的诊疗在一般区域内进行

E.内镜诊疗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答案:D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规定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

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117.下列哪种内镜不必灭菌 A.腹腔镜 B.关节镜 C.胃镜 D.脑室镜 E.宫腔镜 答案:C

解析: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规定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118.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B.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C.接触病人完整黏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D.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与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规定。 1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 A.医患传播 B.诊疗器械传播

C.诊疗环境造成的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医务人员手传播 答案:D

120.有关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哪项是错误的

A.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B. 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

C.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D.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E.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 答案:C

解析: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规定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122.下列哪个地方是医院内的Ⅰ类环境 A.洁净手术室 B.ICU病房 C.普通病房 D.普通手术室 E.治疗室 答案:A

123.Ⅰ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应 A.≤1cfu/m³ B.≤5cfu/m³ C.≤10cfu/m³ D.≤20cfu/m³ E.≤30cfu/m³ 答案:C

124.下列哪个不是Ⅱ类环境

A.普通手术室 B.产房 C.婴儿室 D.层流病房 E.普通保护性隔离室 答案:D

125.Ⅱ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A.≤50cfu/m³ B.≤100cfu/m³ C.≤200cfu/m³ D.≤250cfu/m³ E.≤300cfu/m³ 答案:C

126.下列哪个不是Ⅲ类环境 A.儿科病房 B.妇产科检查室 C.注射室 D.治疗室 E.供应室洁净区 答案:E

127.Ⅲ类环境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A.≤400cfu/m³ B.≤500cfu/m³ C.≤600cfu/m³ D.≤700cfu/m³ E.≤800cfu/m³ 答案:B

解析:Ⅰ类环境主要包括洁净手术室和层流病房。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m³。Ⅱ类环境主要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洁净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200cfu/m³。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这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500cfu/m³。Ⅳ类环境包括传染病科和病房,这类环境中的细菌总数国家没有具体要求。 128.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疫区的医疗机构应确保空调通风系统达到的要求是 A.新风口安全可靠 B.净化、消毒装置有效运转

C.空调系统分段运行装置和回风装置等正常、有效使用 D.应急反应系统和预案切实可行 E.以上都是 答案:E

129.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凝水不得检出 A.嗜肺军团菌 B.大肠杆菌 C.葡萄球菌 D.真菌 E.以上都是 答案:A

130.空气消毒与净化的物理方法不包括 A.自然通风 B.气溶胶喷雾器法 C.紫外线照射

D.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 E.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答案:B

131.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A.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B.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C.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E.以上都是 答案:E

13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不包括 A. 感染性废物 B. 化学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生活性废物 E. 传染病人的生活废物 答案:D

解析:医疗废物分为五类,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及药物性废物;传染病人的生活垃圾属于感染性废物,要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133.医疗废物应放在专用塑料垃圾袋内,垃圾袋的颜色应为 A.黑色 B.白色 C.黄色 D.蓝色 E.绿色 答案:C

解析: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医疗废物应按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包装袋应以聚乙烯为原料,并达到规定的厚度,正常使用时不得渗漏、破裂、穿孔。颜色为黄色,并有盛装医疗废物类型的文字说明及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

134.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有压力蒸汽灭菌器,B-D试验应该 A.每锅一次 B.每日一次 C.每批一次 D.每月一次 E.每周一次

答案:B

135.传染病患者住院隔离,病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是 A.随时消毒 B.终末消毒 C.疫源地消毒 D.预防性消毒 E.中水平消毒 答案:B

136. 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规定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应满足一定的要求,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确保污水、污泥符合本排放标准 B. 采取防腐蚀、防渗漏措施 C. 备有发生故障时的临时消毒设备

D. 使用液氯消毒,必须备有氯泄漏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设备,可以直接以钢瓶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E. 安全耐用,操作方便,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 答案:D

解析:使用液氯消毒,必须备有氯泄漏等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设备,严禁直接以钢瓶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137. 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规定医疗机构污水监测项目是 A. 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蛔虫卵死亡率

B. 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结核病医疗机构增测结核杆菌

C. 总余氯、粪大肠菌群,传染病医疗机构增测肠道致病菌,结核病医疗机构增测结核杆菌 D.总余氯、粪大肠菌值、蛔虫卵死亡率,传染病医疗机构增测肠道致病菌、结核病医疗机构增测结核杆菌

E. 蛔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值,传染病医疗机构增测肠道致病菌,结核病医疗机构增测结核杆菌、汉坦病毒(Hantavirus) 答案:B

解析: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的规定。

138.环氧乙烷气体灭菌不能用于 A.电子仪器 B.光学仪器 C.油脂类 D.棉制品 E.内镜 答案:C

解析: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属灭菌剂。其不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故多数不宜用一般方法灭菌的物品均可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不能用于食品、油脂类、液体、滑石粉和动物饲料等的灭菌。 139. 下列有关预防性消毒的正确描述是 A. 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B. 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场所等及时进行的消毒 C. 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的消毒 D. 传染源离开后,对其居室环境进行的彻底消毒

E. 在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进行的消毒 答案:C

解析:预防性消毒是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进行的消毒措施,作用在于预防可能的传染源扩散,而不在于消除已经存在的传染源。

140.下列对于传染病疫源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病原体可能的范围 B.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 C.传染源的活动范围

D.携带者或病人曾经停留过的地方 E.易感者活动范围 答案:E

141.下列对象中不属于传染源范畴的是 A.受到污染的水、食物、垃圾 B.病人与患者 C.携带病原体的虫媒 D.所有昆虫

E.受到污染的物品 答案:D

解析:凡是能够成为病原体污染来源的人、动物或物品均可称为传染源。一般情况下,昆虫不一定携带致病的病原体,所以不能称为传染源。 142.下列用于描述疾病病因最为确切的定义是 A.病原微生物 B.物理因子 C.化学因子 D.心理因素

E、凡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子 答案:E

143. 按消毒时间分类,传染病疫源地的消毒类型包括 A.即刻消毒,最后消毒 B.终末消毒,随时消毒 C.彻底消毒,终末消毒 D.最后消毒,随时消毒 E.再次消毒,随时消毒 答案:B

144. 下列消毒方式中,属于物理消毒的是 A. 喷雾消毒 B. 薰蒸消毒 C. 擦拭消毒 D. 高压蒸气灭菌 E. 浸泡消毒 答案:D

解析:区分消毒方式的标准是以发挥杀菌作用的消毒因子的性质作为评判依据。高压蒸气灭菌的消毒因子是高温,属物理消毒方式;喷雾消毒、薰蒸消毒、擦拭消毒与浸泡消毒只是施药方式不同,而发挥杀菌作用的消毒因子主要成分仍是化学消毒剂,所以均为化学消毒方式。 145.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疫源地消灭条件 A. 病人已经离开疫源地

B. 病人已经治愈,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 C. 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

D. 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现新病人

E. 在一个最长传染期内未发现新病人 答案:E

解析:疫源地是否消灭应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病人已经离开疫源地,或病人已经治愈,或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说明该场所的传染源均已不再存在;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现新病人,说明易感人群未受到感染。三个方面均符合规定要求,说明疫源地得以消灭。 146.对霍乱的消毒不包括 A.可能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厕所 B.病人使用过的餐具 C.病人居住房间的空气 D.病人居住房间的门把手 E.病人居住房间的地面 答案:C

解析:霍乱属于肠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直接接触传播,所以与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物品都可能导致感染,有必要进行消毒处理,而空气几乎不可能导致该疾病的传播,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147.在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工作人员应采用的防护措施是 A.穿普通工作服、外罩隔离衣 B.戴防护帽、防护口罩 C.每次接触后立即洗手消毒

D.离开污染区到半污染区时将全套防护设备交医院灭菌和消毒处理

E.离开疫源地时将全套防护设备放入密闭污染袋封闭后带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灭菌和消毒处理 答案:B

解析:一级防护即是防止人员与传染源直接接触的防护装备、用品等措施。呼吸道传染病是以携带病原体的飞沫、气溶胶形式,通过空气传播途径导致易感者感染,所以应以呼吸道防护为主,如戴防护帽、防护口罩。

148. 鉴于不同类型的口罩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当合理使用下列哪一种口罩来防止其散播病毒 A. N95医用防护口罩 B. N95防尘口罩 C. 外科医用口罩 D. 24层棉纱口罩

E. 一次性无纺布口罩 答案:C

解析:鉴于N95口罩与外科医用口罩各自的特点,正确做法是,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应当佩戴外科医用口罩来防止其体内病毒或细菌散播至外界, 从而保护周围健康人群, 与之密切接触的健康人群则应当佩戴N95口罩以防止自身被感染。 149.在下列人畜共患传染病中,可以不进行疫源地消毒的是 A. 疟疾 B. 肺结核 C. 布鲁司菌病 D. 炭疽 E. 鼠疫 答案:A

解析:消毒措施主要是针对受到细菌、病毒污染的对象,或针对可能导致污染源扩散的传播途径,采取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杀灭病原体的措施。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传播媒介是蚊类,而疫源地消毒达不到控制蚊类的目的,所以可不需要进行疫源地消毒,而应采取防蚊、灭蚊措施。

150. 疫源地消毒的首要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隔离患者 E. 预防接种 答案:B

152. 下列关于疫区公共卫生管理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保证供水安全,可增加余氯量和水压 B.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等传媒介质 C. 加强疫苗接种,保护体弱多病者 D. 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

E. 只需对污染区进行消毒、杀虫、灭鼠 答案:E

解析:疫区公共卫生管理内容包括围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重点而开展的所有活动内容。

153. 疫源地消毒方法的选择依据不包括

A. 消毒剂的性能 B. 消毒对象 C. 消毒工作人员 D. 环境条件 E. 病原体的种类 答案:C

154. 疫源地消毒对于控制下列哪一类传染病的效果最明显 A. 肠道传染病 B. 皮肤病 C. 虫媒传染病 D. 人畜共患病 E. 呼吸道传染病 答案:A

解析:疫源地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因此此种消毒方式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效果要优于呼吸道传染病。

155. 下列关于传染病流行三个基本条件的正确描述是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B.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免疫人群 E. 传染来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答案:C

解析:应区分“传染源”与“传染来源”、“易感人群”与“易感者”的内涵。 156. 下列关于疫源地终末消毒的描述中,哪一项内容是正确的 A. 对住院病人的排泄物进行的消毒 B. 对各种公共场所进行的消毒

C. 对水源、厕所、畜圈、厨房进行的消毒 D. 在传染源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消毒 E. 发生传染病二代病人时进行的消毒 答案:D

157. 下列不同消毒方式中,不属于预防性消毒范畴的是 A. 饮水加氯 B. 食物煮沸 C. 公共场所空气消毒

D. 对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的消毒 E. 对餐具进行消毒 答案:D

解析:痢疾患者所排粪便是已知污染源,对其消毒是疫源地随时消毒,而不是预防性消毒。 158. 消毒措施对下列哪种传染病的控制具有明显意义 A. 疟疾 B. 登革热 C. 莱姆病 D. 乙型脑炎 E. 钩体病 答案:E

解析:疟疾、登革热、莱姆病、乙型脑炎的病原传播媒介是蚊虫,主要控制措施是灭蚊处理,消毒措施对其意义不大,消毒措施可杀灭环境中的钩体病的病原体钩端螺旋体。 159. 下列哪种消化道传染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 A. 病毒性肝炎 B. 脊髓灰质炎 C. 细菌性痢疾 D. 霍乱 E. 伤寒 答案:D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病例与携带者必须住院隔离治疗。

160. 在某种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当隐性感染者数量增加时,则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表明 A. 轻型病人增加 B. 带菌者增加 C. 发病率升高 D. 免疫人群扩大 E. 潜在性感染增加 答案:D

161. 下列关于传染病流行及疫源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B. 流行过程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的疫源地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C. 传染病流行强度一般分为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 D. 对疫源地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后就可宣布疫源地被消灭

E. 疫源地连成片称为疫区 答案:D

16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应该选用的处理方法是 A. 中效消毒法 B. 高效消毒法 C. 灭菌法 D. 低效消毒法 E. 清洁处理 答案:B

解析:在所有消毒方法中,只有高效消毒法对致病性细菌芽胞有效。 163. 对病毒和真菌污染的物品消毒,采用哪种消毒剂最为合适 A.过氧乙酸 B.醋酸氯已定 C.酒精 D.来苏儿 E. 紫外线 答案:A

解析:过氧乙酸属高效消毒剂,并且酸性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对真菌的杀灭效果。中低效消毒剂或碱性消毒剂对真菌的消毒效果不及过氧乙酸。

164. 在下列传染病流行过程中,多数临床病例表现为显性感染的传染病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麻疹 C. 白喉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脊髓灰质炎 答案:B

165. 在下列传染病中,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的是 A. 霍乱 B. 脊髓灰质炎 C. 甲型肝炎 D. 伤寒 E. 麻疹 答案:E

解析:麻疹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与患者的接触传播,当传染源离开后,因病毒抵抗力较弱,在环境中存活时间较短,不必采取终末消毒措施。 166. 与其他含氯消毒剂比较,84消毒液最主要的缺点是 A. 有腐蚀和漂白作用 B. 作用慢 C. 穿透力差 D. 稳定性差 E. 有刺激性 答案:D

解析:含氯消毒剂的共同缺点是有刺激性、腐蚀性与漂白作用,84消毒剂的主要杀菌成分是次氯酸,其稳定性较差,通常情况下84消毒液只有到半年的有效期。 167. 下列有关传染病人物品清洗与消毒的基本操作程序中,不正确的是 A. 被甲类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 B. 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

C. 被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 D. 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污染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 E. 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污染的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 答案:D

解析:对于受到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在清洗前应采取消毒措施消除其传染性,防止污染扩散。

168.在下列消毒方法中,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 饮水加氯消毒 B. 食具煮沸消毒

C. 对甲型肝炎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消毒 D. 生活用水消毒 E. 常规空气消毒 答案:C

解析:由于甲型肝炎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对其采取的消毒措施属于疫源地消毒中的随时消毒措施。

169. 对医院病房及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采取的消毒措施是 A. 随时消毒 B. 病家消毒 C. 疫源地消毒 D. 预防消毒

E. 终末消毒 答案:A

解析:病人在住院病房会不断受到各种形式的污染,为及时消除其传染性应采取随时消毒。 170. 对下列何种对象进行的消毒属于终末消毒 A. 在传染源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 B. 商场每天进行通风换气 C. 对病人正在使用的厕所进行消毒 D. 对病人房间空气消毒进行定期消毒 E. 对病人使用的餐具进行日常消毒 答案:A

171. 对下列哪种传染病不需开展终末消毒 A. 霍乱、副霍乱 B. 细菌性痢疾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甲型肝炎 E. 伤寒、副伤寒 答案:C

解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体在环境中抵抗力较弱,存活时间较短,不需采取消毒措施即可较快地自然死亡。

172.下列消毒剂中,属于低效消毒剂的是 A. 戊二醛 B. 氯己定 C. 70%乙醇 D. 84消毒液 E. 福尔马林 答案:B

解析:消毒剂分为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三类。戊二醛、84消毒液、福尔马林属于高效消毒剂,70%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氯己定属于低效消毒剂。

173.在消毒工作中,以下哪一种做法不属于有关人员应注意的个人防护 A. 采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B. 使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C. 避免锐利器械刺、割伤人体 D. 服用预防性药物

E. 使用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剂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答案:D

174. 使用含氯消毒剂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 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B. 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C. 对金属器械消毒,用蒸馏水冲洗干净,擦干后使用 D.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E. 水剂应于阴凉处避光、密闭保存;所需溶液应现配现用 答案:C

解析:含氯消毒剂通常情况下不适用于对金属器械的消毒。

175. . 对于一些因传染病死亡的尸体以浸有0.5%过氧乙酸棉球堵塞口、鼻等开放处,并以浸有上述浓度消毒液的被单包裹尸体装入不透水的塑料袋内,密封就近焚烧。下列传染病中,不必采取此种消毒处理方法的是 A. 肺炭疽 B. 霍乱 C. 狂犬病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E. 鼠疫 答案:C

解析: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以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等参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措施。狂犬病不属此类范畴,不必按此消毒方法处理。

176.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正确的行为是 A.不得吸烟饮食 B.随时离开消毒区域 C.避免受到微生物感染 D.注意自我保护 E.防止受到消毒因子伤害 答案:B

解析:消毒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不应随意进出消毒区域。

177.下列哪种传染病应在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病毒性肝炎

D.流行性出血热 E.肺结核 答案:A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由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肺结核不属于甲类传染病。 178.下列哪种传染病可由病人陪伴人员开展疫源地的消毒工作 A.肺炭疽 B.艾滋病 C.鼠疫 D.霍乱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E

解析:对于甲类传染病和肺炭疽、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必须在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对乙类传染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必须按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可由病人陪伴人员或所在单位处理。

179. 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的范围可称之为 A. 疫区 B. 疫点 C. 传染地 D. 疫源地 E. 污染区 答案:D

180.在医院中对病人的终末消毒应由下列哪类人员进行 A.医院安排专职人员 B.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人员 C.病人家属 D.主治医生 E.卫生监督人员 答案:A

181.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的依据是 A.人群的易感性 B.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C.疾病的传染性 D.致病性

E.传染病排出病原体可能污染的范围 答案:E

182. 对于接触传染病病人的医护人员,下列行为中错误的是 A. 穿隔离衣、戴隔离帽、口罩、手套和工作鞋 B. 下班时更衣后即可离开病房

C. 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抵抗力低下现象,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 D. 接触患者前后必须认真洗手 E. 尽可能接种疫苗或口服预防药物 答案:B

解析:在严密隔离区接触传染病病人的医护人员,离开工作场所前,应更衣、并认真进行手部清冼与消毒,消除手部的可能污染。

183.下列哪一项内容不属于肠道传染病疫点随时消毒的“六消毒”对象 A.分泌物和排泄物 B.双手 C.室内空气 D.生活污水、污物 E.衣物、被单 答案:C

解析: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空气消毒不必作为肠道传染病控制的措施

184.进入疫点时消毒人员首先应考虑的消毒对象是 A.空气 B.物表 C.有关通道 D.墙壁 E.双手 答案:C

解析:进入疫点时先消毒有关通道,目的是防止造成人员污染与消毒后的二次污染。 185.对病家进行空气熏蒸消毒后,在人员进入室内之前,应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A.开窗通风 B.擦拭打扫 C.再次消毒 D.尽快进入室内 E.清理物品

答案:A

解析:空气熏蒸消毒后,应先开窗通风,减轻或消除化学消毒剂的残留,避免人员受到残余消毒剂的伤害。

186. 预防甲型H1N1流感流行最好的方法为 A. 空气消毒 B. 清洗地面 C. 通风 D. 六步法洗手 E. 戴口罩 答案:D

解析:甲型H1N1流感虽然属呼吸道疾病,但它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唾液等分泌物进行,WHO推荐的最好预防方法为勤洗手。

187.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所采取的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 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 对疑似病人进行医学观察

C. 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 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E. 医疗卫生机构加强监测与病例跟踪管理 答案:B

解析: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188.下列传染病中,不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 炭疽 B. SARS

C.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D. 流行性感冒 E. 梅毒 答案:D

189.《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 A. 甲类、乙类、丙类共三类 B. 一类、二类、三类共三类 C. 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共四类 D. 甲类、乙类、非甲非乙类共三类

E. Ⅰ类、Ⅱ类、Ⅲ类共三类 答案:A

190.下列关于甲类传染病菌毒种及其样本的所有活动,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是

A. 采集、包装、运输、使用 B. 采集、保藏、运输、临床诊断 C. 采集、临时保存、运输、使用 D. 采集、保藏、运输、初步检测 E. 采集、保藏、运输、使用 答案:E

191. 到目前为止,由国务院及卫生部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共有 A. 34种 B. 35种 C. 36种 D. 38种 E. 39种 答案:E

解析:在原有37种法定传染病病基础上,2008年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参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19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承担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是 A. 医疗机构

B. 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 C. 卫生监督部门 D.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E. 基层卫生院 答案:B

解析:对于传染病预防工作,《传染病防治法》首先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责,对于卫生专业机构则首先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其次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职责。当发生传染病流行需要控制时,则首先规定了医疗机构的职责,其次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193. 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卫生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需经下列哪个部门的批准 A.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 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C. 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 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E.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答案:A

19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应承担的主要职责是 A. 传染病监测及疫情报告 B. 主动收集、分析病例临床资料

C. 及时发现传染病就诊病例并及时采取措施 D. 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E. 积极治疗传染病病人 答案:A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预防控制传染病,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医疗救治理与病人的管理。

195. 对于患甲类传染病死亡的尸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 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就近火化 B. 必要时进行卫生处理,然后火化 C. 立即进行卫生处理,按规定深埋 D. 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按规定深埋 E. 不必进行卫生处理,直接火化 答案:A

196. 发现法定传染病时,下列哪一类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报告疫情 A. 任何公民 B. 执行职务的公务员 C. 任何单位和组织的工作人员

D.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E. 医院医生 答案:D

197.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立法目的首次出现的内容是 A. 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B. 保障公众身体健康 C. 保障公众生命安全

D. 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E.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答案:E

解析: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立法目的,提升了该条例的法律地位与重要性。

19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不包括下列哪一种情况 A. 重大传染病疫情

B. 凡是对公众健康有影响的事件 C. 重大食物中毒 D. 重大职业中毒 E.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答案:B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

199.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B.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C. 控制为主,及时通报 D.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E.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答案:C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应该是预防为主,而不是控制为主。 200. 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到 A.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确诊 B.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确诊 C.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确诊 D.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早确诊 E.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答案:E

201. 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哪类人员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A. 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B. 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C. 丙类传染病病人

D. 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 E. 疑似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人

答案:D

解析:《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02.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对于散布谣言、扰乱社会市场秩序的人或单位,应由下列何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A. 法院 B. 工商部门 C. 卫生部门 D. 卫生监督部门 E. 公安机关 答案:E

203. 下列哪项不属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明显特征 A. 短时间内发生 B. 波及范围广泛 C. 出现大量的病人 D. 出现大量死亡病例 E. 发病率超过往年 答案:E

解析: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 204. 下列哪项不属于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重要特征 A. 短时间发生 B. 有共同临床表现 C. 相对集中区域发生 D. 无法明确诊断病因 E. 有典型的人群聚集性 答案:D

解析: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所指的“不明原因”是指在疾病流行与控制过程中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状态。

20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不包括 A. 统一领导的指挥系统 B. 反应灵敏的信息系统 C. 刚性保障的法规系统 D. 科学先进的评估系统

E. 快速反应的救控系统 答案:C

解析:健全的法规系统是制定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刚性保障。 206. 下列哪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一般程序的内容 A. 评估与判断 B. 现场救援 C. 督察与指导 D. 防护措施 E. 制定预案 答案:E

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评估与判断、启动预案、按职责实施、

督察与指导、防护措施、交通检疫、医疗救护与现场救援。

207.关于该医院污水的监测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A.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周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月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B.每日检测总余氯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C.每日检测总余氯2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2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2次 D.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2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1次 E.每日检测总余氯1次,每月检测粪大肠杆菌1次,每年检测肠道致病菌不得少于1次 答案:B

简答题

1、《湖北省手足口病医疗救治方案》(2009版)中对手足口病的院内感染控制策略做出了明确规定,请简述该策略。

加强手足口病诊室和隔离病房的规范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和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加强手足口病诊室和隔离病房的规范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和医疗废弃物处理,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病区要定期通风和消毒,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进行消毒处理,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已明确诊断的患儿按病种入住隔离治疗病房,病房门口挂隔离标志,同一间病房内不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在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都应认真洗手和消毒;限定住院人员陪护,实行一患儿一陪护制度。

2、简述“六步洗手法”操作步骤。

3、某次例行监测发现,XX医院正在使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请你按照管理要求,简述处理程序和步骤。

4、某地暴发炭疽疫情,单位派你去疫点进行终末消毒。按照规定规定,需进行二级防护。请简述防护用品的穿脱顺序。

5、某疫情处置现场,对病家进行终末消毒,需要用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请简述超低容量喷雾器的使用要点与保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